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bookmark

而正是這種平淡,最易感動人。

明國的文官是文人墨客中的佼佼者,他們用多愁善感的文筆記錄、渲染了邊鎬的演講全程。

自第二天起,邊鎬的演講傳遍整個金陵府,開始傳嚮明國各地。

其勢頭已經蓋過了百里無忌上次的演講,呈現出燎原之勢。

平靜而簡單的一句:“那時侯,我已經死了。”視死如歸最好的註解。

我不用看到勝利,因爲我知道會勝利,而我只不過爲我們的勝利而先行一步。

從此,此話成了明軍將士慨然赴死的心聲。不是不珍惜生命,而是認真地將死亡與戰爭融鑄在了一起,無數將士的誓死赤誠,淬出一把戰無不勝的血色戰刀。

此刀,天下無敵。

它不僅能摧毀敵人的肉體和意志,抵抗意志,它同樣能激勵明軍的意志,是爲軍魂。

百里無忌無意識的舉動,本是喚醒邊鎬求生的意志,卻在無意之中,讓明軍的軍魂得到了昇華,從英勇無畏演變成明白爲什麼而戰,是一種漫長的蛻變過程。

種子種下了,收穫還會遠嗎?

……。

馮道是個聰明人,他太懂得人性了,能歷經數朝而不倒的人,完全有資格稱之爲不倒翁。

他從百里無忌偶爾的隻字片言,還有此次碼頭上百里無忌不禁意呼出的口號中,揣測到百里無忌的用意。

於是馮道將百里無忌帶回的劉仁贍的血書抄錄,併爲它賦上評語,與徐、孫二人商議之後,抄送金陵學府、博學府及明國各州、縣官府。

“陛下明鑑,遼軍鐵騎兵刀槍不入,邊鎬及臣所部皆亡於斯,今臣彈盡,援絕,人無。背灤河。臣率殘部,作最後抵抗,誓死爲止,並祝北伐勝利。

數十年間。契丹所鯨吞蠶食我中原者,至是悉備圖籍獻還。全勝之局,秦漢以來,所未有也。以徵虜公劉仁贍、昭毅將軍邊鎬及明軍數萬將士爲國慨然赴死者,是爲明國之棟樑。明國有金陵學府、潭州博學府,梓梓學子是爲明國之未來,惟以崢崢鐵骨,與遼國爭持於北地,此乃我等之使命也……。”

一時間,明國民意被煽動得非常狂熱。

人人皆有一死抱報國恩。北伐掃蕩胡虜之志。

對於馮道,百里無忌心中是喜歡的,但百里無忌還是不想交與他更多的權力,在百里無忌心中,馮道是屬於那種錦上添花的人。絕不可能做到雪中送炭。

但馮道此次所爲,是百里無忌希望看到的,他雖然抵制地方軍權割據,但百里無忌絕不想yan割了漢人的血性,百里無忌贊同先生樑震所說文治天下,但絕不想出現揚文抑武的局面。

只要百里無忌自己保持着清醒,不窮兵黷武。那麼讓明國軍民保持着這種旺盛的鬥志和足夠的警惕,符合明國的利害。

爲了適應日後的戰場,百里無忌即日起對禁軍和御林軍進行了改建。

禁軍和御林軍軍隊中只設火槍兵、騎兵、運輸兵三種兵種,其餘全部取消,換裝下來的弓弩刀劍全部裝備於駐高麗軍和駐東瀛軍。

對於火槍兵的裝備進行了調整,火槍兵不再穿着鍊甲。增加兩個手榴彈的配置,至每人八顆。事實上穿着鍊甲和不穿鍊甲,在對陣遼軍騎兵時的後果是差不多的,而不穿鍊甲至少可以減輕負重,可以多帶些槍彈和手榴彈。這些纔是真正以攻代守的東西。

