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陝郡敗退

所謂一樣風景兩樣情懷,高仙芝在爲即將到來的戰鬥奔波,而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卻變得好多了。複製網址訪問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如您已閱讀到此章節,

李隆基心情好是因爲見到了他願意看到的東西。

兵部報來了招兵人數清單,赫然列着11萬的巨大數字。儘管設想了很多的結局,但這個數字是李隆基沒有預料到的,因此,他的心情是無的暢快,洛陽失陷帶來的焦慮因此一掃而空。

唐玄宗李隆基欣喜不已,他賜給長安11萬新兵一個響亮的名字“天武軍”,顧名思義,也是天子的子弟兵。

在這一刻,唐玄宗李隆基的心情放飛了,11萬天武軍,是一個足夠龐大的數字,大約和安祿山進攻原的數字旗鼓相當,加各地的府兵,用不着調動各地節度使的軍隊,朝廷軍隊的人數已經遠遠高於叛軍了。

戰爭如果僅僅是數字大小的遊戲,此時,唐玄宗李隆基已經贏了,而且以壓倒優勢贏了。

戰爭是智力和勇氣的博弈,需要的是將士們的捨死忘生!在外歷史,有數不清的例子證明,實力弱小的軍隊能夠擊敗強大的對手。這一點毋庸質疑,如赤壁之戰、淝水之戰,還有李世民指揮的虎牢之戰。可惜的是,李隆基沒有看明白這一點,他現在已經以爲自己要贏了。

是抱着這樣的心情,唐玄宗李隆基下達了詔令,命令集5萬大軍,由副元帥高仙芝率軍東征。

唐玄宗李隆基如此萌萌噠,是不是自欺欺人呢?

歷史告訴我們,確實如此。然而,唐玄宗李隆基信心滿滿,但作爲軍隊主帥的高仙芝,他的心情可沒有那麼美麗了。他在兵部拿到了令牌,檢閱了部隊,很清楚自己率領的5萬大軍是什麼德行,軍成分非常複雜,有飛騎、礦騎,府兵,還有濫竽充數的天武軍。

這樣的軍隊無法戰鬥,無論如何需要訓練和磨合,然而,軍情緊急,高仙芝只能帶着這樣的軍隊戰場。但是,高仙芝的苦難不僅僅只有這一個,在他的軍隊即將出城的時候,偉大的唐玄宗李隆基又給他添堵了。

按理說,這樣的軍隊是沒有戰鬥力的,但是,唐玄宗李隆基認爲這支軍隊天下無敵。有了安祿山的教訓,一支無敵的軍隊掌握在外族人手,這是十分讓他不放心的,因此,又把他所信任的邊令誠派到軍任監軍。

唐玄宗李隆基被安祿山騙的疑神疑鬼,他現在改弦易轍,重點防範異族將領,看到異族將領犯疑惑。如果不是用人之際,他纔不會使用高仙芝呢。

這一段時間,高仙芝非常討厭邊令誠的貪婪和不顧一切,不過,朝廷的命令不可違抗,高仙芝沒有辦法,只好派人將邊令誠迎入了軍。

在冬天即將過去的時刻,高仙芝率軍從長安出發,開赴前線。

在寒風凜冽的時刻,河南河北接連落入叛軍之手,唐玄宗李隆基已經意識到了情況危急,因此,他很重視這次軍事行動。在大軍即將開拔之際,親自在勤政樓爲高仙芝等人舉行宴會,一再叮嚀囑託。

酒足飯飽之後,唐玄宗李隆基意猶未盡,親自到望春亭爲遠行的大軍送行。

唐玄宗李隆基雖然老邁,但也知道,戰場的事情不可預料,朝廷一定要有下一步。在送走了高仙芝的大軍以後,命令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組建新的軍隊,隨時準備接應高仙芝的軍隊。

但是,哥舒翰不幹了。

哥舒翰現在很生氣,唐玄宗李隆基寵幸安祿山,一直將他曬在高粱地裡,現在,安祿山造反了,纔想起自己。不過,他深知,作爲藩鎮,抗命沒有好下場的,他也沒有叛亂的打算。但是,他和安祿山仇深似海,這麼算了可不是他的風格,因此,他向朝廷報告,安祿山的族兄安思順有反心,要求唐玄宗李隆基嚴肅處置。

