10

郭援站在城樓下對大舅鍾繇喊話:“投降吧,大舅,您輸了,城中兵馬不到兩萬,你怎麼跟我打,投降吧。”

孟坦也厚顏無恥的喊道:“是啊,是啊,快投降吧大人,袁軍優待俘虜,你定會給你個大官做的。”

鍾繇連話都懶得說,命令弓箭手萬箭齊發。郭援沒辦法只能揮軍攻城。虎牢關三面環山,城牆堅固易守難攻。加上鍾繇奮不顧身親冒矢石不穿鎧甲臨陣指揮,感動的士兵們甘願爲他赴死。郭援連續三天攻打,竟然不能奏功。

高幹的意思不如築土山、架飛橋攻城。沮授不同意,那樣費時費力,還不見得有效。

飛橋,是保障攻城部隊通過城外護城河的一種器材,又叫壕橋。用兩根長圓木,上面釘上木板,爲搬運方便,下面安上兩個木輪。《六韜》中記載:渡溝塹飛橋一門,廣一丈五尺,長二尺以上。如果壕溝較寬,還可將兩個飛橋用轉軸連接起來,成摺疊式飛橋。搬運時將一節折放在後面的橋牀上,使用時將前節放下,搭在河溝對岸,就是一座簡易壕橋。

沮授的意思還是用強弩炮石掩護雲梯攻城。沮授設計使用了一種煙球用發石機射上虎牢關的城頭,煙球是以火藥三斤外面敷上一斤黃蒿,要投彈時再以燒紅的錐子刺入點燃包裹火藥的厚紙層,放在發石車上發射,算好距離與燃燒速度,球落至敵軍陣營時,剛好點着球火藥引起爆炸。爆炸的威力不大,傷不到人,但是煙球的成分有毒藥和硫磺等物了,重量大概是五斤,可以薰的敵方士兵口鼻出血。眼前發花,頭腦發暈。沒法子射箭守城。

這個方法果然奏效,曹軍在毒煙炙烤的環境下根本無法守城,眼前的景物都模糊,射箭也不準,二個時辰下來,就被袁軍爬上城頭。鍾繇奮不顧身親自持刀和袁軍士兵展開白刃戰,手刃袁軍十幾名,守城的士兵和將領都被他的忠勇無畏所感動,忘卻生死的揮動刀槍把袁軍趕下城頭,一次,兩次,三次,一日之間,白刃戰達到了二十八次,二十八次突破城樓,二十八次被不怕流血犧牲的曹兵給逼退回來。沮授開始對郭援的大舅心生敬意了。這個鍾繇,真是鐵骨錚錚,不剩下最後一口氣是不會倒下去的。

有了上次的教訓,沮授害怕汜水關王植出兵夾擊,提前派高幹統兵兩萬扼守通往汜水關的要道。以求孤立鍾繇。王植果然出兵想趁勢襲擊袁軍後隊,卻在半路中了早已等候在側的高幹的埋伏,損兵折將退回汜水關。

連續三天的突破,三百多次白刃戰,兩萬餘曹兵還剩五千不到。這五千人裡沒受傷的爲零。輕傷的都少。只有一條手臂的不下三百,腹部被劃開用白布裹纏着繼續射箭的弩手,也有幾十。在鍾繇的感召之下,這羣人竟然變成了比虎狼之師還兇猛的死亡軍團。袁軍死傷更大,差不多二萬五千人陣亡,攻城戰中攻方總是比守城一方死傷要大。

攻城戰打到第四天的時候,守城的曹軍已經死傷殆盡形同虛設了。重傷加上疲憊讓他們連弓都拉不開刀矛也會不出去了,袁軍發射到城上的煙球繼續發揮着作用,把本來就搖搖欲墜動搖西倒的曹兵,薰得徹底昏厥。

郭援派了三千人避過稀疏的箭矢,爬上城頭,活捉大舅鍾繇。打開城門把袁軍放入城中。由於前些時日,一直在打勝仗,許昌方面也沒派出援兵,虎牢關突然被攻陷,鍾繇竟來不及把消息送出去,事後還是汜水關的王植,通知的毛玠。毛玠不敢怠慢,一面派賈信帶兵去虎牢關外拒敵,另一方面快馬通知曹操。

曹操臉色驟變,厲聲道:“如何失了虎牢關,鍾繇呢?”信使哆嗦道:“啓稟丞相,鍾大人被捉去了。”曹操啪的一掌拍在桌子上,震的面前香爐、酒杯全都滾落地上,站起來,把矮几踢飛,厲聲道:“傳衆將進來見我。”

