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東胡

“好香!周陽嗅濃濃的茶香撲面而來。讓人精州振,忍不住出口稱讚。

“真香!”李廣也是忍不住讚賞一句。

這盅茶真的很香,喝在嘴裡,滿口生津,公孫賀他們不住讚賞。

“衛青,這是誰沏的茶?如此茶藝。平生少見吶。”程不識美美的品着茶,碩大的頭顱不住點頭,一雙虎目舒適的眯着。非常享受。

“姑姑沏的。怎麼啦?”霍去病稚聲稚氣的,挨在周陽身邊,討好周陽:“要不是大帥來了,你還別想吃茶呢。姑姑纔不給你徹呢。”

“葉!”程不識給他一句話噎的差點把茶水噴了出來:“這麼說。我還沾了大帥的光?”

“可不是嘛?”霍去病點頭道。

“去病,休要胡說!”衛青臉一沉,喝斥一句,忙向程不識致歉:“程將軍,去病無知,言語無狀,還請你不要見怪。”

“衛將軍,你說我程不識有那麼小的度量?會和一童子過不去?”程不識有些好笑。

“我是大將軍,不是童子。”霍去病大聲抗議,卻是逗得衆人暢笑不已。

就是李廣,也是打鑑着霍去病。笑得特別開心:“霍去病,你纔多大?就耍做大將軍了。”

“做將軍與年歲有干係麼?”霍去病眨着明亮的眼睛,一本正經的道:“年歲再大,打仗不行,也做不了大將軍。年歲再打仗厲害,做大將軍怎麼不行?大帥不是歲在弱冠就能打仗麼?”

一席話說得李廣啞口無言,長嘆一聲道三“雖是童子之言,卻也成理。想我李廣,與匈奴大小數十仗,卻是大勝仗一個也沒有。直到大帥統兵,我們這纔打得有聲有色。”

“童子之言雖狂,卻也成理,慚愧!慚愧!”程不識也是嘆息不已。

在座之人中,就李廣和程不識資格最老。二人同爲邊關名將,與匈奴大小戰役沒有一百,也有好幾十,稱得上是身經百戰了。可是,若是說到戰功,卻是小的可恰。最大的勝仗不過斬首數百,與周陽比起來。是天差地遠。

“去病,件要胡說!”衛青臉沉下來了。

周陽很是驚異的打量着霍去病。大是感慨:“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壯志可嘉!壯志可嘉!”

在中國歷史上,也只有霍去病當的他自己的話,他十八歲上戰場,二十四歲病逝,短短六年間,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讓後人景仰。

象他那麼年紀輕輕,創造莫大的功業,在中國歷史上,僅此一人。

“霍去病,你想不想學兵法?”周陽把霍去病抱起,放在大腿上。在他粉細的臉蛋上輕捏一下。

“要!要!要!”霍去病一個勁的嚷起來。

“我也要學!我也要學!”李陵跑到周陽身邊,抱着周陽的大腿,可憐巴巴的望着周陽。

周陽把他抱起來,放在大腿上。一打量這兩個童子,一左一右的坐在他的大腿上,一臉的希翼。

李廣看在眼裡,不住拈鬍鬚。周陽如此對待李陵,那是李陵的福氣。他這個做爺爺的,哪能不爲孫子的前程着想。

衛青臉上滿是笑容。霍去病雖然調皮,頑劣成性,卻是乖覺異常。機靈過人,他也是歡喜,周陽如此說。是要成全霍去病,他這個做舅舅的能不歡喜麼?