百里無忌不想組建重騎兵,一則太燒錢,二則百里無忌知道重騎兵的下場,一旦失去速度,騎士的下場是悲慘的,百里無忌不想貪圖鐵騎兵的衝撞威勢,而忽略了它的致命缺點。

百里無忌決心組建輕騎,同時完全放棄了防具。

每個騎兵配置一把騎刀,四個地雷,十二顆手榴彈。

用意是針對騎兵作戰中,正常情況下手榴彈的距離爲八至十丈,在騎兵作戰中,輕騎的速度可以彌補投擲距離的不足。

更生要的是一旦有了速度,防守就有了保障,只要甩開敵人,就有時間埋設地雷,這爲騎兵提供了防禦和反擊的可能。

而騎兵刀是百里無忌用明國坩堝冶煉的鋼爲騎兵打造的,想必遼國是製造不了如此堅韌的兵刃的。

如此既節省了開支,又達到了作戰的效果。

輕騎兵如果與重騎兵對陣,硬拼那就是送死,但輕騎兵完全可以用自身速度的優勢,隨時可以從重騎兵面前逃走。

而真正到了非與重騎兵硬碰硬決戰的時候,百里無忌只能寄希望於火器。

幸好,遼軍的重騎兵不多。

禁軍和御林軍隨即進行了換裝和訓練,百里無忌爲了達到自己預定的作戰效果,親自參與了對禁軍和御林軍的訓練,集結指揮使以上軍官進行培訓。對火槍使用和騎兵火器作戰配合進行了指導。

這段日子是百里無忌難得有些許空瑕的日子。

明軍陣亡將士的撫卹已經完成,家屬因爲撫卹豐厚也覺得滿意,最重要的是,家中未成年男丁有官府資助入學。

明國的各行各業在徐世銘等人的治理下,由戰備狀態重新轉入了生產狀態。

第一次北伐戰爭,讓明國臣民的腦海中有了一抹驚醒,明軍不是無敵的,勝利依舊靠鮮血換來,也讓明國上下再次加重了對遼國的警惕。

百里無忌對軍隊整訓的指導完成之後,便開始解決那對孿生高麗公主的婚事。

百里康已經就任駐高麗軍總督,並開始恢復高麗的民生。

出於高麗大半成年男丁皆被扶桑軍屠殺殆盡,百里無忌打算讓百里康讓五萬駐軍進行民族融合,以達到長治久安的目的。

而百里康和兩個高麗公主的聯姻,也將爲此做出表率。

十月初一,百里無忌下旨,冊封高麗貞憲公主爲高麗王。同時賜婚令高麗貞憲公主、貞欽公主下嫁駐高麗軍總督百里康。

處理了高麗之事後,百里無忌爲駐東瀛軍的主帥人選煩惱,駐東瀛軍已經整訓、武裝完畢,本來就要將明國與扶桑侵略高麗之事劃清界線,所以這支軍隊肯定不能交到豐臣仕旭的手裡。

第一百十章第37章 廣囤糧第一百二十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三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一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23章 江陵盟約第八十五章第十四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九十三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九十九章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零二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96章 ,第一百零八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六十八章第八十六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百四十章第11章 寧江王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八章第二百零九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零三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五十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二百四十章第18章 告別第8章 欲從軍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六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六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四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二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十二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一章
第一百十章第37章 廣囤糧第一百二十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三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一章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23章 江陵盟約第八十五章第十四章第48章 將軍難免陣前亡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三十四章第三十三章第61章 連下三州(一)第29章 南平王的苦惱第81章 掌書記徐世銘第一百九十六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一百九十七章第2章 石敬塘的無奈第九十三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十二章第九十九章第13章 孫少的刀第一百零二章第35章 軍中鬧事第96章 ,第一百零八章第17章 逐一拜別第一百六十八章第八十六章第二百四十六章第二百七十八章第十五章第三十六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九十二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七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九章第二百四十章第11章 寧江王第66章 彭士愁降服第八章第二百零九章第71章 百里康的騎兵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零三章第四十章第五十三章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二百五十章第四十五章第一百零一章第二百四十章第18章 告別第8章 欲從軍第一百二十八章第一百八十九章第二百一十七章第一百八十七章第三十一章第一百二十八章第52章 文人的憤怒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三章第33章 滅楚戰爭(十)第28章 滅楚戰爭(五)第一百六十一章第六十二章第四章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一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九章第六章第一百四十一章第七十四章第47章 稱呼是個大問題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十五章第12章 玉清公主第二十五章第二百二十二章第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十二章第86章 盧詩韻出走第一百二十四章第一百七十九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七十三章第一百五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