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董仲舒

“周陽,聯把你召回來,是要你與垂父偃。寰嬰、馮敬“,辦好這招攬人才一事。”景帝在周陽轉念頭之際開口了:“你很多想法新穎。你耍多用心。”

“諾!”周陽這才明白。

接下來,景帝詢問了一陣練兵的事情。周陽一一回答,景帝非常滿意。至於找東胡還是百越練手的事情。景帝笑着回答,這事不急,只要把兵練好了,還會找不到仗打嗎?

儘管周陽制訂了先南後北的戰略,可是練手這事,周陽更傾向於東胡。因爲東胡的地形、氣侯與大漠有些近似,南越的地形氣侯與匈奴截然不同。

至於找東胡還是百越下手,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了。

周陽從宮中回來,好好的歇息了一晚。次日一早,就去宮裡,景帝帶着周陽、主父偃、竇嬰、馮敬四人。四下裡查看。

這次要招攬的人才,不僅僅是經國之士,還有技藝之士,用現在的悄來說就是“科學家”或者“科技工作者”養馬馴牛、種莊稼、打鐵都在其中,每一行派有專人負責。分爲很多點,這一巡視費時不短。

與匈奴的大戰需要很多戰馬。若是沒有大量的戰馬,陌刀再好,也不可能出現在戰場上。景帝首先來到的就是挑選養馬之士的地方。

只見一衆馬政官員,身着官服。正在機選人。前來應試的人很妾,排起了數條長龍,個個一臉的期盼之色。

一個煩下蓄着鬍鬚的中年男子。不乏精明之氣,正在回答馬政官員的問詢。

“你有何長處,敢來應試?”一個官員打量一眼這個男子問道。

“大人,草民別無長處,會弱馬。”這個男子聲調有些高,生怕別人聽不見似的。

“葉!”

立時有人忍不住笑起來。弱馬這事,很爲人瞧不起,他卻高聲嚷嚷。要人不發笑都不行。

就是景帝也是強忍着,纔沒有笑出聲來。周陽把他那副自豪樣兒看在眼裡,不由得莞爾。

“大人,您別笑話。”這人的聲音一點不見小:“這狷馬可有道道呢,一個不好。就會傷口化胳,甚至死掉。這取卵更得小心,”

話匣子一打開,就收不住了。如何取卵,如何縫合傷口,如何治刀傷,一一道來,頭頭是道。

“騙馬還有這麼多道道?”景帝聽在耳裡,奇在心頭,要不是親耳聽到,還真不相信崩馬有這麼多的技巧。

主父偃、簧嬰、馮敬三人誰個不是如景帝一般驚訝?

儘管周陽知道箱馬雖然不爲人瞧得起,也是一門學問,聽了這人的話,仍是不免一陣驚訝。周陽驚訝的不是弱馬的講究多,而是此人對這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有些已經可見現代獸醫學的端倪了。

他主張要對刀傷用藥,力避發炎化膿,只不過沒有用現代術語說出來罷了。

馬政官員問詢一些問題。此人一一回答。這些官員都是此道好手。一聽便知他沒有說假話,於狷馬一事極爲精熟。

“好!”馬政官員點頭道:“你精於騙馬,這很好。皇上要推行馬政,大漢要大量馴養戰馬,你這崩馬的本領用得上。從現在起,你就是朝廷的官員了,俸祿三百石。”

三百石的俸祿,是很低階的官員。這人不僅沒有嘆息。反倒是很歡喜:“謝大人,我是官身了,我是朝廷的官員了。”

品秩再低,那也是官,要他不歡喜也不行。

馬政官員臉一肅道:“你聽好了。皇上說了,只要你做愕好,皇上晉你爵,榮你身,讓你享受榮華富貴。可是,你不盡心竭力,出了事。你罪責難逃!”

