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孫權被謀殺

谷利跑下船艙失聲痛哭:“將軍不好了,司馬懿逃跑了,我們成了一隻孤軍。”韓當鎮定了一下道:“沒關係,我留下截住諸葛亮,汝帶十條快船,返回柴桑,向主公報告。讓他迅速召集援兵。撤換司馬懿。”

谷利悲聲道:“生死存亡關頭,末將豈能捨你而去?”韓當深吸了一口氣道:“你我都是吳王的將領,爲吳王盡忠是第一位的。你撤走是爲了救吳王;我留下來也是爲了吳王。同樣是盡忠,有何不可?”

谷利聽明白了,咬咬牙道:“將軍擅自珍重,末將會盡快的帶援兵過來。”韓當轉過頭,看着長江南岸,黃忠的船隊,已經揚帆起航向這邊殺過來了。心想,來不及了。

諸葛亮船上將近一萬餘,兵力不如韓當。不過韓當知道這仗打不贏,且不說武昌失陷,軍心渙散。就算是一開始佔了上風,黃忠趕來照樣是個敗局。

況且,他還聽說,劉備軍有一樣非常厲害的武器——損益連弩。

一弩十矢的損益連弩在快愈奔馬的戰艦上探出頭來,箭頭上燃燒着藍汪汪的火焰。韓當持刀站在船頭,看着這些古怪的弓箭,心中一陣詫異,這玩意能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奇嗎?很快他就領略到了。

雙方坐船臨近,霍峻在船頭一聲令下,千艘排列整齊的劉備軍戰船上爆發弩箭二十餘萬隻。幾乎就在同一時間,東吳艦隊火焰蒸騰。霍峻的手放下來,第二**雨般的箭矢又隔遠射上吳軍船頭。天空中密密麻麻編織着火網。

這簡直就不可能,沒有什麼艦隊能在瞬間爆發如此密集的弓箭。韓當一生征戰,從沒遇到過。東吳水軍死傷無數,可射箭還擊的時候,才猛然發現,敵人還沒有進入射程。射出的弓箭紛紛墜落江心。

韓當閉目長嘆:“罷了,罷了,我命休矣。”

坐船接近,雙方經過了短暫的互射,進入了期待已久的白刃戰。吳軍已經凋零,無力還擊。劉備水軍進入摧枯拉朽的狀態。

韓當死在亂軍之中——

谷利成功突出重圍回到柴桑口——

諸葛亮沒有給孫權喘息的機會,半日之後,水軍抵達柴桑。

收降了韓當的船隊之後,劉備水軍已經發展到戰船兩千艘,水軍超過五萬。

孫權在柴桑只有可憐巴巴的兩萬人。手下的大將只有太史慈、呂蒙、陸遜、徐盛。孫權聽完谷利的報告,瞪大了眼珠問呂蒙:“司馬懿,司馬懿何在?”

呂蒙急得額頭冒汗;“末將也不知道,聽說艦隊一直向石頭城去了。”

“報,司馬大都督有戰報來?”

孫權吼道:“快,快點拿進來。”

拆開書信,呂蒙念道:“聽聞,荀彧、徐晃等賊將威脅石頭城、京口。情況十萬火急,故而未經許可擅自赴援。還請主公見諒。只因這兩處乃是吳郡門戶,若有失。老巢不保也。末將往日問過主公是江夏重要還是吳郡重要。大王答:老巢。所以,末將揣測,大王是贊成末將之調度的——”

呂蒙還沒念完,孫權伸手奪過去,撕得粉碎,破口大罵:“混賬東西,根本就是榆木腦袋,這種蠢事也做得出來。壞我大事?”陸遜眼中閃過精光,嘴脣動了動卻沒開口。呂蒙卻忍不住道:“大王,司馬懿不是榆木腦袋——依末將看來,他是——是有二心了。此人很可能在打吳郡的主意?”

司馬懿是孫權一手提拔的。若是曹操爲了面子一定抵賴,孫權卻驚呼道:“這——糟了。速速給孫匡報信,讓他小心防範?”

陸遜嘆了口氣道:“大王,這信不能報。”孫權愣住了:“爲什麼?”陸遜痛心疾首:“大王,你還記得司馬懿是誰保舉的嗎?”

“孫匡?”孫權道吸了一口涼氣。“你是說,孫匡害怕受到株連,會——造反——”

陸遜心說,大王還是不夠聰明。“大王,孫匡不是害怕受到株連。我猜想,他和司馬懿是一丘之貉。”

“住口!”孫權怒道:“孫匡乃我親弟,怎麼害我?”

