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

?自從安祿山稱帝以後,他的美麗的謊言不攻自破,很多受矇蔽的官員和百姓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廝不是清除楊國忠的,而是叛亂的。[燃^文^書庫][www].[774][buy].[com]

.v??d??.??m

這些人感覺受到了無情的愚弄,因此非常氣憤,各地義旗紛舉,義軍分兵四出,大力打擊叛軍,黃河兩岸戰火熊熊。趁此機會,西北唐軍出關反擊,從外圍打擊叛軍,叛軍在河北和河南的攻勢陷於停頓。

但是,儘管陷入了泥沼之中,兵力入不敷出,安祿山依然惦記着關中,沒有撤回在關外的主力部隊。從這點來看,安祿山絕對夠得上一個有遠見的政治家。

安祿山給前方大將崔乾佑下達了死命令,讓他不惜任何代價奪取潼關,佔有這一個至關重要的戰略通道,進而打開通往長安的道路。

安祿山的戰略意圖很明確,就是黑虎掏心,奪取了關中,大唐朝廷的根基就會動搖,叛軍不利的形勢就會逆轉。

得到了安祿山明確的命令,叛將崔乾佑加緊了軍事部署。但是,叛軍已經丟失的機會不會再來了。

在高仙芝的統帥之下,潼關唐軍加速整合訓練,戰鬥力有所提升。得到鍛鍊的唐軍可以進行小規模的戰鬥了,被高仙芝配置在潼關的十二連城的各個戰略據點。

唐軍將士憑險固守潼關,天險橫絕,叛軍望關興嘆,一點辦法都沒有。

崔乾佑急了,爲了將唐軍誘出潼關殲滅,使出了歪點子,製造了種種假象。他把精兵都隱藏在大山中,只留一些老弱殘兵在外招搖,還到處散佈所謂陝郡叛軍只有4千,且缺乏訓練,不堪一擊的謠言。

高仙芝對這些情報不屑一顧,因爲就是用屁股判斷,這也是一條誘兵之計。他恨恨的想。如果自己的安西軍在,用不着你來引誘老子,老子早就打上門去了。

儘管崔乾佑的計策漏洞百出和不合時宜,但是,邊令誠信了,因爲他的父母兄弟還在河南,只要是能進攻河南。任何消息都會相信。他相信了以後就不幹了,以監軍的身份威脅高仙芝。如果不趁機消滅敵人,他就要向朝廷舉報。

高仙芝現在實在惹不起邊令誠了,自從進入軍隊以來,這廝的臉上就掛了一塊冰,讓高仙芝想起了久違了的長白山。

高仙芝非常討厭這張臉,不就是當初自己沒給錢麼!然而,邊令誠畢竟代表着朝廷,自己惹不起。於是,決定率領1000名將士出城。親自打探敵情,爲將來的戰鬥做準備。

封常清因爲接連戰敗,被唐玄宗李隆基下令虢奪了一切職務,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在高仙芝的軍中效力。

高仙芝當然不能坐視老弟兄做冷板凳,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幫助自己管理軍隊。

儘管手中沒有多大權力,封常清還是籌劃着軍事。對於高仙芝冒險出城而心有不安。

高仙芝豈能不明白這樣的道理,但是,邊令誠像一條狗一樣睜着眼睛,如果他不有所動作,這廝真能給朝廷打報告。他還清楚的記着,當初自己和夫蒙靈察發生矛盾時。邊令誠一紙報告,就徹底改變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現在也不例外,如果邊令誠再打一個報告,自己的政治生命也就完結了。

