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破擊匈奴

問題。羣臣吊是好奇,卻也不好問,只能悶在心裡板…忐忑不安,一直到酒宴結束,景帝也沒有不悅的舉動,看來春陀說的是好話,而不是壞話,這才安下心來。

酒宴結事之後,羣臣告退。景帝的興致不減,衝劉徹一招手:“太子。過來。”

“父皇,你召兒臣有何事?”劉徹忙上前見禮。

“父皇心裡歡喜,你就陪父喜走走。”景帝笑着站起身。

“諾!”劉徹應一聲,扶着景帝,出了宣德殿,在皇宮走動。

走了一陣,劉徹有些好奇,問道:“父皇,兒臣有一件事,甚是好奇,不知可不可以問?”

“你是要問周陽府裡的事吧?”景帝打量着劉徹,一臉的笑容。

“是的,父皇劉徹點頭,道:“這慶功宴,本爲將士們收東胡而設,姐夫卻沒來,除非姐夫府裡發生了天大的事情。”

“屁的事情!”一向文雅的景帝竟然爆粗口了:“他那是兒女情長,捨不得離開他那兩個嬌妻。”雖然是在爆粗口,景帝臉上的笑容卻是疊了一層又一層,歡喜得緊呢。

周陽的嬌妻是南宮公主。是景帝的愛女,周陽如此多情,那是南宮公主的福份,景帝這個做父親的,歡喜還來不及,哪會怪罪。

“啊!”劉徹很是意外,大是驚訝。

“太子,你知道嗎?”景帝抿着嘴脣。強忍着笑:“春陀去傳周陽,正好撞破周陽的好事。他呀,正在給你姐,聯的女兒,喂菜呢。呵呵”。作爲父親,景帝很是代南宮公主歡喜,發出一長串暢笑聲。

“真的?這個姐夫,哈哈!”劉徹也笑了,旋即臉一肅:“今兒這慶功宴,與其說是爲將士們而設,不如說是爲姐夫而設,正是姐夫大出風頭的良機。姐夫寧願與姐姐相聚,也不願赴宴,這足以證明姐夫心胸坦蕩。沒有出風頭的心思,值得信賴。”

“嗯!”景帝臉上的笑容消失,一臉的肅穆,點頭贊同道:“你說得對。周陽已經建立了很大的功勳,將來破擊匈奴,他會立下更大的功勞,說不定會功高震主,引來猜忌。若是他愛出風頭的話,用得差不多,就把他罷黜了。如今看來,他沒有非份之念,可以安心的使用。”

“謝父皇教誨。”劉徹笑道:“姐夫不是那種人。姐夫膽子大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可他懂得分寸,他就是立下天大的功勞,也不會有悖逆之舉。”

“你真是這麼看的?”景帝猛的立定身,打量着劉徹。

“兒臣句句屬實。”劉徹忙肯定。

“那就好!那就好!聯就放心了!”景帝笑得特別歡暢:“聯的兒子和聯的女婿合得來,大漢必將開創一個空前絕後的盛世!呵呵”。

熾默

當天晚上,慶功宴之後,周陽府裡熱鬧非凡,賀客盈門。周亞夫自是不用說了,慶功宴一完,立即趕了來。此時的周亞夫,雖然還沒有做上大父,卻也是一顆大父情懷,萬分歡喜,來到破虜侯府,笑得一張嘴哪裡合得攏。

李廣、程不識、衛青這些將領,與周陽一起出生入死,交情極好,周陽即將做父親,他們哪能不趕來道賀的。

李廣更是叫着嚷着,要是生胖大小子。就教箭術。程不識就取笑他,周大帥的兵法可比他的箭術更了得,箭術再好,也是殺不了多少敵人,兵法是萬人敵,學會了兵法,可以統兵上戰場,子繼父拜

