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順藤摸瓜(四)

箱子裡放着半箱的冰塊,纔會一開箱子就使得冷氣直冒。冰塊上面,則是一具帶着刀傷的屍體。兩口箱子,總共有兩具屍體。看着服飾打扮,卻不似大明子民,而是穿着倭人服飾。

“這是‘倭寇’進城時斬獲?”王守仁問道。

陸老爺回道:“正是。‘倭寇’進城那日,陸家老宅也受到一大波‘倭寇’攻擊,他們的目標很明確,並沒有攻打正門,而是攻打後門。後門不遠處後罩房,正是陸家銀庫所在。幸而家僕悍勇,不惜性命,堅決抵抗,才禦敵與外,沒有讓匪徒衝進陸宅。”

這也是陸老爺對松江知府與賀家不滿的緣由,要是真倭寇的話,怎麼會連陸家銀庫都打探清楚,專門來搶奪?指不定是哪一家內鬼勾結了外賊,打着“倭寇”的幌子來劫掠松江富戶。陸家健僕趁亂藏起的這兩具“倭寇”屍體,也正印證了陸老爺的猜測。

松江知府衙門不思破案、戴罪立功,反而將事情都推到“倭寇”身上,還攀咬沈家做替死鬼,這樣的知府實在是讓人無法繼續容忍。陸老爺纔會知曉欽差與王守仁關係良好後,第一時間過來投誠。

王守仁對張永道:“之前我就覺得不對,松江城外就有駐軍,知府衙門也有差役,即便軍民傷亡數百人,也當有所斬獲纔是,趙知府的摺子裡卻是避開此事不提。”

張永點點頭,問陸老爺道:“你既是本地人,又親自經了匪亂,可知曉其他人家損失與斬獲?”

陸老爺嘆氣道:“這起子悍匪顯然有備而來,街面上買賣興隆的鋪子都被劫掠一空,城裡數得上的士紳人家也都遭到攻擊。別人在下知曉的不多,我那本家章家就被破了銀庫,損失金銀十幾萬兩。因各家多有健僕護院,也有忠心不畏懼敢與悍匪搏命的,也殺了不少悍匪。稀奇的事,那些悍匪不僅搶銀子,還搶同伴的屍體。在下就是聽說此事,才越發覺得蹊蹺,待叫家中老人看過,才知曉這屍體不對勁,就偷偷了藏了這兩具屍體。”

倭人與大明人不同,身材矮小,又因平素是跪坐小腿粗壯,武器多用刀所以雙臂發達,倭寇久居海島日照強烈,多是面色黑紅,臉頰有曬斑。以上總總,都成爲倭寇的特徵。前些年鬧倭亂時,沿海千戶所有“殺民冒功”後被揪出來的,就是因倭人與大明子民有不同之處。

松江早年經過真正倭亂,只是當時的駐軍與知府衙門給力,撲殺了不少上岸的倭寇在城門口掛屍示衆,所以積年的老人對倭寇多有印象。

張永在宮裡見慣了生死,並不避諱屍體,想起沈瑞之前說的話,喊了兩個護衛進來,將屍體擡出來,親自驗看。

這兩具屍體身形並不強壯,可也不似倭人那樣矮小,在南方人中算是高的,兩人虎口位置,都有厚厚老繭。

屍體外邊穿着的是五分舊的倭服,可是縫衣服的線卻是新的,並不十分陳舊。倭服裡面,是大明制式的白色中衣,洗了幾水的,應該是尋常穿的。再看兩人鞋子,並不是倭寇習慣穿的草鞋,而是用布帶做的倭式拖鞋。

張永叫人拿了剪刀,將其中一具屍體的拖鞋剪斷,將之前纏繞的布條打開,裡面依舊比外面新。外邊的做舊有意爲之,裡面則露了馬腳。

張永的臉已經耷拉下來,這兩具屍體已經證明進城掠奪的壓根不是什麼倭寇,而是假冒倭寇的兵匪。

想到寧王暗搓搓養兵,不知什麼時候就掀旗造反,張永就恨得牙癢癢。

王守仁神色也十分凝重,他少年時曾往各處遊學,到過文風鼎盛的江西。

在江西境內,寧藩經營百年,十幾座郡王府,上百座將軍府分封下去,寧王一脈已經牢牢掌握了江西。單是掌握地方,只是一省之地,還不令人擔心;最令人擔憂的是,江西籍的士子。

江西是進士大省,狀元與進士數,與浙江並列第一,比江蘇還要多。這些人世居江西,要是真的與寧王府有染,那可真是防不勝防。

陸老爺小心旁觀,實沒想到這位“張大人”竟然親自驗屍,且連服飾鞋子都一一查到,如此細心。只是這“張大人”看來品級不低,官威甚重,這臉一耷拉下來,自己在旁都有些心驚肉跳。

陸老爺猶自忐忑,張永已經眼皮一番,望向陸老爺,厲聲道:“你既知曉不對,爲甚不將這兩具屍體交到知府衙門,而是私下藏匿?”

