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

?來的人40幾歲的年紀,年齡高仙芝大一些。體態可大得多了,胖大粗壯,一身錦繡,腳踏質地優良的雲頭戰靴,手拎着一根鑲金嵌玉的馬鞭。

這個人不僅分量重,而且他的氣場很大,甚至滿身殺氣,讓人靠近了覺得冷嗖嗖的。他一說話,當時嚇得小二目瞪口呆,一溜煙的跑了。

此刻,這個人笑眯眯的看着高仙芝,笑得眼睛都要看不見了。

高仙芝莫名其妙的看着來人,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因此,遲遲沒有說話。

來人將馬鞭子扔到了酒桌,前一步,按着高仙芝的肩膀親熱地說道“兄弟,結義以來,在庭州見過一面,轉瞬之間,我們兄弟都老了!”

高仙芝陡然一激靈,馬想起了他是誰,但他的心裡並沒有太多的激動,淡淡的說道“啊哦,原來是平盧軍的安大節度使。”

“咋那麼瞧不起哥哥?我的兄弟!哥哥混得不差,現在已經是范陽節度使了。”安祿山一屁股坐到了胡牀。

關於安祿山的快速升遷,朝廷的邸報知會過,高仙芝是知道的,不過,因爲鄙視他的爲人,故意裝作不知道罷了。今天有些怪,怎麼這麼巧,長安城猶如大海,人流如潮,在這麼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自己怎麼會和安祿山撞到了一起?

安祿山生性機敏,看出了高仙芝的懷疑,於是狡黠的一笑,說道“這幾日到宮公幹,累了,閒着沒事兒到處走走,覺得餓了,闖了進來,一不留神看到了兄弟。”

安祿山真話假話一起說,他到長安公幹是真,不得不來,撞見高仙芝可是假的,不來不行。

相於在雲頭跌落塵埃的高仙芝,安祿山現在的日子可謂風生水起。

自從擔任平盧節度使以後,成爲了一方大佬,因此,安祿山也受到了朝廷的監視。朝廷相繼委派御史丞張利貞等人爲河北採訪使,巡視平盧節度使管轄的州郡。

對於“紀委”的到來,這對於安祿山是一個壓力,但是,他並不在乎這個,因爲他是有錢人,有的是資源收買人心。對於每一名朝廷的“紀檢”人員,安祿山都是“架炮轟”,糖衣炮彈鋪天蓋地的狂轟濫炸。

世的事情總有不如意的,碰岳飛說過的“官不愛錢”的典範,安祿山也有辦法,人有七情六慾,總有弱點,拿不下來那是沒找準穴位。他讓千嬌百媚的胡娘穿着薄紗,懷揣着祖母綠,半夜敲門,投懷送抱,軟玉溫香的不說人話淨“哼哼”,什麼樣的漢子最後都軟了。

據史書記載,安祿山,“百計諛媚”,無所不用其極,對過往的使者,安祿山暗都加以賄賂,使者回朝後一再稱讚他,逐漸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青睞。

因爲到處都是吹喇叭的,楊國忠成了“一個人的戰鬥”,眼看着安祿山大紅大紫而沒有任何辦法。這樣子,安祿山成了朝廷重視的紅人,能夠經常入朝,唐玄宗李隆基倍加寵待,“謁見無時”。

安祿山性格狡詐,爲了討得玄宗的歡心,不惜賭人品,製造謠言,在高仙芝征戰石國的那一刻,他謊奏說“去年七月,營州境內出現了害蟲,蠶食禾苗,臣焚香祝天說‘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願使蟲食臣心;若不負神,願使蟲散。’臣祈禱後,忽然來了一大羣紅頭黑鳥,霎時把蟲吃得精光。”

安祿山講得繪聲繪色,煞有介事,唐玄宗李隆基以爲他對自己忠誠無二,心裡高興的亂七八糟,於翌年三月,命安祿山代替裴寬兼任范陽節度使。

因爲安祿山成了最受寵的小弟,因此,朝廷的大臣們爭相拍馬屁。在他每次到長安覲見,離京還范陽時,唐玄宗李隆基特命書門下三品以下正員外郎長官、諸司侍郎、御史丞等羣官於鴻臚寺亭子爲他餞行,給以殊遇。