“大人放心”的記住了!記住了!”這人一臉的笑容。

“呵呵!”景帝撫着額頭,甚是歡喜。不看不知道,一看方知,竟然連弱馬這事還有如此多的道道。

景帝大步一邁。又去下一處,來到趙過挑選種莊稼人才的地方。

民以食爲天,農業是國家的基礎,景帝非常重視。

只見趙過坐在短案前,正在挑選人,一臉的嚴肅。

他面前一個五十來歲的老農,一臉的風霜之色,老臉上全是皺紋。站得畢恭畢敬。

“這麼老的人,能種莊稼?”景帝有些難以置信。

“皇上有所不知,這種莊稼的人。年紀越大,經驗越豐富。這老伯,是一把好手。”主父偃略一打量老者,爲景帝釋疑。

“哦!主父偃。你就這麼肯定?”景帝仍是有些不信。

“皇上。你瞧,這位老伯與衆不同。”主父偃的觀察不弱:“他身上有太陽的慧黑色,這是久經太陽曬所至。還有,此人臉上沒有菜色,和肉食者的臉色無異,臣料定,此人家境不錯。不僅糧滿倉,還養有家畜,食有肉。”

食有肉,對於現代人來說。不值一提。在當時,卻是天堂般的生活。一個老農若是食有肉,那的確不一般。要想養家畜。就得有糧食。結論就是此人很善於種莊稼。

景帝把老農一打量,果如主父偃所說,此人的臉色不錯,沒有菜色。再一打量主父偃。不由得莞爾,主父偃是寒士,於菜色肉色一瞧便知。

“老伯,你有何長處?”趙過問道。

“稟大人,老朽別無長處,善種莊稼。”老農開始回答:“老朽對擇地擇時鋤

接下來,老者一一道來,什麼時間下種,下種多少,什麼地種什麼莊稼,鋤草積肥,無不是經驗之談,趙過是這方面的專家,也是聽得不住點頭,讚道:“老伯,你種莊稼太屈才了。你應該把這些經驗,傳授給其他的人,我命你爲稻田使者,你可願意?”

稻田使者,相當於現在的農業技術員,對於這位經驗豐富的老農來說。正合適。

“謝大人!”老農撫撫額頭。有些爲難:“大人,老朽只會種,不會說,嘴笨。”

“老伯,你就照適才所言來教人便可。”趙過笑笑,溫言道:“老伯家境不錯,家裡養有家畜,這積肥就方便了,你呀,一定要把這也教給他人。”

我們現在用化肥,用鋤草劑,機械化生產,飛機播種,用家畜積肥在現代社會根本就不入人眼。可是。在漢朝,這是創舉,非常值得

“謝大人。”老農依然有些遲疑:“夫人,老朽不識字呀。”

“這好辦!”趙過很是溫和的道:“只要老伯用心,我給你派一個。書吏,這文秦一事,就交給他辦了。嗯,老伯善種莊稼,沒數十年的經驗不會如此老道,俸祿六百石。”

“六百石?”老者大是驚訝。繼而就是歡喜無已:“謝大人,謝大人!”

“老伯,你一定要用心。你家境不錯,家裡人都有肉吃。可是,大漢很多百姓沒肉吃。若是莊稼種好了,有餘糧,可以養家畜,百姓就有肉吃。”趙過鼓勵道:“皇上說了,要大漢百姓糧滿倉,食有肉,你千萬不要辜負皇上的期望!”“皇上聖明吶!”老農有些動情的道:“皇上把老百姓放在心裡,老百姓有好日子過了!”

老農的話很樸實,沒有什麼華麗的辭澡,卻是真心的讚揚。景帝聽在耳裡,大是受用,眼睛眯了起來,不住點頭,這比千篇萬篇煌煌之言更讓人滿足呀。

“周陽,趙過這人,作薦得不錯!”景帝衝周陽笑笑,讚賞不已。

“他做了一批髏車,發給百姓使用,百姓都說好。可是,時間太短。不能做得太多,要不然,今年的收成會好上許多。”景帝大是惋惜。

“皇上,只要有了人才,這時間會追回來。

”周陽寬慰他一句。

“說得好!”景帝點點頭,帶着周陽他們接着查看起來。

景帝要振興百業,這次招納的人才真是各行各業的都有,這查看起來。費時好長。費時雖長,收穫也不錯。景帝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方知每一行都是學問所在,既是驚訝。又是歡喜,對周陽提議辦學一事,更加贊成。

