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臨陣換將

先說一句,連續三天發高燒,無力執筆,所以暫時每天一章,等身體好了。給大家補上。請諒解。

戰鼓擂響。火箭、炮石齊發,滿江密佈火網,周瑜指揮下的舴艋小船,紛紛起火燃燒。慘叫之聲,在一覽無遺的江面上傳出百里。劉備軍中四面八方駛出舢板,直撲周瑜旗艦。黑夜之中,遠近不辨,周瑜和部下失去聯繫,一邊抵擋箭矢,一邊大喊撤退。劉備的士兵射夠了箭,才衝出來截殺。在連珠弩的威力下傷亡慘重的吳軍怎能抵達,死傷殆盡。周瑜和幾員大將仗着武功高強,精通水性,加上水下丁奉的水鬼軍接應、襲擾。勉強的從寨門突圍出去。身後的吳兵卻陷入了無情的火海中。成千上萬的東吳將士,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成焦炭。

周瑜旗艦上的副將宋謙、掌印官、五名校尉,無數的親兵全部被殺。連大都督的印璽也丟了,將士四散奔逃,全面潰敗。兩百條舴艋小船燒的剩下不到十條。船上的士兵,大半殞命,少數投降。周瑜在逃走的半路上,目睹船隊覆滅,上萬戰士浴火而死,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憤不欲生,竟然拔刀自刎。幸虧被周泰、徐盛拉住。

第二天孫權帶着司馬懿、呂虔還有東吳程普、張昭等文武大將來到三江口。聽說周郎慘敗,險些喪命。嗟嘆不已。孫權這人有幾個好習慣,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而且出了事情勇於承擔責任,絕不像曹操一樣委過於下。要說到收買人心,他比劉備一點也不差。而且做得比劉備還要真誠。

周瑜跪在地上,慚愧請求孫權治罪。孫權連忙扶起來,握着他手道:“都怪寡人不好,是寡人來晚了,公瑾兵少,所以才戰敗的。此次戰敗,罪責在我。公瑾不必自責。”

這樣一來,周瑜感動的差點痛哭流涕,心裡暗暗發誓要爲孫權誓死盡忠。

孫權沒說什麼。別人可不一定了。首先孫權的首席謀士張昭、張紘、丞相孫匡嫉妒周瑜才幹和他素來不睦。三人在孫權走後便冷嘲熱諷、奚落訕笑。氣的周瑜差點吐血。孫匡是孫權同母弟。爲人陰險小氣,貪圖金銀,是個紈絝子弟加貪官污吏型的人物。最喜歡別人當面奉承,或者背地送禮。早就嫉妒周瑜權柄過重,功勳蓋世。周瑜才高招嫉爲人又剛正不阿,偏偏這兩樣都不會。孫匡以爲周瑜瞧不起他。千方百計的要找機會給他些教訓。而且,據司馬懿觀察,孫匡這個人言行舉止,妄自尊大,絕不是久居人下之輩。

司馬懿一到東吳就顯示出了超凡的外交手段。沒用一月,便和吳國的王宮貴胄,軍機大臣打成一片。關係最好,又被司馬懿引爲靠山的就是丞相孫匡和安西將軍全琮、大司農劉基。劉基這人沒什麼名氣,他老子還行,就是前任揚州刺史劉繇。

這三人在孫權面前每天說司馬懿的好話,說他多麼多麼忠心,多麼多麼足智多謀。怎樣在葭萌關外大敗袁熙。希望孫權重用。孫權知道三位重臣一定是受了司馬懿金銀。才這麼賣力的遊說。這倒是無所謂,三國後期,這種攀比奢華、送禮買官的風氣已經形成。沒什麼大不了的。司馬懿的本事,孫權也早有耳聞,知道他的才能絕對不在周瑜之下。關鍵是司馬懿的忠誠度有多高。

這次周瑜損兵敗陣,孫權雖然表面上不說什麼心裡着實不痛快。輸的也太慘點了。孫匡趁機在孫權面前提議換將,說:“周郎儒弱,不足爲將。讓他做大都督,是把東吳幾十萬將士放在刀尖上,隨時有覆滅的可能。我孫氏在江東的基業,不能靠他來保全。”副都督程普也是這個意思,周瑜這個白面書生騎在他頭上,他早就受不了了。附和道:“沒錯沒錯,讓一個書生指揮大軍,早晚壞了大事,軍中的很多弟兄都不服他呢。”程普可沒收司馬懿的賄賂,他還以爲孫匡要保舉他做大都督呢。