因此,高仙芝不能不有所動作,儘管他知道,這個動作難度係數很高。極度危險,一不留神就要出事,很可能由假摔變成真受傷。但事已至此,由不得他做出另外的選擇。

此時此刻,高仙芝悲哀的想,一個自以爲聰明的笨蛋,殺傷力是無與倫比的,可惜,自己偏偏碰上了。

這一天的清晨,緊鎖的潼關城門大開,吊橋“吱呀呀”的落下,高仙芝率領1000名精銳騎兵出城了。

出了潼關,前面就是崤山峽谷,高仙芝派出了遊騎,在前方探路,然後親自率軍朝着洛陽方向的道路前進。

高仙芝看了看天色,太陽在山脊上趴着,懶洋洋的,於是感到時間很充裕,輕輕地揮舞着馬鞭,戰馬小跑着,緩緩衝向了不遠處的崤山峽谷,隨後,騎兵大隊在他的身後緊緊跟隨。

不久,遊騎回來報告,崤山兩側沒有伏兵,函谷關故城也是如此。

聽到了自己希望聽到的消息,高仙芝放心了,命令騎兵雙人一排,保持間距,向着崤山深處進發。

騎兵大隊迤邐過了崤山峽谷,在中午時分,來到了空曠處,函谷關舊址在高仙芝的眼前呈現。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因處於洛陽至西安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漫長的距離多在澗谷之中,深險如函,古稱函谷。

險要的地方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函谷關也沒有逃脫這個宿命。春秋時,秦孝公從晉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置函谷關。

函谷關關城東西長15裡、穀道僅容一車通行,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

戰國時期,楚懷王舉6國之師伐秦,秦軍倚仗函谷天險,使6**隊“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秦始皇六年,楚、趙、衛等5**隊犯秦,“至函谷,皆敗走”。

這一道雄關,因爲地勢過於險峻,人馬難行,已經適應不了大唐蓬勃發展的形勢,因此在唐初廢除,由潼關所取代。現在,一百多年過去了,曾經雄偉的關城破敗不堪,只剩下殘垣斷壁。

函谷關前靜寂無聲,高仙芝藏起了內心的感嘆和憂慮,催促戰馬繼續前行,忽然,在關前的榆樹林中驚起了一羣鳥,尖叫着,“撲棱棱”的飛上了靜寂的天空。

高仙芝一驚,如果無人打擾,鳥羣不會無事自驚,一定是有人在樹林裡活動,才導致了鳥羣驚慌的飛翔。如果叛軍在此地設伏,唐軍後退,在函谷小道之中,人馬擁塞,根本就逃不掉。

高仙芝心中一陣悲涼,千小心萬注意。還是着了賊兵的道了!

正在高仙芝和唐軍驚懼之時,函谷關舊城之上冒出了無數的人頭。隨即,樹林中衝出了大隊的叛軍,人馬迅速蔓延,將唐軍圍裹在函谷關前的空地上。

叛軍的“燕”字大旗迎風招展,軍馬雄壯,人數密密匝匝。將這1000唐軍包圍得水泄不通。

叛軍大隊分開,一員長着絡腮鬍子的中年叛將騎着黑馬。出現在隊伍的前列。

叛將在馬上一抱拳,大聲說道:“副元帥真是忙得很,燕軍前軍主將崔乾佑在此等候多時了。”

高仙芝沒有見過崔乾佑,但聽說過此人的兇悍。

事到如今,高仙芝反倒鎮定下來,他輕蔑的看了崔乾佑一眼,冷冷說道:“崔乾佑,你本是朝廷命官,食朝廷俸祿多年。奈何和安祿山穿一條褲子?本帥到此,崔乾佑還不下跪!”

高仙芝陷入重圍,依然頤指氣使,牛皮哄哄,崔乾佑氣得張口結舌。如果不是安祿山有令,活擒高仙芝,逼迫他讓出潼關。真想一刀把高仙芝剁了。

崔乾佑壓住了心頭的怒火,故作熱情的說道:“我家皇帝有旨,如若唐軍副元帥高仙芝幡然悔悟,則大燕兵馬大元帥之位虛席以待。副元帥同意,崔乾佑自然是您的部下,下馬參見自是正理。副元帥。您還要崔乾佑拜見麼?”