張遼、許褚、曹洪、夏侯惇、曹休、曹真、夏侯尚、呂虔、李通、于禁、郭淮等一衆大將和程昱、華歆、王朗、董昭等謀士少頃聚齊。

曹操發飆:“虎牢關丟了你們知道嗎?”衆將齊聲應諾:“知道,知道。”曹操喊道:“光是知道有屁用,有沒有破敵之計。”

于禁站出來道:“末將願意帶兵重奪虎牢關。”張遼道:“末將願往。”曹操心想,都去虎牢關,官渡這邊怎麼辦?

程昱擔憂道:“如今戰事危機,於我軍不利,用兵虎牢關並非上策,最好可以挫一挫敵軍銳氣,讓我軍從屢敗中喘一口氣。”

許褚不服,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他大聲道:“仲德先生差矣,我軍雖然失利,但尚有七十萬精兵,人數上遠勝袁軍,真的決戰必定克敵,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程昱道:“征戰沙場,全在將帥齊心,靈活指揮,和兵力多寡並無多大關係。我軍雖衆,但士氣低落。袁軍雖少,但氣勢如虹,士兵將軍在連勝的感召下,猶如清晨出鞘的利劍,耀目森寒銳氣無限。昱的意思,我軍可暫避其鋒芒。待其師老兵疲在與其決戰。”

曹操苦笑道:“仲德言之有理,本相也知道避其鋒銳的道理,只是此刻已經避無可避了,你要避到那裡去,許昌,還是洛陽?”

程昱道:“何不效法秦皇嬴政,以重金賄賂袁氏大臣,使其撤兵而走。”曹操皺眉:“袁熙非庸人也,再說他手下的大臣,也沒有貪財好色不要命的,你要賄賂那一個。”

程昱大笑道:“手下的將領不貪財,我們可以在他的兄弟和夫人中間找,聽聞袁紹三子袁尚,野心極大,對於袁熙即位非常不滿,素有奪位之意。袁熙空國遠征,冀州由袁尚守衛,丞相可寫書信一封,備上一份厚禮,送到袁尚手中,勸他趁機自立。袁熙後院起火,必定回師冀州爭位,我軍當不戰而勝。”

曹操撫掌道:“妙,只是怕袁尚不從。”程昱道:“丞相放心,程昱還有妙計逼得袁尚造反,他逃不出我的算計。”曹操眼中一亮;“就按仲德說的用計,不過你先給我說,用何計逼反袁尚?”程昱看了看左右道:“這——”曹操點頭道:“仲德隨我來——”帶着程昱走進內帳。不多時衆人便聽到一陣朗笑,曹操高聲道:“袁熙小兒,今日死矣——”

虎牢大捷刺激的袁軍將士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能立即和曹操決戰殺入許昌。所有的大將都難以抑制胸中的熱血沸騰,紛紛吵嚷着過來請戰。駐防在黎陽的藏霸張繡等人也耐不住寂寞,堅決要求到前線來,我考慮到戰局基本穩定,果斷作出決定,讓張燕藏霸渡河,分別進駐白馬延津,張繡軍駐紮酸棗,步步爲營緩緩推進。高覽移兵倉亭,守住黃河渡口。

連續幾天曹軍按兵不動,徐庶道:“我軍士氣正盛,正好一鼓作氣,擊敗曹操。”我道:“正合我意。”傳令張繡軍挺進官渡,會合後出兵伐曹。大軍到曹軍營寨前,曹操整軍來迎。兩軍對圓,排開陣勢。曹操前軍三十萬,在寨前擺開燕形陣,即曹休的虎豹騎居中,許褚的鐵甲軍和夏侯惇的虎賁羽林步兵居於兩側,燕翅般向兩翼伸展。鐵甲軍和虎賁軍前面數排,皆爲弓弩手。炮聲齊發,戰鼓轟隆,曹操金盔金甲,錦袍玉帶,立馬中軍。左右排列的是張遼夏侯惇等一衆名將。隨風招展的獵獵旌旗上龍飛鳳舞的寫着大漢丞相曹。曹操長相威武端正,長鬚飄飄,此刻正眯縫着眼,和身邊的程仲德指指點點的觀看袁軍陣勢。

