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交鋒

?過了兩天,疲憊的楊釗終於趕回了華清宮。

楊釗回來的還算及時,唐玄宗李隆基有楊玉環和虢國夫人姐妹陪着,在昨天夜晚玩得瘋狂了一些,過於勞累,以至於剛剛起來。

在宮女的服侍下,李隆基來到了膳堂,用過了早膳,心滿意足的用牙籤剔着牙齒,一眼看到了疲倦不堪的楊釗。

楊釗的面色疲憊,似乎熬了夜,眼睛像兔子一樣,火紅火紅的。這讓李隆基感覺到很怪,不由得問道“愛卿,你這是怎麼了,緣何如此勞累?”

楊釗跪地大哭,哽咽着說道“陛下,宰相李林甫大人病危,臣親自護理一日,今日凌晨,宰相大人去世,臣立刻親自趕來向陛下報告。”

李隆基聞聽此言,如遭雷擊,這時,他纔想起了楊釗曾經通過虢國夫人向自己請假,說是照顧李林甫的病情,當時,自己還以爲李林甫沒有大礙,很快會好起來。

李隆基喃喃的自語道“林甫,你才七十歲啊,你怎麼說走走了……”

怪不得李隆基如此難過,因爲李林甫和李家的淵源太深了。

李林甫出身於李唐宗室,是李淵叔伯兄弟李叔良的曾孫。進入仕途以後,他收買嬪妃宦官,探得玄宗動靜,迎臺意旨,因而獲得信任,掌握大權,最終權傾朝野。

李林甫雖然奸詐,但他處理朝政的能力很強,因此,唐玄宗李隆基能夠放下心思玩樂,李林甫一死,李隆基猶如斷了左膀右臂,如何能不悲哀!

楊釗跪地不起,勸慰道“宰相大人古稀之年殯天,也算是高壽了,陛下應節哀順變,保重龍體纔是。”

李隆基長嘆一聲,說道“愛卿,你先下去吧,趕快操辦宰相的後事,一切都仰仗你了。”

按照官場的規矩,宰相死後,能夠主持宰相葬禮的大臣,很可能是新宰相的人選。李隆基能夠讓他出面主持,這說明皇帝有意讓他承擔更大的責任。楊釗按捺不住內心的竊喜,故意悲痛的應承道“臣領旨。”

楊釗放下諸般事務,全力操持李林甫的葬禮。

楊釗爲人慎密,做事滴水不漏,在他的操持之下,風風光光的將李林甫發送出去。

楊釗確實使出了吃奶的勁兒,將李林甫的葬禮辦得極爲圓滿。勁兒使得太大,自然要勞累得很,等到李林甫入土爲安,他也幾乎累癱了。

這一天夜晚,天空飄着清雪,氣溫驟然變得寒冷。楊釗剛剛回到家裡,還沒來得及和一杯熱茶,李隆基的聖旨到了,讓他立刻趕到大明宮的御書房。

朝廷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李隆基也沒有心情洗澡泡小姐了,匆匆返回了大明宮。

楊釗換朝服,乘着暖車,匆匆趕往大明宮。一路,他在琢磨,李隆基雖然年紀老了,但公私分得清楚,一般在臣子休息的時候,除了飲宴,他很少在天黑以後召見大臣。

楊釗默默地想,看來有大事發生了,很可能是宰相的人選。

楊釗相信,宰相的帽子很快會扣到自己的腦袋,因爲在這些日子裡,他已經得到了很多大臣的擁護,這些人已經將請求任命自己爲宰相的奏疏送到了朝廷。對於大臣們的呼聲,李隆基不會無動於衷的。

抱着幻想,楊釗來到了御書房。

御書房整潔典雅,在明亮的燈火映照下,暖爐熱烈的燃燒着。三拜九叩的大禮過後,李隆基讓楊釗起來說話。

楊釗擡眼一看,當時覺得“咯噔”一聲,因爲他看到了李隆基的臉色很不好看,甚至極爲難看。

楊釗暗叫一聲壞了,不過,這時候不是說話的時候,應該沉住氣,等候李隆基說話,然後再想辦法應對。

“愛卿,李林甫不在了,朝廷不可一日無宰相,相位不能空懸。你說說,朝廷還有誰可用?”果然,沒用楊釗等多久,李隆基發話了。

楊釗摸不準李隆基的脈搏,他很想說自己才堪大用,當宰相正是人盡其才。但他可不敢自己說出來,因此,顧左右而言他,說道“才堪大用者,張九齡致仕在家,應該啓用。”

張九齡是一代名臣,他出面足夠應對朝政,這一點,李隆基並不否認,然而,這老頭脾氣太倔,總是不好好說話,而且年齡也大了,自然不能考慮。

李隆基不動聲色的說道“張九齡年紀老邁,朕不忍心讓他繼續操勞。愛卿還有別的人選嗎?”

