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西涼鐵騎

冀州守將楊阜、韋康乃是大漢一流忠臣。自從接到漢獻帝罷黜曹操的聖旨後,無一日不咬牙切齒,痛罵曹賊。整日裡想着要爲皇帝出氣。曹操從城下過,怎能善罷甘休。兩人商議,等曹兵大隊人馬過去,突然偷襲,劫奪了曹軍的糧草。

曹操虎落平陽被犬欺,想不到小小的冀城,竟然有人吃了豹子膽,擋住他的去路。一怒之下攻城,沒想到冀城城防堅固,楊阜更加是守城的高手,三日攻城,損兵折將無數,連城樓的邊都摸不着。曹操灰心喪氣,繼續向北。暗暗發誓,早晚有一天要把冀城殺光殺盡,就像當年在徐州一般。

曹操不攻城,可不代表,楊阜會放過他。楊先生,東拼西湊,聯合了陳倉、冀城、隴西三郡兵馬,合計五六萬,銜尾追殺曹操,搞的曹操焦頭爛額,不得安寧。

這一日大軍至狄道,前面金城在望。程昱來見,問曹操:“丞相,下一步是入羌,還是去涼州投奔韓遂。或者由陽平關入漢中。”

曹操板着臉道:“漢中地勢險要,不宜奪取。眼下先入涼州,設法奪取韓遂兵馬地盤,結連羌王西入漢中,奪取蜀中,圖謀荊州或可仰仗山川之利、三江之險同袁熙狗賊平分天下。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有些類似於諸葛亮的隆中對了。到了這個時候,最倒黴的就是劉璋,所有人都在打他的注意。就連張魯也虎視眈眈。

程昱道:“有兩個問題:其一,聽說,叛將張遼此刻正在張魯帳下,漢中不宜圖也!二者,楊阜一路尾隨追殺,實在可惡,一定先設計除去。否則,我軍永無寧日。”

曹操氣憤道:“楊阜狗賊,本相早就爲他挖好了墳墓,只等着大軍到金城,便讓他有來無回。”程昱暗自點頭。

楊阜這幾日追殺曹操斬獲頗豐,糧草輜重,應有盡有。他和陳倉太守趙衢、歷城撫彝將軍姜敘商議。趁着曹操缺吃少穿狼狽不堪的時候,集結大軍,把曹軍徹底擊敗。姜敘和楊阜是親表兄弟,很贊成他的決定。趙衢來助戰卻是爲了打落水狗,換取功名利祿的。當即道:“我們這樣爲朝廷賣力,袁丞相也不見封賞,老子不幹了。何苦去惹曹賊,老東西不是好惹的。”

楊阜勸道:“誰說,沒有封賞,可能是奏表還沒到洛陽吧,一定會有封賞的。”正說話間。親兵慌里慌張的跑進來,擦着汗道:“四位將軍,聖旨到了。”

楊阜、韋康、趙衢、姜敘連忙出迎,一起跪倒。陳琳取出聖旨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冀城刺史韋康,太守楊阜、討伐國賊,功勳卓著,韋康封爲雍州刺史,楊阜爲鎮南將軍。陳倉太守趙衢、歷城撫彝將軍姜敘封爲羿軍將軍、都亭侯。望諸將,恪盡職守爲國盡忠。欽賜。”

陳琳收起聖旨,笑眯眯的對四人道:“丞相還有話對四位大人講。丞相說,除惡務盡,曹賊欺君罔上,不除不足以平民憤。西北方面的事情就交給四位大人處置了。若是立了功勞陛下一定會封賞的。”

楊阜站起來道:“陳大人回去回覆陛下和丞相,我四人定當一死以報國恩,決不讓曹賊逃出關中。”

趙衢拍着胸脯道:“最晚十天,一定拿曹賊首級去見陛下。”陳琳攔着他道;“那倒不必。”心說,就陛下的德行,看了一定嚇死。

陳琳走後,楊阜立即和三人開會。楊阜道:“首先,應當快馬送信去涼州,讓韓遂堵死曹操去路。二者派兵據守街亭大路,當道下寨,不讓曹操回軍。把曹軍夾在冀城和狄道之間。然後我軍出街亭、隴西兩路夾擊。破敵必矣!”