袁軍所列的,是徐庶自創的‘魚鱗陣’曹操和程昱都沒見過,瞠目結舌後,就是一陣苦笑,這樣參差不齊,七扭八歪的陣勢也能打仗,袁熙是否想葬送他的士兵。曹操左手騎黑馬,身着大漢官服的華歆,突然從懷中掏出一副卷軸,大聲喊道:“袁熙接旨。”

袁軍陣營門旗開處,我身着黑光鎧手持亮銀悍槍,威風凜凜昂揚而出。張繡、文丑、張郃、昌豨、周倉、朱靈、徐庶、賈詡等將身後緊隨。

華歆厲聲戟指:“大膽袁熙,陛下詔書再此還不跪下接旨。”徐庶怒道:“你手中拿的分明是僞詔,我家主公絕不會叩拜國賊。”

華歆大怒,把聖旨舉過頭頂,暴喝道:“逆賊袁熙接旨——”我掃視一眼整肅彪悍的曹軍陣營,冷笑道:“你從那裡找來這麼塊破布就說是聖旨,華大人難道已經做了皇帝,聖旨可以隨意書寫。”

華歆怒不可遏,心想,愛接不接,大聲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袁熙弒父自立,罪大惡極,而今又興兵反叛,實屬不忠不孝之人。朕實不能容忍汝繼續作惡,旨到之日,罷去冀州刺史,鄴侯,大將軍之位,由其弟袁尚接任。欽賜——袁熙,你聽清楚了嗎?你帶兵反叛罪無可恕,陛下念在你家四世三公,不忍殺你,特地命本欽差來帶你回去,張繡、張郃,還不快把庶民袁熙綁了,你們也想造反嗎?”

張郃張繡同時向地上吐了口痰:“去你孃的。”

華歆表現出一個欽差大臣捍衛皇權的赤膽忠心,歇斯底里道:“我乃尚書僕射朝廷大員,陛下欽差,你們竟敢辱罵我,就是對陛下不敬。袁熙,你果然是反賊。”

華歆對着袁軍將士大聲喊道:“陛下口諭:袁熙如果執迷不悟死不悔改,河北將士可奮力斬殺,誰能殺了逆賊就封誰爲青州刺史,樂安侯。諸位還不快點做忠臣。”

“聖旨下,袁熙接旨。”賈詡也不慌不忙的從懷中掏出一卷詔書。我心中一笑,演戲的時間到了,翻身下馬:“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臣,大將軍袁熙接旨。”

賈詡有多大聲音就喊多高;“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曹操欺君罔上,禍國殃民,煽動刀兵襲擾黎民。劍履上殿,參拜不名,宮內宮外培植黨羽,濫殺大臣把持朝政,根本不將朕這個大漢皇帝放在眼裡。袁氏一門忠烈,世代將相,汝又是大漢駙馬,皇親國戚,望愛卿莫忘國恩,誅殺曹操以及一杆奸黨,不得有誤。欽賜。”

我痛哭流涕,在陣前哭的撕心裂肺天崩地裂感動上蒼;“皇上啊,皇上,你我親如兄弟不分彼此,臣,每天心裡都在想念陛下。沒想到你被曹賊欺凌到如此地步。皇上放心,臣袁熙就是拼的性命不要,也要做大漢朝的忠臣,把國賊碎屍萬段抽筋剝皮,以祭奠你在天——”皇帝還沒死呢,哭錯了。“以報國家對袁氏的大恩大德。天啊,世上竟然有這樣的奸臣,皇上您不說,我都看不出曹操會如此惡毒,簡直比王莽和董卓還混蛋嗎——”

張遼許褚一聽罵丞相,高聲斷喝:“好膽,住口。”

我顫巍巍的從賈詡手上接過詔書,站起來,轉過身,厲聲喊道:“曹操,今曰本大將軍奉衣帶詔討賊。你還不下馬受降更待何時?”

曹操撇撇嘴:“你的衣帶詔是假的,這是對本相的誣陷。我來問你,那衣帶詔你從何而來。”我大笑道:“真的假的,天下人一看便知,至於從何而來,自然是藏在陛下給我的冬衣的衣帶之中。”

華歆已經惱羞成怒;“袁熙,你已經不是大將軍了,聖旨上已經說過了,快些交出大將軍印綬。”

我怒道:“虧你還是個讀書人,眼見國賊當道,陛下受辱,竟然不思挺身報國,反而助紂爲虐,聖賢書都他媽的讀到狗肚子裡去了不成?”