高仙芝冷然一笑,不再搭理崔乾佑,他用目光掃視着敵人的隊伍,又看了一眼自己手下的將士。

高仙芝這一眼就看的膽戰心驚,手下的將士人人臉色蒼白,有些人甚至都在顫抖。

儘管落在狼羣之中,高仙芝根本就不害怕。但是,手下的將士如此膽怯,這樣的將士無法使用,因此,他極爲擔心,甚至是恐懼。

不過,既然落到了狼羣之中,不管能不能拼都得拼了,只要自己一拼,將士們就沒有後路,唯有拼命幹了。於是,高仙芝有了惡毒的想法,向騎兵校尉使了一個眼色,然後手悄悄摸到了馬鞍旁的硬弓。

高仙芝大喝一聲“崔乾佑,本帥答應你了,還不下跪?”

崔乾佑吃了一驚,高仙芝心高氣傲,對於這樣的屈辱條件,一定會破口大罵,沒想到,他竟然答應的如此痛快。

這個回答不符合崔乾佑的判斷,於是,一時腦袋轉不過彎兒來,猶如石化了一般。

正在崔乾佑猶豫之中,高仙芝拽出了彎弓,隨手搭上一支狼牙箭,弓弦一響,狼牙箭破空而出。

崔乾佑猛然看到了高仙芝的小動作,當即嚇得膽裂心驚,來不及躲閃,一頭栽落在馬下,狼牙箭呼嘯着從他的馬頭上飛過,貫進了後排叛軍將領的胸膛。

崔乾佑落馬,叛軍後隊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兒,又聽見了一聲慘叫,都以爲崔乾佑死了,因此頓時大亂。

趁此機會,高仙芝將硬弓塞進了弓袋,從鳥翅環上摘下了大槊,一催戰馬,當先衝向敵陣。

唐軍將士看到高仙芝射落敵酋,知道這一場拼殺不可避免,在這裡躲無處躲,於是,人人丟掉了怯懦,亮出橫刀和大槊,紛紛隨着高仙芝的腳步,衝向了敵軍大隊。

高仙芝大槊橫飛,迎頭撲向崔乾佑,崔乾佑嚇得面如人色,翻滾着滾進了叛軍大隊。

高仙芝沒有實現殺死崔乾佑的理想,索性放開膽子拼了,催動戰馬,大槊猶如銀龍出水,所過之處,叛軍人仰馬翻。

崔乾佑在將士們的扶持下,重新爬上了馬,一照面就讓高仙芝打落馬下,這個人丟大了。因此,他兇性大發,抽出彎刀,接連砍倒了幾個後撤的將士。

在崔乾佑的鐵腕之下,叛軍後退的腳步停止了,一窩蜂的涌上來,和唐軍將士糾纏在一起。

冷兵器作戰,憑的就是人多,儘管有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但那都是很少見的,一般都是人多的贏。這次也不例外,在叛軍的圍攻之下,唐軍將士出現了巨大的傷亡,剩下的將士也是血滿征衣,白色的盔甲都成了鮮血一樣的顏色。

在日落時分,戰鬥漸漸進入了尾聲,唐軍將士剩下的不足200人了,而且人人帶傷,就是高仙芝的身上,也帶有箭傷。

雙方砍殺的無休無止。高仙芝的唐軍緊緊被壓縮在重重包圍之中。

高仙芝大槊折斷,抽出了寶劍砍殺,在戰鬥的間隙,他不由得仰天嘆息,英雄夢頓成一枕黃粱。

崔乾佑躲在叛軍大陣之後,身上倒是沒有受傷,不過。他帶來的5000軍馬,在兩個時辰內折損大半。剩下能戰鬥的將士只有兩千餘衆。這就讓他十分的心疼,這些人都是從幽州帶來的,可是自己的子弟兵啊!