陸遜正在因爲自己犯了疏不間親的忌諱,而懊悔不跌。衛兵踉蹌來報:“大王,劉備的水軍距此不到五十里。”

孫權餘怒未息,瞪着陸遜道;“只會挑撥是非,如今兵臨城下,如之奈何?”

陸遜不卑不亢,直言不諱:“大王,司馬懿謀反,確鑿無疑。您不能在柴桑駐守。必須儘快回到吳郡主持大局。”

呂蒙眼珠一轉道:“依我看大王可以過鄱陽湖,從豫章走陸路,先到會稽會和周公瑾,再回吳郡抗敵?”

這會兒想起周公瑾來了?

孫權尋思,萬一吳郡有失,自己坐守柴桑也沒什麼用。便道:“可眼下已經來不及了。”

呂蒙道:“沒關係,諸葛亮知道主公在柴桑,必定窮追猛打。末將設法把他誘入鄱陽湖。在‘湖口’設下兩路伏兵。賊將必敗。大王可以招全琮和鄱陽太守程諮前來護駕往豫章。”

孫權黯然點了點頭。

陸遜道:“事不宜遲,請大王下令撤軍。”

諸葛亮兵不血刃的進駐柴桑,順勢拿下了上游的彭澤、九江二郡。正像呂蒙猜測的,諸葛亮沒打算放過孫權這塊最肥的肥肉。聽說孫權撤往鄱陽,率領主力艦隊一路追了下來。

西線,袁兵遭到了江夏守將關羽的殊死抵抗,連續十天,水路兩軍動彈不得。

東線,此時發生了一件任誰也想不到的巨大變故。有點——哭笑不得。

孫匡聽說諸葛亮佔領了柴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張旗鼓的給兄長孫權發喪。

第二件事,詔告天下,宣佈繼承吳王爵位。號召吳國上下奮起爲孫權報仇雪恨!!

就在孫權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吳國改朝換代了。

宣佈孫權死訊的第二天。孫匡戴上早就準備好的王冠,登上京口北固山,昭告天地,宣佈繼承王位。剛剛‘撤退’回來的大都督司馬懿,首先拜倒,山呼千歲、千歲、千千歲。張昭、張紘等也稀裡糊塗的承認了孫匡的合法地位。孫輔、孫皎、孫韶、孫賁這些宗室也跟着跪拜。唯有周瑜、呂範表示懷疑。覺得應該先調查清楚,吳王是不是真的死了?

最後還是陸績做了兩人的工作。“國不可一日無君,眼下強敵壓境,顧不得這麼許多了。”周瑜對此勉強可以承認。孫權的兒子太小了,不適合此時繼承王位。可週瑜對另外一件事情,耿耿於懷,在孫匡登位之後,周瑜在朝堂上大聲叱責司馬懿:“大都督,掌握幾十萬水兵,爲何在吳王危在旦夕一刻,逃之夭夭?”

司馬懿一個勁的道歉,表示自己是中了諸葛亮的調虎離山之計,所以才害了大王。並且表示,要戴罪立功,帥軍迎擊諸葛亮。

周瑜、呂範、淩統、朱然、朱治、孫輔堅決反對司馬懿在擔任大都督職務,要求周瑜重新披掛上陣。

孫匡大權在握,微微一笑,力排衆議:“臨陣換將乃是兵家大忌,既然換過一次,怎能再換,這樣不利我軍。還是讓司馬大都督戴罪立功吧。”

司馬懿裝模作樣的跪在地上哭天搶像死了親爹一樣地感謝大王恩德。痛哭流涕的像死了全家一樣表示一定擊敗諸葛亮,爲先君報仇。孫匡居然被他的‘忠義’感動的落淚。

周瑜、呂範恨得要死,就是沒辦法。

此時的孫權,已經在陸遜的保護下,會合了前來接應的鄱陽太守程諮,退往豫章去了。留守豫章的正是安西將軍全琮。

此時全琮已經被新任的吳王任命爲吳國太傅了。不過,全琮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告訴孫權。孫權沒死的消息,他也嚴密封鎖,不許外傳。

