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束手無策

怎麼樣。母后有沒有吃。,景帝不住搓年。眼只只腳幾而出的館陶公主。

“我好話說盡,太后就只喝了幾口水。”館陶公主好看的彎月眉一擰道:“平日裡,我說什便是什麼。這次竟然不行了。要不是阿嬌和南宮從中幫着說好話,母后連水也不喝。”

“哎”。景帝長嘆一聲,沉默不言。

“在母后的心目中,我,你,都不如老三。母后也真是,把個老三當作了寶,自小到大,什麼都顧着他。可是,老三整天想着的就是他的《美人賦》,也不知道給哪個婦人迷住了。”館陶公主埋怨起來:“皇上,我給你說,這一次,你一定要立定了心,不能退讓!這可是關係大漢千秋萬代的大事,我不干預國事,也不得不說句話了!誰叫我也姓劉。”

立太子這事,關係到阿嬌的前程。一旦樑王給立爲皇太弟,她就沒戲了,館陶公主自然是不會站到樑王一邊。

“先莫說那些,先想辦法讓母后消消氣景帝真的是給實太后弄得沒有了辦法。

“想什麼辦法,依我說。皇上你先立了太子,讓母后斷了念想館陶公主眉頭一擰道:“免得太子位沒人,那各多人惦記着。皇上,立太子吧。”

這的確是個辦法,不過,後患無窮。

景帝哪會做這種莽撞之事,道:“不行,不行!”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要怎麼樣?母后使橫了,老三還不指定怎麼跳呢!與其讓他們逼你,還不如斷了他們的念頭。”館陶公主臉色有些不怡了。

“你光想着立立立,你想過立了之後,母后會怎麼做?老三會怎麼做?。景帝不住搖頭:“若是聯來硬的,下旨立了太子,母后日後會對太子有好臉色?老三會不會做出越格的事?。

竇太后爲了樑王,不惜使橫相逼。即使景帝立了太子,她也會刁難。從中阻撓。至於粱王,那就更難說了。此人才智不錯,性強力,卻是心胸不夠寬廣,一旦景帝硬立太子,他什麼事做不出來?

派人暗殺很可能。反倒使得新太子處於危險中。

館陶公主想了想,不得不承認景帝所言有理,只好不再說,問道:“皇上,你打算立誰爲太子?。

“你問這事做什麼?這可是國事。”景帝當然不會透露口風。

“好吧,國事我不問,我問問家事館陶公主臉色不太自然,本想套問景帝的口風,哪想得到景帝絲毫不露:“王美人多好的人兒,她做錯了什麼?你把她給貶了?”

“姐姐,這事你別過問景帝不鹹不淡的道。

“這也不能問,那也不能問。還有什麼能問?”館陶公主臉色拿下來了:“不就把茶撒了嗎?以前又不是沒撒過,以前你不治罪,現在卻治罪,哪門子的道理?”

“聯做事,需要道理嗎?。景帝的臉色沉下來了。

“行行行,你的事。我不過問了。”館陶公主轉身就走:“母后那裡,我去看着。你趕快想辦法。不把母后的心結解開,這事沒完

“想辦法,想辦法!”景帝不住先額頭,很是無耐:“傳寅嬰

沒多久,竇嬰就給傳了來,向景帝見過禮。景帝看着寰嬰,閒居在家的窒嬰比起往日更加精神,景帝眉頭一皺:“寞嬰,你在家倒挺舒適的,聯卻是煩透了。”

“臣斗膽,敢問皇上何事心煩?”實嬰身子一躬,特別恭敬。

“還有什麼?還不是你們竇家的老太太,她使橫了,逼聯。竇嬰。你是她最喜愛的侄兒,你去勸勸老太太。”景帝打量着實嬰。一臉的焦慮之色。“敢問皇上,太后何事發怒?”實嬰小心翼翼的問。

景帝沒有瞞他,把簧太后逼宮一事說了:“姐姐說了這麼多的好話。沒用。竇嬰,太后器重你,只有你去說了。”