陸老爺沒想到欽差大人會突然變臉,立時冷汗都下來,一時不敢作答,忍不住望向王守仁。王守仁已經平靜下來,望向陸老爺的目光帶了幾分鼓勵。

陸老爺嚥了一口吐沫道:“在下本無藏匿之意,本要親自送往知府衙門,沒想到知府衙門隨後拘拿沈家子弟,罪名牽強、有違常理,在下畏懼,怕惹禍上身,就沒有往知府衙門去。只是與沈家都居住松江,相鄰百年,亦不忍沈家平白受難,就留了這兩具屍體下來,以防萬一。”

張永挑了挑嘴角道:“你家受了攻擊,沈家老宅卻平安無事,你既懷疑有內鬼,作甚沒有懷疑沈家?”

陸老爺道:“回大人的話,在下沒有懷疑沈家,是因爲松江老姓都曉得,沈家最有錢的是三房、五房,不是宗房。宗房老族長在世時,便愛置辦田產;等到現任族長打理沈家,依舊是以置辦田產爲主,名下只有幾間鋪子,浮財有限。至於沈家三房,前些年是出了名的富庶,可是因爲前幾年沈家幾位老爺分家,最能幹的幾位老爺都分家另過,有去廣州府的,有在京中的,留在松江的三房大老爺本有不少家產,可去年買賣除了紕漏,折損大半家產,不剩什麼。至於沈家五房,因爲當家太太能幹,積攢了一份家業,可是兩個兒子在京,爲官的爲官、求學的求學,只有次子回鄉守業,又遇到妻兒被綁架勒索一事,能動用的現銀都動用了,自然也沒有劫掠的必要。”說到這裡,頓了頓道:“正是因此,越發印證在下一個猜想,那些進城劫掠的悍匪與綁架沈琦妻兒、綁沈家宗房長孫沈棟的應當是一夥人。”

別人家只是損失的錢財,沈家卻是宗房、五房丟了人口,六房死了主母、七房死了老太爺,就這樣情況下,趙顯忠還攀誣沈家,賀家還要“落井下石”,也難怪像陸老爺這樣素來與人爲善、不參合各家爭鬥的,都看不過眼,要站在沈家這一邊。

張永該問的都問了,看了那兩口箱子一眼。

正值盛夏,這不過兩刻鐘的功夫,已經化了不少水。像這樣關鍵的證據,本應道交到知府衙門,可張永實信不住趙顯忠,便對陸老爺道:“我與王大人還要在松江呆些日子,這兩口箱子你先擡回去,好生保管。等我們回京,再帶往京中。你這保存證物的功勞,我與王大人亦會記在心上。就是沈家那邊,想來也會感激你的援手之意。”

陸老爺知曉這“投誠”算是行了,心頭一陣激動,忙應了,不敢囉嗦,帶着幾個心腹健僕匆匆離去。

張永與王守仁回到隔壁客房,張永皺眉道:“王大人,連一個鄉紳都能發現‘倭亂’不對,趙顯忠真的一無所知?還是他已經被寧王拖下水,故意混淆視聽,爲寧藩逆行遮掩?”

閹人因失了剛性,多帶了幾分陰柔,容易敏感多疑,張永嘴裡這樣問着王守仁,心中對趙顯忠的懷疑已經有了七、八分。

王守仁則想到沈瑞提及的知府幕僚“閆舉人”,要是那人真是寧王在松江的暗線,那松江知府即便沒有投賊,也是遭了矇蔽。可松江知府是李東陽李閣老的門生,朝中靠山強硬,實在是沒有道理投了寧王。想到這裡,王守仁便道:“趙知府的履歷我還記得,知縣放的是福建,知州升的是浙江,並不曾在江西爲官。”

張永拿着那本賬冊道:“沒有在江西做官又怎麼樣?如此財狼心性,幾萬、十幾萬兩銀子下去,說不得連祖宗都丟了,還能記得忠君愛國?”

城外,小莊。

沈瑞已經帶着錦衣衛到了,看守沈珠的是沈瑞的一個長隨。

這人並不曾對沈珠動粗,只是聽了沈瑞的安排,將沈珠關到一間小黑屋裡,然後在外面不停地念叨沈瑞交代下來的幾句車軲轆話。

小黑屋裡,有尿桶,一日三餐也從一個小窗送吃的進去。許沈珠吃飯,卻不許他睡覺,這也是沈瑞特意吩咐的。

兩晝夜下來,沈珠的精神已經到極限。

等沈瑞被長隨帶到客廳,就是一副憔悴不堪模樣,顧不得有旁人在,面色蒼白、雙目赤紅,對着沈瑞痛哭流涕道:“瑞哥兒,都是我的錯,我不該一時虛榮上了別人的船,不該當着外人誇獎沈家,給沈家招了災,都是我的錯!我是沈家的罪人。我對不起六房的大嫂子,對不起八房老太爺,也對不起宗房的小棟哥兒,對不起五房的琦二嫂子……”

