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事在蕭牆(一)

春闈告一段落,太皇太后的週年祭也過了,朝野開始關注太子選妃之事。

按照祖制,皇嫡子正儲位,衆子封王爵,必十五歲選婚,出居京邸。如今宮中只有一皇子,就是年已十五歲的東宮皇太子。

雖說皇子選妃是十五歲選婚,但是選皇太子妃又不同,皇太子妃是未來的國母,早兩、三年尋訪也是應有之事,弘治十六年時就有人提過,不過因張家於涉其中,引得皇上着惱,不了了之;去年則是有太皇太后的國喪,今年太子十五歲,卻是不得不提及了。

乾清宮,看着難得面帶羞澀的太子,弘治皇帝心中微酸。一轉眼,襁褓中的嬰兒已經長成了能談婚論娶的少年。

太子被看的不自在:“父皇,兒臣還小呢,不着急選妃……”

弘治皇帝“哈哈”笑道:“平日裡你不是都說自己是大人麼?今日怎麼又說小了?”

太子揚着下巴道:“女人家家的,選不選有什麼意思?兒臣有父皇母后陪着好了。”

弘治皇帝唏噓道:“成家立業,成家立業,之前總是盼着你早些長大,一轉眼我兒已經這般大了……”

太子“小聲”嘀咕道:“父皇到底是嫌我大,還是嫌我小?”

弘治皇帝滿臉慈愛:“壽哥兒是不是也盼着自己長大成人?”

太子仔細想了想,一本正經地回答:“要是讓兒臣選,兒臣倒是寧願永遠在小時候,跟在父皇身邊,都是父皇護我疼我。”

十幾歲的少年,還說這樣的話,難免帶了幾分稚氣,弘治皇帝卻覺得熨帖,想起父子兩人多年相處,望向太子的目光越發柔和。

太子的臉色,孺慕之色更盛。

想到太子與中宮的關係,弘治皇帝眉頭微蹙又放開,道:“南京的貢船到了,今天御膳房有湖鮮,一會兒咱們去你母后那裡用晚膳……”

太子身上一僵,隨即“嘻嘻”兩聲道:“那可是好,兒臣記得父皇最愛吃白蝦了……”

關於皇后的喜好,卻是半字不提。

弘治皇帝心中嘆了口氣,有些猶豫。

有內侍到坤寧宮傳了口諭,張皇后就開始叫人往御膳房傳話,又不放心,打發尚宮過去親自盯着。

自打去年太皇太后去世,坤寧宮的日子就不好過。弘治皇帝並未直接指責張皇后什麼,可這一年來的疏離態度卻是並未瞞着。要不是後宮沒有有封號的嬪妃,東宮又是中宮嫡出,皇后的日子怕是難過了。

對於皇帝丈夫,張皇后從最初的忐忑到怨恨,心境也是不停變化。不過她也知道,不管是她這個皇后,還是她身後的張家與張家諸姻親,依靠的都是皇帝的愛重,要是皇帝真的厭棄了她,那對自己與張家來說是滅頂之災。

兩人爲夫妻,都是三十幾歲年紀,對女人來說已經是殘花敗柳,對男人來說卻不算什麼。幸好皇帝將心思都放在養生煉丹上,並未轉到女色上,這其中不乏皇后的推波助瀾。

雖說早就知曉煉丹有不妥處,擱在早些年皇后定會死命攔着,不讓皇帝損害龍體;可眼下皇后倒是慶幸皇帝又重視起煉丹來,而不是旁的。否則,後宮進了新人,她這個皇后就成了笑話。

至於太子,張皇后心中不是不怨的,不過太子只是太子,有皇帝在,太子只是調皮任性小人兒,還做不了這宮廷的主人。頑劣不堪、沉迷嬉戲、陰奉陽違,要不是名爲嫡長子,他有什麼資格做太子?

只是宮裡只有太子這一根獨苗,被皇帝視爲命根子,就是皇后也吃味,卻又無可奈何,只能明面上拉攏太子。

到了飯時,弘治皇帝帶了太子過來,就見張皇后在臺階下候着。

張皇后本就是體態苗條,現下越發清減,有弱不勝衣之感,弘治皇帝心中一軟,上前牽了妻子的手道:“怎麼在外頭候着?”

雖說已經是三月底,可是早晚天涼,張皇后的手冰涼。

張皇后微笑道:“有些日子不見,臣妾想要早點見到陛下。”

目光溫柔纏綿,看的弘治皇帝心中一軟,爲自己的遷怒內疚起來。

進了宮室,膳桌已經擺上,弘治皇帝四下看了看,道:“怎不見太夫人?

