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血染龍城(四)

“怎麼了?”

“怎麼不走了?”

就在軍臣單于驚愕之際,只聽羣臣發出一陣驚呼聲,個個一臉的驚奇之色。

原本隆隆開進的匈奴大軍竟然停了下來。軍令如山,軍臣單于南征的命令已下,匈奴自然是遵行無誤,不敢有絲毫怠慢。更別說,此次南下,匈奴人人興奮不已,早就是日盼夜盼的美事,無不是盼望早點南下,怎麼說停便停了呢?

這種事情,在匈奴歷史上就從來沒有出現過,是頭一遭。以往,匈奴沒有嚴格的號令,打敗了會作鳥獸散,那也是在打敗了的情形下。眼下是剛剛出發,連漢人的影子都沒有見到,說停就停了,誰能不驚奇?

停下僅僅是個開始,緊接着,匈奴大軍開始後退了,好象遇到洪水猛獸似的,忙不迭朝後退去。

“呃!”軍臣單于以及一衆大臣眼睛瞪得滾圓,一臉的難以置信。驚奇過甚,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唯有一陣響亮的磨牙聲。

“吹號!要他們前進!”軍臣單于經歷過不少大風大浪,率先清醒過來,大聲吆喝起來。

“嗚嗚!”兵士得令,立即吹響號角,如咽如訴的號角聲震耳欲聾。

這是進軍的命令,只要號角聲響起,匈奴大軍就會不顧一切的南下,馬蹄踏處,必是冰雪飛濺,一幕波瀾壯闊的奇景就會出現。

然而,讓軍臣單于想不到的是,匈奴大軍不僅沒有前進,反倒是退得更加快了。

“這個……”

如此之事,軍臣單于頭一遭遇到,大是不解,一雙虎目中厲芒閃爍,手緊握在刀柄上,恨聲道:“誰敢再退?立時砍了!”

“大單于,都在後退,砍誰呀?”立時有大臣不識時務的提醒一句。

軍臣單于一聲令下,六十萬大軍開動,朝南馳去,陣勢整齊,聲威不凡,具有排山倒海的威勢。可是,說停便停了,停了不算,還在後退。這一退,就是數十萬人之衆,就算軍臣單于要軍法辦事,也不可能殺這麼多人。

這個大臣的話絕對是中肯之話,就是說得太不是時候了,軍臣單于狠狠瞪了他一眼。把軍臣單于恨不得立時砍了他的樣兒看在眼裡,不由得一哆嗦,乖覺的閉嘴了。

“發生什麼事了?他們怎麼會後退?”軍臣單于大聲問道。

對這個問題,誰能回答?一衆大臣選擇了沉默。

“大單于,快看!”伊稚斜的目力不錯,率先發現了原委,朝遠處一指。

軍臣單于順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不計其數的匈奴牧民好象受驚的兔子般朝龍城涌來。他們築成了一道厚厚的人牆,厚實、密集,是其特徵。

這道人牆猶如驚濤駭浪一般,洶涌澎湃,勢不可擋,以驚濤拍岸的氣勢撞擊在了匈奴大軍的軍陣上,匈奴大軍輕鬆給拍散,引發混亂,人喊馬嘶,不住後退。

前面的匈奴大軍一退,後面的匈奴大軍能不後退嗎?

“牧民怎麼了?他們怎麼如此驚惶?誰刨了他們的祖墳?”軍臣單于就是想破腦袋也是想不明白牧民驚惶的原委。

匈奴是一個很是矛盾的民族,貴壯賤老,弱肉強食,可以對自己的親生父母大打出手,甚至殺害,卻對祖墳極是看重,那是他們的命根子。若是殺了匈奴的父母,也許匈奴不會當一回事,若是刨了他們的祖墳,匈奴一定會拼命。匈奴牧民那驚惶樣兒,跟他們的祖墳被刨了沒兩樣,軍臣單于這比喻的確恰當。

羣臣一臉的迷惑,就是中行說也是一臉的迷茫,他也是想不明白原委。

“漢人來了!”

“可惡的漢軍殺來了!”