“皇上,此事臣無能爲力妾嬰很小心的拒絕。

“哼!”景帝很是不快。冷哼一聲道:“實嬰,你是不是因爲聯把你給晾在家裡,心生怨恨,故而不願出力?。

“皇上,你冤枉臣了!”寰嬰知道一旦給景帝如此認定,那就有大麻煩,心裡一急,聲調有些高:“皇上,你忘了昔年之事?臣眼下去說。無異於火上澆油。”

當年若不是竇嬰在場轉寰,箕太后早就逼着景帝立樑王爲皇太弟了。爲了這事,簧太后一直記恨着寰嬰。還把他給逐出了宗籍,寅嬰若現在去說,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惹怒實太后。景帝明白過來。揮揮手道:“窒嬰,你回去吧!”

“臣是待罪之身,本不該多言。可是,此事幹系重大,皇上,你一定不能退讓!”竇嬰並沒有離開,而是向暴帝進諫。

“宴嬰,你是怕老三記恨昔年之事,他若成事,於你不利吧?。景帝虎目中精光一閃。

“稟皇上。若臣說沒有這種擔憂,那就是欺君。”寄嬰承認了,接着道:“皇上是知道的,樑王什麼都好。就有一樣不好,氣度不夠,不能容人。若他成事。漢家必危!”

“老三聰明,性強力,敢以區區睢陽孤城獨抗吳楚大軍,這些聯不如他。

可是”景帝微一點頭。很是贊成竇嬰這點評。

他的話只說了一半,就給宴嬰接過道:“皇上的心胸寬廣如大海,遠非樑王所能及!別的不說。當年周亞夫因爲兵力不多,沒有救睢陽。這事,就連太舊川只白。周亞夫的處胃是對諒了周亞是,噪判知是對的,他依然記着,數次三番欲置周亞夫於死地。朝中阻止樑王成事的大臣不止周亞夫一個,若他成事,朝中必然大亂。”

阻止樑王成事的人多着呢,樑王一旦當上皇帝,以他的性格,這些人或殺或貶,必然釀成巨禍。

“竇嬰,你的話聯記住了。”景帝知道寰嬰說的是大實話,揮揮手。

竇嬰施禮告退。

景帝煩惱不堪,回到養心殿,沉思不語。過了一陣道:“春陀,把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嚴助他們找來,快!”

春陀應一聲,自去辦理。

沒多久,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嚴助他們趕到,衝景帝見過禮。

景帝撫着額頭道:“太后欲耍立樑王爲嫡嗣,聯不允。現如今,太后不吃不喝,聯把好話說盡,把姐姐請來。都沒用。你們學富五車。才高八斗,精通百家之學,你們快想想辦法,解了太后的心結。”

主父偃、申公、董仲舒、嚴助這些人,無一不是才智奇高之人,景帝時他們抱以厚望。

可是,景帝失望了,他們卻是沉默了,沒有人說話。

“申公,你說,你可有辦法?”景帝只得點名了。

“稟皇上,臣實無善策!”申公老老實實的回答:“太后網毅之人。決心立定,不要說臣的三寸不爛之舌。就是集朝中大臣之言。也不能動其心。”

竇太后雖是女流,卻是不讓鬚眉。性情網毅,她一旦下定決心,要她改變主意,不是一般的難。是難的難以想象。可以把泰山推開,也不能讓她改變主意。

“皇上,臣也是這般想。”主父偃、董仲舒不等景帝相問,先說出看法。

嚴助緊跟着附和。

“哎,你們下去吧!”景帝知道申公的看法很對,煩惱不已,揮揮手。

申公他們施禮告退。

景帝在養心殿不住踱步,雙眉緊擰,籌思計策,卻是費時良久,一計無出:“春陀。把凌先生請來。”

“諾!”春陀應一聲,忙去請凌肅。

沒多久,凌肅快步趕到,見禮之後道:“敢問皇上,可有要事?”

