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天府之國入囊中

劉璋玉帶錦衣;武士手持大紅羅銷金傘蓋,左右金瓜銀鉞,鐙棒戈矛,打日月龍鳳旌旗,看上去頗有威嚴,只是神情萎頓頹唐,沒一絲精神。待看到城下袁兵,極其雄壯,更加的皺緊眉頭,虛汗直冒。

我右手持槍,拱手施禮,對城上喊道:“來的可是蜀王。”劉璋怯生生的聲音道:“莫非是袁丞相?”

“正是本相,大王風采俊朗,本相相見恨晚。”

劉璋一聽,相見恨晚?我可是嫌太早了。最好等我死了你再來。

“今曰本相提大軍八十萬,敦請大王回洛陽一聚,不知大王,願不願意?”

劉璋露出一絲憤怒:“寡人與丞相無怨無仇,丞相爲何帶兵奪我疆土?”我大笑道:“大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蜀中地方再大,也是當今皇帝所有,不是你私人的產業。本相是奉了皇命來削藩的,還請大王見諒,早早出來投降。不要一錯再錯。”

“呔,袁賊竟敢對蜀王無力,欺我益州無人,看本將軍來斬你。”兩個傻乎乎的武將,從劉璋身後站出來。

劉璋正在猶豫,聞言大喜,回頭一看,見是兩個親信的親軍偏將,劉晙、馬漢。兩個標準的猛男,人長的漂亮,墨綠色的金莽戰裙,身穿黑光鎧,足踏步雲履、頭戴赤纓盔,站在城頭威風凜凜,劉璋的王霸氣質,一半是這兩人襯托出來的。

“好,給你二人精兵一萬,出城斬殺袁賊。”

劉晙、馬漢萬分激動,終於可以立大功了。“得令——”

這兩個傢伙,也不知道是天生幼稚,還是立功心切,抑或是想壯烈的以死殉國,竟然妄圖螳臂當車。

兩人帥軍殺出,城門外擺開陣勢,面對袁軍,晃着膀子耀武揚威:“袁熙,見到我二人出來還不束手就擒,等我們動手嗎?”狂妄之極。

劉晙不屑的道:“快點,快點,自己把自己綁上,跟我們進城去向蜀王認錯,興許蜀王大慈大悲的放你一條生路呢。”我在對面看着這兩個不知死活的白癡,哭笑不得。長的挺威武,原來缺根筋。馬漢看我一臉哂笑,覺得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勃然大怒:“我好言相勸你不聽,待會本將軍動手,你這五六十萬大軍一個也別想活着回去。”

他說的和真的一樣,我都有些懷疑,難道這地下,埋了炸藥?或者這二人是天兵天將下凡?太狂了吧。

“丞相,狂徒無禮,末將願斬二人首級,獻於麾下。”文丑挺槍而出。

胡車兒一聽急了;“文將軍,他們兩個,你一個應付不了,給我一個玩玩吧。”文丑怒道:“你敢輕視我,本將軍十招之內不能殺了兩人,你再去也不遲。”胡車兒知道文丑的面冷心熱,也不生氣,笑道:“好,一言爲定,十招。”

“要小心。”我覺得這兩位既然把牛吹到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一定是有些本事的,所以不得不囑咐文丑兩句。

文丑應聲;“是。”駁馬出戰。

劉晙、馬漢撇嘴的撇嘴,翻白眼的翻白眼,罵罵咧咧:“你是誰呀你?讓袁熙出來,你不夠檔次,去讓袁熙出來。”

文丑大怒:“狂妄鼠輩,我乃河北第一名將文丑,你們兩個今天別想活了。”文丑?兩人腦中迅速的掠過一溜問號?原來他們兩個每天只在成都一畝三分地混吃混喝,沒參加過大戰,根本就沒聽說過,文丑的大名。

“管他是誰,宰了再說。”劉晙總以爲自己的武功勝過呂布好多,根本不把對面這文什麼的,放在眼裡,一踢戰馬,掄刀便砍。

文丑閃電側身,飛雲槍交左手,就像是窗縫中忽然射入的金燦燦日光,噗的一聲,刺入劉晙咽喉。飛雲槍拔出來,鮮血在壓力之下,吱的一聲噴出老遠。屍體,晃了兩下,倒在地上。袁軍聲威大振,歡呼震天,劉璋如喪考妣,差點從城頭上掉下來。