崔乾佑的心疼很快就化成了仇恨,惡狠狠地下令:“全軍將士衝鋒,務必殲滅高仙芝的唐軍。”

經過長久的拼殺,叛軍人困馬乏,不過,唐軍將士剩下的太少了,這就鼓舞了他們已經疲乏的鬥志。在主帥的命令之下,叛軍的胡笳聲又響了起來。

高仙芝現在幾乎要虛脫了,不過他還極力忍受着,因爲他很清楚,如果自己在馬上栽落,唐軍將士的士氣會立刻崩潰,就成了一羣待宰的豬。因此。他忍住了虛弱,緊緊地抓住了劍柄,因爲握得太緊,手指都已經麻木了。

叛軍向大山一樣壓迫過來,高仙芝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回頭看着將士們。一個悲壯的眼神送給了將士們。

人在拼命的時候,都會忘記懼怕,將士們目光堅定,給了高仙芝一個堅定的答覆。

高仙芝再一次將目光望向了前方,但是,他看到了另一個夢幻般的場景,叛軍後隊塵土大起。一隊騎兵蜂擁着向叛軍的後隊撲來。

在西域的天空下,高仙芝練就了一雙鷹隼般的眼睛,看到了不是叛軍紅色的鎧甲,而是唐軍將士銀色的裝束。

高仙芝說什麼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是日出的方向,那個地方所有的城壘,陝郡,臨汝、弘農、濟陰、濮陽、雲中等郡都被叛軍佔領了,怎麼能有唐軍從那個方向出現?

高仙芝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崔乾佑也同樣不相信,不過,這一隊騎兵很快就給了他答案,一陣箭雨遮蓋了天空,隨着狼牙箭的呼嘯,叛軍騎兵在箭雨中慘叫。

遭到了前後夾擊,崔乾佑剩餘的勇氣在一瞬間失去了,帶轉馬頭,在高仙芝和後方唐軍的夾縫中落荒而逃。

將是軍中膽,主帥一逃,叛軍的士氣頓時消失殆盡,紛紛打馬落荒而逃。

高仙芝和他的唐軍站立在原地,經過了捨死忘生的拼殺,透支了過多的體力,他們真的沒有力氣追擊了,只能眼看着叛軍消失在遠方黑黢黢的山口。

增援的唐軍也沒有追趕,分散各處,打掃戰場,趕緊找機會發財。

在暮靄中,一個粗壯的唐軍將領衝到了高仙芝的馬前,非常利落的滾鞍落馬,抱拳施禮道:“副元帥,睢陽別將南霽雲拜會副元帥。”

睢陽?南霽雲?這個人和陌生,這個地兒也不歸自己管,而且睢陽距離潼關萬水千山,自己說什麼也打不上關係。高仙芝有些疑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

南霽雲微微一笑,說道:“南霽雲記得副元帥在玉門關外的相救之恩,今日,總算了結了一番心願。”

高仙芝忽然想起了和玉門關守捉使王慶宇以命相搏的虯髯漢子,心中頓時大喜,急忙跳下馬,拉住了南霽雲的手說道:“是南霽雲大哥,多年不見,原諒仙芝一時忘了。”

“施恩不記,真乃大丈夫也!”南霽雲好說的大笑道:“副元帥不記得,我可不能忘懷!”

南霽雲的豪爽感染了高仙芝,於是拉着找塊石頭坐下。

南霽雲感慨着說道:“一別十餘年了,沒想到在這裡見面。”

高仙芝亦是頗多感慨,不過,他還有一個疑問,南霽雲出現的太巧了,讓他有些疑惑。

這個疑惑當然不是懷疑,有些人是一碗清水,一眼就可以看到底,高仙芝認定,南霽雲就是光明磊落的漢子。

南霽雲注意到高仙芝的表情凝重,明白過來了,一拍腦袋說道:“副元帥,我和張巡大哥守住了睢陽,吳王李祗命睢陽派人赴都城報捷。一路上都是賊兵,張巡大哥不放心,於是讓我帶着幾個人偷出睢陽,趕赴都城。在路上,我們遭遇了賊兵,邊打邊逃之際碰上了李光弼的先鋒騎兵。李將軍擔心我們不能到達都城,派一千騎兵沿途護送,沒想到去在這裡碰到了副元帥。”

