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bookmark

而且,在段佛音的心中,她的目標是入主明國hou宮,她認爲以她的智慧,這並不是件難事,難的只是現在如何能改變皇帝的心意,接受她。

對於段佛音來說,無論現在高、孟二後和周氏二妃如何得寵,在她看來,最終的勝利者肯定屬於她,這不僅是因爲她聰慧、美貌,而是因爲她年輕。

年輕是一種本錢,年還不足二十的她有足夠的時間與二後耗着,只要自己有所出,生個一男半女,那麼,明國未來的皇后或者說太后,必有她一席之地。

如此一來,不但段氏沒有了後顧之憂,甚至還能因此而興盛。

除了不能繼續稱帝,其它的一切,還是該怎樣就怎樣。

段佛音的想法只是讓馮道組織起簇擁在他周圍的官員,以辯論朝政的方式,“掃平”持出兵大理觀點的官員,然後合力向皇帝進行“勸諫”,讓百里無忌不得不順從衆意,迎娶段佛音。

只要達到了這一點,接下去的事,段佛音就能自己解決。

而馮道這次對這樁“政治認親”表現得異乎尋常的熱心。

原本左右逢源的馮道,這次確實被門下的官員們給“逼”急了,樹欲靜而風不止,馮道想靜,可門下官員卻逼得他出頭。

試想,天天象對祖宗一樣對你的“徒子徒孫”們,如今有了事來求你,你縱然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吧?

老臣一派。近兩年來被新臣一派壓得喘不過氣來。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政見不同,而是利益的分配不同了。

任何事,只要牽扯到利益二字。再小的事那都是你死我活的事了。

所以,馮道見段佛音前來,兩者一拍即合。

原本馮道心中是想認段佛音爲義女的,畢竟認一個大理國的庶出皇女爲義女,從面子上來說,與認一個正牌公主爲義女是有着天壤之別的。

更何況,馮道之所以答應。也是因爲他知道,只要段佛音進入宮中,憑她的美貌和智慧。足以佔據hou宮一席之地。

甚至可能從此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也未可知。

也正是鑑於此,圓滑若廝的馮道才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認親之事。

試想,有一個象段佛音一樣的女子在內宮援助,老臣一派的好日子還會遠嗎?

可惜馮道是真得老了。老到了糊塗的地步。

徐世銘不止一次的旁敲側擊。都無法震醒他。

試想,這批新進官員,如果沒有強硬的後臺,憑區區都是四、五品官員的身份,哪能與動不動就是一、二品大員的老臣較勁?

而這個強硬的後臺,除了當今皇上,還能有誰?

你與皇上較勁,後果可想而知。這又是何苦呢?

利益,歸根結底。就是利益二字。

從表面上來看,馮道維護得是這批老臣的利益,但事實上,他依舊是在維護自己的利益。

享受慣瞭如此多官員簇擁在他身邊唯命是從的感覺,就再也無法忍受孤身一人的淒涼。

更何況馮道年過古稀,身邊子嗣全無,有這麼一批“孝子賢孫”的存在,他實在無法割捨。

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馮道其實心中想來也應該明白這事的結局。

但他還是寄希望在段佛音身上,只要段佛音能在他的幫助下順利進宮,那麼也許愛屋及烏,老臣一派的官員至少能保留現在的和勢力,不至於被新一派官員壓制得無法喘氣。

馮道並不反對百里無忌,他不但不反對,甚至深深地佩服着百里無忌,能從一個小小巴東縣令坐上龍椅的人,想不佩服也不行。

特別是象馮道這樣經歷過五朝十一君的“老油條”,他太清楚不過了,國力、民心、民生,哪一樣是前四朝能相提並論的?

眼見天下即將大一統,馮道只是想爲自己這些“孝子賢孫”找個好出路,至少能拖延百里無忌換新人的時間。

僅僅如此,而已。

所有人無法預料這場辯論會演變成暴亂。

從一方一個人被打,然後對方數人上去打回來。

從一方一個人受傷,然後到對方數人受傷。

直到一方一個人死亡,然後到對方數人死亡……。

這時,局勢已經沒有人能控制了,中書省由此亂成了一鍋粥。

百里無忌現在正坐在御書房,他的對面是徐世銘。

中書省內的一切,從騷亂變成暴亂的那一刻,百里無忌已經知道了情況。

他第一個反應就是調動御林軍平亂。

但當內侍持兵符準備出宮時,百里無忌收回了命令。

他轉而讓近侍急召徐世銘進宮。

“這是個機會。”百里無忌如是默默對自己說。

明國這幾年吞併的疆土太大了,而任何一塊疆土都需要人去管理,空無一人的土地,只不過是一塊死地,毫無用處。

有人才有國家,這句話對於來自後世的百里無忌早已爛熟於胸。

所以,大量的各國舊臣被原職留用。

試想,人家歸順了你,你總不能過河拆橋,罷了人家的官,砸了人家的飯碗,如此,誰還來投靠你?

只能加官進爵,至少是原職留用吧?

可如此一來,明國的上層官員份額大部分被這些舊臣佔據,從而使得兩個學府的生員只能論資排輩,等待着這些老臣年老死去,纔能有機會出頭。

這是一個尖銳的矛盾。

因爲牽扯到利益,任何事、再小的事一旦牽扯到利益,那就是你死我活的事。這句話放到哪朝哪代都是真理。

百里無忌早就覺察到這種不妥,但一直以來,明國都處於戰爭之中,從明遼戰爭到北伐阻卜,再到收復河西回鶻,然後南下攻滅吐蕃。

百里無忌實在沒有精力去整頓吏治,而吏治改革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哪朝哪代的吏治改革是和諧進行的?

這是利益再分配的改革,怎麼可能和平解決?

牽扯到利益的改革必定是傷筋動骨的血腥事件,可以負責任地說,不流血的吏治改革,那就是一場失敗的改革,至少只是一場表面上的並沒有真正進入到骨子裡的假改革。

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一百七十六章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二百五十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5章 出路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章第六十六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十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一百六十一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二百四十六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79章 番薯燒第六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一百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零八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三章第四十章第四十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一百八十七章第40章 黑旗衛擴編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一百十八章第七十章第5章 出路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72章 丁思覲的烏龍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七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四十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四十三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六十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七十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63章 高保融自殺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九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五十五章第一百十五章
第29章 滅楚戰爭(六)第一百七十六章第87章 特戰都第一百十二章第二百七十六章第二百五十章第一百六十九章第一百四十九章第89章 傾銷和兌換第5章 出路第58章 高蓉蓉的選擇第五十五章第一百五十章第六十六章第40章 閩國兄弟鬩牆第二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88章 首次殖民第一百二十六章第十六章第71章 蜀軍來犯第一百六十一章第八十一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零九章第十四章第一百四十七章第一百零二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二百四十六章第55章 何須再守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79章 番薯燒第六十八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37章 天策府第一百十五章第二百六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九十五章第一百零八章第27章 滅楚戰爭(四)第78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五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九十二章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百六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七章第90章 慶州暴亂(二)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二十八章第二百八十一章第三章第四十章第四十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一百八十七章第40章 黑旗衛擴編第二百三十七章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7章 滅國戰略(一)第一百十八章第七十章第5章 出路第18章 醉仙樓的秘密第72章 丁思覲的烏龍第一百零八章第六十七章第13章 公主欲嫁第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四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四十章第二百七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二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二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四十三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六十章第41章 整治吏治第二百四十三章第七十章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三十五章第63章 高保融自殺第16章 王佐之道第九十五章第六十一章第一百五十四章第五十五章第一百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