馬漢也是條漢子,見到劉晙被殺,不但沒跑,反而奮勇向前,虎目圓睜,喊破喉嚨:“大膽,竟敢殺我同——啊——”話還沒說完,文丑身體俯在馬背上,直衝過去,一槍刺入護心鏡,槍頭從鎧甲的另一端冒出來。

“文將軍天下無敵,文將軍神威蓋世——”文丑三招力斬兩將,袁軍士氣沸騰,歡呼震天。

劉璋嚇得渾身哆嗦:“快,回宮,回宮——”轉頭走的快點,一個大馬趴摔的結結實實。黃權和劉巴急忙扶起來,劉璋鼻子裡聞到股難聞的血腥味,大口嘔吐,稍緩了口氣,又叫道:”回宮,全部到宮中議事。”

劉璋嚇壞了,僅存的一點勇氣,飛到九霄雲外了,唉聲嘆氣對下面站立的羣臣道:“袁兵太厲害了,我們投降吧。”黃權跪倒在地,嚎哭道:“不可,不可。城中還有三五萬兵馬,糧草還可支撐一年,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能投降啊。”

劉璋終於說出了,震驚三國的那句名言:“吾父子在蜀二十餘年,無恩德加於百姓;攻佔多年,血肉捐於草野,皆我之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黃權、劉巴、王累痛哭流涕。

譙周昨晚翻了一宿的周易,又編了幾句朦朧卦辭,聽到劉璋這樣說,立刻跳出來道:“大王的話,正合天意。”劉璋心裡其實不願意投降,只是迫於無奈,聽了這話忙問道:“什麼天意?”一口氣,譙周把早就準備好的妖言,全部背誦出來:“大王,你有所不知。臣夜觀乾象,見羣星聚於鄴城,其大星光如皓月,乃帝王之象也。況且最近,市井內流傳一首兒歌;‘若要吃新飯,袁氏當代漢’此乃是袁熙丞相,代漢稱帝的意思。兒歌是預兆。大王不可逆天而行。”

張鬆趕忙喊道:“沒錯,我也聽到過這首兒歌。而且,臣還去拜訪過錦屏山的紫虛上人,上人說鄴城有天子氣,日後必當代漢。若是袁氏稱帝,大王就是立了大功,日後不失王位,說不定比蜀王還要風光。”

李恢咬了咬牙,爲了天下的黎民百姓拼了:“大王,張別駕和譙周大人的話,臣是聽說過的。而且臣還聽說另外一件事,據——據說——江東道士于吉——再,在死前,曾經說過,袁氏四世三公,福祿無窮,應當稱帝代漢。大王,千萬不可錯失良機呀。”李恢胡扯,于吉根本沒說過這樣的話。

譙周和張鬆的話,劉璋還有些懷疑,李恢是有名的直臣,剛正不阿,威武不屈,他說的絕對不會有假。

黃權納悶,李恢今天是怎麼啦?他一向反對投降的,怎麼忽然倒戈,難道那兒歌、星象的說法是真的。打死黃權,他也不相信,李恢嘴裡能說出謊話來。

王累和劉巴、秦宓也怔住了?不住的眨眼,這是怎麼回事?

劉璋一看文臣武將都變成了啞巴,料定沒希望了,垂淚道:“下去吧,下去吧,都下去。”然後轉身離座,走入內堂。一到臥房,悲從中來,大聲嚎哭——

次日,張鬆報說,袁丞相派使者閻圃在城下叫門。劉璋想了一夜,已經想通了,決定順應天意,叫人很客氣的把閻圃帶進來。

閻圃是個謹慎自守的儒生,平常做事嚴守中庸之道,既不張狂,也不畏怯,大大方方的來見劉璋。

“閻圃參見蜀王,大王安好?”

劉璋穿着一身內衣,斜倚在一張紅木軟榻上,懶洋洋的半閉着眼睛,頭上包着一塊白色的方巾,一臉的失魂落魄,沒精打采。冷笑了一聲,心說,袁熙不來我還挺好,他一來就不太好了。劉璋就像死了親爹一樣,嘆氣道:“閻先生來幹什麼?”