趙衢道:“好是好,是怕韓遂不願意。”姜敘道:“主公馬騰再怎麼說也是韓遂義弟,義弟被殺,韓遂若收容曹操,天下英雄還不笑掉大牙。再者說了,曹操圖謀長安的事情,盡人皆知,韓遂肯定也聽說了,他還不害怕嗎?”

韋康道:“我和韓遂曾有交往,信就由我來寫好了。韓遂並不糊塗,應該能夠明白。”當下三人寫了書信派快馬送到涼州。楊阜趙衢帶兵挺進街亭,當道下寨。姜敘進駐隴西,等待涼州消息。

卻說馬超前日戰敗,損兵折將,失去潼關。只剩下他與龐德二人五六十兵卒倖存。兩人返回長安,路上收斂了幾百殘兵,從敗兵的口中得知,袁兵已經攻佔了長安。曹操向隴西、臨洮去了。兩人尋思着,長安回不去了。馬超聽說父親被殺,一心找曹操報仇,兩人率兵向隴西殺去。路過上邦城,聽說馬岱在城內養傷。入城相見。馬岱差點傻了,瞪眼道:“兄長,不是說,被夏侯惇斬殺了,怎麼好端端的在我面前。”馬超怒道:“那個龜孫子跟你胡說八道的?”馬岱不假思索:“是文丑,他還說要替叔父報仇,所以——”當下把那日的事情,說了一遍。馬超也不怪他,反而覺得,他做的對。笑道:“好,曹賊真是活該,千算萬算,還是讓姓袁的給算計了。好。兄弟,曹操窮途末路了,咱們追上去,將他殺死,給父親報仇吧?”馬岱躺了幾天,頭腦冷靜了,攔着馬超道:“兄長,聽說楊阜韋康投降了袁熙,此刻正跟曹操拼命。弟料定楊阜非曹操對手,等到兩邊拼個你死我活,我們在出手豈不更好。”

“也好——”

楊阜和曹操幾乎同時收到了韓遂的回信。信的內容一樣。拒絕曹操入涼州。韓遂也不願出兵夾擊曹操,只是隔岸觀火。但絕不會收容。

曹操把書信撕得粉碎,怒道:“等破了楊阜,就出兵攻取涼州。”

楊阜正在街亭的中軍帳跳腳呢:“曹賊,休矣。哈哈。”立即派人通知姜敘,讓他派兵北上狄道。

曹操得到戰報,半響不言語。最後派夏侯惇曹仁迎戰姜敘,許褚夏侯尚曹休迎戰楊阜,自己和曹休曹彰趁着冀城空虛,前往偷襲。並不爲取城,只爲了切斷楊阜後路,亂他軍心。

事情可想而知,姜敘、楊阜怎能是夏侯惇夏侯尚的對手,兩路兵馬都被打得七零八落,曹操偷襲冀城,本來很順利。兩天之後,城池即將攻破。誰知道,半路上殺出馬超兄弟,怒吼着,狂叫着要爲父報仇。曹操被馬超手下三千瘋狗般的士兵和城內韋康的軍隊聯合打敗。退回狄道。

馬超遂進入冀城。韋康楊阜趙衢等人都是馬家的舊將。雖然不服馬超蠻橫暴虐,但也着實害怕他驍勇無敵。馬超一進城便奪了韋康兵權並派人將楊阜等人,召集過來。楊阜趙衢和姜敘新敗,不敢和他違拗,硬着頭皮跑來。馬超二話沒有,將三人兵權,全部沒收。把楊阜差點沒氣死。

最讓馬超高興地是,楊阜等人,搞了很多糧食輜重,足夠他武裝餵飽一隻勁旅。馬氏兄弟和龐德隨即招兵買馬六七萬,半月之後,迫不及待的,再攻狄道,誓死爲父親報仇。

曹操算了倒了黴了,早知道,馬騰有這麼孝順的兒子,他可不敢殺人。算上拉壯丁、拐賣婦女兒童,加起來,曹操拼湊五萬人馬。裝備也差的很,根本不能和馬超的軍隊抗衡。況且,馬超的本事,他手下的大將已經領教過了。除了許褚,無人是他對手。曹操尋思着,馬超和楊阜不一樣。楊阜和趙衢不過是爲名爲利,這種人好對付,馬超失去親爹,怨氣沖天,正說爲哀兵必勝。不宜正面硬撼。