孫權的心思也開始動搖,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司馬懿的忠誠。孫匡瞭解孫權的心思,說道:“司馬仲達,爲人謙和、忠孝兩全,而且有謀略。可以擔當大任。大王,何不召見來問問?”程普一下子傻了,感情不是舉薦我呀!【赤壁之戰前,周瑜在東吳的地位雖然顯赫,卻沒有獲得太大的重用。不然,在赤壁之戰即將開始的時候,孫權還派他去鄱陽訓練水軍。而周郎之所以返回赤壁主持大軍,原因其實是魯肅舉薦的。不信的話,去看史書吧。所以,周瑜在江東諸將的心目中,沒什麼太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孫權對他也是若即若離。】

孫權看了看程普,他是三朝元老,孫權非常信任。“老將軍以爲司馬懿能否擔當重任?”程普心裡不願意,可又怕別人說他小氣,就實話實說:“司馬懿雖然能征善戰,足智多謀。可不知道水戰如何?而且,周瑜畢竟是孫伯符將軍的舊將,忠心不二。司馬懿纔來東吳,就讓他指揮幾十萬兵馬,只怕大家不服!”

孫匡心說,老匹夫,你敢壞我的好事,過後我掐死你。搖頭道:“怎麼會呢。大王,臣這裡有一份奏摺,是朝中大臣聯名所寫,都是請求撤換周瑜,改用司馬懿的。大王請過目。”

孫權不動聲色,拿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着:“周瑜誤國,劉備都不能勝何況是袁熙。司馬懿身具大才,國家棟梁,曹操尚且倚爲重臣。大王爲何不用?用司馬懿一人足可興邦立國。南破劉備,北上滅袁,指日可待。請大王三思,三思。”下面的署名是:安西將軍全琮;大司農劉基;御史大夫張紘;尚書令張昭;綏南將軍淩統;奮武將軍孫韶;侍中衛溫。另外有個重量級人物,徵北將軍呂範。鄱陽太守周舫,武昌太守程諮。

程普不知道兒子程諮給孫權聯名上書,還在沉思。

孫權拿着奏摺問他:“老將軍也同意調換周瑜和司馬懿?”程普直說:“末將還沒想好。”孫權奇道:“沒想好你怎麼表態了。”程普傻了:“沒有,我沒有表態。”孫權道:“令郎聯名上書沒有和老將軍商量嗎?”說着把奏摺遞了過去。

程普一看就急了:“這個小兔崽子,看我回去收拾——”孫權苦笑道:“老將軍到底是同意還是不同意?”程普是贊成換掉周瑜的,可他對司馬懿並不放心。不過,兒子已經表態了,他也不能打對臺,勉強道:“可以,末將覺得可以。”

孫權低頭想了一會兒,突道:“你們都下去,傳大司馬太史慈來見。”

太史慈和孫權兩人在屋子裡說了些什麼,沒人知道。談完了之後,孫權就傳周瑜和司馬懿兩人覲見。仍然是沒有人知道談話內容。只是,把守宮門的侍衛,看到周瑜出來的時候怏怏不樂,司馬懿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第二天,吳王孫權下旨,封司馬懿爲統領東吳六郡八十一州縣三十萬人馬的水陸兩軍大都督,程普爲副都督。爲了防止周瑜掣肘,把他調回吳郡做太守去了。

旨意宣佈完畢,孫權親自在三江口築起一座拜將臺。隆重其事,登臺拜將。對司馬懿寄予厚望。拜將之後,孫權把司馬懿請到大廳,當着文武百官的面請教破敵之策。司馬懿清了清嗓子道:“要破劉備,可用驅虎吞狼之計。”

果然是高人,一張嘴就別出心裁。衆人都瞪大了眼睛等他說下去。孫權更加迫不及待的問道:“何謂驅虎吞狼?”