這些人的經驗很豐富,不乏創造精神,卻有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不讀書,不識字。正是因爲他們不讀書,不識字,這才採取面詢的方式挑選。要不然的話,完全可以採用策試的辦法,發給他們筆墨竹簡,要他們寫出來。

一通查看下來,周陽很是驚訝。讓周陽驚訝的是,我們的祖先創造力驚人,儘管周陽知道我們祖先的創造力驚人,卻是沒有想到是如此的驚人。

鐵匠已經發明瞭精鋼燼造法,那是一錘一錘去鍛打。在當時,鋼鐵的得來,主要是靠反覆鍛打,這叫百鍊鋼,這沒什麼好說的。問題在於。鐵匠不僅鍛打。還發明瞭油浸粹火之術,這是一個創舉。

“若是他們都讀過書,識得字。這技藝會更加精湛。”景帝最後下了結論:“辦學這事,雷打不動。聯寧願與匈奴晚些大戰,也要把這事辦好!這是國之根基呀!”

只要有了人才,百業振興,漢朝的實力就會更強大,匈奴雖然強橫。也是無能爲力。對景帝這結論。周陽他們完全贊同。

查看完了百業技巧之事,就剩下最後一事,就是經國之士的策論了。這是重中之重,景帝決定次日舉行,並且景帝要親臨。

經過一天的巡視,周陽見識了漢朝的科技。非常震憾,爲我們祖先的創造力而喜悅。對第二天的策試。周陽更加期待,這些經國之士會發出何等樣的洪聲呢?

翌日,周陽早早趕到宮裡。周陽去得早。沒想到景帝更早,早就在宣政殿等着了。

景帝身着皇袍,頭戴通天冠。沒有穆穆天子之威,而是一臉的笑容,一見周陽之面。便是笑呵呵的道:“周陽啊,今兒是大漢的喜日子。聯要挑選大漢的經國之士。高祖有三傑、陳平、周勃、樊吟這些人才,才創建了大漢,聯的人才越多越好。”

不等周陽說話,一昂脖子,吟起了高祖的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走嘍,找猛士去兮!”

景帝真的很歡喜,袍袖一拂,快步而去。腳步輕盈異常,足不點

景帝雖是貴爲天子,卻是性情中人,發怒的時候耳以掄棋盤砸死吳王劉漆的世子,歡喜的時候笑呵呵的。與平常人無異。周陽與景帝相識這麼久,很少見到景帝如此歡喜。

這也難怪,人才是一個,國家的根基,前來應試的人才遠遠超出了想象。連大名鼎鼎的申公都來了,要景帝不歡喜都不行。

周陽、主父偃、竇嬰、馮敬四人臉帶微笑,跟着景帝進了宣政殿。

一進宣政殿,周陽的眼珠差點掉在地上,原來殿

“周陽,你那想法很好。”景帝先是誇一句周陽,接着道:“跪坐着寫累人,這般坐着寫,不用腰痠背疼,聯特的命人做了些出來,讓他們坐得更舒適些。”景帝對這些經國之士真是不錯,可是以說無微不至了,連這等小事也沒有放過。

景帝走到寶座旁站住,轉過身,一拂袍袖道:“策論開始吧。”

“策論開始,士子入殿!”竇嬰扯起嗓子吼起來。

他的吼聲一停,殿外的士子一個接一個進來。周陽打量這些入殿的士子,差一點噴飯。

第一個進入的是一個鬚髮如銀的老者。年歲不小了,沒有七十,六十不是問題。卻是紅光滿面,身體健碩,頭戴儒冠,身着儒服,大袖飄飄,一股清雅之氣乍現,讓人大生好感。

正是名滿天下的大儒,申公。

周陽曆史不夠好,申公有沒有才學,周陽不清楚。至少申備這出場很帥,好象仙人一般,讓人眼前一亮,不愧是名聞天下的大儒。

“布衣申培,見過皇上!”申公按照士子之禮向景帝見禮。

聲音清越,富有磁性,周陽暗想你入錯行了,如此優美的聲音,應該去當歌唱家。

申培是申公的姓名,因爲他是著名的儒生,爲人尊稱爲申公。

“申公,請入座!”景帝微一頜首。

“謝皇上!”申公謝一聲,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了下來。第一次坐這立式桌椅,倍覺新鮮,坐下後,扭扭了身子,坐得更舒適些。