高仙芝這才搞清楚,這一次巧遇陰差陽錯,竟然解除了自己的危險,可謂萬幸。

這時,夜色籠罩了秦隴大地,天色陰沉起來。

南霽雲從懷裡拿出一封寫好的文書,雙手遞給高仙芝,說道:“這封信麻煩副元帥交給朝廷。叛軍敗退,正是一個好時機,南霽雲就此告辭。”

高仙芝現在是缺人之際,特別是缺乏有用的人才,對於南霽雲的離去,自然有些戀戀不捨,打算邀請南霽雲到潼關停留幾日。不過,南霽雲很快讓他失望了。

南霽雲拉過馬匹,拱手一禮說道:“賊兵勢大,睢陽緊急,張巡大哥孤掌難鳴,南霽雲不能就此當縮頭烏龜。”

人各有志,不能相強。南霽雲豪氣干雲,高仙芝唯有苦笑,拱手施禮,算是和他道別了。

南霽雲帶着騎兵消失在暮靄中,高仙芝跨上了戰馬,帶着剩餘的將士向崤山峽谷中走去。

峽谷黑黢黢的,很快吞沒了這一支孤獨的隊伍。

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8節 西北望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69節 死到臨頭第144章 波斯奴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2章 雪夜奇遇第4節 追尋寶刀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191章 柘枝城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317節 回紇騎兵第71章 死亡突擊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19節 孤身遇險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1章 故土難離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63節 李代桃僵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85節 庭州被圍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107節 慶功宴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16節 飛來橫禍第16節 飛來橫禍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39節 捕俘(1)第21節 芳心暗許第261章 蔡家樓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82章 密詔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34節 奈何做賊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2章 雪夜奇遇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72節 血戰第51節 入幕之賓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36節 捉生將第7節 相約從軍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82章 密詔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63節 李代桃僵第61節 席元慶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1節 芳心暗許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213章 阿萊拉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159章 賽雅爾總督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213章 阿萊拉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5節 輪臺大捷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5節 賣刀
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328節 冒死突擊第8節 西北望第155章 旗開得勝第244章 黑衣大食第69節 死到臨頭第144章 波斯奴第227章 哈德文獻俘第2章 雪夜奇遇第4節 追尋寶刀第279章 郡主成婚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191章 柘枝城第123章 平盧軍節度使第325節 大聖周皇帝第91章 別了,突騎施第317節 回紇騎兵第71章 死亡突擊第17節 再見煙花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19節 孤身遇險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1章 故土難離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110節 馬老四來了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44節 大老闆鮮于仲通第192章 暗夜接頭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63節 李代桃僵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85節 庭州被圍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77章 紅堆拉山口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107節 慶功宴第135章 折戟石堡城第143章 凱旋有罪第200章 高仙芝的報復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16節 飛來橫禍第16節 飛來橫禍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73節 不速之客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第205章 封常青殺人第39節 捕俘(1)第21節 芳心暗許第261章 蔡家樓第215章 別了,呼羅珊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151章 阿拉伯傳教士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282章 密詔第131章 一代天驕王忠嗣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34節 奈何做賊第214章 會晤卡赫塔巴第22節 滑頭小子鄭德詮第2章 雪夜奇遇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72節 血戰第51節 入幕之賓第11節 阿爸去哪兒了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177章 京城告御狀第36節 捉生將第7節 相約從軍第53章 牛大小姐私奔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82章 密詔第68章 難熬的黎明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63節 李代桃僵第61節 席元慶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1節 芳心暗許第307節 可恥的西原大敗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145章 呼羅珊的來客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238章 段秀實出使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213章 阿萊拉第153章 阿拔斯的黑旗第159章 賽雅爾總督第229章 河水乾了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213章 阿萊拉第85節 庭州被圍第25節 輪臺大捷第216章 背水列陣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319節 睢陽陷落第113節 霓裳羽衣曲第5節 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