“快逃啊!”

驚惶之中的牧民亂喊亂叫,還不時自相殘殺。

“漢人來了?”軍臣單于瞳孔一縮,旋即冷笑一聲:“危言聳聽!漢人能到龍城來?”

在上千年的戰爭中,就沒有華夏軍隊出現在龍城,打死軍臣單于也是不信。要讓他相信這是事實,不是難,是很難!比登天還要難!

不僅軍臣單于不信,就是一衆大臣也是不信,個個一臉的鄙夷之色,張嘴大罵起來:“沒用的東西,漢人把你們殺怕了?”

“胡言亂語!”

就連一向多智的伊稚斜也是不信,一雙明亮的眼裡全是不屑。

唯有中行說緊擰着眉頭,陷入沉思,一語不發。

“中行說,你在想什麼?”軍臣單于衝中行說喝問起來。

“大單于,奴才是想,他們說的怕是真的!”中行說給驚醒過來,吸一口涼氣,鎮定一下心神:“漢軍真的打到龍城來了!”

“不可能!”一片否決聲把中行說給淹沒了。

“你這漢狗,到底不是大匈奴的人,危言聳聽,沒安好心!”大臣的喝斥聲響成一片。

“中行說,你還是沒有忘掉你是漢人,到現在還在長漢人的志氣!”

軍臣單于很是不悅,雙眼一翻,精光閃爍:“漢人怎麼來龍城?不要說是在冰天雪地的時節,就是春暖花開時節,漢軍要想殺到龍城來,那也不可能!來得多了,糧草補給不上!來得少了,不夠本單于塞牙縫的呢!”

“是呀!是呀!”一衆大臣齊聲附和。

“漢軍威武!”

就在羣臣的附和聲中,漢軍的戰號隱隱約約的傳來。漢軍離冒頓的墳墓還有很遠的距離,可是,漢軍的戰號如雷,吼得山響,數十里外也能聽見。

“漢軍真的來了?”

上自軍臣單于,下至羣臣,哪一個不是殺了一輩子的漢人,與漢軍打了輩子的仗,一聽便能聽出來,這絕對是漢軍的戰號,假不了!

“嗡嗡!”

一衆君臣彷彿給晴天霹靂轟在腦門上似的,腦中嗡嗡直響。他們日想夜想的,便是如何打進中原,攻入長安,破滅漢朝,進入天堂去享福,就是沒有想過漢軍能不能來龍城。不要說想,他們連這念頭也沒有動過。

漢軍的戰號是假不了的!而且,漢軍的戰號如此聲威,說明漢軍來的不在少數,至少是二三十萬人。如此之多的漢軍突然來到龍城,那後果還用想嗎?

漢軍必然是挾憤而來,不把匈奴給全殲了不會罷休。而現在,匈奴給圍在龍城,處於不利境地,要與漢軍打,勝算不高。

可以說,匈奴歷史上最爲嚴重的危機已經到來了!

後果之嚴重,比起兩次河套之戰,數年前的長城大戰還要嚴重,嚴重得多,匈奴已經到了生死存亡關頭!

一個不好,匈奴會亡國滅種!

亡國滅種這事,不要說來臨,就是想想,也是讓人心驚膽跳。

“咣啷!”軍臣單于手中的黃金權杖砸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金屬撞擊聲。

“卟嗵!”軍臣單于一個趔趄,摔在地上。

適才的得意非凡,成爲匈奴歷史上最爲偉大的單于的自豪之情蕩然無存,有的是一臉的驚懼,臉色慘白,渾身顫抖,冷汗順着額頭,好象水一般滲出來。

軍臣單于膽識不錯,一生經歷過的大風大浪不知道有多少,在生死間打過滾,就從來沒有如此害怕過,他這是發自靈魂的顫慄。

若只是他個人的生死,他會笑對,不會如此害怕,當年長城大戰之後,他給李廣追殺,寧死不願投降,就是他們勇氣的最好證明。

可是,這不是個人生死的事情,是匈奴這個種族能否存在的大問題,關係到無數人的性命,關係到匈奴能延續下去的大事。他身爲單于,若是匈奴在他手中就此而絕,僅能存在史書中,那他就是千古笑柄,就是匈奴的歷史罪人,這罪責,負不起!