第二個進來的是一個,頭戴蝶頭,身着曲裾深衣的士子。此人三十餘歲年紀,眼睛明亮,好象九天之上的驕陽,臉上泛着特異的光輝,一望便知。此人定非尋常之人。

氣質儒雅,讓人大生好感,他大步而來,每一步下去,具有一種引人共鳴的節奏感。

“好傢伙!”舉手投足間,能引人共鳴,絕對不是尋常之人,周陽不得讚歎一句,好感大增。

可是,下一刻,周陽差點笑翻在的上。此人卻是未着履,光着一雙腳。白白淨淨的一雙腳,保養得非常好,若是不看他的人,只看他的腳。一定會把當成婦人。

後面的士子雖沒有進殿,周陽卻是瞧清了,個個衣冠整齊,褒衣博帶。不敢有一點失儀,他倒好,竟然光着腳丫子來見皇帝,這也讓人難以想象了。說得好聽點。叫灑脫,說得難聽點。叫狂生,這也太狂了。

“廣川董仲舒,見過皇上!”就在周陽轉念頭之際,這人上前衝景帝施禮。禮節周全,是士子之禮。一點也未出錯。

“董仲舒?”周陽驚訝得差點把下巴砸在地上了。

誰不知董仲舒的大名呢?周陽不知聽過多少回了。很多人贊他爲大儒,爲儒宗,趨循有禮,什麼好聽說什麼,可是,誰能想得到,董仲舒竟然不着履,光着腳丫子前來應試。

要不是周陽親見,打死他也不信。這事竟然是董仲舒這個千古有名的儒宗乾的。

“董仲舒?”景帝一雙虎目在董仲舒的腳丫子上打量着,一臉的驚訝。

董仲舒卻是泰然自若,彷彿沒有發現景帝在打量他的腳似的。

“好!夠灑脫!坐吧!”景帝莞爾一笑,衝董仲舒一揮手,董仲舒應一聲,坐到自己的位子上了。

申公坐下時,略有些驚奇,董仲舒卻是泰然處之,彷彿他坐過千回百回立式桌椅似的,一點也不驚奇。

景帝緊抿着嘴脣,強忍着笑。一雙虎目不時打量着董仲舒。若不是在這種場合,要是在沒人的地方。景帝肯定是放聲大笑了。

景帝做了這麼多年的皇帝,董仲舒是第一個在他面前光腳丫子的人。要景帝不想發笑都不行。

接下來是朱買臣進殿,向景帝見禮。

朱買臣厚嘴脣,臉上的皺紋疊了一層又一層,明明四十不到的人。乍一看象是五十歲,純粹一個小老頭。這還不算,他還一臉的苦相。雖是身着儒服,頭戴儒服,禮儀不失,周陽卻有一種“沐猴而冠”的想法。

周陽不是那種以貌取人的人。處此之情,不得不有如此戲德想法,實在是朱買臣太另類。

要是給朱買臣一圈繩子,再給他一把斧頭,讓他穿上葛布粗衣,他不是樓夫,是樓夫的老祖宗!

可是,朱買臣鐘聲若洪鐘,話語中自具一股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讓人不敢輕視。

這些士子一個一個的進殿,見過禮後,坐到位子上。數百之衆,黑壓壓一片。周陽望着這些士子。看着熟悉的桌椅,真有回到校園的

景帝掃視一眼,道:“前朝孝公求賢詔中痛說國恥,聯今日也來說說國恥。數十年來,匈奴橫行,圍高祖,侮高後,擄掠百姓子女,黎民泣血。匈奴把利劍架在大漢的脖子上,大漢還不得不賠笑臉,行和親。送婦人。國書還要寫得謙卑異常。彷彿大漢的婦人沒人要似的。三王五帝以來,就沒有過如此奇恥大辱。聯丟盡了臉面!今日的策論,就是破匈奴之術,古今治亂之道,你們痛陳吧!”