毛玠建議,不如暫時退守西羌圖謀韓遂,或許可以東山再起。曹操差點痛哭,沒想到混到這步田地,連個落腳之地也沒有了。他氣的咬牙跺腳差點昏厥,最後沒法子,還是順着毛玠的意思,引兵前往西羌。

西羌國王徹裡吉,在曹操強盛的時候年年進貢,還曾親自去洛陽面見過漢獻帝。對曹操的人品才學,無比的佩服。徹裡吉蠻子一個,卻最喜結交有學問的人,對曹操這大儒,尤其崇拜。當時見到曹操非跟他磕頭結爲兄弟,曹操怎麼會甩他!那時候曹操正威風八面目空一切呢。當然是婉言拒絕。徹裡吉還挺失望的。回到家中總是長吁短嘆的,深表遺憾。徹裡吉不尋思曹操瞧不起他。只覺得是自己不認識字,不配和曹操交往。所以他徹夜的苦讀。把中原的好幾本著作,什麼《***》《素女心經》這些上古寶典,都研究的很透徹。盼望着和曹操見面,讓曹操對自己刮目相看呢。徹裡吉手下有一文一武兩員大將:一個是丞相雅丹,另一個是大將軍越吉。曹操走投無路,派毛玠爲使者,運送金珠牛酒美人,寫書信一封送到西羌國去。

毛玠先去見雅丹丞相,送上厚禮美人,說明求救的意思。雅丹總是聽國王誇獎曹操大才,都耳熟能詳了。一聽曹操來求救,不敢怠慢,立即引薦去見國王。

毛玠一邊走一邊嘀咕,這裡的人長的高鼻深目,膚色和服侍也和中原邦國差異甚大。住的地方就更加別提了。都是用形狀各異的石頭壘砌起來的圓形碉樓。連面前的這座所謂皇宮都不例外。皇宮建築在山脊的樑上,牆體厚度三米,石塊壘砌,粘土泥巴接縫。牆壁筆直光滑,高達十餘丈,外人攀登不上,火燒不着,四壁都建有箭孔,便於防禦外來侵略和械鬥需要。和中原地區的塢堡倒是有幾分相似。不過工藝方面就差得太多了。再看這裡的美人,也不怎樣,除少數幾個得山川靈氣滋潤的特別出衆外。其餘的都不怎樣。毛玠心中無限淒涼,在這個遠離文明,遠離富貴的地方,丞相能夠生活的下去嗎?

徹裡吉一聽曹操來了,樂的差點抽風。光着膀子,顫抖着一身肥肉,露出上半身濃密毛髮,跑出去了。一看毛玠頓時失望,嘰裡咕嚕的對翻譯說:“這那裡是曹丞相,分明是假的嗎?趕出去。以後不要在我面前胡說九道的!”

翻譯很憤怒的翻了一遍。毛玠聽的直眨眼。瞅了瞅身邊的丞相雅丹。心說,你丫的,光拿錢不辦事,還不上去說話。

雅丹得了人家的好處,跑上去,嘰裡咕嚕的一通說。說的國王,眉毛高挑,嘴角翹起,哈哈大笑。用生硬的漢語道:“原來如此,原來如此——”然後又是一頓嘰裡咕嚕。

雅丹衝着毛玠擠眼:“行了,行了,大王說,他和曹丞相是兄弟,請曹丞相不必見外,快些來這邊住吧。”

毛玠千恩萬謝跑回去見曹操。曹操挺感動的,最起碼有了立足之地了。他是個英雄,不會被戰爭的失利,而灰心喪氣。那怕有一分氣在,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曹操手下的大將,文臣,如此死心塌地的跟隨他,同他的這種執着是分不開的。

曹操的書信,毛玠沒看,其實曹操在信中還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就是把小女兒曹節許配給徹裡吉的兒子爲妾室。用意是,挑起徹裡吉對袁氏的不滿。借羌兵,恢復洛陽。

