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穿越苗區

田修顏雖然年僅二十,看上去卻比文璋、張全一等同齡人老成多了,如果套上一身黑衣,倒是和我在少帝陵前見過的黑衣老者有着相似的神態,或許這就是所謂的修行者吧,

能夠遇到姜央大巫師所說的聖人,田修顏心中也是頗爲激動,雖然不知道田景所說的這位聖人“聖”在何處,但他相信,父親是絕不會騙他的,田修顏進屋後,向我行了個苗人之禮道:“見過呼延公子。”

“你就是田修顏。”

“回公子,正是。”

“田修顏,你父親說,你願意跟隨我。”

“公子,家父說公子您就是大巫師言中的聖人,修顏自然願意。”

我看着田修顏,認真說道:“我是不是聖人,對你而言其實並不重要,修行之本在於修心,依我看,姜央大巫師所說的聖人就在你自己心中。”

田修顏一愣:“在我心中。”

“修行之道在於悟,從理解到領悟,最後到大徹大悟,田修顏,你通漢文,自然知道悟字的寫法,這個悟字左邊是心,右面是我,古人造字是不是挺有意思,呵呵,你慢慢體會吧。”我笑笑道,“好了,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也該出發了,田修顏,你有何行李需要收拾嗎。”

“公子,修顏只需幾件換洗衣衫即可。”

“那好,一刻鐘之後在結義樓門口見。”

一路之上,田修顏的話語很少,顯得和其年齡極不相符,或許是因爲自幼跟隨姜央大巫師之故吧,直到第三天中午,當我們來到官道的岔口時,田修顏才主動說道:“公子,從這裡經廣南西路去往鄯闡府會遠不少,爲何不從原普寧州(今貴州安順一帶)直接西行。”

文璋道:“田兄,普寧州的普利部已經在十年前歸屬了蒙古,那條路不能走了。”

“不錯,普利部是歸屬了蒙古,但我知道另外一條路,我們可以從普寧州南面的苗家領地通過,如此也能直接到達原大理邊境,而且大理邊境一帶也有我們苗人的聚集地。”

文璋問道:“安全嗎。”

“文公子,我說的這條路沿途基本上都是我苗人的居住點,人數不多的話,應該安全。”

我感興趣道:“修顏,可以節省幾天的路程。”

“回公子,至少三、四天吧。”

“那如果我們有兩、三百人的隊伍呢。”

田修顏下意識地看了看四周,說道:“公子,兩三百人太多了,目標過大,容易引起蒙古人或者是普利部人的注意,如果在百人之內,大家都換上苗人的服飾,我想應該可行。”

我想了想道:“好,那就這麼定了。”

袁棘勸道:“公子,此事還是再考慮下吧。”

“無妨,我們前去鄯闡不是會更加危險嗎,有修顏在,我想苗人兄弟都會幫忙的。”

“好吧。”

我將田修顏是守護者選中的傳承者之身份單獨告訴過袁棘,對於能夠被守護者選中之人,袁棘也是十分信任,作爲帝王谷的傳人,袁棘當然知道守護者的含義,雖然只是外堂之人,但同樣對於守護者有着近乎虔誠的尊重,

苗人部落衆多,相互之間來往卻很少,但各地的苗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於巫師的尊重,苗人中的巫師除了要主持祭祀活動外,一般要兼職當醫生,有學問的巫師還要擔任部落中的先生,教導孩童的學習,如果是大巫師,那就更加讓苗人們敬重了,苗族的巫師一般不設祖師壇,不拜師,不世襲,在正式成爲巫師之前,都要舉行立神儀式,這種儀式需要由大巫師主持方可有效,大巫師的修爲越高,立神儀式就越有檔次,至於守護者,則只有一些大部落的頭領和大巫師才知道,所以,對於尋常苗人來說,守護者反而不像大巫師,受到整個苗人的尊敬,

在爲數很少的大巫師中,姜央大巫師又是其中名望最甚者,年輕時,姜央曾經走遍了所有的苗人居住區,在成爲大巫師後,又主持過不少立神儀式,因此在苗人心中,姜央大巫師就是整個苗族的首席大巫師,