楊釗眼珠兒一轉,說道“哥舒翰久在邊塞,爲國家立功,或可調他回朝,足可應對大局。”

李隆基長嘆了一聲,他心裡再一次確認,楊釗推薦了兩個似乎最有能力,但卻是最不可能的人選,毫無疑問,這小子自己有野心。想到這裡,他再一次搖頭,說道“哥舒翰主持隴右軍務,近日吐蕃蠢蠢欲動,正要他在邊關鎮守。危急時刻,臨陣換將,似乎不妥。”

楊釗一瞬間明白了,李隆基已經有了打算。不管這個打算對自己是有利還是不利,自己這時候決不能多嘴了,淡定是第一要務,因此,沉默的不發一言。

楊釗猜對了李隆基的心思,火候拿捏的十分的精準,他很快聽到了李隆基的聲音。

“想來,愛卿在朝爲官有些日子了,朝廷的錢糧十分的充足,按理說,正是宰相的不二人選。可惜的是,有些事朕拿不準啊!”

楊釗聞言大驚失色,李隆基這麼說,是宣佈了自己政治生命的終結,而自己剛剛體會到了權力的好處。因此,這絕對是不能夠忍受的,於是他立刻跪倒在地,顫聲說道“蒙陛下垂愛,臣鞠躬盡瘁操持國事,不知因何事讓陛下如此憂心?”

李隆基落寞的拿起了龍書案的一本奏摺,扔給了楊釗。

楊釗展開一看,頓時冷汗下來了。

李隆基黯然說道“‘天暗日色寒,李樹獨黯然,一木帶金刀,關百卉撣。’難道這是說,大唐江山要出亂子嗎?”

楊釗嚇得面如土色,立刻跪地叩頭,使勁兒的磕,如果不是波斯地毯厚實,他的腦袋磕兩半都不怪。

李隆基輕輕地敲了一下龍書案,說道“愛卿,朕知道,這是有人整你,你也不要太放在心。”

李隆基如此大度,這是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的,唐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央政權各法司獨立,相互制約,所有的官員都要聽命皇帝,宰相只是代皇帝傳導命令的人而已。正因爲如此,在唐朝,漢朝以後的武人專權的事情不具有生長的土壤。而且,爲了預防王莽那樣的權臣出現,皇帝親自掌握了千牛衛、金吾衛的精銳部隊,全國共置634個折衝府,其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故軍力是外輕內重,保證唐室有足夠的兵力保衛京師及其政權。不僅如此,駐紮在全國邊境地區的節度使的力量逐漸強大,總兵力達數十萬。這些兵力人手一把菜刀,在危急時刻,朝廷都可以指望。

正因爲如此,李隆基纔不相信沒有掌握軍權的楊釗能翻了天。

李隆基算的是數字,他沒有計算戰鬥力,實際,經過了兵制改革,唐朝已經不是內重外輕了,而是外重內輕,各大節度使掌握了朝廷的一半兵力,而且,節度使手軍隊的戰鬥力遠遠超過皇帝手的軍隊。

甚至,李隆基計算的數字都是不準確的,經過多年的和平發展,折衝府掌握的府兵徒有其名,人員老化,吃空餉的現象皆是。

可惜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並不知道這些情況,他還以爲自己的兵都很能打呢。

聽到李隆基的話,楊釗如蒙大赦,立刻擡起頭來,說道“臣楊釗謝陛下知遇之恩!”

“好了!”李隆基非常滿意楊釗的態度,寬慰的說道“起來說話吧。”

楊釗依然跪地不起,說道“臣的名字確實帶有煞氣,因此引來鬼,請陛下賜名。”

李隆基樂了,他作爲皇帝,經常給臣子賜名,甚至將人家的姓氏都改了,趙錢孫之流的,都賜姓李李氏家族人多勢衆,和李隆基不無關係。因此,他對於給別人改名字,也是樂此不疲的。

“好吧!”李隆基沉吟着說道“愛卿一心體國,忠貞不二,叫國忠可好?”

