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bookmark

來到東門口,打算叫開城門,哪想,不料開封尹劉益早已想投順郭威,拒絕他進城。還命令城樓的士兵射箭,劉承佑手下士兵猝不及防,被射殺了許多。

劉承佑無奈,只得帶了蘇逢吉、聶文進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郭威此時率軍兵圍汴京城。

此時,汴京城內凡是有些頭臉的,沒有得罪過郭威的,全都已經跑出城去,歡迎郭威來汴京城旅遊了。

而劉承佑到趙村,忽見後面塵埃大起,劉承祐以爲是追兵,便倉皇下馬,打算躲入村民屋中。郭允明見形勢危急,想以劉承祐作爲進見禮投降追兵,猛然趕上幾步,狠命一刀,將劉承祐刺死。其實後面並不是追兵,而是劉承祐的親兵趕來護駕。郭允明見自己弄巧成拙,也就橫刀自刎而死。

可憐的漢隱帝,連頭連尾只當了三年皇帝,龍椅還沒捂熱,竟死在了一個無恥小人的手中。

當汴京城內的郭威聽說劉承祐死了,立時嚎啕大哭:“陛下山崩,我之罪也!”

郭威哭的驚天動地,山崩海嘯,與孟姜女有一拼。雖然大家都知道郭威在做秀,但還是陪着抹了不少眼淚。

郭威這時的心情確實很複雜,借大哭的機會,心中正在考慮接下來怎麼辦。

現在劉承祐死了,郭威距離皇帝之位卻還差最後一步,因爲劉知遠還有子嗣在。

郭威爲了避嫌,回到原先在京城的舊宅居住。開始面壁沉思。

可郭威的大軍進城之後,奉行郭威的命令,開始大肆搶掠。汴京城中雞飛狗跳,一片烏煙瘴氣。

也真有不怕死的主,汴京城右千牛衛大將軍趙鳳見狀大怒:“郭公起兵,本是爲清君側,以安國家社稷。你們這幫畜牲膽敢做賊,真是有辱郭公之清名!”

於是彎弓搭箭朝亂軍便射,應聲而倒者數十人。

這時。也有大臣跑去郭威府上,向面壁的郭威進言,讓其收攏部下。不要再做出這等惡事。

郭威此時心中已經有了定案,想想諾言也兌現過了,是該收拾下殘局,也就應了。

而城中士兵。該搶的早已搶光。連不該搶的也搶了,此時命令一來,樂得遵命收手。

如此,汴京城亂狀方纔平息下來。

汴京城皇宮的李太后聽到劉承祐的死訊,都來不及傷心。

她現在唯一的希望是郭威郭大人沒有取而代之的野心。不然,這劉氏一大家子估計逃不出族滅的命運,李太后深知,這滅國的皇帝就沒一個好下場的。

於是。她趕緊率先下了懿旨,任命郭威爲監國。並讓郭威負責從劉知遠的後輩中挑選一個子弟繼承帝位。

李太后很聰明。不愧是高手。

將一招欲擒故縱之計玩得是淋漓盡致。

旨意很清楚,那就是郭老大,哀家不追究皇帝怎麼死的,也不追究你率大軍進京,連冊立皇帝的大事都交給你了,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不但堵住了羣臣的嘴,連郭威的嘴也一起封住了。

其實李太后最深的用意是,不管郭威冊立誰登基爲帝,不管郭威日後再怎麼囂張攬權,這皇帝卻是劉家子孫,只要這天下還是劉家的,那你郭威怎麼着也不能不尊重太后和劉氏家族,至少不敢明着忤逆。

郭威得到懿旨後,趕緊率百官進宮朝拜。

當然,這又是一場哭戲,想來也怪,郭威這一大老爺們,演哭戲還真給力,眼淚是說來就來,哭得是如喪考妣,哭得是梨花帶雨。

李太后也是在位置上陪了一陣哭,眼看着戲演得差不多了。李太后開口道:“郭愛卿啊,皇帝已經崩了,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再在宗室裡頭擇一位賢王嗣立,奉承大漢基業。開封府尹劉承勳和武寧節度使劉贇都是高祖皇帝的子嗣,你就在裡頭選一個吧。”

郭威不是傻子,這謀反的事已經做了,但沒得到朝中大臣的擁戴,不敢稱帝,而且自己明目張膽地上去搶帝位終究是不好意思,所以退而求次,自然不能選一個有能力的人做皇帝,那不是挖坑把自己埋了嗎?