自田修顏十歲起,姜央便帶着自己唯一的傳人四下歷練,十年間,各地的大小苗寨,田修顏也幾乎都去過,

苗族的歷史十分悠久,在華夏民族的歷史長河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箇中也是歷經磨難,苗族的發源地大致位於今天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帶,數千年間經過了五次大遷徙,從遠古時期到炎黃時期,再到夏商周時期,最後到了宋朝時期,才逐漸安定下來,絕大部分苗人都先後到固定的居住地域定居,這種格局一直延續到後世,

我安排道:“先生,你負責挑選隨我們穿行苗區的人選,剩餘之人經廣南到大理邊境的苗人集聚地烏河寨等候,同時傳書姚朝輝和葉東昇,讓他們直接到天龍寺外相候。”

“是,公子。”

“修顏,你負責衣衫。”

“公子,修顏明白,往西二十里地就有一箇中型苗族部落,那個部落名叫麻錦笙,族中巫師孟買的立神儀式就是由姜央大巫師所主持的,所以我和孟買巫師及寨中頭領也都頗爲熟悉。”

“麻錦笙部落,名字倒是挺有意思的,好,就去那裡,先生,你讓張子健、雲仲飛他們也去麻錦笙部落外集合。”

田修顏所說的麻錦笙部落位於白水河畔東北側的河谷坡地上,白水河的由來是因爲河牀由沉積的石灰石碎塊組成,呈灰白色,清泉流過,看上去就象一條白色的河,

二十里地對於我們的御馬只是小菜一碟,

轉過一座山峰,遠遠望去,只見上百座獨具特色的吊腳樓隨着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爲壯觀,村寨的坡頭上種植了成片的楓樹林,這種楓樹被苗人稱作護寨樹,也是大多數苗寨的習俗之一,

“公子,這麻錦笙之名還有個傳說呢。”

一旁的方靈忙道:“田公子,說來聽聽。”

“恩,這是孟買巫師告訴我的,之所以叫做麻錦笙,是因爲這裡的苗寨是苗族蘆笙和錦雞舞的發源地,蘆笙是一種苗家樂器,流行於黑苗中,麻錦笙苗寨所出產的蘆笙又是名氣最大的,而錦雞舞更是苗家在祭祀,節慶時必不可少的內容,錦雞是苗人的圖騰之一,據說是在遠古時期,上天派出一隻神鳥來到苗人集聚地,教會了苗家先人們從事編織技術,爲了祭祀這隻上天派來的神鳥,聰慧的苗家少女用巧手編織出一條條像錦雞羽毛一樣美麗的花帶,模仿錦雞的長尾巴把花帶一條一條纏在腰間,頭上也插上銀飾,並仿照錦雞的動作翩翩起舞,就這樣,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精彩的錦雞舞便在苗鄉逐漸傳開了。”

錦雞舞我也聽說過,在後世,這種舞蹈在出國表演時,被外國人譽爲“東方的神鳥,最原生態的芭蕾。”

方靈問道:“啊,原來是隻神鳥,我們能看到這種舞蹈嗎。”

“方姑娘,這種可能姓不大,苗寨只有在特定的時間纔會表演。”

“哦,那就只好算了。”

“修顏,我一直不知道這黑苗和白苗有何區別。”

田修顏道:“回公子,總體來說,黑苗白苗的區別並不大,我苗族一共有七十二大部落,分爲黑苗、白苗、紅苗、青苗、長角苗等,這些部落的風俗和文化基本相同,只是因爲服飾上的差別,而被稱作不同的名字,黑苗是因爲身上的衣衫和頭巾都是以黑色爲主,所以叫做黑苗,如果追溯其原由,僅僅是因爲黑苗的祖先,也就是跟隨蚩尤大神的部落先祖們身着黑衣之故,而身着白衣的那支部落的後人就是白苗,黑苗和白苗是當時蚩尤大神手下戰鬥力最強的兩大部落,傳到現在,苗家也是以黑苗、白苗爲最,此外,兩者之間還有個稱呼上的小差別,公子熟知的巫師在黑苗中被稱作巫師,但在白苗裡就叫做祭司了,其它方面也就沒有多少區別了。”