正因爲朝廷對安祿山高看一眼,安祿山更有了表現的**。然而,范陽和平盧地面風調雨順,沒有人可砍,立功也沒有了目標。

如果換了別人,只能喝悶酒,過一天是一天,但安祿山是誰呀,他可是買賣人出身,自有辦法。

安祿山打定主意激化當地的矛盾,經常派出軍隊到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巡視”,明火執仗的搶劫。北方的奚族與契丹的酋長忍受不過,舉兵反抗。

安祿山早有準備,以大兵壓境,要求各地酋長會盟。誘致奚族、契丹的酋長到來,在指天畫地歃血爲盟以後,大設宴會,端出毒莨菪酒,將這些人統統麻醉,“待醉後坑殺之,有時殺數千人,然後以函裝其酋長之首獻於朝廷。”

這些人一死,各族羣龍無首,安祿山立刻派出主力部隊掃蕩,大肆屠殺當地居民,逼迫當地百姓逃走。

以前,大唐朝廷分別把公主嫁與奚族與契丹大佬,雙方關係友好和睦,至此,各殺公主叛唐。

公主被殺,朝廷震動,奚族與契丹徹底背了反叛的罪名。安祿山趁機集結了全部軍隊,從東南兩個方向進攻,接連血戰,打垮了奚族與契丹的主力。

奚族與契丹無力抗拒范陽和平盧兩大節度使府的主力,不得不放棄了肥美的草地,逃進荒漠躲藏。

安祿山獲得了“反擊戰”的勝利,在進擊契丹回軍後奏“臣夢見先朝名將李靖、李績‘向臣求食,乃於北郡建祠堂,靈芝又生於祠堂之樑’。”

安祿山這一手玩得非常的漂亮,李靖、李績都是初唐名將,爲大唐帝國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勳。唐太宗李世民十分寵信他們,爲其刻碑立傳。

李靖從小有“武才略”,曾對父親說“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立功立事,以取富貴。”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並撫摩着他說“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

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歷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王佐之才”。隋朝大軍事家、左僕射楊素也撫着坐牀對他說“卿終當坐此!”

李淵父子起兵反隋,李靖在長安被俘,李淵欲殺之。在李世民說情下倖免一死,於是隨李世民,在征討王世充的戰爭立下戰功,被授爲開府。

李靖在李世民麾下南征北討,擊滅*、橫掃吐谷渾、血戰高句麗,爲唐帝國的建立立下了累累戰功。

李靖不僅是一代名將,而且是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著名的《李衛公問對》是兵學經典,被收錄在《武經七書》,至今軍校生奉爲必讀科目。

李績是歷史名聲顯赫的徐茂公,至今仍然被傳得神乎其神,因戰功卓著被李淵賜以國姓。他也是唐初名將,曾破*、滅亡高句麗,戰功與李靖並稱。後被封爲英國公,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績跟從李世民在東都討伐王世充,屢次交戰都獲大勝,很少又失敗的時候,後率軍進剿突厥、擊敗吐谷渾、直接指揮了滅亡高句麗之戰。

李靖、李績爲天下名將,而且,二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忠心耿耿,功成身退,淡泊名利,與世無爭。

安祿山擡出二人,是明明白白告訴唐玄宗李隆基,自己的軍事才能受到了二位前輩的認可,自己也會爲國盡忠之後退守田園,不關心時事。

李隆基博古通今,哪能不明白安祿山說的是什麼。

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唐玄宗李隆基龍顏大悅,當即予以表彰,把河東節度使韓休珉徵爲左羽林大將軍,以安祿山代之,提拔安祿山的兄弟安思順等人的官職。安祿山母及祖母皆賜封爲國夫人,他的十一個兒子皆由玄宗賜名,長子安慶宗爲衛尉少卿,加授秘書監,尚榮義郡主;次子安慶緒爲鴻臚少卿兼廣陽郡太守。