這是調侃,李廣當然不會生氣,反而大樂。

張不疑、張闢疆、張通自然是要趕來的。張靈兒深得張不疑歡心,張靈兒成親之時,張不疑沒有現身,一得到這消息,早就想趕來了,只是慶功宴他也有份,不得不暫抑此心。

對張靈兒這個侄孫女,張闢疆也是疼愛,雖然他還沒有正式與張靈兒相見,畢竟暗中觀察過張家的情形,對張靈兒是瞭解的。自己快做曾叔祖了,張闢疆哪能不來的。

本來,景帝還想和張闢繮好好談論天下大事,考慮到他數十年沒有回家,只能把這事往後推推,讓他先與家人團聚。

張通自是不用說了,既是大舅子,還是周陽的部將”必定要來的。

張家親人團聚,張靈兒激動難已,又怕動了胎氣,不敢過於激動,可就難受了。這一鬧,直到深夜,方纔各自安歇。

接下來的日子,仍是喜慶的日子,漢朝要歡慶數日的。這數日裡,周陽能推便推,推不過了。便去露露面,隨即閃人,與南宮公主和張靈兒聚在一起。三人在一起,說得最多的便是孩子的問題,生男還是生女,象周陽還是象南宮公主,還是象張靈兒”

孩子,是父母永遠的話題,三人說着、憧憬着、樂着,有些話已經說不知道說過多少回了,再次說來,仍是那般讓人溫馨,百聽不厭。

這幾日,是周陽來到漢朝,過得最輕閒、最溫馨的日子。來到漢朝好幾年了,絕大多數時間是軍務纏身,忙裡忙外,就沒有輕鬆的時候,這種生活真是讓人懷念。

漢朝正處在破擊匈奴的關鍵時期,周陽這個名將,至關重要他的好日子很快。隨着歡慶!後的大朝到來。周陽不得不重拾心情,凹到破擊匈奴的事務中去。

大朝這天,周陽起了個絕早,南宮公主和張靈兒早就起來,挺着個大肚子,爲周陽忙碌。

周陽是一個勁的擔着心事”丁囑她們小心些,不要動了胎氣。明知道這不會,可是,仍是擔心,這就是爲人之父的責任。

穿戴整齊,周陽騎着追風駒,帶了幾個親兵,趕毒未央宮。一利未央宮,只見人頭攢動,百官絡繹不絕,進入未央宮。

東胡已收。漢朝與匈奴的大戰時機來臨。景帝自然是要舉行大朝會。統一朝臣的認識,要把整個朝廷引導到戰爭軌道上來,方能與匈奴決一死戰。

在長安的官員,尊者三公九卿,卑者郎官,悉數趕了來。

“見過大帥。”周陽剛剛到來,羣臣忙着與周陽見禮,周陽回辛山

周陽雖是名震天下的大帥,卻沒架子。對人和氣,羣臣願意與周陽親近,圍在周陽身邊。

“見過大帥。”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臣快步上前,衝周陽見禮。

周陽一瞧,原來是竇嬰。竇嬰自從數年前給景帝罷黜之後,閒居在家,很少參與朝會,就是朔望大朝,能推的便推,已經數年未與周陽見面了。

“原來是竇大人!見過實大人。”周陽忙還禮。周陽和寰嬰之間。有些小過節。不過,那是小事,時隔多年,周陽當然不會記在心上。

“大帥,了得!”實嬰的大拇指豎到天上去了:“這才幾年時間,大帥就爲大漢營造出瞭如此有利的局面,竇嬰佩服!”

他對周陽本來就很佩服,周陽收了東胡,爲漢朝打造出了非常有利的戰略態勢,他哪能不心悅誠服的。

“室大人誤矣,不是在下爲大漢營造出如此有利局面,是皇上。”周陽笑着紂正一句。

竇嬰這句恭維話雖是出自真心,卻有些語病,要是給別有用心的人聽見,一定會生出事非。簧嬰醒悟,忙道:“大帥說的是,在下糊塗了!糊塗了!”