孫權在豫章,幾天後聽說呂蒙、太史慈、徐盛在鄱陽湖口大破劉備水軍。諸葛亮被遏制在湖口,不能前進一步。心裡稍稍的有些安慰。就吩咐程諮、陸遜拿着自己的手諭快馬回吳郡,撤換司馬懿。程諮走後,孫權催促全琮派人護送自己回宮。

全琮一拖再拖,找了種種的接口拖延。什麼路不好走啊;道上有土匪呀;路途遙遠,太辛苦啊,基本都是大人哄孩子的句式。四五天後,孫權勃然大怒,把全琮叫道身邊罵道:“立即整軍備馬,寡人今天就要起程。”

全琮一開始還點頭哈腰的,聽孫權如此‘囂張’,突然冷笑起來。心想,你以爲你還是,以前的吳王,老子不甩你了。

孫權沒想到全琮敢在他面前冷笑。吃驚道半響沒說出話,最後指着全琮顫聲道:“汝想造反不成?”

全琮忽然變了臉:“造反又怎樣?”孫權吃驚道:“你——你真的造反?寡人一向帶你不薄,你——你不怕背上不忠不義的罪名?”

全琮大笑道:“殺一個死人,也能背上不忠不義的罪名,真是笑話。”孫權厲聲道:“狗東西,你這是什麼意思?”全琮道:“既然孫郎你死到臨頭了,老夫就實話對你說。其實孫匡將軍,已經在幾天前坐上了吳王的寶座。並且已經替你發喪了。你可以瞑目了。葬禮辦的很隆重。”

孫權登時明白過來,陸遜的話言猶在耳。失聲道:“原來孫匡真的謀反,孫匡謀反——”

“請大王上路吧。”全琮伸手向門外一招,進來幾十個彪悍的刀斧手。

“慢着——”孫權冷笑道:“你敢殺我,別忘了程諮、陸遜是知道這一切的。”

“程諮,陸遜?”全琮陰笑道:“他們已經先大王一步而去了。”

孫權覺得心中劇痛,怒道;“狗賊,你殺了他們?”全琮道:“廢話,做這種抄家滅門的勾當,怎能不做的乾淨一點?”

孫權指着全琮咆哮道:“還有呂蒙呢,你拿他總沒辦法吧。他也是知道實情的?”

全琮嘆了口氣道:“呂蒙能不能躲過諸葛亮的毒手還很難說,就算是躲過了。吳王孫匡也會告訴他孫郎你在鄱陽湖的風浪中不幸落水,淹死了。你看這個解釋,滿不滿意?”

“滿意,滿意——”孫權像個泄了氣的皮球,苦笑道:“若周郎不去,寡人怎麼會有今日之厄。”

全琮不耐煩道:“既然滿意,就請上路吧,閻王已經等的不耐煩了”

一個小小的江夏,竟然阻擋六十萬袁兵將近一月。關羽不愧是三國少有的名將。最後關頭,不負諸葛亮所託。

爲了速戰速決,我加派文丑,帥二萬黑龍騎渡江協助張郃于禁攻城。

馬成是劉表舊將。非常優秀的水軍將領。他和關羽分守陸路、水路。每人一萬人馬。由於袁軍的‘航空母艦’太過龐大,馬成仔細分析了雙方船隻的弱點,採取逐個擊破的辦法。以戰船配合舴艋小舟,命令十船列爲一個小隊,帶上連珠弩、爬牆用的繩索,在靠近敵船後,先發射炮石和弩箭,靠近之後,便利用隨身攜帶的繩索,爬上戰船,與敵人短兵相接。

連續幾天的水戰中,馬成的戰船分成十隊,從不同的角度圍攻‘航空母艦’讓鉅艦上的火力,不能集中發射,威力驟減。彷彿是一羣餓狼,圍攻一直雄獅。鉅艦一時間無法打退攻擊,旁邊的戰船害怕鉅艦受損,不敢發射炮石,顧此失彼,投鼠忌器。以至於被馬成帥軍殺上鉅艦,殺敵數千,將把鉅艦俘獲而去。

以後的幾天裡,水戰一直都是這樣打,袁兵接連損失了五艘鉅艦,在寬闊的江面上寸步難進。

不過,再勇猛的軍隊,再靈活的戰術,沒有兵員和糧草的補充,加上疲憊不堪,終究也是要倒下去的。關羽的士兵,死一個就少一個。而這些日子來,袁兵的損失,九牛之一毛而已。

第二十三天的水陸大戰開始時,龐統說:“關羽完了。我軍的速度必須要加快了。不然讓諸葛亮首先攻破了吳郡就被動了。”我道:“若是先從淮南出擊呢?”龐統搖頭道:“那樣要首先消滅司馬懿的主力艦隊。”

