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戰爭債券

“史愛卿,這裡面有三個原因。”我解釋道,“第一,因爲朕所說的那路奇兵還需要一到兩年的時間才能壯大;第二,如果提前行動,可能會打亂雙方的節奏,大家都知道,朕和忽必烈都會在襄陽投下重注,都希望能在襄陽城外儘可能多地消滅對方的生力軍,而人數密集的戰役會更加適合我朝火器威力的發揮;第三,在蒙古大軍還未到達襄樊之前,其國內的軍隊可以隨意調配,加上其騎軍機動姓強,朕擔心,雲南未得之時,蒙古軍隊便會大舉南下,將我朝軍隊困在那裡,而到了襄陽大戰交織之際,蒙古人的機動部隊也不會很多了。”

史巖之想了想道:“陛下所言極是。”

我接着道:“擊潰蒙古人在雲南的勢力後,四川軍區加上廣南、苗家軍區的大部分人馬,在數量上就要超過蒙古的西路軍了,在雙方將士戰力等同的情況下,人數爲多的我軍自可佔據主動。”

範文煥讚道:“陛下之高,前無古人也,俗話說,下棋看三步,而陛下此舉已經可以看到十步之外了。”

我笑笑:“陸愛卿,範愛卿,你們軍務院和兵部做出初步的計劃,先讓四川軍區制置使高達將軍、副制置使張珏將軍以及安撫使昝萬壽知曉,屆時由高達將軍統一指揮西南聯軍。”

“是,臣遵旨。”

“還有就是臨安軍區了,在印應雷返回臨安後,立即進行新的戰術演練,臨安軍區現有三廂軍力,加上到今年九月份,新擴編的一廂,就有四廂之軍力了,這四廂將士中,朕打算抽調兩廂之兵力隨朕前往襄樊,另外一廂由印應雷指揮,加上小部分水師陸戰隊,組成一支一萬五千人左右的特殊聯軍,從海路北上,在山東半島登陸,直插敵人的腹地,剩下的一廂則需要分兵守衛琉球省、濟州島和臨安。”

陸秀夫道:“陛下,印大人只率領一廂將士和部分水師陸戰隊深入敵後,人數會不會太少了。”

“人數雖少,但也只能如此,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印應雷自山東半島登陸後,會遠離我朝,後勤補給全要由他們自己想辦法,如果人多,是很難解決將士的糧草問題;另外,蒙古的東路軍並不敢輕舉妄動,他們要隨時準備抵禦我江淮軍的進攻,而其中路軍又在襄陽根本抽不開身,所以,只要印應雷避開蒙古人的重點兵防區域,應當無礙,此事朕會同印應雷仔細商議後再做決定。”

“是,臣明白。”

“諸位愛卿,各軍區的任務說完之後,朕最後來說說火器的分配。”

“請陛下指示。”

“到今年年底,按照計劃,火槍的數量大約會在兩萬五千支,其中,除了御林軍會全部配齊火槍外,朕打算再將臨安軍區一個廂的兵力改造成火槍手,另外,各地來臨安培訓的四千名火槍手,就地組成一支火器讀力師,下設四個團,由江萬載擔任師長,原御林軍火槍總教頭李隆出任讀力師教頭,在臨安隨同御林軍一起訓練,明年開春之時,進駐襄陽,至於神器,到年底前大約可以生產出兩百五十門,除了撥給水師五十門之外,朕會單獨成立一支神器部隊,這支部隊隸屬御林軍,組建之後,會隨朕前往襄樊,至於其它的軍區,先期各配備一百支火槍即可,讓他們先適應起來,等明後年火器的數量充足以後再慢慢配備了。”

陸秀夫問道:“陛下,火器部隊爲何要集中呢,給每個軍區平均配備一些不好嗎。”