曹操入了西羌,羌王分外禮遇,兩人又結拜爲異性兄弟。暫且就住下來。

馬超得到了隴西和冀城兵馬,又逼走了曹操,大軍進入狄道,奪取金城郡。袁軍奪取長安、槐裡、北地、馮翊四郡。關中遂一分爲二。不過馬超的勢力並不穩固。楊阜、姜敘等對他陽奉陰違。加上韓遂時時威脅。馬超如坐鍼氈。急於奪回長安。馬岱不同意,他的意思,要攻打西羌,向曹操報復。兩人也發生了爭執。

馬超這人有個特點,就是剛愎自用。比關羽的功力差一點,也強不到那裡去。他認定的事情從來都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馬超見馬岱和自己意見不同,就支開他,讓他去見韓遂。借涼州兵,進犯長安。涼州兵在長安,韓遂也挺害怕的。他可不願意看到馬超此時戰敗。連忙動員了八路兵馬,出涼州,前往冀城同馬超會盟。八路兵馬,分別是:候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樑興、成宜、馬玩加上馬超本部兵合計二十餘萬。

馬超見了韓遂痛哭流涕,心說,老東西你終於是做了回明白人。表面上卻哽咽道:“叔父,我父親死的好慘,你一定要爲他報仇啊。”

韓遂心想,不是說打長安嗎,怎麼又改了給父親報仇了。便不解的問:“大侄子,你父親到底是被誰殺死的。”

馬超一口咬定:“是袁兵?”

馬岱在韓遂身後聽的直皺眉,這不是信口雌黃嗎?明明是許褚乾的,我親眼所見,怎麼成袁兵了。

韓遂充分表現出了做義兄應有的憤慨,厲聲道:“賢侄放心,叔父帶了十五萬大軍過來,一定給你家報仇雪恨。”

馬超感激涕零:“多謝多謝。”心想,才他媽的十五萬,報個屁仇啊!怎麼不多帶點來。韓遂纔不傻呢,都帶來了,涼州四郡無人防守,被曹操佔去怎麼辦?再說了,他可不是真的想爲馬騰報仇。袁軍要是好對付,他就打落水狗,要是不好對付,去你孃的,老子拍屁股走人。馬騰?馬騰是誰?

我接到戰報,一個勁的嘆息,歷史就是歷史,真是半點不由人啊,打來打去,還是打成了這個局面。馬超又和韓遂攪合到一起了。

我和賈詡龐統商量了幾條計策,一方面寫信給楊阜,讓他相機行事。另一方面派郝昭前往陳倉守住城池。在長安城外形成不可逾越的堅實屏障。

長安城新破,張郃等人都在附近掠地,只有郭淮返回幷州。關中集結袁兵八個步兵師,一個弩炮師,一軍騎兵,包括鐵浮屠。總計兵力在三十萬左右。此外洛陽許昌還有大約五十萬兵馬。冀州兵合計八十餘萬。加上幷州兵和四十萬淮南兵總共將近一百五十萬。

爲了達到統一北方的目的,我順應歷史的需要,親身前往關中對戰馬超。留徐庶和龐統賈詡藏霸、張南、昌豨、孫觀、彭安守洛陽。益壽亭侯于禁升任軍長。率兵向關中進發。

于禁對這種軍、師、旅、團、營的軍隊體制大爲讚賞;“這種部署,即方便指揮,又便於協同作戰。充分發揮了部隊的機動性和獨立性。實在是軍旅制勝的法寶。丞相真是才華過人。”

我心想,當然厲害了,這是五千年戰鬥民族的智慧結晶,能差得了嗎?于禁終究是一代名將,眼光犀利,見地非凡。一上來就指出和西涼兵作戰,不適宜野外交鋒。于禁道:“西涼兵,羌漢雜陳,身形健碩,善使長矛,而且馬速很快。恕末將直言,河北軍除了黑龍騎,鐵浮屠外,在沒有騎兵可以和此勁旅抗衡。而一上來就出動鐵浮屠,收不到奇兵效果。馬超一定率軍逃竄。這樣沒用。最好是把馬超的性子挑起來。讓他和我軍決戰,那時在出動黑龍騎和鐵浮屠可一舉奏效。”