張皇后之母金太夫人寡居後,並未在侯府養老,而是隨女兒住在宮裡。外誥命常駐宮廷,成爲言官詬病,早年有不少御史上摺子彈劾此事,都被皇上壓了下來。時日已久,大家也就習以爲常了。

弘治皇帝雖是天子,可脾氣綿軟隨和,待金太夫人這位岳母也頗爲敬重。

張皇后帶了拘謹道:“不得傳召,不敢冒昧見君……”

見她如此戰戰兢兢,弘治皇帝就只剩下了愧疚,到底是相伴十幾年的髮妻,便柔聲道:“都是至親,何以至此,照常相處就好……”

太子坐下下首,看着膳桌上盤子,嘴角挑了挑。

總算有人知趣,知曉這是皇宮,是朱家天下,不是張家的後園子。被自己這位父皇護了多年,現下外頭就算有人抓了張氏兄弟的小辮子,也沒人敢再上摺子了,這樣下去,外戚氣焰不是越發囂張,不好不好……

仁壽坊,沈家書房。

看着沈瑞近日功課,沈理滿意地點點頭,臉上十分欣慰:“看出是用功了,字也比以前更出色一些……”說到這裡,想起今年殿試時傳出的消息,道:“今科殿試狀元,閱卷官之前擬的狀元人選並不是沈瑾,是陛下看上沈瑾的字,纔將他從第二名挪到頭名。這字體如何不僅是臉面,還關係到前程了……”

雖說沈瑾是族弟,可想起他的好運氣,沈理還是有些感慨。都是命數,那顧鼎臣本是狀元之才,卻是落到第二,偏生狀元是皇帝欽點,連抱屈也沒地方抱去。

沈理身上還穿着官服,今日並不是休沐日。

“六哥過來,是不是有事?”沈瑞問道。

沈理皺眉,猶豫了一下,道:“今日謝府那邊傳我過去,問起沈瑾親事,岳母想要給沈瑾做媒……我只說不知詳情,怕是那邊不死心,會另外使人跟沈瑾傳話……”

沈瑞聽了,並不覺得意外。

大明朝重文官,雖不流行“榜下抓婿”,可舉人、進士也是最好的女婿人選。舉人還罷,少年舉人也不算稀奇,少年進士可太少見了。

沈瑾二十二歲,中了狀元,已經是從六品的翰林官,以後前程不可限量,正是最好的女婿人選。就算沈瑾是寒門出身,屠夫子弟,此刻也能成爲香餑餑,更不要說沈瑾是沈氏族人,即便祖上三代沒有出仕,也是正經書香門第,家世體面。

謝家想要通過沈理,用聯姻方式,將沈瑾拉進“謝黨”也稀奇。

沈瑞道:“要是謝家這邊有心做媒,怕是劉家、李家也有此意……”

沈理譏笑道:“那還用說,這幾年三位閣老人前一團和氣,人後還少了急赤白臉麼?”

每次“京察”、“大校”都是三閣老勢利角逐的時候,沈理即便身在其中,也有些厭了。

沈瑞想了想道:“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自己做主的道理。就算幾位閣老有心做媒,也要等那邊的消息吧?”

沈理搖頭道:“理是這個理,可以四房族叔的脾氣,要是知曉閣老做媒,難道還會搖頭麼?只要沈瑾點頭,事情就算定了。”

沈理既是這樣態度,當然是不希望沈瑾點頭。

“四房沒有長輩出仕,沈瑾是需要結一門得力姻親,可最好與三閣老府沒有於系纔好。”沈理直言道:“就怕他不知朝廷動態,看的不長遠……”

沈瑞卻是想到沈舉人愛財如命的性子,道:“兩害相權取其輕,就算是閣老府做媒,站了隊,也比任由四房長輩做主的好……”

沈理一愣:“沈瑾親事拖延至今未決,難道不是爲了等着今日?”

雖說民間講究“高門嫁女、低門娶婦”,可兒子出色想要結戶好姻親的,也是常見。就是沈理,當年舉人身份被謝閣老看中,嫁之愛女,也是高攀了的

沈瑞道:“估計一半是等着攀附,一半則是沒留意……不管怎麼樣,如今得留意了。幾位閣老是爲了拉攏人才,選的定是拿得出手的官家閨秀,換做四房老爺,可是保不齊了……”

因孫氏緣故,沈理心中也極爲鄙視沈源,不過因是沈瑞生父,並不曾在沈瑞面前表現過。眼見沈瑞說的直白,沈理便也直言道:“四房老爺如今在揚州,揚州商賈天下聞名,瑞哥兒是擔心他尋商賈做親家?”