“卟嗵!卟嗵!”

砸地聲響成一片,匈奴大臣先後摔在地上,個個驚惶如風中落葉,瑟瑟發抖。

就是伊稚斜,也是無力的坐在地上,雙手掩面,一股無力感包裹全身,這是他這輩子第一次感到無能爲力。

唯一還能保持鎮定的,只有中行說了。中行說的鎮定並不是真正的鎮定,是他強撐着的。他才智過人,他深知,此時此刻,應該挽救危局,而不是驚惶失措。在眼下這般情形下,若是驚惶無計,後果會更加嚴重。

“噝!噝!”

中行說猛吸涼氣,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迫自己鎮定,可是沒有用。不知道吸了多少口涼氣,這才勉強鎮定下來,顫抖着聲音道:“大單于,眼下不是驚惶的時候,應該想辦法解此危難!”

他的聲音不住顫抖,還很細微,可是,聽在軍臣單于耳裡,猶如晴天霹靂,讓軍臣單于猛然醒悟。

“中行說,你說得對!本單于謝謝你!”軍臣單于從地上猛的跳起,衝中行說躬身施禮,極爲恭敬。

中行說才智不凡,在匈奴很得軍臣單于的寵愛,倍得他的禮遇,就從來沒有見軍臣單于如此恭敬過,受寵若驚,忙道:“大單于,奴才受之不起!”

“不!你受得起!”軍臣單于大聲喝道:“都站起來!大匈奴的勇士,是不會被擊敗的!你瞧瞧你們,漢軍還在十數裡以外,他們的吼聲就把你們嚇壞了?”

這是善者不來,來者不善,即使漢軍還在十數裡以外,其洶洶氣勢,匈奴也能感覺得到。一衆大臣心驚膽顫的站了起來,驚懼的站在一旁,不敢說話。

“昂起頭顱,挺起胸膛,就算要死,也不能墮了大匈奴勇士的名頭!也要配得上天之驕子!”軍臣單于手按在刀柄上,大聲喝斥起來:“漢人有一句話說得好:水來土屯,兵來將擋!這沒什麼大不了,就是決戰罷了!”

他的吼聲如同驚雷一般,在一衆大臣的耳畔轟鳴,也許是受到了感染,一衆大臣垂下的頭顱昂了起來,胸膛也挺了起來。

對一衆大臣的表現,軍臣單于很是滿意,微一頷首,讚許道:“這才配做天之驕子!這纔是大匈奴的勇士!”

“你們,向中行說致謝!是他提醒了我們!眼下,不是慌亂的時候!”軍臣單于大聲下令,其響如雷。

“謝中行先生!”一衆大臣真的向中行說致謝了。

這些大臣中,有不少人瞧不起中行說,可是,若不是中行說及時提醒,一衆君臣慌亂之下,必然釀成慘禍。他們這是發自內心的感謝,也是中行說來到匈奴這麼多年,第一次得到這麼多匈奴的認可。

“不敢!不敢!”中行說忙還禮,一臉的喜悅,從此以後,他在匈奴的地位將會更高,不會再有人瞧不起他了。

“你們說,該如何應對眼前的危機?”軍臣單于虎目中光芒閃爍,緊緊盯着一衆大臣,開始問計了。

在匈奴牧民的衝擊下,匈奴大軍已經亂了。而且,隨着被衝擊的匈奴軍隊越來越多,混亂就象巨石砸出的水波,迅速擴大,六十萬大軍差不多全亂了。

六十萬大軍不僅亂了,還給不停的壓縮空間,擠作一團。

就算是這樣,匈奴牧民仍是不停的朝裡面衝,恨不衝到最核心的地帶去。

在如狼似虎的漢軍面前,匈奴牧民根本就沒有抵擋之力,除了逃還是逃,要他們不往裡面衝擊都不行。

望着混亂不能成軍的匈奴大軍,一衆大臣的眉頭又擰在一起了。如此亂象,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呢?不要說他們,就是起冒頓這個匈奴歷史上最爲偉大的單于於地下,也是束手無策。