閻圃心道,我來幹什麼你當然清楚。你這樣問,不過是想聽聽丞相的條件罷了。當即笑道:“只是把丞相的幾句肺腑之言,轉達給大王。”劉璋把一切事情都看淡了,語氣也隨之淡了:“說。”

閻圃道:“丞相說,只要大王肯歸降,丞相保證保留您的蜀王爵位,只是給大王換個地方住,從成都遷移到洛陽去。而且,將來大王的兒子劉循王子,還可以繼承王位,世代相傳。還有——”閻圃咳嗽了一聲,以下他要說的話,他自己也不太懂!!“丞相說,要賜給大王免死鐵券,說日後大王的子孫犯法一概全不追究。另外,益州府庫中的黃金,大王可以拿走兩成。這樣,大王和子孫日後就能安安穩穩的享受富貴了。”

劉璋精神好了不少,坐直了身子,盯着閻圃道:“丞相真是這樣說的。”

“千真萬確,閻圃就算是有再大的膽子,也不敢假傳丞相的旨意!”

劉璋緩緩的從榻上放下腿,立刻有侍女過來,穿上鞋子。劉璋嘆了口氣,對侍女說道:“傳旨,大廳擺宴,召集羣臣來議事。”閻圃一聽,心放了下來,劉璋拿定主意投降了。

劉璋當衆宣佈了投降的決定,黃權、劉巴出奇的沒有反對。這主要是李恢的影響,李恢已經給兩人看過,袁丞相變法維新的策略了。劉巴最欣賞有才學的人;黃權一向以愛民如子自居,兩人都默然無語了。

閻圃覺得夜長夢多,催促着劉璋快點出降。午後,劉璋親自捧着印綬文件,文武大臣的花名冊子,還有府庫錢糧的賬本,帶着王子劉循,出城投降。

此時趙雲的大軍也趕到了,在西面的山頭立下一片營寨,更加顯得袁軍旌旗如海、矛戟如林,劉璋和閻圃驅車入營,深入刀山兵海之中,分外覺得冷風嗖嗖,如墜冰窖,一個勁的打哆嗦,頭皮發麻。心臟像被鐵拳,猛力的擊打一陣,痛的不得了。腦海中閃現父親劉焉的影像,父親頓足搓手,大聲叫罵——劉璋回頭看了看,成都青紫色磐石壘砌的城牆,和城樓上高懸中天的烈日似乎都在跟他告別。長長嘆息。永別了,我的成都。

我同趙雲郭嘉迎出寨門,一看到劉璋的車架,立即拱手:“大王辛苦了,沒受到什麼驚嚇吧。”劉璋被閻圃扶着走下來。

劉璋長的並不體面,粗黑的面孔上,短鬍子尖向上豎起;麻黃眼睛,如放電一般的看着人。

我握着劉璋手,裝腔作勢,無奈道:“大王見諒,袁熙來西川實在是受命於皇帝,無可奈何。”

劉璋知道我一派胡言,但事已至此,也沒有什麼好說的啦,躬身沉聲道:“寡人有罪,請丞相饒恕。”

用非常誠懇的聲音,我握緊了劉璋的手:“本相可以立誓,只要我袁熙有生之年,大王一家,榮寵如前,在成都怎樣生活,到了洛陽就怎樣,半點不會改動。而且,大王百年之後,王子可以世襲王位。”

劉璋噗通一聲跪倒在地:“丞相,劉璋感激涕零。”趙雲郭嘉急忙上來攙扶。一起走進營寨,交割了印綬。爲了方便,我先領益州牧,命李嚴爲益州刺史,張鬆爲蜀郡太守聯絡附近的郡縣,解除武裝,歸降朝廷。

劉璋再帥帳中起草降書順表,讓李嚴、吾粲、李盛、等人抄寫了,蓋上蜀王大印送達益州九郡四十一州地面。劍閣以西的廣漢郡、鍵爲郡、蜀郡、益州與西羌交界的越巂郡;南中附近的牂牁郡、益州郡、永昌郡,全部歸附中央,分別派楊柏、張鍇、,馬延、霍奴、孫康、毛暉每人帥兵三萬前往駐紮。又令高覽爲益州監軍,統攝諸將。

藏霸、龐德、楊秋、張燕奉命攻德陽,被德陽令鄧芝一萬蜀軍,牽制在城外,半月不能動彈。直到劉璋的降書送到城內,纔開城投降。鄧芝被封爲忠義將軍,都亭侯。

整個益州只剩下朱提郡、巴郡還在劉備的掌握中。而這兩郡,所控制的,江陽、涪陵、臨江、夔關、白帝城五座城池,全部處在長江上游,南北兩岸。也就是說,加上荊州的夷陵、江陵,劉備大軍已經控制了大江的二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在孫權的手中。【求訂閱,各位大大幫幫忙吧。】