李隆基如此說,這意味着他很滿意楊釗的所作所爲,這個新名字寄託了厚重的情誼和希望。楊釗是聰明人,如何能不明白這裡的關節,於是,他再一次叩頭拜謝,說道“臣楊國忠謝陛下!”

李隆基心情好多了,笑容終於浮到了臉,想了想說道“現在,宰相位置空懸,朝廷不能一日無宰相,很多大臣都在推薦愛卿出任宰相一職,朕也認爲如此甚好。”

楊國忠以爲李隆基要提把自己,因此大喜過望,再一次大禮參拜,感謝萬歲隆恩。

轉瞬之間,峰迴路轉,塵埃落定。楊釗以爲沒事兒了,可以安穩的成爲了除了李隆基以外最大的那一個。誰想到,李隆基的另一席話說出來,猶如晴天霹靂,讓他吃了一驚。

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9節 孤身遇險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185章 面聖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41節 裡應外合第13節 波斯美女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07節 慶功宴第278章 駙馬爺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237章 信鴿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37章 信鴿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278章 駙馬爺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188章 烈女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191章 柘枝城第260章 上元節第58節 香積寺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63節 李代桃僵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43章 鋒矢陣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62章 小茅屋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45節 賞金殺手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64節 劉三哥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67節 有敵情第243章 鋒矢陣第210章 漢家奴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36節 捉生將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170章 血戰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44章 波斯奴第61節 席元慶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185章 面聖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
第117章 英雄救美第19節 孤身遇險第295章 烈士顏杲卿第203章 孤獨的逃亡第285章 洛陽守備第33節 倒黴的牛羊販子第233章 高仙芝的神箭第185章 面聖第171章 峽谷血戰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12章 同胞的出賣第99章 怛邏斯城淪陷第329節 再一次兵敗邙山第59章 神秘的女孩第222章 大食突襲第83章 白衣大食帝國參戰第259章 薩珊王朝的寶藏第41節 裡應外合第13節 波斯美女第82節 雪夜突擊第107節 慶功宴第278章 駙馬爺第35章 碼頭驚魂第207章 穆斯林總督的戰爭第150章 復活波斯帝國的神秘女人第237章 信鴿第193章 阿拉木機王子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37章 信鴿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38章 討伐小勃律第29節 煙花去哪兒了第179章 千鈞一髮第75節 威風的蘇祿可汗第242章 戰火再一次燃燒第240章 西城遭到了攻擊第294章 潼關血戰第86章 又見艾洛麗亞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98節 敏感的粟特人第93章 突騎施遊兵第278章 駙馬爺第116章 拜會虢國夫人第102章 死皮賴臉的封常青第188章 烈女第290章 洛陽陷落第284章 封常清臨危受命第32節 互市馬牙郎第191章 柘枝城第260章 上元節第58節 香積寺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103節 討伐達奚部第245章 誰先擲骰子第81節 撥換城陷落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63節 李代桃僵第194章 和義公主第15節 詭異的羊皮卷第243章 鋒矢陣第147章 目標麥赫萬第230章 擊潰昭武九國第62章 小茅屋第186章 快意恩仇第45節 賞金殺手第49節 專使捱揍了第305節 哥舒翰出山第297節 常山大捷第64節 劉三哥第141章 說降阿弩越城第41節 裡應外合第251章 戰前論史第219章 絕處逢生第139章 盾兵婆勒川第199章 厚德的故事第249章 誰是奸細第67節 有敵情第243章 鋒矢陣第210章 漢家奴第201章 深山密洞第241章 戰爭、戰爭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154章 死亡行軍第174章 越過青海湖第36節 捉生將第296節 雍丘保衛戰第170章 血戰第101節 攻克俱蘭城第293章 陝郡敗退第160章 社會大哥哥舒翰第165章 名將登場第144章 波斯奴第61節 席元慶第299章 無疾而終的御駕親征第292章 邊令誠生氣第185章 面聖第314節 火燒叛軍第221章 哈里發曼蘇爾第262章 不請自到的安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