“我要見先生,就現在!”景帝眉頭深鎖:“太后不吃不喝,聯無計可施。申公他們也沒有辦法,此事只有向先生當面請教了。”

“能解太后心結者,也只有先生了。皇上,什麼時間去?”凌肅問道。

“就現在!刻不容緩!”景帝擔心竇太后安危:“太后年事已高。若是再這般不吃不喝,指不定出什麼事。”

景帝叫春陀弄來一套尋常衣衫,除下皇袍,穿在身上。身着綢衣。頭戴慢頭,活脫一富家翁,這才快步出了養心殿。

默默

破虜侯府,周亞夫急匆匆而來,給許茹迎個正着。

“你急急匆匆把我喚來,有何事?”周亞夫一見面便問。

許茹一臉的歡悅之色,笑嘻嘻的道:“沒事就不能找你來麼?”

“你真是,沒事你還找我來?我可忙着呢!”周亞夫有些沒好氣。收百越之期已經定下來了,周亞夫這個太尉的事務就多了去了,調集糧草,蒐集船隻,軍務纏身,難有片刻之暇。

“你們兩父子,一個二個的,眼裡只有你們的大事正事,就沒有家事。”許茹有些不高興了:“你要是不樂意,就回去吧。我去找陽兒說。”

“還找陽兒呢!說吧!”周亞夫真的沒好氣了。

“你到房裡,這裡哪是說話的的方。”許茹把周亞夫讓進屋裡,關上門,端來一杯茶水,放到周亞夫面前:“找你來,是商議一下陽兒的親事。”

“親事?陽兒還有親事?”周亞夫聽得不明所以:“不是早就訂親了嗎?”

“是這樣的。”許茹把張靈兒相思成災的事兒一說。“靈兒她”周亞夫的嘴巴張大了,半天說不出話來,愣了一陣。這才道:“不行,不行!公主要是知道了,還不知道鬧出什麼事來。你千萬別說出去我去給張不疑那老東西說,要他好好勁勁靈兒便是。”

“你把公主想成什麼人了?”許茹有些沒好氣的道:“公主知書識禮。賢惠過人,哪會計較這些。沒給你說,公主已經去過張家了,”

“你胡鬧!”周亞夫急了。這事能讓公主知道嗎?更別說,南宮公主還去了張家,那還不鬧集大事來。

“你急什麼急?”許茹很沒好氣的白了周亞夫一眼:“公主和靈兒好得跟親姐妹似的,我看着都眼熱。”

“呼!”周亞夫長舒一口氣,臉上帶着笑容道:“那就好!那就好!擔心死我了!”

“好的還在後頭呢!”許茹調笑一句道:“公主說了,她要玉成陽兒和靈兒姑娘的親事。你就有兩個兒媳婦了。你說好不好?”

“兩個媳婦?”周亞夫摸摸臉蛋:“好!好好!可是,公主下嫁,陽兒不能納妾呀。皇上會允嗎?”

“這事,公主說了,找到機會,面稟皇上,求皇上準允。”許茹笑得鼻子眼睛作了一家人:“多好的公主。還沒有嫁過來,就爲陽兒着想了!我還等着抱孫子呢!”

“呵呵!”周亞夫也有這心思,笑得嘴都合不攏了,嘴角的紋路格外清晰。

“張家破敗,靈兒姑娘跟着吃苦,你不心疼,我還心疼呢。”許茹笑容更多幾分:“我凡泌,在城裡毒下座院子。讓張家搬到城裡來“嗯!”周亞夫點頭贊成道:“以前。我就有這心思,可是。張不疑那老東西不準。也不知道這老東西怎麼想的,竟然寧願在城外做一莊戶人家,協不願進城。這下好了,有了靈兒這事。老東西要是還想拒絕,看我怎麼收拾他。”

“你說,盤在哪裡好?”許茹徵詢周亞夫的意見。

“不能太遠。

張不疑那老東西每天都得去清明門當值,若是太遠了,他跑來跑去。不方便。就在清明門附近,找一座宅院買下來周亞夫濃眉一擰道:“我現在就去給張不疑說。”

“急什麼?”許茹忙拉住:“我們先把宅院看好了,再去給他說也不遲。”