“寞大人,請!”周陽側身相請,與竇嬰一道進入未央宮。

竇嬰雖是賦閒在家,卻是蒼老了許多,走路有些舉步維艱,周陽忙扶着他。周陽是名震天下的名將,能得周陽親手相扶,那是何等的榮耀,竇嬰驚喜不已,連道不敢。

一衆大臣着在眼裡,豔慕在心頭,恨不得自己早點老去,好得周大帥金手相扶。

兩人相攜,進入宣室殿,只見殿中濟濟一堂,已經有數百人之多了。後面的還在到來,今兒這朝會,參與的大臣不下千人之多,這在漢朝歷史上,卻不多見。

周陽放眼一望,發現不少老熟人,許昌、莊青翟也來了。這兩人畏懼匈奴如虎,不知他們今兒又會有何高論?

朱買臣和嚴助也回來了,二人忙和周陽見禮。朱買臣和嚴助,一直在百越之地,很少回長安,這次是奉景帝旨意,趕回長安的。漢朝馬上就要與匈奴進行生死大戰。朱買臣和嚴助才智不錯,通曉軍政事務,自然是要聽聽他們的意見。

朱買臣仍是那般苦哈哈樣兒。站在那裡。就象一撥夫,可是更加精明幹練了,看來這幾年歷練得不錯!

嚴助儒雅依具,卻多了一股精明之氣。

羣臣臉上洋溢着笑容,說得最多的便是打匈奴一事,殿堂之中,嗡嗡作響,討論得正激烈。周陽聽在耳裡,感慨在心頭。想當初,周陽初列朝堂之時,羣臣一提起匈奴,便是畏之如虎,張口閉口,便是送婦人,行和親之策,就沒幾人敢說與匈奴打上一仗。

如今,一切都變了,再也沒有人提和親之策,送婦人之事,一提起匈奴,便是“匈奴二十萬大軍打不過我們十萬,我們用一個換匈奴五十個,此時不打,更待何時?”

“變了,變了,全變了!”竇嬰感慨一句:“許大人,莊大人,數年前,你二人極力主張行和親之策,送婦人,可曾想到有今日之盛?”

許昌和莊青翟二人是“主和派”的頭頭腦腦,畏匈奴如虎,寰嬰如此相問,那是不給他們面子,讓他們難堪,二人的臉刷的一下就紅了,囁嚅着說不出話來。

“對匈奴,刀箭最管用。行和親,送婦人,是換不來笑臉的!”寄嬰依舊感慨不已。

許昌、莊青翟二人聽在耳裡,恨不得有個地縫,立時鑽了進去。羣臣譏嘲的目光,好似利劍一般,真是讓人難受啊。

周陽來到武將班列,站在上首。李廣、程不識、衛青、張通他們緊挨着周陽站着。周陽看見張不疑也來了,不由得大是詫異,轉念一想,這應該是景帝的特旨,要不然依他布衣之身,不可能列於朝堂之上的。

周亞夫、主父偃、申公、董仲這些重臣都在,就缺少一個人,那就是張闢疆。張不疑都來了,張闢疆不可能不來,他人到哪裡去了?

周陽真想問問張不疑,可是,沒機會了。只聽春陀尖細的聲音響起:“皇上駕到,列位臣工早朝!”

景帝身着皇袍,頭戴通天冠,大袖飄飄而來,臉色肅穆,穆穆天子之威躍然而出。

酬徹緊跟在景帝身闢翟與大午劉徹並肩而來鞏…,酬襲尋常深衣,大袖飄飄,一股飄然出塵之氣,讓人不敢輕視。

張闢繮參加了慶功宴,他的身份還沒有公開,羣臣大是驚訝,這介。布衣是何等樣人,竟然爲景帝如此禮遇。可是,張闢疆氣度非凡,迥異常人,羣臣也不敢小視。

“參見皇上!”

羣臣見禮,聲音洪鼻,好象洪鐘大呂在轟鳴一般。

這不過是例行禮節,景帝不知道聽過多少回了,以前根本就不在意。今天卻是聽得很是享受,眯起了眼睛,微微點頭:“你們的底氣是不是很足呀?”