沈瑞點頭道:“確實不得不防。”

ωwш☢ тTk án☢ ¢〇

沈理眉頭緊皺,一筆寫不出兩個沈氏,要是沈舉人真爲了銀錢,給狀元兒子說了個商家女做元嫡之妻,那沈家就要成了大笑話。到了那時,受恥笑的可不單單是沈瑾一人。

沈理坐不住了,“騰”地一下子起身,道:“不行沈瑾的親事不能再拖了,叫他過來問問,能訂還是訂下……”

雖說“父父子子”,沈瑾的親事原則上只有父母能做主,可事在人爲,就看怎麼說了,也不是沒有法子可想,右春坊右諭德劉忠去年主持應天府鄉試,算下來正是沈瑾座師……

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褏然舉首(五)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二)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元復始(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秋來風疾(七)第681章 覆手爲雨(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鳥飛魚躍(五)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647章 星河明淡(九)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慈母之心(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五十六章玉軟花柔(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風洗塵(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三百五十章 倦鳥知還(五)第六百十二章 鳳凰于飛(十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較長絜短(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683章 朱闕牙璋(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開誠佈公(五)第四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三百九十章 歸去來兮(三)第四章 歲暮天寒(四)第五百三十章 各方匯聚(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紅衣使者(四)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三百零七章 種因收果(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飛遠走(一)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嫌隙漸生(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紅衣使者(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至親骨肉(五)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長(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飛遠走(二)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689章 克紹箕裘(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646章 星河明淡(八)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六百十七章 鳳凰于飛(十六)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之道(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兩姓之好(二)第二百三十章 未雨綢繆(四)第六十章雛鳳清聲(一)第二十八章 浮雲富貴(二)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聞風而動(二)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聞風而動(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651章 層雲漫涌(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夙世冤家(五)第二一十四章 木落歸本(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難測(二)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三十八章 臘盡春回(一)第十八章 前塵影事(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自作自受(一)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
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二百五十三章 褏然舉首(五)第五十一章 春華秋實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二)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元復始(一)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四百一十一章 秋來風疾(七)第681章 覆手爲雨(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明鏡高懸(三)第一百二十五章 鳥飛魚躍(五)第四百二十章 桂子飄香(三)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647章 星河明淡(九)第二十章 前塵影事(五)第二百九十七章 慈母之心(三)第二百二十七章 未雨綢繆(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五十六章玉軟花柔(二)第七百七十八章 兄弟齊心(四)第一百三十九章 接風洗塵(七)第一百七十九章 至親骨肉(三)第三百六十二章 真僞莫辨(一)第六章 歲暮天寒(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一百二十六章 鳥飛魚躍(六)第三百五十章 倦鳥知還(五)第六百十二章 鳳凰于飛(十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較長絜短(五)第三百九十九章 分煙析產(六)第683章 朱闕牙璋(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頭角崢嶸(二)第四百九十五章 開誠佈公(五)第四百八十章 抽絲剝繭(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一元復始(二)第四百八十五章 引蛇出洞(一)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三百九十章 歸去來兮(三)第四章 歲暮天寒(四)第五百三十章 各方匯聚(五)第三百七十四章 紅衣使者(四)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三百零七章 種因收果(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飛遠走(一)第七十四章 過路財神(一)第五百四十三章 嫌隙漸生(八)第三百七十二章 紅衣使者(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真僞莫辨(四)第677章 花明柳暗(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二百九十九章 慈母之心(五)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一百八十一章 至親骨肉(五)第六十六章蜚短流長(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飛遠走(二)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一百零四章 風波再起(三)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四百八十三章 抽絲剝繭(四)第689章 克紹箕裘(一)第一百八十四章 雙喜臨門(三)第646章 星河明淡(八)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六百十七章 鳳凰于飛(十六)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二百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作之合(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金風玉露(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小人之道(四)第三百五十一章 兩姓之好(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多方角力(四)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三百五十二章 兩姓之好(二)第二百三十章 未雨綢繆(四)第六十章雛鳳清聲(一)第二十八章 浮雲富貴(二)第四十四章 千里之行(四)第一百七十二章 聞風而動(二)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聞風而動(三)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事難兩全(二)第五百一十一章 血淚盈襟(一)第651章 層雲漫涌(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夙世冤家(五)第二一十四章 木落歸本(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天威難測(二)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三十八章 臘盡春回(一)第十八章 前塵影事(三)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五十三章 兄弟怡怡(二)第五百四十九章 自作自受(一)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