“我把你們送到一個很隱秘的的方,學習兵法,可好?”周陽打量兩個小傢伙。“嗯!”兩人重重點頭,一切聽憑周陽吩咐的樣兒,極是可愛。

“傳令,要丁雋趕回長安來見我!”周陽大聲道。

自從新軍從陳倉河谷遷出後,那裡就成了漢朝的軍事學院,軍官的培就在那裡進行,由丁雋負責。

“啊!”一片驚訝聲響起。

“大帥,這不合適吧?”程不識忙提醒一句:“若是年歲大些,自可去得,可他們是兩個童子。”

“是呀,大帥!”李廣、衛青他們齊聲附和。

“有什麼不合適的?”周陽反問一句道:“以前,我們要擴軍,需要很多人手,不得不加緊培養。如今,新軍初成,沒那麼急迫了,可以招收一批聰明靈泛的童子,從小培養。”

“這個,”李廣他們一陣訝然。

在漢朝沒有“童子班”的說法。由不得他們不震驚。

“培養不僅可以從軍隊裡面挑選。還可以從小培養。如此一來,大漢才能人才輩出,不致青黃不接。”周陽非常肯定的道:“這兩個就算第一批吧。”

從小就培養。的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兩個小傢伙雖是胡鬧。可指揮起幕,有模有樣,比起李廣、程不識他們小時候強得太多。是該讓他們學習了,李廣、程不識他們不再有異議,這事就說定了。

“衛青,你把導引術傳給他們。”周陽打量着衛青。

“大帥眷顧,衛青感激不盡,可是,這導引術是校尉才能修煉的。

”衛青忙提醒。

“是麼?你衛青進入建章營的第一天,不也修煉了嗎?”周陽反問一句。

衛青進入建章營時,是最差的一個兵,人瘦得跟竹竿似的,營養不良。面有菜色,卻學到了要校尉纔有資格修煉的導引術。

“謝大帥!”衛青和李廣站起縣,向周陽致

讓他們歡喜的不僅僅是霍去病和李陵習得導引術,更重要的是,二人前途無量。

周陽除了打仗厲害外,看人的眼光也不錯。衛青和張通就是周陽一造提拔起來的。這是極好的例子。

衛青從軍時,面有菜色,瘦得跟竹竿似的,連招兵的兵士都不敢收。要不是周陽眼光獨到,把他收入軍中,哪有今天的衛青。

周陽與衛青初見面時,只是覺的此人不同一般,卻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衛青,這份眼力勁還真是沒得說。

衛青收臺灣一仗很是漂亮,在南越統兵三年,成績斐然,南越之軍已成勁旅,這些事有目共睹。

再說張通,進步非常大,排兵佈陣方面得心應手,天生的陌刀將領。李廣他們很是讚賞。

周陽如此看重霍去病和李陵,說明二人非同凡響,前程錦繡。作爲長輩,誰個不願意呢?

“他們是千里駒,你們要好好看待,不要動不動就喝斥。他們想玩。就讓他們玩吧。”周陽愛恰的撫着霍去病和李陵的腦袋。

霍去病就不用說了,天才的統帥。李陵的軍事才幹,也是非同小小可。雖然他最投降了匈奴,成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悲情人物。

可是,他與匈奴打的那一仗,可以說是泣天地,驚鬼神,不少人認爲。李陵的軍事才幹是繼衛青、霍去病之後最高的漢朝將領。

他率領的是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國境一千多裡,遭到匈奴十幾萬精銳的攻擊。這是匈奴單于率領的本部兵馬,是匈奴精銳豐的精銳,還是李陵兵力的二十餘倍,兵力懸殊太大了。

可是,千里轉戰,死傷無數,血流成河,匈奴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單于卻是拿李陵沒有辦法。到了最後,單于決定放棄,不再攻擊李陵了。就在這時,李陵部下一個軍官因犯軍法,被李陵責罰過,他心懷不滿,投降了匈奴,把漢軍的情形告訴了單于,單于方纔知道李陵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發兵再攻。

仗打到這份上,漢軍已經精疲力竭,再冉下去,徒增傷亡罷了。沒有什麼意義了,李陵思前想後,決定用投降來換取漢軍的生命。他投降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找個機會,洗雪恥辱,建立一場功業,再回歸漢朝。

