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黃雀在後(二)

松江府城內外,多少人家都關注着知府衙門,也關注着沈家五房的喪事。實是昨日欽差纔來,就開釋被拘押兩月之久的沈家三子,同時將趙顯忠的知府帽子摘了押入大牢,這本身也說明朝廷對沈家一案的態度。

之前觀望的人家,不過在羨慕嫉妒沈家興盛可氣的同時,就有不少人對賀家幸災樂禍,尤其是昨天錦衣衛上門抓人、賀家老太太親自往沈家求情一事被人傳開後。

賀家這二十年在賀二老爺手中,擴張了不少,其中自然少不了一些手段。這其中固然沒有冒犯到其他大姓上,可那些因爲家道中落被賀二老爺吞併產業的人家,也都是松江老姓,多是沾親帶故的關係。

那些曾觀望賀沈之爭,盼着沈家敗落好在土地與鋪子上分一杯羹的人家,如今都開始唱衰賀家,甚至有心急的私下裡打聽起賀家的田產。

等到今日沈家馬車親自到知府衙門外接人,欽差隨後往沈家五房弔孝,那些觀望的人家也不敢再耽擱,之前打發管事、晚輩來五房弔祭的,現下換了老爺、太爺出面。

王守仁、張永見這邊弔祭的客人絡繹不絕,便沒有繼續逗留,回知府衙門去了。

那些想要藉此機會攀附一二的人家,只當沈家存了私心,故意隔絕欽差與各家往來,少不得心裡埋怨兩句,可面上卻半點不敢露。

即便都是姻親鄉鄰如何,沈理帶了沈瑾、沈瑞兩位族弟待客,兩個狀元加上一個尚書府嗣子,能夠露面就是給各家面子。

沈理與沈瑾兩個狀元,說不得以後都是登閣拜相的大人物。就是沈瑞,即便如今只是秀才功名,最大的靠山尚書嗣父死了,還有兩個爲官的叔叔,以後可以依靠。就是不說別人,只說沈理、沈瑾兩個,一個受孫氏多年照拂庇護之恩,一個受孫氏養恩後又記名爲孫氏子,對於沈瑞這個孫氏親子兩人只有看顧提挈的。

各家都來弔祭,陸老爺自然也從衆,只是其他人家的殷勤相比,多了淡定從容。又有

沈理、沈瑾等對陸老爺多了幾分客氣與親近,看在其他人家眼中,少不得打探一二。

待知曉沈瑞當年曾在西林禪院抄經守孝三年,大家才明白這份客氣從哪裡來。想起昨天趙顯忠帶着松江知府衙門衆屬官是從鴻運客棧迎的欽差,大家就懷疑陸家已經藉着與沈家的關係偷偷地勾搭上了欽差。

昨天趙顯忠親自迎了欽差入知府衙門後,松江各家家主就紛紛出動,往陸家打探消息。

陸老爺最是圓滑,塵埃落定前哪裡肯隨意說話,只推脫並不知欽差身份。

鴻運掌櫃匆匆回陸家老宅,隨後陸老爺親自往鴻運客棧去,都是一打聽就能打聽出來的。可路老爺不承認認識欽差,其他人也不好逼着他認下,只能說兩句酸話離開。

章家因與陸家是一個老祖宗,系出同源,章老爺就多留了一會兒,待其他人離開後問起緣故。陸老爺沒有隱瞞王守仁與陸家的淵源,不過對於其他的事情就沒有交代的那樣詳細,畢竟不是好放在臺面上的事,在沈賀兩家之爭中有了傾向說出去要得罪賀家,還有“松江倭亂”的幕後真兇。欽差品級不高,卻有個狀元出身的侍郎老爹,章家自是慶幸欽差與陸家有這樣淵源。

知曉王守仁與沈瑞早年在西林禪院的事,加上眼下沈理、沈瑾兩個狀元對陸老爺的青睞,就是章老爺也忍不住心裡泛酸。陸章兩家雖是一個老祖宗,可因爲兩家的章家贅婿出身的老祖宗晚年恢復本姓陸姓,這老祖宗最後休養學佛的西林禪院就傳給了陸家一脈,成爲陸傢俬產,不與章家相干。

只有陸老爺自己知曉,沈家這份親近與客氣,多半還因爲自己昨日之舉。

不知其他人家還有沒有後手,看沈家這兩月的被動,顯然並沒有能證明清白的其他證據,如此一來陸家保留的“證據”,對於洗脫沈家三子的的罪名就成了關鍵一環。知府衙門立案嗘有人首告沈家三子“通倭”,如今首告人“意外”落水而亡,這“倭寇”若是也能證明是假的,那這“通倭”的罪名自然也就成了笑話。