華歆氣的喘不上氣,臉上一陣青一陣白,幹張嘴說不出話。他的老友御史大夫王朗,自以爲是,爲了逞能搶着出來解圍。

王朗一身粗布儒服,不着鎧甲,瘦骨伶仃,一對蛤蟆眼向外鼓出來,頭髮鬍鬚花白,嘴脣薄薄的,一看就是口才極好的演說家。

王朗爲了在曹軍將士面前表現自己的大無畏精神,縱馬從曹軍人牆走到陣前,對一觸即發的袁軍弓箭手視若無睹,在馬上欠身道:“久聞袁公大名,今日幸會幸會,朗有一事不明想要請教,希望袁公能夠教我。”

我一愣;“你是那位?”王朗傲然道:“不才,在下在陛下身邊供職爲御史大夫,姓王名朗。”

王朗!就是那個被諸葛亮罵死的!

我明白了,他是要給我下說辭,勸降,老匹夫你死期到了。我今兒提諸葛先生收了你,也省得他老人家在費唾沫了。“王大人有話請講,在下一定會給你個特別滿意的答覆。”王朗心中不屑,如此輕狂,難成大事,看來傳言太誇張了,袁熙不過就是個無謀之輩。

王朗捋了捋鬍鬚,裝深沉:“公既知天命、識時務、何故興無名之兵。”

我靠,這臺詞耳熟,難道真的是——

我搜索記憶,順着諸葛亮的思路往下說:“老子奉召討賊,何謂出師無名?”王朗心說,你是誰老子,正色道:“天數有變,神器易主,天下唯有德者居之,這是天道循環的至理,桓帝靈帝以來,黃巾四起,天下大亂。初平、建安年間董卓殘害天下蒼生,李傕、郭汜待之而起,比董卓更加殘暴不仁。你二叔袁術稱帝於壽春,你父獨霸冀州;劉表佔據荊州;呂布虎踞徐州;盜賊風起,奸雄鷹揚,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大漢丞相曹操,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慕。實在是天命所歸。

今我丞相,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你們這些螢火之光,安能與丞相之皓月爭輝。公可倒戈投降,隨丞相去給陛下謝罪,到時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我樂了,心想,果然是那套說辭,雖然略有改動但意思差不多。看來他要提前駕鶴西遊了。

“住口,我幹你孃的,去死吧,你個老匹夫,呸。”先聲奪人,先罵一頓,老子可不是文質彬彬的諸葛亮。王朗在大漢朝混的風生水起,人前一向都裝的人模狗樣,連曹操都對他時分客氣,何曾受過如此侮辱。氣的嘴脣發白臉紅脖子粗,險些從馬上掉下來。

我心說老匹夫,這纔剛開始,我還有重武器沒拿出來呢。

“王朗,你剛纔說什麼,盜賊蜂起,奸雄鷹揚,是不是?什麼呂布、劉表,你還少說了一個就是兗州牧曹操,他纔是最大的奸雄,丞相!扯淡,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圖謀不軌意圖反叛自立,曹操纔是天下最大的盜賊,鷹揚奸雄,你個大白臉。”

我心想王朗這次死定了:“王朗你明知道曹操野心勃勃欺凌陛下,爲何坐視不理,你說。是否爲了貪圖美色富貴?我以爲漢朝的元老大臣,會有什麼高論,豈知竟如此無恥。我有一句話,諸位留心靜聽:昔日桓、靈時期,大漢失統,宦官釀禍;國家大亂,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皇帝殘暴生靈,殺人無數焚燒宮殿。大家知不知道,爲什麼會發生這些禍事?”

王朗面紅耳赤,喘息道:“你說爲什麼?”

我暴喝道:“只因廟堂之上,朽木爲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屈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至社稷危亡,生靈塗炭,。本大將軍素來知道王朗老匹夫你的德行,你家住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輔助皇帝,重振大漢,爲何反助逆賊,圖謀篡位。你還說曹操是天命所歸,放屁,大漢皇帝纔是天命所歸,聽你說辭,分明想要反叛無疑。你罪大惡極,天地不容!天下百姓,恨不得把你煮來吃了!