按理說,下級對級唯有服從,而不能要挾,實事求是地說,哥舒翰這是**裸的威脅朝廷,足夠挨一刀的。時至今日,唐玄宗李隆基現在已經得罪不起任何有軍權的藩鎮了,對於哥舒翰的無理要求,也只有認賬,於是下達詔令,將朝廷的戶部尚書安思順,太僕卿安元貞“皆被賜死,家屬徙於嶺外。”

不得不說一下安思順了,他在阿布思反叛之後,與北庭都護程千里採取聯合行動,派遣部將渾提偏師深入葛邏祿部,經狐媚磧略特羅斯山(這個地點沒找到,應該在新疆,只是猜測,見諒),大破阿布思部衆,程千里將阿布思押送京城,斬首示衆。

阿布思禍亂邊境,屠殺大唐軍民,製造了無數的慘案,確實死有餘辜。擊敗阿布思的叛軍,這是安思順在朔方任的大功之一。

安思順是安祿山的族兄,實際沒有血緣關係。實事求是的說,安思順以軍功起家,忠於朝廷,爲大唐朝廷做出了足夠多的貢獻。不僅如此,爲了自保,急於撇清和安祿山的關係,曾多次向朝廷反映安祿山以後必然要造反。現在,因爲唐玄宗李隆基得憤怒,無辜被殺,因此,“天下冤之。”

安思順被殺,是竇娥還冤的冤案!

在唐玄宗李隆基進行殘酷的階級報復的同時,高仙芝告別了長安,率軍開拔到陝郡(治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西),他將在這裡築起一道防線。

陝郡是水陸要衝,這裡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設立防線,可以延緩叛軍進攻的腳步,可以說,唐玄宗李隆基的這一步棋還是足夠精準的。

在這裡,高仙芝再一次看到了封常清。

幾乎與李、盧奕等三人從容赴死同時,敗軍之將封常清率領殘兵敗將退到了陝郡。

到了陝郡一看,這裡已是一片兵荒馬亂,陝郡太守竇廷芝顧不得守土有責,已一竿子逃往了河東,躲了。領導以身作則,別人自然照貓畫虎,整個城市開始了勝利大逃亡,不分當官的和老百姓,能跑的都跑了,沒跑的要麼是腿腳不好等死,要麼是腦袋長包發傻。

封常清在陝郡防線下下一看,心裡涼了半截,陝郡城防年久失修,城碟破敗,護城河都幾乎讓淤泥填平了。

失去了城防工事,屢戰屢敗的唐軍無法抗拒叛軍鋒利的馬刀,再一次失敗是毫無疑問的。

聰明人不會等死,封常清是聰明人的極品,他在一瞬間做出了決定,於是打算逃了。正在他收拾行裝的時刻,高仙芝的軍隊到了。

多日不見,兩兄弟在此等場合相見,酸甜苦辣鹹什麼的,“咕咚咕咚”冒泡,那種心情甭提了。

事已至此,沒有功夫兒女情長了,撈乾的說吧。封常清對高仙芝說道“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且潼關無兵,若賊寇豕突入關,則長安危矣。陝郡不可守,不如引兵先居潼關以拒之。”

實事求是的說,封常清已經從最初的輕視叛軍的判斷清醒過來,能夠冷靜的判斷當前的形勢,這在當時力量懸殊的情況下,確實是明智之舉。

高仙芝聽了封常清的詳細彙報,知其所言非虛,心裡想到,叛軍實力強大,而自己手的雜牌軍根本無力抗拒。更讓他擔心的是,如果一定要停留在這裡,唐軍實力不濟,唯有退守孤城防禦,叛軍完全可以放棄攻城,直接從城下通過,迅速到達潼關。

一旦出現了這樣的情況,陝郡據守的意義失去了,長安也危在旦夕。

高仙芝迅速做出了決定,命令打開太原倉。

太原倉在陝州,爲部重要的轉運倉庫,由江淮運來的租稅,都存於此地,然後轉運至關,到天寶年間,天下富庶,太原倉也聚集着大量糧食財物。高仙芝當時下令開倉,取出錢和絹布分給將士,其餘放火燒掉,以免爲叛軍所用。

但是,高仙芝的決定遭到了邊令誠的激烈反對,他認爲,陝郡城牆尚在,只要軍力部署得當,安祿山的叛軍要在短時間拿下陝郡並非易事,因此,強調要軍隊留下作戰。

邊令誠冠冕堂皇,實際藏着個人的私心,他的老家在洛陽,父母兄弟都居住在洛陽城,因爲家大業大,一時沒有來得及撤出,現在生死未卜,他恨不得立刻擊敗叛軍,一股氣跑到洛陽,找到自己的父母兄弟。

封常清很看不邊令誠不懂裝懂的嘴臉,不客氣的問道“監軍大人,如果叛軍以一部監視陝郡,其餘人馬越城而過,攻擊潼關,那麼我軍將如何自處?”