司馬懿一躬身:“臣斗膽請問大王一個問題?”孫權道;“有話儘管說。”司馬懿點頭道:“請問大王,是江夏比較重要呢,還是吳郡比較重要。”孫權想過去抽他,心說,這麼簡單的問題也問。當我白癡。“吳郡是我們的巢穴,你說那個重要?”司馬懿道:“這就好辦了。大王,江夏本來是荊州的地盤,此刻荊州已經歸附袁熙。而劉備佔據江夏,必定和袁氏結仇。袁氏繼承了荊州十五萬水軍,勢力非常強橫,大王可以修書一封給袁熙,就說本來打算把江夏竟陵這些地方還給袁熙,不想卻被劉備搶去。請袁熙自己出兵收回。袁熙者,貪得無厭之人耳,聽到這個消息,必然不顧一切的,殺向江夏。和劉備決戰。我軍趁這個機會屯糧練兵,等他們兩家決出勝負,疲憊不堪,坐收漁人之利,豈不妙哉。” “好,好個驅虎吞狼。劉備如此不講道義,也別怪寡人無情了。我這就修書洛陽,借袁兵之手,滅掉大耳賊。”孫權只顧叫好,卻沒注意到呂蒙和陸遜兩個人的臉色已經慘白了。常言道:與虎謀皮,豈能善終。

孫權愛貪小便宜,覺得這樣又省心又省力還省錢,三全其美,何樂而不爲。殊不知,天下愛貪便宜的比比皆是,喜歡吃虧的一個沒有。

孫權想‘驅虎吞狼’,我還想要他‘二虎爭食’呢。

事情都在賈詡的預料中。孫權果然大方的把皖城、居巢、江夏、竟陵一股腦的還了回來。既然吳王盛情邀請,我也不能不給面子。沮授在鄴城訓練的水軍也差不多了。當然這些人和真正的水軍比起來,只能算半吊子。站在船上不吐就是好樣的。

張郃、甘寧、郭嘉接到飛鴿傳書後立即帥大軍進駐江陵。蔡瑁、張允集結荊州水軍隨時待命。出兵的時候,我突然想起來,辛憲英不是很想當先鋒嗎?正好機會來了,就命胡車兒爲先鋒將軍攻打竟陵。順便讓這位巾幗英雄,看看渴望已久的金戈鐵馬的戰爭場面到底有多麼、‘迷人’。

這一次我沒有集結太多的人馬,比曹操的赤壁之戰還少。加上荊州水軍,川軍、淮南軍一共準備動用六十萬。主要是軍費開銷太大了有些承受不起。平均十萬人,每月需要糧食二十萬斛。相當於前生的三百萬斤。打關中、益州、荊州主要靠的是以戰養戰,就地取材。可這次過江成敗不一定,能不能以戰養戰更加難說,還是保險點好。假若打贏了水戰,在調兵過江不遲。

人馬集結,糧草儲備進行了大概半個月,胡車兒的先頭部隊已經到了襄陽了。

很讓人失望,竟陵竟然是空城一座,無人把守。把守城池的霍峻在袁軍到來前兩天接到命令撤走了。諸葛亮覺得以眼前這點兵力,沒有辦法分兵作戰,還是收縮兵力保守江夏。辛憲英別提多失望了,沒能和劉備軍在竟陵血戰,她失落的不得了。胡車兒是看見她就覺得彆扭,瞅一眼渾身起雞皮疙瘩。心說,這個娘娘腔要不是辛毗的兒子,我早把他打扁了,長成這副德行還想打仗,別再戰場上嚇死就是好事。

辛憲英照樣看不上這個黑不溜秋的上級,匹夫之勇、有勇無謀,不值一提。不過,她挺知趣的,爲了早日拿到先鋒的令箭,對胡車兒奉承有加,言聽計從,除了脫衣服上牀不幹,別的不在話下。

我這裡起程動身。劉備那裡急得差點火上房,萬沒想到,孫權會出此‘下策’。把袁兵給請來了。

我到達襄陽後,會合了蔡瑁、張允的十五萬水軍。立即趕往江陵。文聘的傷已經徹底好了。一見面就給我介紹了他和甘寧設計的的新式戰艦。這種戰艦長五十丈,寬五丈,高八丈,甲板之上樓起四層。船面之上士兵可以騎馬來回巡視,從船頭看不到船尾。最下面一層伸出船槳三百隻,由六百士兵分成兩組輪換滑動。上面打得天翻地覆,下面完全不受影響,繼續保持強勁動力。總體高度比普通的城牆還要高,就算是敵軍接近也要拋繩索、大雲梯才能攀爬上來。而船上的士兵可以憑藉居高臨下的又是射殺敵兵,還可以起到瞭望觀測的作用。每條艦艇外都有一層堅硬的鐵皮包裹,可以容納包括水手在內的士兵五千名,不到兩個師。七桅布帆張滿下,戰艦羣可以像奔馬一般飛馳江面。