唐玄宗李隆基給安祿山一家人的加官晉爵,反倒使得他躊躇滿志,更加驕恣

接到了朝廷的嘉獎通報,安祿山馬入朝謝恩。唐玄宗李隆基立刻賜宴招待,在酒席,他忽悠李隆基說道“臣蕃戎賤臣,受主寵榮過甚,臣無異才爲陛下用,願以此身爲陛下死。”

李隆基最願意聽奉承話,龍顏大悅,賞賜的東西堆如山積。

或許是窮日子過久了的關係,安祿山貪吃如豬,身體特別肥胖,腹垂過膝。他乘驛馬入朝,每驛專築一臺爲他換馬用,稱爲“大夫換馬臺”,不然,驛馬往往要累死。驛站還專門爲他選用駿馬,凡馱得五石土袋的馬才能使用。鞍前特裝一小鞍,以承其腹。

唐玄宗李隆基命在長安親仁坊爲安祿山建造新宅,敕令“但窮壯麗,不限財力”,廚廄之物也都用金銀裝飾,其奢侈華麗,“雖宮服御之物殆不及也”。安祿山進入新宅時,唐玄宗李隆基特意停止了馬球遊戲,命諸宰相前來賀喬遷之喜。

儘管安祿山得到了李隆基的寵信,並因此被封爲東平郡王,這是唐朝開國以來,對外姓人最高的賞賜,一代名臣魏徵、一代名將李績、李靖等人都無此殊榮。但是,他的日子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宰相楊國忠時時刻刻在瞄着他。

安祿山招兵買馬,極力擴軍備戰,其不臣之跡自然難以掩飾。這時宰相楊國忠屢次奏告唐玄宗李隆基,說安祿山有“反狀”,朝廷要預先採取防範措施。

楊國忠意欲置安祿山於死地,在情報方面做足了功夫,掌握了安祿山很多不爲人知的秘密。

在李隆基的御書房,楊國忠說道“安祿山招降納叛,極力擴充實力,延用了一批有才學的臣如高尚、嚴莊等爲幕僚,成爲自己的心腹。同時又從行伍提拔了一些智勇兼備的將校如史思明、安守志、李歸仁、蔡希德、崔乾、尹子、武令、田承嗣等爲自己的爪牙,委以重任,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批臣武將。”

唐玄宗李隆基打了一個哈吃,安祿山作爲一方節度使,召集一些人才爲自己服務,這是很正常的事,明顯的,楊國忠是小題大做了。

李隆基雖然老邁,但腦袋不糊塗,他早知道楊國忠和安祿山的過節,出於互相牽制的考慮,他認爲楊國忠是故意黑安祿山。

楊國忠看到自己的話沒得到響應,於是繼續說道“不僅如此,安祿山逼反了同羅、奚、契丹等族,大兵進剿,從降者選拔精壯八千餘人,稱爲‘曳羅河’。”

楊國忠的這句話引起了李隆基的注意,於是問道“愛卿慢說,什麼是‘曳羅河’?”

“突厥語壯士之意,是最能打的!”楊國忠解釋道“不僅如此,安祿山又養家僮百餘人,人人皆驍勇善戰,打起仗來衝鋒陷陣,勇不可當。又畜戰馬數萬匹,多聚兵仗,還派遣商胡去各地販賣馬匹和武器,每年交納珍貨數百萬。同時還私下做了數以萬計的緋紫袍、魚袋,以備後用。”

楊國忠的這句話徹底趕走了李隆基的瞌睡蟲,站了起來,在地毯轉了幾圈,然後問道“安祿山確實私造緋紫袍、魚袋?”