第8章 霧夜偷襲第13章 幷州郝昭第5章 司馬先生第13章 調兵遣將第9章 長兄袁譚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章 收降徐晃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2章 平定遼東第9章 長兄袁譚第29章 烏桓歸降第41章 袁大丞相第32章 黑賊張燕第5章 罪魁禍首第12章 萬夫莫當第42章 孫尚香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8章 戰略撤退第40章 官渡之敗第14章 華佗之死第28章 奸計得逞第32章 曹軍潰敗第36章 蓋世神卜第1章 陽武守將第19章 奪取居庸第33章 單槍匹馬第18章 美酒飄香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27章 反間之計第12章 校場閱兵第4章 詐死誘敵第21章 八路齊攻第7章 一舉三得第6章 堅壁清野第3章 苛捐雜稅第57章 重奪倉亭第5章 罪魁禍首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52章 西涼鐵騎第37章 柔情蜜意第39章 美人徐瑩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3章 披荊斬棘第4章 蔣幹 楊儀第3章 黃巾四起第48章 女扮男裝第1章 笑裡藏刀第23章 鋃鐺入獄第53章 同牀異夢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2章 長江戰雲第48章 叔侄之情第5章 張遼的心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9章 兩雄單挑第4章 氐人部落第2章 兵臨城下第4章 血染深山第31章 悲憤詩篇第14章 猇亭戰略第20章 攻取劍閣第27章 虛虛實實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1章 街頭逞威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0章 魏國內亂第45章 周瑜病逝第25章 心懷不軌第32章 水淹柴桑第10章 當朝駙馬第24章 螳螂捕蟬第4章 蔣幹 楊儀第16章 事出突然第54章 徐庶戰略第33章 戰略要地第34章 三分之一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1章 街頭逞威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3章 死亡氣息第10章 當朝駙馬第29章 英雄悲歌第23章 天下無敵第4章 氐人部落第25章 外交政策第25章 險中求勝第16章 王妃蔡琰第12章 校場閱兵第40章 官渡之敗第5章 司馬先生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9章 長兄袁譚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48章 巨星隕落第32章 晉王的排場
第8章 霧夜偷襲第13章 幷州郝昭第5章 司馬先生第13章 調兵遣將第9章 長兄袁譚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章 收降徐晃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54章 反目成仇第22章 平定遼東第9章 長兄袁譚第29章 烏桓歸降第41章 袁大丞相第32章 黑賊張燕第5章 罪魁禍首第12章 萬夫莫當第42章 孫尚香第28章 奸計得逞第2章 張遼再出山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第18章 戰略撤退第40章 官渡之敗第14章 華佗之死第28章 奸計得逞第32章 曹軍潰敗第36章 蓋世神卜第1章 陽武守將第19章 奪取居庸第33章 單槍匹馬第18章 美酒飄香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27章 反間之計第12章 校場閱兵第4章 詐死誘敵第21章 八路齊攻第7章 一舉三得第6章 堅壁清野第3章 苛捐雜稅第57章 重奪倉亭第5章 罪魁禍首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1章 孫權加九錫第52章 西涼鐵騎第37章 柔情蜜意第39章 美人徐瑩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3章 披荊斬棘第4章 蔣幹 楊儀第3章 黃巾四起第48章 女扮男裝第1章 笑裡藏刀第23章 鋃鐺入獄第53章 同牀異夢第24章 人心渙散第12章 長江戰雲第48章 叔侄之情第5章 張遼的心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9章 兩雄單挑第4章 氐人部落第2章 兵臨城下第4章 血染深山第31章 悲憤詩篇第14章 猇亭戰略第20章 攻取劍閣第27章 虛虛實實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1章 街頭逞威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0章 魏國內亂第45章 周瑜病逝第25章 心懷不軌第32章 水淹柴桑第10章 當朝駙馬第24章 螳螂捕蟬第4章 蔣幹 楊儀第16章 事出突然第54章 徐庶戰略第33章 戰略要地第34章 三分之一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1章 街頭逞威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3章 死亡氣息第10章 當朝駙馬第29章 英雄悲歌第23章 天下無敵第4章 氐人部落第25章 外交政策第25章 險中求勝第16章 王妃蔡琰第12章 校場閱兵第40章 官渡之敗第5章 司馬先生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9章 長兄袁譚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48章 巨星隕落第32章 晉王的排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