羣臣不明景帝話中之意,不知如何回答。不由得愣住了。

只聽景帝接着往下說道:“聯的底氣也很足!聯做皇帝多年。在這裡,無數次接受過你們的朝見,可是,就沒有今兒這般的底氣!在那時,匈奴橫行,一提起匈奴,你們張口閉口匈奴自小生長在馬背上。可以在馬背上過一生,騎射了得。來去如風,今日在東,明日在西,即使大漢壯如牛,也是沒用,無法與匈奴這個影子作戰。”

羣臣中,有不少人以前就是持這種觀點的,不由得低下了頭顱,一臉的羞愧之色。

匈奴如影子,即使漢朝壯如牛,也無法與匈奴作戰,這是許昌的論調,今天給景帝引用,他是恨不得馬上開溜。

“時至今日,你們還有誰敢再說匈奴不可戰勝?”景帝的聲音徒然轉高,右手重重揮下,虎目中精光四射。從數年前,到眼下,短短數年時間,匈奴兩次大敗於漢朝。數年前那一戰,漢朝雖然取得了勝利,卻是勝得極爲艱難,周陽爲那一戰絞盡了腦汁,說匈奴強橫,還靠譜。而剛剛過去的一戰,漢軍壓着匈奴打,打得匈奴毫無還手之力,匈奴仍是那個匈奴,卻是強橫不復存在了。並非匈奴變弱了,相反,匈奴推行漢朝兵法,變得更強了,可是,他們取得的進步,和漢軍比起來,微不足道,漢軍已經強橫到了令匈奴仰視的地步。

在如此情形下,匈奴已經成了弱者,誰敢說匈奴不可戰勝?

李廣、程不識他們這些武將,昂起了頭顱,挺起了胸膛,自豪之極,那是他們用性命拼搏出來的!

景帝的目光停在許昌、莊青翟身上,問道:“許昌,莊青翟,你二人以前一提起匈奴,畏之如虎,如今,你二人有何感慨?”

二人臉色刷的一下就紅了,終於明白。景帝特旨要他二人上朝的用意所在。他二人原本以爲景帝要重新啓用他們,不敢奢望做承相,做上九卿高位不是問題。他們錯了,景帝是要他們做“反面教材”

“皇上,皇上”二人嘴巴張了半天。除了這兩個字以外。再也說不出其他的話了。

“說吧,聯聽着呢。”景帝微微頜首,眼睛一眯一眯的,甚是享受:“以前,聯在這裡,無數次聽過你二人爲匈奴壯膽。

此時此刻,聯仍是想聽聽你們如何爲匈奴壯膽。”

大勢已經變了,漢朝破擊匈奴的時機成熟了,許昌、莊青翟二人哪敢再爲匈奴說話,就是半個字,他們也不敢說。

“皇上,臣知罪!”二人唯有叩頭的份。

“咚咚!”二人的叩頭聲非常響亮,額頭上紅了,青了,出血了。

景帝卻是好整以暇的打量着二人,並沒有叫停。直到了過許久景帝這才道:“夠了!口頭。不死匈奴,聯還要議打匈奴呢,別浪費聯的時間了。”

許昌、莊青翟二人叫苦不迭,這明顯是要讓他們難堪,他們左右不是人,唯有顫顫兢兢站到角落的份。

景帝瞄了二人一眼,這才坐到寶座上。掃視一眼羣臣,道:“你們適才在殿裡議論打匈奴的事,你們說對了,聯今日把你們召集到這裡,就是要商議這件事。你們都給聯聽好了,從今日起,大漢要全力以赴,準備破擊匈奴!”

“破擊匈奴!”

殿中羣臣揮着胳膊,扯着嗓子,大吼起來,聲浪直上雲霄,震得宣室殿嗡嗡作響。

自從漢朝創建以來,就給匈奴壓着打。平城之恥,高後之辱。不過是無數屈辱中最讓人難忘的罷了。匈奴強加給漢朝的恥辱何其之多葵竹難書。

和親之策,雖是權宜之計,合符當時的情勢,可是,這是華夏數千年曆史上最爲屈辱的一頁。自從三王五帝到如今,就沒有一個王朝靠送婦人換取和平的,這是對華夏尊嚴的挑戰。

一樁樁,一件件恥辱,讓無數的熱血志士痛心,大聲疾呼“破擊匈奴”可是,情勢逼人,漢朝國力未復,漢軍不具備追入大漠的能力,這隻能是激勵人心的用語,不是現實。

如今,破擊匈奴已經是眼下的當務之急。各種條件已經成熟了。羣臣熱血激盪,儘管他們中有不少人以前畏懼匈奴。

“破擊匈奴!”

