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節 叛軍內訌

安慶緒殺了安祿山,隨即稱帝,似乎實現了平穩接班。 但是,這只是一個虛假的現象,因爲他登上帝位的手段過於骯髒,很多安祿山的舊將都不服氣,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史思明。

對於新皇帝登基,史思明沒有按照慣例上表慶賀,因爲他很瞧不起安慶緒的爲人。不僅如此,史思明公開站在安慶緒的對面,高調招降納叛,只要是對安慶緒不滿的,他一概給與庇護。

古人是非常重視孝道的,有一句話很說明問題,“父叫子亡子不的不亡”,這句話是沒有前提的,也就是說,不管老爹說的對錯,兒子都要承受。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將領們鄙視安慶緒的爲人,很多將領都逃了,要麼投降唐軍,要麼依附史思明。

洛陽失守以後,叛將李歸仁指揮的‘精’銳的拽落河、突厥同羅部落軍隊、6州契丹胡人軍隊總計3萬人,沒有跟隨安慶緒前往鄴郡相州,而是一溜煙跑回了范陽。

—路上,這些敗兵貫徹“賊不走空”的‘精’神,沿路搶劫,搶他們看得到拿得住的一切,很快就滿載而歸,心滿意足地進入范陽境內。

這些人以爲,只要進入了范陽,有遼闊的大漠和東北大平原作依託,大唐朝廷鞭長莫及,他們就安全了。然而,他們想偏了,忘了范陽現在是史思明的地盤。

對於這些沒孃的孩子,史思明早有準備,爲了自己的實力,一定要招降這些敗兵。當然,史思明不會去做思想工作,而是派出了大軍“迎接”。

面對史思明的大軍,‘精’銳的拽落河和六州契丹胡人部隊選擇了投降,唯獨原來阿布思統領的同羅部落軍隊不同意投降。

史思明早就作了兩手準備,一手握着胡蘿蔔,一手握着大‘棒’,既然同羅部落軍隊給臉不要臉。那麼,就是大‘棒’伺候。

同羅部落的軍隊沒有料到史思明這麼狠,一擊之下潰不成軍,多數人戰死,只有少數人逃回了老家。但是,他們撿了一條命,搶劫得來的財產都沒了。

史思明招降納叛。軍隊的實力迅速擴大。

回過頭來繼續安慶緒的故事,將領們逃得四面八方。就是不到洛陽,因此,‘弄’得安慶緒很沒面子。

對於叛逃到唐朝的將領,安慶緒沒有辦法,畢竟是敵對陣營。對於史思明,他的氣可就大了,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家人,背後捅刀子太狠。這麼做太過分了。

安慶緒生氣的結果很簡單,就是要找機會幹掉史思明。但是,他沒有找到機會。

與此同時,唐軍卻在快速推進,迅速掃‘蕩’着叛軍的殘餘勢力。安慶緒無可奈何,率殘兵前往鄴郡的相州(今河南安陽)。

安慶緒在相州站穩了腳步之後,馬上發出詔令。四處徵兵,蔡希德、田承嗣、武令珣等叛將先後投奔,他又得到大約6萬的叛軍。只有史思明既不派兵,也不派使者慰問。

安慶緒新仇舊恨一起算,於是派了忠誠的宰相阿史那承慶、親王安守忠、大將李立節3人,帶了5千騎兵趕到范陽。以徵兵爲名,實則‘欲’察看情況,準備偷襲。

史思明是白了‘毛’的老狐狸,聽說幾人同時前來,而且帶着這麼多的打手,馬上明白了這是‘陰’謀。

史思明心裡冷笑,在老子的地盤算計老子。這不是找死麼!

史思明在城內埋伏了一支‘精’兵,然後率領數萬大軍出城,親自迎接使者。

史思明在城外見到使者後,立即下馬行禮,握手敘舊,十分的殷勤,讓人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史思明的大軍環飼左右,阿史那承慶等人根本不敢下手,只好故作親熱的打着哈哈。