緋紫袍、魚袋,指緋衣與魚符袋。舊時朝官的服飾。唐制:五品以佩魚符袋。

緋紫袍、魚袋,對於官員是一種榮耀,相當於清朝時期的雙眼頂戴花翎,只有朝廷有這樣的權利,任何藩鎮和大臣都沒有權利私自賜予。安祿山竟然私自制作違禁器物,這可是不祥之兆,這引起了唐玄宗李隆基的疑問。

李隆基的突然內心煩躁起來,不願意多說,揮手讓楊國忠退下。

漫漫長夜,李隆基因爲平添了一份擔心,睡不着覺,甚至楊玉環同志的問候都提不起他的興趣。

耿耿難眠,心情憋得無以復加,李隆基下令,讓太子李亨星夜覲見。

李亨的太子宮緊挨着大明宮,接到了老爹的召喚,以爲發生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根本顧不得坐轎,騎馬,打馬飛奔到大明宮。

聽到了老爹的煩躁,太子李亨內心一陣竊喜,平時,老爹寵幸安祿山太重,甚至超過了自己,自己敢怒不敢言,今日老爹主動詢問,哪能不放開肚皮說。於是,他正襟說道“父皇,安祿山外表憨厚,性格狡詐,表面說話粗魯,實則每句話都順着父皇的心思說的。父皇想想,真正粗魯沒有心機的人,不會不惹人生氣,父皇聽到過一句讓您不高興的話嗎?”

太子李亨夠狠的,他沒有說出一條安祿山的罪狀,但從人性的角度剝開了安祿山的畫皮。如果李隆基確認安祿山狡詐,那麼,他說過的每一句話都是不真誠的。對於朝廷來說,任命藩鎮大員,才能不是最主要的,忠誠纔是第一位的,安祿山口是心非,不能繼續擔任如此大的重任。

唐玄宗李隆基感受到了李亨的擔憂,也認同他的說法,準備限制安祿山的權力,然而,安祿山畢竟是三鎮節度使,手握20萬精兵,掌握全國近三分之一的精兵,如有不測,禍亂非小,不能不小心從事。於是下旨,命令安祿山立刻到長安朝見。

楊國忠接到了李隆基的聖旨,非常的高興,因爲在沒有任何事發生的情況下,朝廷不會調動藩鎮大員入京的,安祿山狡詐異常,必然會找理由推脫。

楊國忠恨恨的想,只要你安祿山找理由推脫,我有辦法要了你的命。

第31節 惺惺相惜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64章 血戰石堡城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4節 追尋寶刀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163章 石堡城第16節 飛來橫禍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39節 捕俘(1)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39節 捕俘(1)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12節 華清宮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66章 上野寺溝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124章 勒索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88節 英雄末路第47節 死到臨頭第73節 不速之客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13節 波斯美女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112節 華清宮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1節 芳心暗許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60節 死裡逃生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213章 阿萊拉第72節 血戰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13節 波斯美女第67節 有敵情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64節 劉三哥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70節 遊擊將軍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50節 兄妹重逢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69節 死到臨頭第94節 追兵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327節 母馬計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89章 逃出生天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94節 追兵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34節 奈何做賊
第31節 惺惺相惜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64章 血戰石堡城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4節 追尋寶刀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105章 圍魏救趙第163章 石堡城第16節 飛來橫禍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39節 捕俘(1)第198章 石國投降第209章 遙遠的呼羅珊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39節 捕俘(1)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12節 華清宮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45節 賞金殺手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166章 上野寺溝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330節 辛家大小姐第124章 勒索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88節 英雄末路第47節 死到臨頭第73節 不速之客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323節 李嗣業殉國第13節 波斯美女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112節 華清宮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04節 背水一戰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21節 芳心暗許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74章 太原平亂第60節 死裡逃生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213章 阿萊拉第72節 血戰第175章 死裡逃生第108節 布衣登場第13節 波斯美女第67節 有敵情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64節 劉三哥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70節 遊擊將軍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50節 兄妹重逢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69節 死到臨頭第94節 追兵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252章 對陣怛邏斯城下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327節 母馬計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26節 勝利者戴上了鐐銬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190章 拔汗那王阿悉蘭達幹第263章 安祿山不見了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232章 唐軍出現在怛邏斯城第89章 逃出生天第120章 楊釗改名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266章 邊令誠夜訪第94節 追兵第113節 慘烈的睢陽第122章 楊國忠訓誡第34節 奈何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