第8章 霧夜偷襲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37章 劉備戰敗第55章 妙舞清歌第54章 反目成仇第13章 曹軍反撲第30章 張頜逞威10第39章 獻帝守城第53章 同牀異夢第6章 初露鋒芒第43章 真的假的第21章 黑龍騎兵第30章 張頜逞威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7章 得償所願第21章 道破天機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章 細說原委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章 戰火濃煙第26章 賄賂重臣第48章 叔侄之情第60章 偷樑換柱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60章 偷樑換柱第50章 改朝換代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33章 首戰告捷第21章 道破天機第5章 司馬先生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7章 英雄救美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29章 百年大旱第3章 苛捐雜稅第23章 一清二楚第18章 將計就計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19章 禍起蕭牆第3章 苛捐雜稅第46章 對陣逞威第18章 戰略撤退第29章 百年大旱第23章 天下無敵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7章 臨陣換將第39章 美人徐瑩第1章 收降徐晃第14章 兩軍對壘第33章 首戰告捷第16章 劫營偷襲第36章 亡命追殺第53章 同牀異夢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51章 順勢入長安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25章 險中求勝第29章 兩雄單挑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3章 披荊斬棘第26章 賄賂重臣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7章 大仁大義第26章 寸土必爭第29章 偷襲江陽第5章 罪魁禍首第9章 追殺百里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3章 患難與共第36章 蓋世神卜第47章 敗退潼關第5章 連斬三將第24章 無力迴天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31章 奇兵制勝第38章 火力集中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4章 雄心壯志第20章 罄竹難書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4章 千古奇冤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4章 蔣幹 楊儀第23章 披荊斬棘第35章 翼德殞命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第14章 收服李典第50章 特種部隊第46章 堅守待援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8章 舅甥之爭
第8章 霧夜偷襲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52章 西涼鐵騎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37章 劉備戰敗第55章 妙舞清歌第54章 反目成仇第13章 曹軍反撲第30章 張頜逞威10第39章 獻帝守城第53章 同牀異夢第6章 初露鋒芒第43章 真的假的第21章 黑龍騎兵第30章 張頜逞威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7章 得償所願第21章 道破天機第18章 諸葛出山第2章 細說原委第15章 囤糧要地第2章 戰火濃煙第26章 賄賂重臣第48章 叔侄之情第60章 偷樑換柱第14章 宿將與降將第60章 偷樑換柱第50章 改朝換代第35章 第二封衣帶詔第33章 首戰告捷第21章 道破天機第5章 司馬先生第55章 劉彰的妙計第17章 英雄救美第8章 文丑戰關羽第29章 百年大旱第3章 苛捐雜稅第23章 一清二楚第18章 將計就計第36章 大江登陸戰第19章 禍起蕭牆第3章 苛捐雜稅第46章 對陣逞威第18章 戰略撤退第29章 百年大旱第23章 天下無敵第39章 攻防血戰第27章 臨陣換將第39章 美人徐瑩第1章 收降徐晃第14章 兩軍對壘第33章 首戰告捷第16章 劫營偷襲第36章 亡命追殺第53章 同牀異夢第37章 大江鴻門宴第51章 順勢入長安第11章 我的洛神(1)第25章 險中求勝第29章 兩雄單挑第3章 雄師入襄陽第23章 披荊斬棘第26章 賄賂重臣第44章 周瑜的性格第7章 大仁大義第26章 寸土必爭第29章 偷襲江陽第5章 罪魁禍首第9章 追殺百里第34章 陰謀敗露第23章 患難與共第36章 蓋世神卜第47章 敗退潼關第5章 連斬三將第24章 無力迴天第12章 司馬懿的反噬第41章 整人計劃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31章 奇兵制勝第38章 火力集中第12章 刺客突現第24章 雄心壯志第20章 罄竹難書第18章 偷襲陰平(1)第25章 偷襲江夏第14章 千古奇冤第15章 深陷火海第23章 荒唐的曹節第4章 蔣幹 楊儀第23章 披荊斬棘第35章 翼德殞命第43章 緣定三生,前生的囑託第14章 收服李典第50章 特種部隊第46章 堅守待援第19章 穿雲排弩第21章 宦官 外戚第8章 舅甥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