陸老爺並不因此得意,反而越發提醒自己小心。欽差下來是查案的,卻能在沈家未脫罪的情況下就與沈家互通有無,可見沈家的危機已過。

要是在松江比起來,沈賀兩家是一流,陸章等人家能稱爲二流,看起來相差並不算太遠,可只要熬過這一次難關,憑藉沈家子弟舉業上的成績,相繼進入官場,十年、二十年後沈家在官場勢力會越來越大,還能在松江顯赫好幾十年。

沈理看出陸老爺的拘謹,想了想道:“聽聞令郎資質不凡,如今已經入了府學,若有閒暇,或可一見。”

陸老爺聞言一愣,廳上坐的其他弔祭客人眼睛都要紅了。

沈理可是狀元,這是要收弟子,還是要做什麼?要是能爲狀元弟子,以後前程可期,官場人脈都妥妥的;即便不爲狀元弟子,得幾分提點,也是旁人求不得的機會。

陸老爺已經反應過來,卻沒有衆人以爲的欣喜若狂,躊躇道:“會不會耽擱狀元公的時間,畢竟狀元公回鄉也有家族事務需要料理?”

沈理道:“無礙,既是家鄉後輩,見一見的時間還是有的。”

至於其他的,沈理沒有急着承諾。

陸老爺確實賣了一份人情給沈家,沈理也願意回報一二,可到底如何,還要看陸老爺長子資質如此。松江人傑地靈,文風鼎盛,二十來歲的廩生在松江府並不算什麼,沈家就有好幾個。要是這陸家大郎資質品性都不錯,別說是提點功課,就是收個弟子也沒什麼。

陸家的門風都在沈理眼中,如今的當家人更是明白人,沈理樂意提挈一二。

陸老爺這才道:“那就麻煩狀元公。”

其他家的老爺、太爺見狀,看着陸老爺都是嫉妒不已,猶豫着要不要厚着麪皮跟沈理說一聲,求他也指點指點自家兒孫學業。其中有腦子清楚的,則是自沈理的從容看出沈家對於官司結果的篤定與從容,少不得互相交換個心知肚明的眼神,對於沈家的態度越發親近起來。

沈理是恩怨分明的性子,既知曉這些松江老姓之前對沈家都虎視眈眈,不乏落井下石之人,對於其他家老爺都是神色淡淡,藉口有事,起身先離開了。

廳上還有沈家族長瀋海陪着,可不少人家都是訕訕的。有人眼見沈瑾年輕,想着即便不能將兒孫送到沈理門下,能送到沈瑾門下也不錯。至於沈瑾不過及冠之年,好不好收弟子,就不是他們願意考慮的。

沈瑾並不知曉陸老爺對沈家的暗中援手,只當沈瑾、沈瑞兩人對陸老爺的客氣是因爲當年沈瑞在西林禪院守孝的緣故。

沈理能因此對陸老爺另眼相待,沈瑾自詡爲沈瑞長兄,自然也樂意給陸家臉面。至於陸家大郎,只比沈瑾小一歲,之前在府學也打過罩面。因此,沈瑾便對陸老爺說:“小侄在松江還要逗留些日子,與伯慶亦有同窗之誼,改日也當小聚,小敘別情。”

雖說同樣是狀元,沈瑾現在的身份與資歷無法同沈理相比,可狀元就是狀元,這份善意足以讓陸老爺感激。這一刻,他真的慶幸自己之前的選擇。

陸老爺客氣道:“小犬之前還唸叨着,既有幸賢侄同窗,當見賢思齊,功名未成,他自己也羞呢。”

沈瑾道:“早在府學時,教授就成贊過伯慶文章老成,火候差不多了。去歲鄉試,伯慶只差在運道上,遲了一科,後年厚積薄發也不晚。”

陸伯慶,就是陸老爺長子陸嵐的字。

“借賢侄吉言。”陸老爺心裡熨帖,少了幾分拘謹,多了幾分真心親近。

旁人望向陸老爺的目光火辣,瀋海則是蹙眉,望向沈瑾多了幾分不贊同。旁人不曉得,瀋海卻是曉得的,這陸老爺與賀二老爺私交甚篤,往來親密。

沈瑞早年是在陸家別院寄居幾年不假,可當時不管五房還是族長太爺,都曾送過重禮感謝過陸家。有沈賀兩家恩怨在前,沈家不因賀家遷怒陸老爺都是厚道,作甚還這樣給他臉面?

沈家那麼多優秀子弟在,沈理、沈瑾不提挈,提挈個外人作甚?

沈理那裡,因早年恩怨的緣故,與族中情分向來單薄,輪不到瀋海說教;沈瑾這裡,卻是四房以後當家人,可不能分不清裡外遠近,瀋海暗暗決定等客人離開後要與沈瑾好生說道說道。

知府衙門,客院。

穿着蟒衣的中年胖子站在院子裡,看着左右廂房焚燒的痕跡,怒道:“到底是什麼傢伙,好大狗膽,竟然真的敢驚擾叔父?”