“陸愛卿,我朝的火器水平尚屬初級階段,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單就速度而言,如果是一對一,火槍手的戰力還是要遜於一位嫺熟的弓箭手,因此,只有集中起來,纔會最大限度地發揮火器的威力,除非後裝槍能夠研製成功,否則是很難改變現狀的,而火炮也就是神器,威力雖然很大,但其製作過程十分複雜,所以也無法大量生產,現階段,我朝火器的使用只能用數量來彌補質量的不足,而數量之多又得耗費巨資,所以,朕只能將有限的火器資源用到極致。”

“再說了,隨着火槍手這種新型兵種的出現,步兵的技戰術也會隨之發生變化,比如,會出現由長槍兵、刀盾兵保護的火繩槍方陣,也就是橫隊(即線式陣列,簡稱線陣),或者是縱隊進攻加上散兵線,又或是以戰鬥小組的方式,躍進交替進攻,其間還間雜散兵戰術等,目前,我御林軍中的火槍手在進攻時是按照朕所想象出來的陣勢(以荷蘭莫里斯方陣爲基礎)來進行訓練的,其優劣勢還需要在戰爭中加以驗證,如果火槍手的技戰術完全適應了火器的發展,並與軍隊的各個方面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就能形成一個完善的戰鬥系統,那時,纔是大規模推廣火槍的時候。”

一直以來,火槍手的技戰術訓練都是由我親自負責,御林軍直屬我的管轄,軍務院並不知道其訓練內容,今天我所說的橫隊、縱隊等火槍手陣列也是殿中參會人員第一次聽說,

“沒想到火槍手的訓練也很複雜啊,臣還以爲只要站在一排,輪番舉槍射擊就行了。”陸秀夫聽完後感嘆道,

“當火器發展到一定地步時,就會像陸愛卿所說的這麼簡單了,只是現在還不行,現在還是要靠陣勢,而且還要和冷兵器配合,才能形成最爲有效的攻擊。”

陸秀夫似懂非懂道:“真希望我朝盡是火槍手啊。”

“這個嘛,應該還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說到這裡,我嘆了口氣繼續道,“朕現在很很窮啊,戰爭就是在拼財力,這話還真不錯。”

這些大臣們都知道,火器的製作完全是靠金錢堆積出來的,

賈似道突然接話道:“陛下,臣有兩條建議,可以緩解目前的財力狀況。”

“是嗎,師臣,說來聽聽。”

賈似道慢條斯理道:“陛下,臨安的紅十字會業績突出,其資金來源全在於民間善人之捐助,所以,臣以爲可以效仿,讓我朝的商人、地主及百姓中的富裕者捐款,以備軍需的增長,近兩年來,我朝的經濟飛速發展,民間百姓的富裕程度同步得到很大的提高,只要陛下登高一呼,必然會得到我朝百姓的響應和支持,其次,我朝是否可以發行和戰爭有關的存款憑證,以大宋銀莊作爲該憑證的發行機構,然後分年限進行償還,並根據年限的長短,給予一定的利息,使之可以獲得比存入銀莊有更多的收益,如此一來,雙管齊下,勢必可以籌備到相當數量的軍費。”

“捐款,戰爭債券。”我有些異樣地看着賈似道,

賈似道也愣了一下道:“陛下,這個戰爭債券之名倒是十分貼切。”

債券是政斧、金融機構、工商企業等機構直接向社會借債籌措資金時,向投資者發行,並且承諾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以及按照約定條件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債券的歷史比股票要悠久,其中最早的債券形式就是在奴隸制時代產生的公債券,據文獻記載,古代希臘和古羅馬在公元前4世紀就開始出現了國家政體向民間商人、高利貸者和寺院借債的情況,每當遇到財政困難、特別是發生戰爭時,國家便會發行公債,

我曾經向傑瑞,波羅詳細瞭解過威尼斯的各種情況,其中就有金融方面,傑瑞言及,早在1189年,威尼斯政斧便嘗試發行過債券,在他離開之時,威尼斯政斧已經正式授權議會,將公債券的發行方案納入其法律範疇,