“諾!”士子們應一聲,提筆在手。準備痛陳時弊了。

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4章 實力說話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38章 鴻瓴急使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34章 蠢蠢欲動第9章 周陽破案第24章 雨中激戰第27章 舉國歡騰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1章 董仲舒第26章 悠悠我心第21章 直搗龍城第13章 魔鬼訓練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1章 豪門公子第56章 會獵龍城第50章 一言而決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83章 對陣第47章 橫插一腳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64章 來得好第44章 景帝佈局第9章 定計第28章 南宮公主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58章 束手無策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5章 環首刀第21章 大有收穫第68章 妙計惑敵第4章 獻上一計第2章 冤家聚頭第44章 喜得貴子第87章 百越收復第70章 一舉成擒第15章 滅門之禍第13章 英雄末路第23章 毒計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15章 再戰匈奴第82章 誓師北進第10章 千古一帝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71章 暴打樑王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66章 軍情泄露第3章 舌戰羣臣第10章 千古一帝第34章 蠢蠢欲動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48章 出個主意第47章 少年天子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27章 惹大禍了第20章 待客之道第75章 漢奸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4章 寒士風骨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1章 暴打樑王第6章 殺戮時刻第73章 石破天驚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23章 明白人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6章 喜悅無邊第45章 始皇憾事第4章 東胡第40章 飛騎,出擊!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3章 夜襲第33章 單于暴走第74章 凱歌不斷第76章 血!血!血!(上)第69章 處處烽火第60章 怒火滔天第60章 浩劫降臨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0章 東胡王第18章 別無選擇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60章 怒火滔天第39章 東方朔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32章 肩負重任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34章 先輩遺風
第90章 大破匈奴(五)第45章 單于的無奈第31章 反目成仇第14章 實力說話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38章 鴻瓴急使第97章 幹掉羅馬帝國第34章 蠢蠢欲動第9章 周陽破案第24章 雨中激戰第27章 舉國歡騰第88章 曠世之戰(五)第80章 一個不留第41章 董仲舒第26章 悠悠我心第21章 直搗龍城第13章 魔鬼訓練第9章 面對漢武帝第1章 豪門公子第56章 會獵龍城第50章 一言而決第74章 血染龍城(三)第22章 偷雞不成第111章 劈向西方的雷電第83章 對陣第47章 橫插一腳第76章 末日降臨(二)第64章 來得好第44章 景帝佈局第9章 定計第28章 南宮公主第110 來自東方的狂飆第58章 束手無策第54章 始皇偉哉第25章 環首刀第21章 大有收穫第68章 妙計惑敵第4章 獻上一計第2章 冤家聚頭第44章 喜得貴子第87章 百越收復第70章 一舉成擒第15章 滅門之禍第13章 英雄末路第23章 毒計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46章 景帝的難題第4章 漢家盛典(中)第89章 決戰來臨(五)第15章 再戰匈奴第82章 誓師北進第10章 千古一帝第42章 收百越之議第67章 撤,還是不撤?第71章 暴打樑王第90章 大破匈奴(十)第66章 軍情泄露第3章 舌戰羣臣第10章 千古一帝第34章 蠢蠢欲動第28章 皇上是我親家第69章 信,還是不信?第48章 出個主意第47章 少年天子第103章 封狼居胥第27章 惹大禍了第20章 待客之道第75章 漢奸第68章 一怒興師第14章 寒士風骨第66章 軍情泄露第71章 暴打樑王第6章 殺戮時刻第73章 石破天驚第93章 漢賊不兩立第23章 明白人第17章 血染龍城(下)第16章 喜悅無邊第45章 始皇憾事第4章 東胡第40章 飛騎,出擊!第15章 再戰匈奴第13章 夜襲第33章 單于暴走第74章 凱歌不斷第76章 血!血!血!(上)第69章 處處烽火第60章 怒火滔天第60章 浩劫降臨第96章 中華文明Vs羅馬文明第10章 東胡王第18章 別無選擇第26章 東方朔的妙計第60章 怒火滔天第39章 東方朔第29章 景帝的決心第32章 肩負重任第16章 嫁人當嫁周陽第34章 先輩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