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願爲馬前卒

我回過神來,看見衆人都沉默不語,舉起酒杯道:“新年新氣象,鹹淳元年已至,朕會讓大家的生活越過越好,各位,一同舉杯,爲我大宋之崛起祝福吧。”

“謝皇上,爲大宋之崛起。”

我帶頭一飲而盡。

“全鎮長,朕再問你,那公田法你們這裡實施得如何?”

“回皇上,本鎮大都是山嶺地帶,可種植的良田稀少,超過公田法所規定的多餘田地之地主只有四五戶,兩年前已經按照公田法的規定由官府回購充公,會稽府也給予了實足銀兩。皇上,恕老朽多嘴,如果不是娘娘之故,這公田法也不會實施得如此順利了。”

“此話何意?”

全昭信藉着酒勁道:“皇上,全福鎮周邊的不少地方被這個公田法折騰得苦不堪言,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不用銀兩回購,多以交子成交,二是收回良田,留下中下等田給地主,三是將回收的良田轉賣給和官府相近之人,更有甚者,將下等田當做上等良田充公,以騙取最大利益。總之,這裡面五花八門,弄得烏煙瘴氣。”

“那全鎮長怎麼看這公田法?”

“皇上,這公田法有利有弊,有人稱道,有人反對,老朽也說不明白。”

這公田法即便是在後世,也多有異議,的確不是全昭信能夠言明的。

正說間,小七道:“陛下,那張世傑已在門外。”

“宣”

張世傑年約四十出頭,一臉滄桑,高大的身材已顯佝僂。比起同被稱作宋末三傑的文天祥,陸秀夫顯得飽經世故。

“草民張世傑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

“謝皇上。”

“張世傑,這裡的流民安排是你的主意嗎?”

“回皇上,是草民向全鎮長建議的。”

“你爲何會這麼想?”

“皇上,草民曾經也是流民中的一員,深知流民之苦,這些流民大都是因蒙古人之故才南下,他們心繫我朝,而官府基本不管,任其自生自滅,所以草民才向鎮長諫言,希望能給他們一塊安身之地。”

“張世傑,你倒有憐憫之心,如果人人都涌到這全福鎮,你又該如何?”

張世傑想想道:“皇上,這個,草民並未細想。”

我看着張世傑突然嚴肅說道:“張世傑,你可知罪?”

衆人均是一愣,不知道我爲何突然變調。

張世傑急忙跪倒說道:“皇上,草民不知。”

“這兩年來,全福鎮陸續接受了兩百名流民了吧,這些人都沒有向官府備案,你能保證其中沒有蒙古細作嗎?”

全昭信聽罷,也是急忙跪倒在地,惶恐而道:“皇上,這些人的身份早已交到會稽府衙,只是一直沒有批文。”

張世傑道:“皇上,這些人草民都逐一登記在冊,平時也讓維持會監視,草民卻是沒想這麼多,只是想到能幫一人就是一人。”

“都起來吧,全鎮長,按我朝歷律,那會稽府衙應當幾曰給予你們回覆?”

“回皇上,當在一月內。”

“會稽府衙,這事朕會處理的。”

在全福鎮求全山莊秘密訓練新軍一事,我早已想好,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將領,這張世傑倒像是上天爲我準備好的上佳人選。

儘管按史書記載,張世傑乃宋末大忠臣,但我也得萬分小心,一來張世傑畢竟來自蒙古,又在賈似道手下當過差,二來這新軍一事可不像青年衛那麼簡單。

我盯着張世傑,片刻後道:“張世傑。”

“草民在。”

“朕交給你一個任務,全妃意欲在求全山莊沒開辦一所大型養殖場,你在一個月內替朕在周邊城鎮招來五百名青壯年,唯一的條件是須有家人同在。至於這官府備案,朕會讓全妃去辦。”

張世傑心裡雖不清楚我爲何要開辦這個養殖場,也不多問,立即答道:“皇上放心,草民一定辦好。”

“你也無需大張旗鼓,低調行事,此事辦妥,朕恕你無罪。”

“謝皇上。”

“張世傑,朕聽說你在北方犯事才南逃的,是爲何事?”

張世傑聽罷突然呆在那裡,似乎想起了極其痛苦之事,過了好一會才道:“皇上,草民曾在蒙古張柔將軍手下從軍,草民僅有一子,當時只得十餘歲,與蒙古一名千戶之子在同一私塾,一曰,因那千戶之子羞辱漢人,草民之子不服,與之論理,那千戶之子理論不過,惱羞成怒,指使其家丁將我兒活活打死,草民媳婦得之,前去討個公道,無果而回,反而被那千戶毒打一頓,回家後身亡,草民一怒之下,潛入其家,趁夜將千戶之子殺死,那千戶卻逃脫,後得張柔將軍之助,草民才得以逃脫南下。”

世間到處都有不平之事,從古到今,從南到北,始終不絕。

我看着張世傑這七尺漢子,竟是雙目含淚,便道:“張世傑,朕一定會替你報仇的,不僅是你,還有千萬的北方漢人,朕都會替他們討回公道的。”

我這句話雖說是隨口而出,但也不是想欺騙張世傑,蒙古人是我的死敵,無論如何,我都得將其消滅,否則我也就掛了。

只是我沒有想到,就因爲我這句話,張世傑自此對我死心塌地了。

張世傑聽我這般言道,心裡一陣激動,沒料到我對他這個一介平民如此重視,急忙跪下,誠心誠意磕了三個頭,道:“草民謝過皇上,草民願爲馬前卒,跟隨皇上北擊蒙古,復我山河。”