以李陵之才,以他的決心,機會肯定會到來。人算不如天算,一個姓李的軍官在教匈奴漢軍的戰法。漢朝的情報出錯了,說是李陵在教。漢武帝發火了,就把他的家人給誅滅了。

在當時,朝中大臣哪敢爲李陵開脫。獨有司馬遷與李陵交情好,瞭解他的性格,知道他不過是假降小在找時機迴歸漢朝,就仗義執言。惹惱了漢武帝,把司馬遷處以宮刑,這是歷史的悲劇。

後來情報弄清楚了,李陵在匈奴不爲匈奴出一計,不爲匈奴做事,漢武帝大是後悔。可是,世上哪有後悔藥,斷送了李陵歸漢之路。

周陽的到來,產生了蝴蝶效應,李陵很可能不會投降匈奴。真要這樣的話,漢朝又多一員良將。

“呵呵!”李廣和衛青開懷暢笑。

周陽說他們是千里駒,肯定是千里駒,還有比這更讓人歡喜的嗎?

在衛青府上歇息一陣,衆人趕去皇宮,面見景帝。默默

未央宮,養心殿。

太子劉徹、太傅衛綰、主父偃、申公、董仲舒、馮敬他們正聚在一起,商議軍機大事。

劉徹雖只有十四歲,卻是異常高大,稱得上身長八尺。更難得的是。長相極是俊朗,帥氣非凡。舉手投足間,上位者的氣勢十足,顧盼之間,一股上位者纔有的俯視之氣畢現。

千古一帝就是千古一帝,不僅有得天獨厚的天賦,還有讓人難以企及的機會,這兩者,他都有,短短數年的磨練,就如此了得。

衛綰、主父偃、申公、董仲舒他們面對劉徹,有一種壓抑感,不象面對景帝那般輕鬆自如,儘管劉徹言笑晏晏。

劉徹與景帝最大的不同。就是劉徹顧盼自雄,無論是說話,還是舉動。都有一種說清,道不明的氣質,應該說是魅力。

“太子,真的要出兵?,小申公問道。

“是呀!”劉徹微一領首:“孤前思後想,不能不出兵了”。

“若說出兵,早在數年前就該出兵的。可是,皇上龍體欠安,這才一直拖着主父偃沉吟着道:“眼下出兵,是不是,”

說到這裡,主父偃不再往下說。他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了,景帝如今的身體大不如以前,若是大戰之際遇到景帝駕崩的話,鞏有不測之事。甚至敗軍覆師。

古代的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一旦景帝駕崩,對漢軍的軍心士氣打擊極大,此事不能不慮。

“稟太子,周陽、李廣、程不識、衛青、張通、公孫賀、公孫小建、秦無悔、秦衣求見。”太監快步進來,衝劉徹稟報。

“叫他們進來!”劉徹眉毛一掀,臉上掠過一抹喜色,只是極爲短暫,一閃而逝,根本就沒人發現。

太監快步而去,周陽他們進來。衝劉徹見禮。

“免了!”劉徹一揮手,目光在衆人身上一掃,打量周陽時,眼睛閃了閃:“坐吧”。

周陽他們謝

“請問太子。召我等回朝,有何要事?”周陽身爲這行人的首領,不得不問。

“叫你們回來,就是商議出兵東胡一事。”劉徹眉頭一挑,明亮的眼裡精光閃爍:“匈奴收了西域之後。其國力在快速恢復。

如今的匈奴,比起長城大戰時相差不大了,其口衆相差無幾其土地更加廣闊,大漠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

自從七年前,軍臣單于率軍西征以來。匈奴進軍極爲順利,整個西域落入了匈奴手中。西域雖然地廣人稀,仍是讓匈奴得到不少口衆,牛羊馬匹無數,其實力恢復得極快。

“長城大戰後,邊關無匈奴,數年平靜。如今,時不時就會出現匈奴,這是匈奴南下的試探。”劉徹右手一握拳;“孤絕不給匈奴再次進犯的機會,一定要在匈奴進犯之前破擊匈奴!”