第9章 妖姬貂蟬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9章 奪取居庸第42章 救人危難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53章 同牀異夢第22章 精忠報國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1章 西涼勁旅第17章 樂進之死第10章 傳統家風第6章 堅壁清野第21章 黑龍騎兵第4章 高朋滿座第41章 兵逼吳郡第27章 三光政策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1章 舌辯滔滔第36章 製造冤案第31章 悲憤詩篇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11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3章 密謀行刺第15章 匈奴烏桓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6章 伏牛隘口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5章 外交政策第9章 金字招牌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9章 張飛關羽第2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0章 魏國內亂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章 陽武守將11第14章 猇亭戰略第8章 草原霸主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50章 趁火打劫第4章 蔣幹 楊儀第27章 臨陣換將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8章 淮南多才第27章 妙手回春第31章 奇兵制勝第3章 苛捐雜稅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57章 重奪倉亭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2章 刺客突現第8章 霧夜偷襲第9章 追殺百里第23章 披荊斬棘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我的洛神(3)11第37章 柔情蜜意第9章 鯨吞漢中第26章 存亡關頭第42章 孫尚香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11章 我的洛神(1)10第16章 劫營偷襲第17章 又一隻狼第14章 收服李典第1章 陽武守將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10章 當朝駙馬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7章 王安石的底稿第45章 平陽陷落第29章 偷襲江陽第22章 百口莫辯第52章 玩物喪志第43章 真的假的第25章 望風歸降第41章 兵逼吳郡第54章 徐庶戰略第21章 以毒攻毒第29章 烏桓歸降第54章 徐庶戰略11第12章 刺客突現第19章 滅曹戰略第14章 猇亭戰略第37章 劉備戰敗第30章 三戰官渡第24章 雄心壯志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8章 歷史車輪第43章 威逼利誘第17章 英雄救美
第9章 妖姬貂蟬第15章 囤糧要地第19章 奪取居庸第42章 救人危難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53章 同牀異夢第22章 精忠報國第49章 疏不間親第11章 西涼勁旅第17章 樂進之死第10章 傳統家風第6章 堅壁清野第21章 黑龍騎兵第4章 高朋滿座第41章 兵逼吳郡第27章 三光政策第13章 大凶之兆第11章 舌辯滔滔第36章 製造冤案第31章 悲憤詩篇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11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3章 密謀行刺第15章 匈奴烏桓第1章 益州不歸路第6章 伏牛隘口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5章 外交政策第9章 金字招牌第13章 曹軍反撲第29章 張飛關羽第2章 兵臨城下第42章 曹女布子第20章 魏國內亂第53章 軍事改革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1章 陽武守將11第14章 猇亭戰略第8章 草原霸主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50章 趁火打劫第4章 蔣幹 楊儀第27章 臨陣換將第32章 晉王的排場第8章 淮南多才第27章 妙手回春第31章 奇兵制勝第3章 苛捐雜稅第10章 劉彰封蜀王第57章 重奪倉亭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2章 長江戰雲第12章 刺客突現第8章 霧夜偷襲第9章 追殺百里第23章 披荊斬棘第18章 將計就計第13章 我的洛神(3)11第37章 柔情蜜意第9章 鯨吞漢中第26章 存亡關頭第42章 孫尚香第24章 鐵浮屠、柺子馬第11章 我的洛神(1)10第16章 劫營偷襲第17章 又一隻狼第14章 收服李典第1章 陽武守將第47章 鞠躬盡瘁第1章 蔡夫人的生活第10章 當朝駙馬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7章 王安石的底稿第45章 平陽陷落第29章 偷襲江陽第22章 百口莫辯第52章 玩物喪志第43章 真的假的第25章 望風歸降第41章 兵逼吳郡第54章 徐庶戰略第21章 以毒攻毒第29章 烏桓歸降第54章 徐庶戰略11第12章 刺客突現第19章 滅曹戰略第14章 猇亭戰略第37章 劉備戰敗第30章 三戰官渡第24章 雄心壯志第16章 劫營偷襲第21章 曹丞相的歸宿第28章 歷史車輪第43章 威逼利誘第17章 英雄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