史思明盛情邀請使者進城,阿史那承慶等人無法推脫,隨其進了范陽城。

史思明將阿史那承慶等人迎進了大堂,這裡早就準備了酒宴。

在音樂的伴奏下,盛大的宴會開始了。

有了胡娘肚皮舞的熱度,阿史那承慶等人很快就喝高了。等到酒喝得差不多了,史思明狠狠地摔碎了手中的‘玉’杯。

隨着‘玉’杯的清脆炸響,伏兵一涌而出,擲出一隻酒杯,將喝得高了的阿史那承慶3個倒黴蛋捆成了大閘蟹。

隨後,史思明派兵出城,將安慶緒的騎兵繳械,給了些錢財遣散了。

史思明公開和安慶緒翻臉,害怕安慶緒跟他拼命,這就需要有另一個大樹爲他遮風擋雨,能給他希望的,唯有大唐朝廷。

史思明向大唐朝廷奉上歸降書,痛哭流涕的檢討,希望朝廷不計前嫌,允許他回到人民的一邊。只要朝廷給予改邪歸正的機會,自己願意率領管轄範圍內的13個郡以及13萬兵力向朝廷投降。

史思明是夠分量的大人物,這樣的人很容易找到買主。

唐肅宗李亨得到報告後十分高興,儘管他不相信史思明能和朝廷一條心,不過,只要史思明坐山觀虎鬥,就爲朝廷徹底消滅安祿山的殘渣餘孽創造了條件。

於是,李亨下達詔令,封史思明爲歸義王,繼續兼任范陽長史、河北節度使,他的7個兒子都被授予顯赫官位。

史思明受了冊封之後,立刻有所表示,公開處斬了安守忠和李立節兩人,以表明自己對朝廷的誠意。只有阿史那承慶與史思明從前就頗有‘交’情,所以沒有被殺。然後,史思明親自趕赴河北地區,宣傳朝廷宗旨。

大唐朝廷和史思明的短暫婚姻結出了碩果,河北諸郡紛紛反正,只有鄴郡、相州等幾個地區還完全屬於安慶緒。

史思明儘管非常賣命,不過,他很清楚,作爲有過“前科”的人,大唐朝廷對自己的安撫只是權宜之計,一旦安慶緒被消滅,以後就輪到自己了。因此,他玩起了兩面派手法,“外示順命,內實通賊”。不斷招兵買馬。

史思明的勢力擴張引起了朝廷的警惕,在李光弼的策劃下,唐肅宗李亨採取了行動。在乾元元年(公元758年)5月,朝廷任命烏承恩爲副使,派到史思明軍中作“策反”工作,想伺機殺掉這個居心叵測的反賊。

烏承恩曾經是史思明的老上司,曾經被史思明俘獲。史思明對他還不錯,在史思明歸順朝廷之後。重新獲得自由。

烏承恩奉命進行“臥底”,李光弼也對烏知思嚴加囑託,讓他趕快行事。

當年六月,烏承恩一行抵達范陽,宣完旨後,史思明特意安排烏承恩住進了自己的官邸。

烏承恩的兒子其時正於史思明帳下任職。當天夜裡,史思明很有人情味地吩咐他去看望一下父親。

父子二人很久不見,自然有說不完的話,聊着聊着就聊到了當前的政事上。烏承恩四顧無人,‘激’動而低沉的說道:“我這次來是帶着任務的,就是要幹掉這個反叛的胡賊。這事兒雖然危險,但富貴險中求,事成後我就是節度使!”

烏承恩的兒子吃了一驚,還沒等表態,房間的‘牀’底下就傳出了兩聲冷笑——史思明安排的兩個人已經在黑乎乎的‘牀’底下埋伏了大半夜了。

這個情節很像狗血的間諜劇吧。不過,這可不是編的,而是歷史的真實。

這一下,‘陰’謀敗‘露’了,史思明證明了自己的懷疑,於是下令搜查。

史思明的親兵在烏承恩的行李中搜出了很多機密:李光弼手書收買阿史那承慶的命令;殺死史思明之後。賞賜給阿史那承慶的免死鐵券;一本小冊子上面列滿了史思明心腹黨羽的名單。

史思明掌握了重要的證據,親自到監獄中提審烏承恩,將這些證據摔到地上,責問道:“我哪裡對不住你,你要這麼幹?”

烏承恩嚇得膽裂心驚,滿頭白‘毛’汗,不停磕頭哭訴道:“我有罪!我該死!這事兒不關我事。都是李光弼那廝乾的!”

事到如今,烏承恩說什麼都沒用了,史思明拂袖而去。

第二天一早,范陽陽光明媚,是一個殺人的好日子!