匈奴若是再次南犯,必是復仇而來,一定會起傾國之兵,就不是五十萬了,而是更多,其至百萬皆有可能。

如此大規模的戰役,若是在漢境開打,不管漢軍勝與敗,光是破壞性就足以讓人震驚了。數年前的那一仗,匈奴五十萬大軍南下,燒燬了多少漢朝村莊、田園,千里烽火。百姓背井離鄉,漢朝用了數年時間。北方方纔恢復過來。

這還是漢幕打勝了,若是戰敗,後果更難設想。

要想漢朝不受到破壞,就不能讓匈奴南犯,要趕在匈奴南犯之前搶先進軍。劉徹的顧慮是正確的,很有遠見,周陽不住點頭,暗中讚許。

“太子聖明!”對這決策,主父偃他們沒有說的,很是贊同。

“太子,要怎麼打,你下旨吧!”李廣不住搓手,一臉的興奮之色:“整整六年了,沒有上戰場。手癢着呢。”

劉徹一掃視,除了周極,李廣、程不識、衛青、公孫賀、公孫建、秦無悔、秦衣、張通他們不住搓手,看來真的是手癢了。

對將軍們的熾烈戰意,劉徹大是滿意,笑着問道:“姐夫,你怎麼不搓手?”

“太子有所不知,大帥不用搓手,他搓的是腦。”李廣搶着回答。

“哈哈!”衆人開懷的笑。“姐夫,出兵這事,主父偃他們有些拿捏不準,很是顧慮。”劉徹眉頭一軒,道:“他們的顧慮是對的,父皇龍體欠安,此時出兵,實是不該。可是,時我不待,匈奴對東胡大打出手。到眼下。東胡已經潰不成軍,丟掉了一半的國土。已經派人向大漢求援,若是大漢不出兵的話,那就是眼睜睜的看着東胡滅亡。”

略一停頓,聲音陡轉高亢:“若是東胡落入匈奴之手,匈奴的國力就會急劇增強,他們的口衆更多,牛羊駿馬多不勝數。這對大漢極爲不利,卻不是讓孤憂心的地方。孤憂心的是,匈奴得了東胡之地,就可以對大漢進行更多的牽制。”

東胡主要是現在的東北三省。若是落入匈奴手裡,匈奴就可以從東面牽制漢朝,拖住不少漢軍。匈奴是騎兵,來去如風,行動快捷,漢朝要防範匈奴,就需要駐守大量的軍隊。

在現代,東北三省是富饒之地。在漢朝,那裡是苦寒之地,地廣人稀。根本就養不起軍隊。駐守那裡的漢軍,需要大量的補給。全得從內地調去,別的不說,光是運輸就是一個讓人震驚的花費。

真要如此的話,就會讓漢朝背上一個沉重的包袱。

要想不背上這個包袱,漢朝就得出兵東胡,拿下東胡,阻止匈奴的擴張,既可以削弱匈奴的國力,還可以壓縮匈奴的戰略空間,這對漢匈大戰有莫大的好處。

對劉徹的決斷,周陽很是讚許。千古一帝就是不同一般,看得真準。

“是以,孤決定,這一仗必須打!”劉徹猛的站起身,雙手緊握成拳:“而且,此戰只許勝,不能敗!最好是把東胡給收了!姐夫,這次仍是由你統兵!”

“諾!”在這些將領中,由周陽統只的把握最大。李廣、程不識他們就不用說了,雖是名將,衝鋒陷陣還不錯,說到統領大軍,就不如周陽了。

衛青雖是不錯,卻還沒有獨自統兵進行大戰的經歷,非愕周陽不可。

“父皇龍體欠安,此戰要速戰速決!”劉徹緊盯着周陽,問道:“姐夫,你可有把握?”