郭威想了想回奏道:“太后啊,這武寧節度使劉贇畢竟不是高祖的親生骨肉,咱不如立開封府尹劉承勳爲帝繼承大業吧?”

你也太陰了吧,這劉承勳自小就是個藥罐子,身體從未好過。李太后腹誹着。

但既然郭威開了口了,李太后便讓人將開封府尹劉承勳召來。

郭威一看,呵,這還真是個病秧子,連站都站不住,要兩個人在邊上架着,這哪象個人君的模樣,只好就此做罷。

好了,這下選擇的餘地沒了,只有讓武寧節度使劉贇繼位了。

這劉贇是劉知遠弟弟劉崇的兒子,但很早就過繼給劉知遠了。

既然已經決定,郭威便派人去徐州請劉贇過來。

漢隱帝崩了、郭威進入開封的消息傳到了河東,河東節度使兼中書令劉崇號令全軍正準備南下去開封府分上一杯羹,這劉家的江山怎能落入外姓人之手。

這時,聽說迎立湘陰公劉繼位,於是作罷,對麾下將領說:“我兒子當皇帝,我又有什麼可求!”

太原少尹李驤私下勸說劉崇道:“觀察郭威的心思,終究是要自取帝位,您不如火速領兵翻過太行山,佔據孟津,等待徐州相公劉贇即帝位,然後返回鎮所,那郭威就不敢動手了。不然,將要被人出賣。”

劉崇發怒道:“你這個腐儒,想要離間我父子關係!”

命令手下人將李驤拉出去斬首。

李驤大喊道:“我懷經世濟民的才能卻在爲愚人謀劃事情,死了本當甘心!但家中還有年老的妻子,希望和她同死。”

劉崇便連他的妻子一齊殺了,並且向朝廷奏報,表示沒有二心。

可惜了李驤做了冤鬼,如果劉崇此時聽衆了他的建議,那說不定江山還能姓劉。再或者劉崇直接率河東軍南下攻郭威,以郭威現在根基不深,開封城中又內亂紛擾,還真保不定能讓劉崇得了手。

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二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九十五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八十九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五章第七十二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一百十四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六十三章第二百零七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三十八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二百六十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章第二百零一章第38章 水車船第74章 勇士的心願第78章 撲朔迷離第84章 水師都督第二零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42章 國和家第53章 民意所向第80章 停戰和談第37章 廣囤糧第二百零二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33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一章第四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零二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一百十一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三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87章 特戰都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一百零一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19章 君王之理第46章 嶽州陷落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二百二十五章第22章 行刺得手第八章第23章 江陵盟約第一百三十六章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三十八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一百二十三章第22章 正式上任第一百七十二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38章 水車船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73章 以退爲進
第36章 廖匡齊的母親第二十九章第五十九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四十六章第九十五章第69章 重逢百里義第八十九章第47章 名將潘崇徹第五章第七十二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77章 那一滴淚第一百十四章第二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三十六章第二百三十五章第六十三章第二百零七章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三十八章第43章 海鶻戰船第二百六十章第一百三十一章第一百八十六章第51章 元宵之夜第一百十一章第二章第二百零一章第38章 水車船第74章 勇士的心願第78章 撲朔迷離第84章 水師都督第二零八章第一百五十五章第七十四章第42章 國和家第53章 民意所向第80章 停戰和談第37章 廣囤糧第二百零二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二百四十三章第35章 戰爭的起因第一百四十八章第一百二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八章第一百四十五章第77章 奴才的嘴臉第33章 微服私訪第四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六章第64章 遭遇戰第一百七十一章第四章第八十四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一百零二章第4章 初見蓉兒第一百十一章第54章 商人逐利第三十四章第六十八章第70章 無心插柳第87章 特戰都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一百零一章第73章 南漢滅亡第19章 君王之理第46章 嶽州陷落第8章 滅國戰略(二)第一百二十三章第19章 君王之理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二百二十五章第22章 行刺得手第八章第23章 江陵盟約第一百三十六章第32章 滅楚戰爭(九)第一百三十八章第53章 戰前軍備第一百二十三章第22章 正式上任第一百七十二章第60章 醫者仁心第38章 水車船第一百四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四十一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一百七十一章第二十九章第73章 以退爲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