封常清問到了點子,邊令誠再糊塗也明白,這些軍隊堅守城池或許還有活路。如果真的發生了封常清說的事情,潼關必然危急,唯有回軍救援。在城外野戰,唐軍根本沒有任何取勝的可能。

不過,儘管邊令誠同意高仙芝的決定,但他沒有忘記唐玄宗李隆基關於固守陝郡的叮囑,因此堅持唐軍不能撤離,一定要在此地固守,阻擊叛軍。

封常清急了,情況無危急,邊令誠這廝竟然如此混賬,忍不住一股怒氣,脫口罵道“邊令誠,朝廷處在危機之,如果叛軍攻破了潼關,長安無險可守,必然陷落,這個責任你負得了嗎?”

邊令誠平時在軍養尊處優,雖然封常清爲人高冷,但對他還是足夠客氣的,今天見了封常清發威,頓時感到一激靈,沒有話說了。

不過,在這一刻,邊令誠徹底恨了封常清。

高仙芝看到邊令誠草雞了,於是下令,全軍撤離。

自古以來,最能考驗將領指揮能力的軍事行動是撤退,特別是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

高仙芝是有再大的本事,也沒有辦法讓軍隊保持隊型,因此只好聽之任之。

高仙芝的軍隊像是趕大集的農民,鬧鬧哄哄的向西撤退,5萬多人的隊伍,竟然綿延成數十里。

唐軍正在撤退途,途被叛軍安祿山部將崔乾佑追及。

叛軍鐵騎突出,官軍一觸即潰,漫山遍野的逃亡,“甲仗資糧委於道,彌數百里”。

高仙芝輸的一塌糊塗,甚至在函谷關舊址以西的長平倉都沒有停留,只是放了一把火,將數十萬斛軍糧毀於一炬。

邊令誠在親兵的保護下突圍成功,但剛剛搜刮來的值錢東西都丟了,因此,將怒氣發在封常清的身,心裡暗罵****的,等老子得着空兒再收拾你!那時候你知道,老子沒了家巴事兒也是爺們!

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37章 勒索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31節 惺惺相惜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125章 鴻門宴第63節 李代桃僵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1節 芳心暗許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67章 虢國夫人思春了第54節 舉案齊眉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24節 樑公公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7節 相約從軍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61節 席元慶第158章 段秀實揭榜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54節 舉案齊眉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13章 阿萊拉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63節 李代桃僵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48章 叛逃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31節 惺惺相惜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324章 沒有贏家的北邙山之戰第38節 大賀氏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69節 死到臨頭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37章 信鴿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4節 強盜打劫第243章 鋒矢陣第270章 搞死吉溫
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37章 勒索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31節 惺惺相惜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316節 長安爭奪戰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125章 鴻門宴第63節 李代桃僵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37節 突厥走私販第277章 榮義郡主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1節 芳心暗許第27節 詭異的宮廷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80章 受命出征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67章 虢國夫人思春了第54節 舉案齊眉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80章 兄弟相會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320節 光復洛陽第286章 叛軍如火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24節 樑公公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331節 史朝義殺爹第7節 相約從軍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61節 席元慶第158章 段秀實揭榜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54節 舉案齊眉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13章 阿萊拉第268章 左金吾大將軍入獄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63節 李代桃僵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248章 叛逃第309節 李隆基下野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303節 英雄之死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220章 穆斯林總督的詭計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172章 殺人立威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87節 蘇祿可汗敗了第162章 必死的信使第167章 吐蕃贊普第31節 惺惺相惜第79節 戍堡血戰第239章 穆斯林總督的和平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324章 沒有贏家的北邙山之戰第38節 大賀氏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69節 死到臨頭第301節 秘密接頭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226章 誘敵聚殲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95章 進軍拓枝城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237章 信鴿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236章 封常清的陷阱第321節 叛軍內訌第247章 一戰破敵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156章 哥舒翰請命第57節 路遇屍體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14節 強盜打劫第243章 鋒矢陣第270章 搞死吉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