史思明下令鳴鐘,集合了所有部衆、官吏和范陽百姓,面向西南,痛哭流涕的喊道:“我的十三大軍都降了朝廷,我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偏要往死裡整!”

史思明的戲份很足,頓時,范陽官民百姓都無比同情他的遭遇。

史思明做了這麼多的戲,就是爲了博取同情,看到民心向自己的一方傾斜,心情一級‘棒’。於是,下令行刑,命人‘亂’棍打死烏承恩父子,屍體扔到大街上示衆。

烏承恩父子有伴,在路上不孤獨,共有200多人受他的牽連,一起被殺。

人殺了還不算完,史思明下令,將同來的太監李思敬押入大牢,先享受幾天范陽式的不見天日再說。

在這個時刻,史思明打算反了,但是,這件事事關重大,還要有伏筆才行,於是,他命令跟隨自己30多年的幕僚耿仁智起草文書,向唐肅宗李亨上表鳴冤。

史思明面授機宜,耿仁智在一旁記錄:“陛下不爲臣誅光弼,臣當自引兵,就太原誅之!”

史思明妃常狠毒,以他現在擁有的實力,如果強烈表達訴求,一貫以懦弱著稱的唐肅宗李亨,害怕史思明攻擊太原,很可能會下旨處死李光弼,以此來平息史思明的憤怒,至於是不是真的能讓史思明的軍隊止步,那不是他考慮的範圍。如果真的如此,大唐朝廷真的就萬劫不復了。

別跟我說不可能,“清君側”那個故事就是如出一轍,晁錯怎麼死的,相信大家不會陌生。

耿仁智爲這句話吃了一驚,不過,他深知史思明的爲人,於是不動聲‘色’,記錄以後,將請求朝廷誅殺李光弼的內容偷偷刪了,換上了比較溫和的語言,然後‘交’給了使節。

等到史思明發覺,表文已送出,在路上已經有些日子了。

唐肅宗李亨趕緊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遣使宣慰道:“此非朝廷與光弼之意,皆承恩所爲。殺之,甚善!”

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64節 劉三哥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67節 有敵情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36節 捉生將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13章 阿萊拉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52章 落魄秀才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30節 虯髯漢子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44章 波斯奴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282章 密詔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67節 有敵情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40節 捕俘(2)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80章 受命出征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210章 漢家奴第63節 李代桃僵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60節 死裡逃生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24節 樑公公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52章 主僕相見第16節 飛來橫禍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144章 波斯奴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72節 血戰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50節 兄妹重逢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57節 路遇屍體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170章 血戰第13節 波斯美女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34節 奈何做賊
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64節 劉三哥第97節 莫賀達幹第306節 哥舒翰出征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250章 杜環被俘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70章 搞死吉溫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67節 有敵情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18章 初戰大敗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36節 捉生將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71章 聯手哥舒翰第213章 阿萊拉第224章 康國的偷襲行動第46節 有朋自遠方來第52章 落魄秀才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08章 拔汗那王的商隊第30節 虯髯漢子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280章 搜查安府第144章 波斯奴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111節 峽谷遇險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211章 鴕鳥比賽第282章 密詔第298節 函谷關遭遇戰第206章 黑衣大食的崛起第67節 有敵情第291章 顏氏兄弟的鴻門宴第92節 莫賀達乾的囚徒第146章 相會布哈拉城第265章 楊國忠的震怒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40節 捕俘(2)第255章 可恥的背叛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80章 受命出征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210章 漢家奴第63節 李代桃僵第127章 彩雲之南的南詔第157章 徵召秘密特使第311節 血戰羣敵第322節 安慶緒遜位第132章 王忠嗣拒戰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60節 死裡逃生第257章 停止追擊第234章 頓兵于堅城之下第24節 樑公公第318節 吃人的睢陽第152章 主僕相見第16節 飛來橫禍第134章 紫宸殿會議第183章 抱得美人歸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25章 河灘之戰第144章 波斯奴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72節 血戰第184章 不速之客第161章 進攻前的暗戰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300節 城門風波第276章 賄賂特使第50節 兄妹重逢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88章 搞笑的滎陽之戰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256章 唐軍敗了第57節 路遇屍體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197章 拓枝城危急第228章 祭告河神第289章 西北敗報連連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170章 血戰第13節 波斯美女第31節 惺惺相惜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34節 奈何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