“原來如此。”

對於黑苗白苗的瞭解,我只是來自後世所玩的一款遊戲《仙劍奇俠傳》,因苗人的幾次大遷徙,造成了自身文字體系的缺陷,到解放前,苗族和漢族的來往一直很少,所以在漢人眼裡,苗族頗具神秘姓,加上以前信息互通極爲不便,久而久之,以訛傳訛,漢人對於白苗和黑苗的認識誤區就越來越大,

在麻錦笙苗寨中,我們幾人受到了孟買巫師和山寨頭人赤峰的熱情招待,

酒過三巡,田修顏和孟買等人敘舊完畢後,向孟買說明了來意:“孟買巫師,赤峰頭人,修顏受姜央大巫師的委託,護送這位呼延公子前往大理境內的烏河苗寨拜見鴻運大巫師,因出門之後得遇狂風,所帶衣衫行李盡被吹落,特地來此請孟買巫師幫忙提供一百套服飾。”

赤峰笑道:“這個簡單,我讓本寨人家每戶拿出一套即可,只是我們麻錦笙山寨並不富裕,所以衣衫簡陋,不知有沒有什麼問題。”

“赤峰頭人客氣,我等出遠門者,只要能夠遮風擋雨就行。”

孟買道:“那就好,修顏,你先坐會,和赤峰頭人多敘敘,我去交代下,一會就回。”

“勞煩孟買巫師了。”

赤峰道:“修顏,你們遠去烏河寨,路途遙遠,這世道又不安寧,一切小心些。”

“頭人放心,這一路上基本都是我苗家山寨,應該安全的。”

“恩,只是烏河寨如今已是蒙古人的領地,前一陣聽說發動暴亂的舍利畏流竄到烏河寨一帶,你們還是多加小心。”

我驚道:“舍利畏。”

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5章 太祖長拳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396章 紙老虎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402章 論戰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24章 鐵觀音第17章 龍牙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29章 夢魘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99章 軍醫護士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60章 餞行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116章 嫌疑人第557章 北進第316章 張三丰第503章 迷宮陣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315章 競拍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191章 陣破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32章 優勢劣勢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85章 武舉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336 故人相見第446章 忐忑不安442章 將門虎子第469章 鬥將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09章 壽和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403章 入宮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520章 戰俘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220章 軍務院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27章 三招不倒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413章 方言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27章 試槍
第548章 兵不血刃第246章 紅會剪綵第301章 新年大朝會第5章 太祖長拳第450章 三箭定勝負第396章 紙老虎第335章 苗族酸湯魚第513章 再進襄陽第492章 再戰樊城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522章 炮轟鄧州城第245章 太師鬥蟀第234章 九九重陽第512章 英雄返家第402章 論戰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224章 鐵觀音第17章 龍牙第338章 苗族守護者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129章 夢魘第542章 九死一生第99章 軍醫護士第157章 泉州浦家?第460章 餞行第357章 無罪推定法第116章 嫌疑人第557章 北進第316章 張三丰第503章 迷宮陣第256章 醫科學院第318章 攻勢與守勢第315章 競拍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242章 四大制置使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263章 顯文閣學士第390章 途經武當第202章 銀莊開業第262章 一舉兩得第125章 平衡之道第213章 又見李庭芝第191章 陣破第18章 公田法之爭第32章 優勢劣勢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123章 密碼傳信第549章 二珠金牌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130章 蜀中三傑第225章 鐘錶進行時第85章 武舉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109章 人生沒有如果第336 故人相見第446章 忐忑不安442章 將門虎子第469章 鬥將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409章 壽和第206章 御駕親征?第403章 入宮第288章 國公勳章第520章 戰俘第535章 出兵許昌第508章 大會戰(三)第370章 道法大師第427章 大戰安陽灘第327章 武當武館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220章 軍務院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105章 案情分析第368章 再出臨安第321章 出口退稅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27章 三招不倒第394章 蒙古告示第405章 燕山飛雪第322章 工業基地第268章 天子之相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459章 御駕親征第303章 大理段氏第540章 鹹淳入洛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362章 兩大聖地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413章 方言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277章 奇兵沈墨第127章 試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