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bookmark

孫仕旭問道:“父親當日可有別的什麼囑託?”

百里無忌道:“令尊當日只向我說起兩件事,一公一私。公事是明國如今已經統一天下,孫相是要勸誡我留意軍中那些驕兵悍將再起禍亂;私事是希望我能忘卻他當年在江陵府時不時爲難我之事,並將思明託付於我。”

孫仕旭有些詫異,他遲疑了一會,還是問了出來:“父親既然得知我已經歸國,怎會再將思明託付於子青?”

百里無忌嘆了一口氣道:“孫相終究不信你會突然回來,也怪我將此事太過保密,在孫相昏迷之後在告訴他,以孫相的聰明,自然以爲我不過是在安慰他,編個假消息寬慰他的心吧。”

孫仕旭哽咽道:“應該是如此,父親太過精明,本是真事,卻因此而被他誤解成哄騙於他,哎……。”

百里無忌道:“孫相走的那天,我已經將思明接到宮中,如今你回來了,可入宮接其回家,也好骨肉團圓。不過,以我之見,以後每天讓思明入宮,與靖北一起讀書玩樂,也好讓二人加深些感情,不枉你我相交一場。”

孫仕旭點點頭道:“有勞子青費心了。”

百里無忌道:“元之不要再傷心了,思明年幼,還須親人照撫,你身爲人父,切不可亂了方寸。”

孫仕旭應道:“是。”

百里無忌道:“你先在家休養一段時間,好好與思明享享天倫之樂,等過了孫相的祭祀之日,再來宮中,再說說日後的打算。”

孫仕旭應道:“是。”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任明國三相之一的王樸展示出了他的鋒芒。

他向百里無忌提交一份奏摺。上面建議二事。

一是爲加強原周國百姓與明國百姓的融合,經過這一年多王樸在開封府的努力,原周國百姓已經漸漸認同了做明國百姓。但明國百姓在對待原周國百姓上。有着天然的自豪感,這就阻礙了南北百姓的融合。

王樸上折建議。以朝廷出面獎賞南北兩地百姓聯姻,如此促進南北百姓間的融合,而王樸甚至列出了獎賞的數額。

王樸建議,凡江南百姓與江北百姓聯姻者,賞銀十兩。

以當時的物價來說,十兩白銀足夠操辦一場婚禮酒宴所需。

而以保守估計來算,適合聯姻的南北兩地百姓人數不會超過十萬對,所以。朝廷用於此的獎賞銀兩應該在百萬兩之內。

百里無忌迅速御準了此項建議,令王樸全權處置此事。

王樸此議,迅速推進了南北百姓的融合,使得明國國內局勢迅速穩定,南人不再看不起北人,而北人也對明人的身份更爲認可。

王樸第二個建議是迅速整肅原周國殘留的各地軍隊,以穩定治安,彰現中央朝廷的威信。

原周國分封的節度使多達三十餘個,這些節度使手中掌握着或多或少的軍隊,但如果不將其軍隊收回整編。恐怕後患無窮。

百里無忌心中早有此打算,但周國疆土納入不久,百里無忌也不敢輕易將此事列入朝廷待辦事宜。生怕會激化矛盾,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而王樸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以權換權和以錢買權。

以各州地的一應政權換軍權,以財權換軍隊。

也就是說,既然周國已亡,新君在位,那麼各地的統治權就有了商榷的餘地。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

柴榮分封的節度使,未必在百里無忌這能得到承認。

但如果能將軍權交回,那麼所得到的補償就是百里無忌將出具分封詔書。證實他們的節度身份,使得這些“土皇帝”能安心地睡覺。不必再擔心有一天朝廷收回他們的分封之地。

畢竟,明軍的戰力強大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實。僅憑他們的雜牌軍對抗,恐怕是以卵擊石。

而王樸的下一步“以錢買權”更使得他們不必心痛所遭受的損失,那就是凡依詔交出軍隊的節鎮,將得到相應軍隊人數的免稅期,以軍隊人數不同,免稅期分別爲三、六、九個月,最長不超過一年。