幸而上天不滅大漢,我祖父袁逢公和我父親袁紹爲國之忠臣,力挽狂瀾於即倒,袁氏五代人,爲了對抗你們這些尸位素餐的佞臣,費盡心血,爲社稷肝腦塗地。大漢皇帝感佩我家忠義無雙,特頒發衣帶詔,命我討賊。今日正義之師到來,你這老匹夫既然是阿諛奉承之徒,就應該像個烏龜王八一樣龜縮起來,混吃混喝過你的日子算了;竟敢跑到兩軍陣前來放屁!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日死於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滾開!本大將軍不屑跟你這種人講話。

跟三國演義上說的一樣。

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死於馬下。可能是心肌梗死了。

曹操在身後看的心膽俱裂,難道袁熙會妖術,怎麼就能把個人給說死了。王朗也真是沒用,連這幾句話都經受不起。許褚、夏侯惇等人也心驚膽顫,這袁熙,太有才了,剛纔那番話,句句都像刀子一樣戳進王大人的心窩子裡,愣是把他戳死了。曹兵一看,王朗被人一頓臭罵給罵死了,頓時士氣大挫。士兵們都以爲我會什麼法術呢。

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7章 形勢危急第36章 亡命追殺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5章 匈奴烏桓第26章 存亡關頭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5章 偷襲江夏第4章 高朋滿座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妙手回春第47章 敗退潼關第7章 糧食問題第12章 刺客突現第37章 洛陽內亂第52章 玩物喪志第23章 鋃鐺入獄第6章 初露鋒芒第51章 順勢入長安第20章 罄竹難書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36章 重修內政第36章 亡命追殺第6章 堅壁清野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0章 魏國內亂第34章 三分之一第55章 妙舞清歌第26章 巧施妙計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3章 威逼利誘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0章 微妙形勢第37章 洛陽內亂第17章 用兵如神第7章 一舉三得第2章 細說原委第7章 形勢危急第26章 存亡關頭第23章 患難與共第44章 渡過難關第54章 徐庶戰略第50章 特種部隊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8章 豔若桃李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14章 千古奇冤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8章 天下軍閥第3章 苛捐雜稅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5章 險中求勝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1章 轉世輪迴第29章 英雄悲歌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29章 張飛關羽第21章 代理皇帝第43章 真的假的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2章 親情何在第49章 疏不間親第58章 背水一戰第30章 討回公道第52章 西涼鐵騎第7章 陽平天塹第15章 虎豹騎兵第46章 對陣逞威第25章 險中求勝第24章 無力迴天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5章 周瑜病逝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6章 事出突然第21章 代理皇帝第2章 戰火濃煙第29章 張飛關羽第33章 戰略要地第20章 張繡賈詡第43章 威逼利誘第25章 險中求勝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6章 事出突然第33章 單槍匹馬第8章 袁氏天下第4章 蔣幹 楊儀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8章 歷史車輪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25章 險中求勝
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7章 形勢危急第36章 亡命追殺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5章 匈奴烏桓第26章 存亡關頭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5章 偷襲江夏第4章 高朋滿座第13章 心灰意冷的境界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18章 將計就計第27章 妙手回春第47章 敗退潼關第7章 糧食問題第12章 刺客突現第37章 洛陽內亂第52章 玩物喪志第23章 鋃鐺入獄第6章 初露鋒芒第51章 順勢入長安第20章 罄竹難書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36章 重修內政第36章 亡命追殺第6章 堅壁清野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20章 魏國內亂第34章 三分之一第55章 妙舞清歌第26章 巧施妙計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3章 威逼利誘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0章 微妙形勢第37章 洛陽內亂第17章 用兵如神第7章 一舉三得第2章 細說原委第7章 形勢危急第26章 存亡關頭第23章 患難與共第44章 渡過難關第54章 徐庶戰略第50章 特種部隊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4章 文丑康復第18章 豔若桃李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14章 千古奇冤第13章 險象環生第28章 天下軍閥第3章 苛捐雜稅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5章 險中求勝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9章 偷襲陰平(2)第1章 轉世輪迴第29章 英雄悲歌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29章 張飛關羽第21章 代理皇帝第43章 真的假的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2章 親情何在第49章 疏不間親第58章 背水一戰第30章 討回公道第52章 西涼鐵騎第7章 陽平天塹第15章 虎豹騎兵第46章 對陣逞威第25章 險中求勝第24章 無力迴天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45章 周瑜病逝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6章 事出突然第21章 代理皇帝第2章 戰火濃煙第29章 張飛關羽第33章 戰略要地第20章 張繡賈詡第43章 威逼利誘第25章 險中求勝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6章 事出突然第33章 單槍匹馬第8章 袁氏天下第4章 蔣幹 楊儀第38章 關於夫人第28章 歷史車輪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25章 險中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