“左賢王,你可有妙策?”軍臣單于扯起嗓子,衝伊稚斜問計。

伊稚斜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默然的搖了搖頭,一臉的黯然之色。

左賢王以多智著稱,連他都沒有計策,還是一臉的惶然之態,這是無解的證明,軍臣單于一顆心直往下沉,一個趔趄,差點又摔在地上。

戰場上,講的是實力,光有激情和不怕死的精神還不夠,還要好的辦法。

一衆大臣個個呆若木雞,哪能有一丁點辦法。

軍臣單于無奈之下,只得朝中行說望去。只見中行說伸長了脖子,瞪圓了眼睛,正打量着龍城的情勢,雙眉緊擰,正在思索。

中行說無數次解過軍臣單于的危難,軍臣單于不由得精神一振,大聲問道:“中行說,你可有妙計?”

中行說沒有說話,仍是在打量,一雙眼珠不住轉動。

“中行說!”軍臣單于厲喝一聲,彷彿驚雷炸響,羣臣不由得一個哆嗦。

“大單于。”中行說一驚而醒,忙衝軍臣單于施禮。

“中行說,你可想到計策了?”軍臣單于一臉的期冀之色,中行說是他最後的希望,他就象落水的人抓住稻草一般。

不僅軍臣單于如此表現,就是伊稚斜,還有一衆大臣,誰個不是如此?

“大單于,要解眼下危局,並非無策。”中行說的話才一出口,軍臣單于一衆君臣長吁一口氣。他們對中行說是信服的,中行說說有辦法,肯定有辦法。

“快說!快說!”一片催促聲響起。

“大單于,你請看。”中行說右手朝山下一指:“中間是我們的大軍,那裡是牧民,漢軍在外面。周陽用心何其毒辣,他這是把大匈奴的牧民當牛羊一樣驅趕過來……”

“周陽好狠毒,他竟然要讓大匈奴的子民自相殘殺!”軍臣單于雙手緊握成拳,握得格格響。這種大混亂,必然死傷無數,死上幾十萬人不會有問題,軍臣單于儘管殺人如麻,也是忍不住一陣心悸。

“大單于英明!”中行說讚一句,話鋒一轉,道:“這僅僅是周陽一個不重要的用心,周陽真正的用意便是用大匈奴的牧民來擠佔大匈奴勇士的地界。大匈奴的勇士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全是騎兵,要是沒有足夠的地方,就沒法馳騁,就發揮不出威力。”

騎兵必須要有開闊的地勢,足夠的空間,才能發揮出威力。驅趕匈奴牧民,讓匈奴牧民來擠佔匈奴大軍的空間,這絕對是一着妙得不能再妙的高招。

“格格!”軍臣單于嘴裡發出一陣咬牙聲,問道:“你說,要怎樣才能發揮出大匈奴勇士的威力?”

“大單于,容奴才講個故事。”中行說微一沉吟。

“講故事?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有心情講故事?”軍臣單于右手按在刀柄上,狠狠的瞪着中行說,都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候,他竟然還要講故事,誰能不着惱?

“你真會挑時候!”伊稚斜一向對中行頗多賞識,仍是忍不住喝斥一句。

“大單于,這故事一說,大單于便知如何做。”

中行說彷彿沒有聽到他們的埋怨似的,自顧自的道:“在春秋之際,楚國和晉國是天下最強的霸主,兩國經常發生戰爭。楚軍趁着天未亮之機,突然殺到晉軍寨前,列開陣勢,準備大殺一場。晉軍給堵在營地裡,軍隊無法列陣,不能應戰。晉軍把帳幕拆了,把軍士做飯的竈拆了,就有了足夠的地界。晉軍用此奇策,打敗了楚軍。”

“你這奴才!你心情真好,這時候還講春秋時的舊事……”軍臣單于惱火的斥罵起來,一句話未罵完,倏然住口,額頭上的冷汗象水一樣滲出來。

“嘀嗒!嘀嗒!”