張永眯眼道:“若不是知曉對方是亡命之徒,咱家也不會提心吊膽,特意尋了念恩你過來保命。”

這胖子不是別人,正是司禮監大太監高鳳的乾兒子、蘇州織造高念恩。

昨日下午張永打發錦衣衛前往蘇州織造衙門求援,高念恩接到信,沒有耽擱,連夜召集人手前往松江,因此早早就趕到了。

這般殷勤,更多的是表示親近的姿態,並不代表高念恩真的認爲會張永會有什麼危險。可是萬萬沒想到,竟真的有事故。幸好張永現在平安無事,不過虛驚一場,否則高念恩帶再多人手也是晚了。

第五百一十四章 血淚盈襟(四)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接風洗塵(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六百零七章 鳳凰于飛(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難如意(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鳥飛魚躍(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煙析產(三)100加更第四百章 管中窺豹(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651章 層雲漫涌(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漸生嫌隙(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五百一十章 廬山真面(五)第六百十五章 鳳凰于飛(十四)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變將生(四)三百三十八章 山高水長(三)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一)50票加更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689章 克紹箕裘(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心鬼蜮(四)第678章 花明柳暗(二)第653章 田月桑時(一)第九章 靈前孝子(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難兩全(三)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元復始(一)二百二十八章 未雨綢繆(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開誠佈公(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真僞難辨(五)第三百二十章 金針暗度(五)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689章 克紹箕裘(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六百十二章 鳳凰于飛(十一)第八十七章 今朝酒醉(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六十九章人心不足(二)第三百零五章 改過遷善(五)第三百五十章 倦鳥知還(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六百十四章 鳳凰于飛(十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僞莫辨(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九十章 歸去來兮(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姓之好(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二十六章 素車白馬(五)第五十二章 兄弟怡怡(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歸壽(六)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抽絲剝繭(五)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一百一十一章東道主(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五百一十二章 血淚盈襟(二)
第五百一十四章 血淚盈襟(四)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一百三十四章 接風洗塵(二)第三百三十五章 一脈香菸(五)第六百零七章 鳳凰于飛(六)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人心鬼蜮(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事難如意(五)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四百七十九章 兄弟齊心(五)第一百二十四章 鳥飛魚躍(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金友玉昆(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小人之道 (五)第五百八十六章 鶺鴒在原(二)第682章 覆手爲雨(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分煙析產(三)100加更第四百章 管中窺豹(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四百一十八章 桂子飄香(一)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二十一章 前塵影事(六)第651章 層雲漫涌(三)第三百八十二章 同室操戈(下)第五百三十七章 漸生嫌隙(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萬象更新(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夙世冤家(二)第五百一十章 廬山真面(五)第六百十五章 鳳凰于飛(十四)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變將生(四)三百三十八章 山高水長(三)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分煙析產(一)50票加更第二十四章 素車白馬(三)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六百零六章 鳳凰于飛(五)第二百零七章 如意算盤(三)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663章 向海而生(四)第662章 向海而生(三)第689章 克紹箕裘(一)第五百六十六章 人心鬼蜮(四)第678章 花明柳暗(二)第653章 田月桑時(一)第九章 靈前孝子(二)第三百二十三章 情難兩全(三)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一元復始(一)二百二十八章 未雨綢繆(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開誠佈公(三)第三百六十五章 真僞難辨(五)第三百二十章 金針暗度(五)第654章 田月桑時(二)第四十一十四章 百年歸壽(三)第689章 克紹箕裘(一)第二百六十四章 天威莫測(一)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六百十二章 鳳凰于飛(十一)第八十七章 今朝酒醉(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三百八十九章 歸去來兮(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六十九章人心不足(二)第三百零五章 改過遷善(五)第三百五十章 倦鳥知還(五)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六百十四章 鳳凰于飛(十三)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僞莫辨(三)第三百一十四章 金友玉昆(四)第三百九十章 歸去來兮(三)第三百五十三章 兩姓之好(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二十六章 素車白馬(五)第五十二章 兄弟怡怡(一)第四百七十四章 天崩地陷(四)第三百二十八章 與人爲善(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五百零一章 順藤摸瓜(一)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五百八十章 多方角力(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褏然舉首(三)第四百一十七章 百年歸壽(六)第四百九十章 引蛇出洞(六)第三十六章 景星鳳凰(四)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紅衣使者(三)第686章 朱闕牙璋(四)第四百八十四章 抽絲剝繭(五)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一百一十一章東道主(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五百一十二章 血淚盈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