如雷的吼聲在未央宮中迴盪,響亮異常,雄壯豪邁,良久不絕,這是漢朝歷史上的第一次!

第60章 怒火滔天第43章 氣象一新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1章 滅東胡(下)第26章 自卑否?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51章 迷惑匈奴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73章 石破天驚第104 單于復位第69章 處處烽火第83章 對陣第14章 以逸待勞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34章 蠢蠢欲動第4章 建功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3章 墨家城堡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04 單于復位第23章 出擊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4章 先輩遺風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30章 幸福時光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29章 萬分危急第10章 千古一帝第65章 血染大漠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25章 環首刀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4章 要變天了第73章 大軍壓境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34章 先輩遺風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54章 始皇偉哉第76章 血!血!血!(上)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25章 環首刀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60章 漢軍出塞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74章 橫掃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02 窮途末路第10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喜悅無邊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99章 宣示兵威第16章 喜悅無邊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71章 天佑大漢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29章 顛倒黑白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5章 營地第32章 肩負重任第42章 名將風範第44章 喜得貴子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79章 對陣第5章 山雨欲來第21章 由不得你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104 單于復位第53章 一個不留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5章 曹壽逼婚第36章 正式練兵第53章 一個不留第68章 大戰在即第76章 景帝的怒火
第60章 怒火滔天第43章 氣象一新第47章 絕世之兵第11章 滅東胡(下)第26章 自卑否?第38章 無奈的單于第98章 單于在哪裡第19章 千年大計(下)第51章 迷惑匈奴第89章 決戰來臨(一)第90章 大破匈奴(四)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73章 石破天驚第104 單于復位第69章 處處烽火第83章 對陣第14章 以逸待勞第18章 歡騰的長安第34章 蠢蠢欲動第4章 建功第24章 就此了結第33章 墨家城堡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89章 遲來的榮耀第104 單于復位第23章 出擊第30章 反陰樑王第114章 羅馬軍團第88章 勝利的滋味第34章 先輩遺風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3章 英雄歸來(上)第30章 幸福時光第105章 漢軍Vs馬其頓方陣第29章 萬分危急第10章 千古一帝第65章 血染大漠第37章 匈奴的盤算第84章 漢武帝的雄心第25章 環首刀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4章 要變天了第73章 大軍壓境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34章 先輩遺風第104章 馬其頓方陣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88章 曠世之戰(三)第74章 血染龍城(五)第91章 治嶺南之策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3章 唯一的希望第66章 悲喜各不同第54章 始皇偉哉第76章 血!血!血!(上)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25章 環首刀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60章 漢軍出塞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74章 橫掃第37章 挑戰墨家第102 窮途末路第10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喜悅無邊第69章 踏平睢陽(下)第99章 宣示兵威第16章 喜悅無邊第74章 血染龍城(二)第74章 血染龍城(七)第32章 衛青從軍(上)第32章 周陽的號令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8章 單于的怒火第113章 橫渡地中海第71章 天佑大漢第70章 單于的臭着第29章 顛倒黑白第34章 阿嬌的請柬第19章 千年大計(上)第5章 營地第32章 肩負重任第42章 名將風範第44章 喜得貴子第109章 滅亡羅馬帝國的計劃第63章 單于的決斷第79章 對陣第5章 山雨欲來第21章 由不得你第75章 龍城決戰(三)第104 單于復位第53章 一個不留第76章 不戰而退第15章 曹壽逼婚第36章 正式練兵第53章 一個不留第68章 大戰在即第76章 景帝的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