百里無忌審閱之後,同意王樸所奏,並令王樸全權辦理該項事宜,唯一有改變之處是,百里無忌冊封的官職,不再以“節度使”的官名,而是稱之爲“巡撫使”。

王樸的辦事能力確實精幹。

數個月後,除了潞州的昭義節使李筠,所有節度使都響應百里無忌的詔令,交出軍隊,接受百里無忌的冊封令,所涉及軍隊達到十三萬餘人。

百里無忌派人將這些軍隊遴選,精壯者做爲丁壯補充進御林軍和新軍,其餘的一律解散爲民,有家者歸家,無家者分與田地,分散於明國各州縣。

可百里無忌沒有想到,自己還沒決定怎麼對付潞州的這顆釘子,李筠自己做出了選擇,他起兵造反了。

李筠借柴宗訓的名義,聲言自己身受郭氏大恩,要復周國。

於是,百里無忌立即做出決定,武力拔除李筠這顆釘子。

其實百里無忌對李筠此人感覺不惡,李筠當初北逃時被趙匡胤在黃河擒獲,關押在開封,還是百里無忌入主開封后,將其放回潞州。

如今李筠不知感恩,反而與自己做對,正好百里無忌需要有個人殺雞警猴,李筠便成了不二人選。

百里無忌將此事交給了徐守仁,因爲徐守仁掌控着三萬鐵騎兵。

而金陵府至原周國各州府的官道已經暢通無阻,至潞州勘亂不過數日行程。

十日後,徐守仁率三萬鐵騎兵和五千百里無忌抽調的御林軍合圍潞州。

僅用了一天時間,擊潰李筠號稱六萬昭義軍,並順勢攻破潞州,活捉了李筠。

李筠此人,可算作是個忠臣,忠誠於郭威、柴榮,因爲二人與他有提攜之恩。

但若說人品卻不咋滴,他堅持不交出軍隊之意其實很簡單,待價而沽。

其實李筠心中還是有着以前節鎮作亂的心思。

他認爲既然郭威、柴榮死了,那麼他就可以依仗昭州軍建立自己的勢力,至少能做個“土皇帝”,百里無忌的詔令直接擊碎了他的幻想,所以,他不得不叛。()

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三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五十六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五十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十七章第45章 雲馬歸隊第六十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八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一百十五章第九十一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21章 欲刺殺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九十九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十八章第97章 ,第七十一章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六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九十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一十章第九十八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四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七十章第66章 勇者有悔?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六十章第七章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章第93章 匯率是賺錢神器第一百八十章第36章 驚如天人第二百一十三章第十六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一百五十三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六十三章第三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三十三章第39章 安州叛亂
第19章 權力交接第三章第二百五十八章第39章 豐收與戰爭第二百六十五章第一百五十二章第三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第一百四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第五十六章第89章 慶州暴亂(一)第五十章第25章 都將於存忠第一百六十二章第一百零三章第一百零二章第五十二章第一百五十七章第一章第61章 高保勖逆襲第一百十七章第45章 雲馬歸隊第六十章第一百三十三章第八章第一百七十二章第六十四章第一百九十五章第21章 二月初五第一百十五章第九十一章第31章 接掌團結軍第21章 欲刺殺第51章 百姓的憤怒第一百九十九章第50章 醫者有恙第一百九十七章第七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6章 賭還是不賭第一百六十七章第二百章第一百四十章第一百三十章第一百九十四章第二百七十四章第一百零九章第二百四十一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三十八章第97章 ,第七十一章第62章 犀利的高蓉蓉第88章 七年的等待第70章 丁思覲的忐忑第六十九章第二十八章第四十二章第七十一章第二百四十五章第二百一十三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九十章第80章 停戰和談第一百一十章第九十八章第19章 權力交接第四章第15章 權利與親情第九十七章第一百五十三章第二百二十四章第七十章第66章 勇者有悔?第80章 晉國內亂頻繁第一百六十章第七章第二百零七章第四十章第93章 匯率是賺錢神器第一百八十章第36章 驚如天人第二百一十三章第十六章第72章 智將韓繼勳第一百五十三章第5章 孫少的糾結第六十三章第三章第75章 黑旗衛逆襲第一百二十一章第一百七十五章第二百一十六章第七十八章第一百三十二章第一百零六章第二百二十六章第三十三章第39章 安州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