景帝的身體越來越差,隨時可能駕崩。若是在兩軍大戰之際駕崩。漢朝只能罷戰,速戰速決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太子請放心,臣一定竭盡所能!”周陽大聲回答。

“那就好!”劉徹甚是放心。若是周陽不能辦到的話,就沒人做的到了。

“東胡如今的情形已經大爲不同了。”劉徹衝殿外叫一聲;“叫他們進來。先給你們說說東胡的情形。”

殿外進來兩個中年人,甚是精神,快步過來,衝劉徹見禮:“見過太子。”

“這位叫司馬義,這位叫秦械。”劉徹指着二人給周陽引介:“他們大有來頭。”

“什麼來頭?”能得太子說大有來頭的人,定是非同小可。如今的周陽,對漢朝情勢相當瞭解,卻是沒有聽說過這兩咋。人,大是好奇。未完薦續,如欲知後事如何,支持作

第35章 千年鼎革第23章 出擊第64章 血染大漠第1章 秦皇雄風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37章 挑戰墨家第37章 入宮見駕第5章 漢武軼事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22章 華夏聖地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65章 血染大漠第86章 趁火打劫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95章 羅馬帝國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49章 改弦更張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65章 凱旋歸來第30章 意外之喜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9章 單于屈服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29章 萬分危急第34章 先輩遺風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93章 功德圓滿第81章 破敵之策第2章 射鵰者第25章 徹夜激戰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85章 揚帆出海第10章 兵臨城下第78章 敵變我變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10章 千古一帝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22章 天遂人願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11章 意外驚喜第6章 急風驟雨第51章 迷惑匈奴第2章 一鳴驚人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21章 直搗龍城第38章 鴻瓴急使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4章 橫掃第43章 氣象一新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18章 阿嬌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中華瑰寶第20章 龍城見第51章 迷惑匈奴第74章 凱歌不斷第7章 猗蘭殿第43章 秦朝遺民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36章 晁錯出山第52章 周陽補天第63章 迎頭痛擊第40章 飛騎,出擊!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41章 董仲舒第17章 又見太子第90章 臺灣歸降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74章 橫掃第90章 景帝下葬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46章 風雲突變第29章 萬分危急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37章 入宮見駕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40章 飛騎,出擊!第2章 衛子夫
第35章 千年鼎革第23章 出擊第64章 血染大漠第1章 秦皇雄風第101章 喜悅滿堂第67章 匈奴的傷痛第37章 挑戰墨家第37章 入宮見駕第5章 漢武軼事第81章 死亡樂章(下)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22章 華夏聖地第75章 末日降臨(七)第65章 血染大漠第86章 趁火打劫第88章 曠世之戰(四)第31章 姐夫!姐夫!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74章 血染龍城(四)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66章 軍情泄露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95章 羅馬帝國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49章 改弦更張第90章 大破匈奴(一)第65章 凱旋歸來第30章 意外之喜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9章 單于屈服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29章 萬分危急第34章 先輩遺風第92章 大漢第一功臣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93章 功德圓滿第81章 破敵之策第2章 射鵰者第25章 徹夜激戰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85章 揚帆出海第10章 兵臨城下第78章 敵變我變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10章 千古一帝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22章 天遂人願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11章 意外驚喜第6章 急風驟雨第51章 迷惑匈奴第2章 一鳴驚人第87章 大戰之前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21章 直搗龍城第38章 鴻瓴急使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4章 橫掃第43章 氣象一新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18章 阿嬌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5章 中華瑰寶第20章 龍城見第51章 迷惑匈奴第74章 凱歌不斷第7章 猗蘭殿第43章 秦朝遺民第77章 一網打盡(上)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36章 晁錯出山第52章 周陽補天第63章 迎頭痛擊第40章 飛騎,出擊!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41章 董仲舒第17章 又見太子第90章 臺灣歸降第105章 啓程回京第74章 橫掃第90章 景帝下葬第90章 大破匈奴(六)第46章 風雲突變第29章 萬分危急第95章 羅馬帝國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37章 入宮見駕第75章 龍城決戰(九)第90章 大破匈奴(九)第40章 飛騎,出擊!第2章 衛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