“那現在就去看宅院!”周亞夫比誰都心急。拉着許茹,趕去清明門附近找宅院。

默熾清明門附近,有不少院落。一座不大的院落,只有數間房屋,幾個身材高大,氣度不凡的人進入了院落。

正是景帝、凌肅和春陀,還有幾個心腹侍衛。

“皇上,請”。凌肅側身相請。

“呼!”景帝很是激動,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平靜下來,這才隨着凌肅,進了前堂。

一進前堂,只見一個青衣人,方臉膛,眼睛明亮,臉頰上有着奇異的光輝,煩下一部長鬚,一身的飄然出塵之意,讓人一見便生好感。

“弟子劉啓拜見先生景帝快步上前,衝青衣人施禮。竟是執以弟子之禮,若是有人看見,一定會驚訝不已。

青衣人躬身回禮,也是恭敬。明亮的眼睛不住打量景帝,眼裡的淚水不住滾來滾去”景帝也是打量着他,眼裡噙着淚水,兩人相互凝視,卻是久久沒有說話。

“劉啓對不住先生!”景帝向青衣人請罪:“先生爲了安漢家天下。不顧身家性命,力主削藩。先生之父阻止先生不得,投河自盡。劉謗以清君側盅惑天下,聯誤聽袁盎之言,差點鑄成大錯,劉啓向先生請罪”。

“皇上,過去的事,何必再提。”青人忙扶住景帝,臉上帶着笑容道:“多年不見。皇上的帝王心術越來越厲害了。皇上請坐!”

“先生請!”景帝很是恭敬。

兩人坐了下來,景帝馬上就問道:“先生過得可好?”

“蒙皇上問起,過得還不錯!”青衣人一笑,彷彿一縷清風般拂過。讓人身心一輕:“昔年在朝中爲官,整日裡只知國事,卻不知山野中自有無上樂趣。自從入萬古堂。方知商鞍、孫腦、白起他們之樂。世人皆知,商鞍、白起受刑而死。卻不知道他們逍遙自在,賽過了神仙!餐朝霞,飲白露,仙家妙事矣!”

景帝把青衣人打量不停,仍是自責不已:“自從先生離去,聯無時無刻不在念着先生,盼望能與先生重聚,今日方纔見到先生,快慰生平!”

“皇上厚恩,在下感激不盡!”青衣人笑得很灑脫:“說起來,昔年削藩之事,在下太過操切了,若是緩緩而行,或許不會引起七國之亂。不會有刀兵之災。這些年來。在下自思,實有不是之處。如今。主父偃一道推恩令,天下諸侯再也不能與朝廷作對了。此人之才智。遠在在下之上,推恩令堪稱千古奇策!”

“先生何必自謙,若無先生力主削藩,平定了七國之亂,哪來的今日之推恩令?”景帝卻不這麼看:“推恩令是一道奇策,可是,見效慢。那是軟刀子殺人,不見血不見疼,就是時間太長。大漢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再有諸侯王尾大不調。聯怎能對付匈奴?怎能收復百越?七國之亂,雖是死傷無數,也是不得不爲。”

“謝皇上爲在下開脫”。青衣人一抱拳道:“皇上的來意,在下已經知曉。太后性強力,網毅果決之人,在下無力迴天。不能解太后心結。”

景帝對他是抱有無比的信心,卻給他一言擊碎了希望,嘴巴張大了,半天合不攏。

“典!”

景帝自小就與此人相處,深知他的爲人,他一心爲公,若是有辦法,一定會說的。

“皇上,在下侍候皇上多年。與皇上有師生之情,在下厚着臉皮,向皇上討個人情。”青衣人站起身。衝景帝深深一禮。

“先生何出此言,有話儘管說景帝大是意外,此人眼裡只有公事,沒有私事,他竟然如此說,這是景帝數十年來第一次見到。

“張不疑昔年犯法,觸怒先帝,被貶爲城旦舂。在下想請皇上,看在在下追隨多年的薄面上,賞在下一個人情,免了張不疑的城旦舂青衣人爲張不疑討情。

“先生,你和張不疑素不相識,更無交悄,爲何要爲他討情?”景帝大是奇怪。

“皇上,不爲其他,只是因爲留侯次子張闢疆還在人世!”青衣人如實相告。

“什麼?張闢僵還在?”景帝猛的跳起來:“他可是一言定邦之士。他在何處?這麼多年來。他爲何不現身?他爲何突然不見蹤影?”