一副誤交歹人、後悔莫及的樣子,就完完全全地展現在錦衣衛眼前。

沈瑞目光一沉,心裡鬆了一口氣。

前日與沈珠對話完,沈瑞就想着什麼彌除後患,這主動結交與誤交是兩種概念。他這樣做,並不是爲了幫沈珠,而是不想讓沈珠成爲沈氏一族的短板,讓人借題發揮。可是以沈瑞的性子,實做不到殺人滅口的地步,也知曉這個時候沈家被四房盯着,也不能“殺人滅口”。

沈瑞便想了一個法子,吩咐人關了沈珠小黑屋,日夜跟他洗腦,說幾位族親長輩的死,說失蹤生死不明的沈棟與沈琦妻兒。

沈珠並不是喪心病狂之人,早就有自責之心,又被折磨兩晝夜,精神哪裡還頂着住?或許在他心中也在給自己脫罪,於是那些被貴人青睞的欣喜與對其他房頭的敵意,都被拋到腦後,只剩下自己被矇蔽、被欺騙的“真相”……

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第六百零三章 鳳凰于飛(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變將生 (二)第四百六十章 迴腸九轉(一)第十章 靈前孝子(三)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兄弟齊心(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頭角崢嶸(二)第五百一十章 廬山真面(五)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雙桂聯芳(五)第八十二章 一悲一喜(四)第四百九十四章 開誠佈公(四)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順水行舟(二)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貞元會合(五)(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順水行舟(三)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沈氏分宗(九)(二合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金榜題名(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八十三章 今朝酒醉(一)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端倪可察(一)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二十二章 素車白馬(一)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引蛇出洞(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歸壽(四)250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沈氏分宗(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夙世冤家(六)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別有用心(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聞風而動(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鳥知還(三)第三百一十章 收因種果(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端倪可察(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春風得意(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接風洗塵(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僞莫辨(三)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聞風而動(二)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兄弟齊心(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與人爲善(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694章 克紹箕裘(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六百二十章 鳳凰于飛(十九)
第一百三十二章 順水行舟(六)第二百七十三章 有心無力(五)第一百章 羊狠狼貪(三)第六百零三章 鳳凰于飛(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變將生 (二)第四百六十章 迴腸九轉(一)第十章 靈前孝子(三)第四十三章 千里之行(三)第三百六十章 端倪可察(五)第四百七十五章 兄弟齊心(一)第二百三十六章 金風玉露(五)第二百五十五章 近朱者赤(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頭角崢嶸(二)第五百一十章 廬山真面(五)第五百九十章 鶺鴒在原(六)第二百五十九章 風雲際會(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鳥飛魚躍(三)第四百五十七章 事在蕭牆(三)第三百零二章 改過遷善(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雙桂聯芳(五)第八十二章 一悲一喜(四)第四百九十四章 開誠佈公(四)第九十九章 羊狠狼貪(二)第六百七十六章 山重水複(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雙桂聯芳(四)第680章 覆手爲雨(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順水行舟(二)第五百四十章 嫌隙漸生(五)第二十七章 浮雲富貴(一)第四百七十章 天崩地陷(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貞元會合(五)(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九章 順水行舟(三)第685章 朱闕牙璋(三)第四百九十七章 別有用心(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沈氏分宗(九)(二合一)第四百五十四章 金榜題名(五)第五百八十八章 鶺鴒在原第八十三章 今朝酒醉(一)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二十五章 素車白馬(四)第五百八十二章 多方角力(八)第二百零五章 如意算盤(一)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三百五十六章 端倪可察(一)第696章 克紹箕裘(六)第四百五十二章 金榜題名(三)第三百六十八章 桃李之教(三)第二十二章 素車白馬(一)第一百零三章 風波再起(二)第649章 層雲漫涌(一)第一百六十章 夙世冤家(三)第一百九十章 春風得意(四)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八十九章 有女懷春(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天理昭彰(二)第五百六十章 沈氏分宗(七)第二百四十七章 青雲路始(四)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同室操戈(上)第四百八十八章 引蛇出洞(四)第四百一十五章 百年歸壽(四)250加更第五百五十六章 沈氏分宗(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夙世冤家(六)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九十八章 羊狠狼貪(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雙桂聯芳(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漸生嫌隙(四)第四百九十六章 別有用心(一)第五百五十二章 自作自受(四)第二百四十二章 天作之合(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聞風而動(五)第三百四十八章 倦鳥知還(三)第三百一十章 收因種果(五)第三百五十八章 端倪可察(三)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一百八十八章 春風得意(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雙喜臨門(四)第一百三十四章 接風洗塵(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倦鳥知還(四)第五十九章玉軟花柔(五)第三零八章收因種果(三)(2合1求月票)第六十五章蜚短流長(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第七十三章 人心不足(六)第三百六十三章 真僞莫辨(三)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聞風而動(二)第四十章 臘盡春回(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恩甚怨生(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675章 山重水複(三)第一百五十章 一元復始(五)第四百七十六章 兄弟齊心(二)第三百二十七章 與人爲善(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694章 克紹箕裘(四)第二百九十五章 慈母之心(一)第六百二十章 鳳凰于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