冷汗滴在冰雪上,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軍臣單于臉色蒼白,一點血色也沒有,壯碩的身軀猶如風中落葉一般,不住顫抖。

中行說,伊稚斜,還有一衆大臣,冷汗滴下來,發出“嘀嗒”的聲響。

中行說的計策,就在那個故事裡面,他們不會不明白。這計策不要說執行,就是想想,也是讓人從骨子眼裡感到冰涼,個個慘白着一張臉,強撐着才站穩!(!)

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53章 調兵遣將第26章 悠悠我心第25章 徹夜激戰第2章 一鳴驚人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64章 血染大漠第27章 舉國歡騰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1章 萬衆矚目第72章 兵發閩越第8章 破綻第35章 千年鼎革第32章 天威震怒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7章 惹事精第61章 晴天霹靂第10章 還我清白第80章 景帝血詔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22章 華夏聖地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52章 屠殺,開始!第27章 千古偉業第63章 痛下殺手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46章 烈烈英風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76章 不戰而退第23章 賞賜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2章 射鵰者第5章 萬戶侯第24章 蓋世之兵第34章 先輩遺風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87章 長城放歌第58章 束手無策第2章 大義?親情?第26章 窮追不捨第20章 龍城見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39章 凌辱之恨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26章 自卑否?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89章 單于屈服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18章 主父偃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39章 東方朔第34章 趙過第74章 凱歌不斷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11章 滅東胡(中)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00 西羌滅亡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21章 公主上門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27章 惹大禍了第83章 對陣第6章 急風驟雨第33章 賜官第23章 無敵大軍第21章 大有收穫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75章 龍城決戰(四)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75章 龍城決戰(四)第101 橫渡絕域第86章 趁火打劫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5章 營地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02 平定西域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27章 雄心壯志第46章 景帝駕崩第54章 卷甲而逃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7章 入宮見駕第60章 怒火滔天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103章 封狼居胥
第90章 大破匈奴(七)第53章 調兵遣將第26章 悠悠我心第25章 徹夜激戰第2章 一鳴驚人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64章 血染大漠第27章 舉國歡騰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1章 萬衆矚目第72章 兵發閩越第8章 破綻第35章 千年鼎革第32章 天威震怒第107章 羅馬震恐第7章 惹事精第61章 晴天霹靂第10章 還我清白第80章 景帝血詔第76章 末日降臨(五)第22章 華夏聖地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52章 屠殺,開始!第27章 千古偉業第63章 痛下殺手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90章 大破匈奴(三)第46章 烈烈英風第36章 建章營的秘密第76章 不戰而退第23章 賞賜第106章 終結馬其頓方陣的神話第89章 決戰來臨(三)第2章 射鵰者第5章 萬戶侯第24章 蓋世之兵第34章 先輩遺風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87章 長城放歌第58章 束手無策第2章 大義?親情?第26章 窮追不捨第20章 龍城見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39章 凌辱之恨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26章 自卑否?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89章 單于屈服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18章 主父偃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24章 周陽的謀劃第39章 東方朔第34章 趙過第74章 凱歌不斷第77章 一網打盡(中)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11章 滅東胡(中)第4章 漢家盛典(下)第62章 暴怒的樑王第100 西羌滅亡第70章 嚇破你的膽第21章 公主上門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27章 惹大禍了第83章 對陣第6章 急風驟雨第33章 賜官第23章 無敵大軍第21章 大有收穫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75章 龍城決戰(四)第75章 龍城決戰(一)第75章 龍城決戰(四)第101 橫渡絕域第86章 趁火打劫第116章 激戰地中海第75章 龍城決戰(二)第5章 營地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19章 驚天血戰(一)第102 平定西域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27章 雄心壯志第46章 景帝駕崩第54章 卷甲而逃第108章 羅馬的對策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82章 挖祖墳,隳龍城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18章 別無選擇第37章 入宮見駕第60章 怒火滔天第3章 英雄歸來(下)第88章 曠世之戰(一)第103章 封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