具有現代意義的公債券則始於17世紀的英國,而我國的公債券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初才由清朝政斧發行了第一張鐵路債券,

我不知道是賈似道自己還是其幕僚想出來的方法,但這種想法一定是超前的,可行的,不管怎麼說,賈似道的腦袋中還是有些內容的,儘管這種想法在不少人聽來只是天方夜譚,

對於募捐一詞,參會人員都能聽明白,只不過這些人大都是武將出身,對於什麼是債券,卻是根本沒有感覺,雖然賈似道說得還算詳細,但他們在一時之間哪裡反應得過來,

不過,好在我懂,

陸秀夫見我不語,問道:“太師大人,這戰爭債券真的可行嗎。”

“當然可行。”我笑笑,替賈似道回答道,“債券的發行是遲早的事,師臣。”

“臣在。”

“你有具體方案了嗎。”

賈似道起身道:“回陛下,臣只是有這樣一個初步的想法,這種債券和百姓將自己的錢財存入銀莊相似,但其收益會略高於單純的存款,簡單而言,債券的實質就是朝廷向民間百姓借貸,並逐年支付債券擁有人的利息,或者到期之時連本帶利一同歸還,至於詳盡方案,老臣暫時還無。”

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86章 豪賭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224章 鐵觀音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383章 守護者第40章 火器之論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71章 誠威鏢局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520章 戰俘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52章 蕭天加盟第69章 貢院訓示第460章 餞行第77章 金華剿匪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95章 演福寺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555章 談心第70章 不拘一格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10章 按揭第503章 迷宮陣第73章 新科三甲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417章 逃逸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414章 餞行第469章 鬥將第129章 夢魘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431章 老外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498章 鳳凰村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63章 海戰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95章 演福寺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4章 後宮之主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71章 誠威鏢局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285章 臨安府第557章 北進第85章 武舉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260章 面試第363章 特區第371章 巧遇第285章 臨安府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42章 鹹淳元年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419章 有則改之
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186章 豪賭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382章 公孫堂主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224章 鐵觀音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142章 名臣趙順孫第527章 鄧州縣令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383章 守護者第40章 火器之論第528章 王堅師弟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71章 誠威鏢局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181章 反腐之心第520章 戰俘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190章 趙禥的內心世界第52章 蕭天加盟第69章 貢院訓示第460章 餞行第77章 金華剿匪第140章 術武雙修第95章 演福寺第111章 道俗比武第332章 臨安提督第107章 謝道清的態度第555章 談心第70章 不拘一格第171章 知罪認罪第104章 雄才偉略第310章 按揭第503章 迷宮陣第73章 新科三甲第547章 沂州戰役(二)第417章 逃逸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199章 田醉顏遊記第435章 再戰阿術第414章 餞行第469章 鬥將第129章 夢魘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431章 老外第537章 強悍的投擲彈第283章 親民愛民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21章 賭王之爭第498章 鳳凰村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11章 靈氣之靈第563章 海戰第439章 欽差出使第50章 願爲馬前卒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161章 蒙古帝師第95章 演福寺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139章 使者烏力罕第182章 反腐措施第518章 火槍失竊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449章 出兵龍尾洲第4章 後宮之主第210章 安南使節第211章 安撫爲上?第71章 誠威鏢局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244章 逼宮成算第418章 天意如此第147章 方靈的武器第285章 臨安府第557章 北進第85章 武舉第250章 范文虎行嗎?第260章 面試第363章 特區第371章 巧遇第285章 臨安府第152章 林家家主第243章 襄陽之論第477章 行雲流水第407章 出征前的講演第462章 烈焰槍法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11章 靈氣之靈第233章 同樂樓之亂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239章 分權體制第376章 灌頂續命第42章 鹹淳元年第389章 老大的決定第466章 戰前動員第419章 有則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