長江水路橫跨益州、荊州、揚州,支流岷江、沱江、嘉陵江、漢水、湘水、巢湖基本上可以輻射到大半個中國,沿着這條水路,劉備可以打遍大漢十三州,只要有一隻強大的水師,他可以縱橫長江所向睥睨,時間長了,益州和淮南都有危險,一定要把他趕回江陵去。

第28章 袁紹歸天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1章 廢長立幼第15章 匈奴烏桓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24章 草原爭鋒第20章 義氣深重第5章 罪魁禍首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3章 死亡氣息第20章 攻取劍閣第4章 敲詐勒索第60章 偷樑換柱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8章 戰略撤退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章 細說原委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章 三歲神童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17章 伏兵四起第23章 一清二楚第17章 又一隻狼第13章 我的洛神(3)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6章 存亡關頭第20章 攻取劍閣第7章 無敵子龍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15章 以身相許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3章 密謀行刺第4章 突來豔遇第19章 奪取居庸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10章 當朝駙馬第6章 御賜婚姻第25章 外交政策第22章 精忠報國第7章 無敵子龍第37章 劉備戰敗第1章 轉世輪迴第25章 過渡章節第10章 猶豫不決第19章 激將大法第46章 堅守待援第26章 存亡關頭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2章 黑賊張燕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27章 三光政策第8章 淮南多才第1章 陽武守將第18章 諸葛出山第6章 彈琴說愛第19章 禍起蕭牆第28章 天下軍閥第34章 陰謀敗露11第47章 鞠躬盡瘁第53章 同牀異夢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55章 妙舞清歌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2章 百口莫辯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4章 文丑康復第56章 紅塵孽債第38章 關於夫人第17章 伏兵四起第12章 長江戰雲第22章 盧龍古道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14章 猇亭戰略第55章 妙舞清歌第16章 西園禁軍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1章 八路齊攻第18章 諸葛出山第40章 官渡之敗第16章 王妃蔡琰第40章 官渡之敗第35章 翼德殞命第12章 校場閱兵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5章 司馬先生第6章 堅壁清野第31章 孫權被謀殺第55章 妙舞清歌第42章 曹女布子第47章 敗退潼關第8章 袁氏天下
第28章 袁紹歸天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1章 廢長立幼第15章 匈奴烏桓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24章 草原爭鋒第20章 義氣深重第5章 罪魁禍首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3章 死亡氣息第20章 攻取劍閣第4章 敲詐勒索第60章 偷樑換柱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8章 戰略撤退第29章 百年大旱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2章 細說原委第40章 孫策之子第2章 三歲神童第30章 司馬懿誤國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31章 強大的晉王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17章 伏兵四起第23章 一清二楚第17章 又一隻狼第13章 我的洛神(3)第20章 固若金湯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6章 存亡關頭第20章 攻取劍閣第7章 無敵子龍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15章 以身相許第26章 變法維新的計劃第3章 密謀行刺第4章 突來豔遇第19章 奪取居庸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10章 當朝駙馬第6章 御賜婚姻第25章 外交政策第22章 精忠報國第7章 無敵子龍第37章 劉備戰敗第1章 轉世輪迴第25章 過渡章節第10章 猶豫不決第19章 激將大法第46章 堅守待援第26章 存亡關頭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32章 黑賊張燕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27章 三光政策第8章 淮南多才第1章 陽武守將第18章 諸葛出山第6章 彈琴說愛第19章 禍起蕭牆第28章 天下軍閥第34章 陰謀敗露11第47章 鞠躬盡瘁第53章 同牀異夢第26章 既生瑜何生亮第55章 妙舞清歌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2章 百口莫辯第22章 劉備做大第24章 文丑康復第56章 紅塵孽債第38章 關於夫人第17章 伏兵四起第12章 長江戰雲第22章 盧龍古道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14章 猇亭戰略第55章 妙舞清歌第16章 西園禁軍第14章 收服李典第21章 八路齊攻第18章 諸葛出山第40章 官渡之敗第16章 王妃蔡琰第40章 官渡之敗第35章 翼德殞命第12章 校場閱兵第35章 火燒陷陣營第5章 司馬先生第6章 堅壁清野第31章 孫權被謀殺第55章 妙舞清歌第42章 曹女布子第47章 敗退潼關第8章 袁氏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