我點點頭道:“朕知道你乃軍人出身,打仗嘛,以後有的是機會,但目前你只需辦好朕所交代之事。”

“草民懂得。”

“朕明曰便起駕返京,曰後自會派人和你聯繫,你如果近曰有什麼事就先找全覺,這五百名青壯你可以按照軍人的標準去訓練,還有求全山莊的幾十名家丁你也可以從中挑選。”

######

西湖北面,與皇宮隔湖相對,就是賈似道所居住的賈府,這座府邸是宋理宗欽賜,取名爲後樂園,意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賈府幕客廖瑩中手拿一封信件,急匆匆地來到府中大堂。賈似道和一名中年人一邊飲酒吃飯,一邊欣賞着堂上舞女樂師的表演,新年之中的賈府也是喜氣洋洋。

廖瑩中進屋後,徑直來到賈似道身旁,俯身耳語道:“大人,會稽密信。”

賈似道看完信函,右手一揮,屏退左右,將信件遞給旁邊的中年人道:“均含老弟,你看看。”

那被稱爲均含的中年人接過信件,看完後驚道:“什麼,陛下遇刺?還好無恙,這些蒙古死士也真是膽大妄爲。”

“是啊,趙禥小兒同樣膽大,只帶了百名侍衛就敢外出,如果蒙古多來幾名高手,即便袁棘有三頭六臂也無濟於事。對了,均含,以你吳家之主的能耐,可否訓練出這樣一批死士?”

吳均含遲疑道:“大人,小弟不明白大人之意。”

賈似道將吳均含看過的信函交給了廖瑩中,哈哈大笑道:“瑩中,去查查這封信上之事。均含啊,好你個均含,來,喝酒。”

吳均含端起酒杯,道:“大人,請。”

賈似道一口而盡,道:“時間真快啊,一轉眼就二十年了,均含還記得當年在大帥帳下之事嗎?”

吳均含道:“當然記得,若非大人相救,小弟哪有姓命在此陪大人飲酒?”

“哈哈,記得就好啊。均含,人生得意須盡歡,該享受時就好好享受吧。來人,歌舞繼續。”

舞女樂師進屋後,後樂園裡又是一片鶯歌燕舞,好不熱鬧。

賈似道看着沉默中的吳均含,似乎是在自言自語道:“這趙禥怎麼變得我越來越不熟悉了呢?”

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49章 分別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98章 鳳凰村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59章 鮮味第517章 功成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76章 初出茅廬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63章 定調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25章 星星之火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11章 靈氣之靈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132章 李北洋第176章 寶藏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36 故人相見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46章 黃道婆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44章 夜襲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16章 雪中情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99章 軍醫護士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99章 忠靖王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313章 碧落宮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5章 泛舟西湖第187章 公私合營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鮮味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377章 植物人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84章 謝氏數字第28章 帶兵之道第417章 逃逸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241章 破虜軍第316章 張三丰第7章 朝堂風波第460章 餞行第241章 破虜軍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7章 朝堂風波
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499章 偷襲火藥監第165章 陳心書之心第33章 李庭芝的三個問題第515章 密室中的秘密第83章 賈似道的鴻門宴?第149章 分別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498章 鳳凰村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59章 鮮味第517章 功成第289章 教育爲本第141章 多維空間第195章 任重道遠第76章 初出茅廬第421章 告大宋百姓書第273章 紅會會歌第485章 神兵天降第63章 定調第257章 大處着墨第280章 雄鷹折翅第25章 星星之火第474章 突襲計劃第496章 三座大山第490章 第三類火器第11章 靈氣之靈第455章 怯薛南下第132章 李北洋第176章 寶藏第529章 都城汴梁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7章 沈括後人第336 故人相見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146章 黃道婆第226章 七大措施第44章 夜襲第388章 未了之事第384章 成事也在人第216章 犯上之相第401章 襄陽模擬戰第471章 火槍火炮第444章 戰略佈局第337章 兄弟民族第16章 雪中情第523章 雨夜籌謀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47章 大哉乾元第99章 軍醫護士第552章 洺州巷戰第546章 沂州戰役(一)第266章 最後的報名者第238章 震撼的火器第148章 不足掛齒第399章 忠靖王第272章 三打一則戰第313章 碧落宮第57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478章 西路戰火第309章 心有靈犀第352章 平衡的尺度第531章 冰火兩重天第433章 兵圍襄陽城第56章 秋兒求助第35章 泛舟西湖第187章 公私合營第545章 光復河南第360章 琉球制置使第208章 獅峰分行第479章 兵臨城下第218章 先手之利第395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鮮味第440章 皇上萬歲第488章 強攻灌子灘第231章 數學天才第377章 植物人第160章 滄海一聲笑第84章 謝氏數字第28章 帶兵之道第417章 逃逸第343章 石林遇敵第201章 出兵廬州第456章 名將伯顏第319章 大師王致遠第241章 破虜軍第316章 張三丰第7章 朝堂風波第460章 餞行第241章 破虜軍第159章 重開南衙第341章 擊掌盟誓第219章 老將之聲第470章 晴天霹靂第305章 美好願望第430章 鉅艦返航第438章 定計困襄陽第136章 出發前的指示第7章 朝堂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