張闢鱉才智高絕,不在留侯之下,有一言定邦之才,漢朝如今的局勢和他息息相關。可以這樣說,若是沒有張闢疆,漢朝不會是今天這局面,興許現在的皇帝不是姓劉,應該姓呂。()

第44章 景帝佈局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5章 漢武軼事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34章 說聲謝謝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54章 卷甲而逃第71章 天佑大漢第18章 別無選擇第2章 大義?親情?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4章 東胡第73章 屠殺,開始!第6章 急風驟雨第9章 周陽破案第62章 雷霆萬鈞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2章 再勝一陣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0章 意外之喜第78章 敵變我變第27章 舉國歡騰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7章 匈奴第4章 東胡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78章 敵變我變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91章 晉升列侯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2章 大義?親情?第55章 新軍之威第37章 匈奴第60章 浩劫降臨第38章 宮中劇變第25章 箭術訓練第12章 豐碩戰果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26章 悠悠我心第9章 定計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53章 始皇遺詔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79章 完勝第22章 匈奴震恐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48章 出個主意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26章 窮追不捨第33章 單于暴走第17章 喜悅無邊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38章 鴻瓴急使第57章 誓師北征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23章 出擊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5章 千年鼎革第74章 橫掃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71章 暴打樑王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33章 墨家城堡第79章 完勝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94章 血染長城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7章 男兒行第5章 山雨欲來第11章 初戰告捷第72章 動手了第36章 調教阿嬌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13章 魔鬼訓練第86章 趁火打劫第81章 《破龍城》第8章 始皇遺策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39章 滿藏而歸第2章 冤家聚頭第17章 升任校尉第38章 宮中劇變第4章 漢家盛典(上)
第44章 景帝佈局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94章 西羌的幻想第19章 驚天血戰(五)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5章 漢武軼事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34章 說聲謝謝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54章 卷甲而逃第71章 天佑大漢第18章 別無選擇第2章 大義?親情?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77章 樑王的末日第4章 東胡第73章 屠殺,開始!第6章 急風驟雨第9章 周陽破案第62章 雷霆萬鈞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2章 再勝一陣第36章 正式練兵第30章 意外之喜第78章 敵變我變第27章 舉國歡騰第76章 不戰而退第37章 匈奴第4章 東胡第75章 龍城決戰(六)第78章 敵變我變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91章 晉升列侯第76章 末日降臨(三)第2章 大義?親情?第55章 新軍之威第37章 匈奴第60章 浩劫降臨第38章 宮中劇變第25章 箭術訓練第12章 豐碩戰果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26章 悠悠我心第9章 定計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53章 始皇遺詔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79章 完勝第22章 匈奴震恐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48章 出個主意第51章 自負的單于第26章 窮追不捨第33章 單于暴走第17章 喜悅無邊第13章 剿滅烏桓(下)第100章 雪災徵兆第38章 鴻瓴急使第57章 誓師北征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23章 出擊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5章 千年鼎革第74章 橫掃第75章 末日降臨(九)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71章 暴打樑王第25章 東方朔來了第68章 一怒興師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33章 墨家城堡第79章 完勝第31章 初承重任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94章 血染長城第17章 血染龍城(上)第118章 中華盛世第7章 男兒行第5章 山雨欲來第11章 初戰告捷第72章 動手了第36章 調教阿嬌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13章 魔鬼訓練第86章 趁火打劫第81章 《破龍城》第8章 始皇遺策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39章 滿藏而歸第2章 冤家聚頭第17章 升任校尉第38章 宮中劇變第4章 漢家盛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