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

一 奇兵破宜陽 千夫長嶄露頭角

啓耕大典一過,秦武王嬴蕩下令:“攻克宜陽,打通三川,五月進軍洛陽!”

丞相兼領上將軍甘茂精神大振,決意以赫赫武功在秦國站穩腳跟。他本是楚國下蔡的一個布衣之士,當年被頻繁出入楚國的張儀說動入秦,又經樗裡疾直接引薦給秦惠王,做了執掌機密的王室長史。這長史雖然兼領宮廷禁軍,畢竟是文職大臣,在戰國刀兵之世尚不是一等一的重臣,也不是名士謀求的功業目標,甘茂自然不甘久居在如此職位上。也是機遇際會,秦惠王恰恰在晚年得了怪誕的瘋癔症,太子嬴蕩又恰恰需要一個老師,張儀、樗裡疾與司馬錯三位大才權臣,恰恰又忙得無法承擔這個需要時間的職責。於是,秦惠王臨機決斷,教甘茂給太子做了沒有太子傅爵位的臨時老師。恰恰這個太子嗜兵好武,與兼通雜學喜好談兵機敏快捷的甘茂分外投機。此時又恰逢秦惠王瘋癔症經常發作,甘茂自然成了太子斡旋朝局的柱石人物。及至秦惠王驟然崩去,張儀司馬錯先後去職離朝,甘茂驟然凸現出來,三個月間連升六級職位,做了丞相兼領上將軍,權傾一身,炙手可熱,在秦國曆史上獨一無二。

然則,甘茂很清楚,在極爲看重軍功的秦國,不管你是何等高位重臣,沒有赫赫戰功,便沒有深植朝野的根基,也沒有真實爵位,對於外來名士,便不能算在秦國站穩了腳跟。赫赫大功如商鞅者,若沒有一戰收復千里河西的最後大手筆,在秦國也不會形成舉國世族連同秦惠王一起也無法撼動的根基,生前如聖,死後如神,使秦國朝野永遠在商鞅法統的軌跡上行進。在名義權力上,甘茂雖然已經可與商鞅比肩,但在實際根基上卻是霄壤之別。且不說秦國民衆大多不知甘茂爲何許人也,便是在朝在國,他這低爵丞相也遠不能如張儀那般揮灑權力,他這低爵上將軍也遠不能如司馬錯那般獨領三軍而舉國傾心。有個總是嘿嘿嘿的右丞相樗裡疾矗在那裡,甘茂的丞相權力就只能是個領銜架子。有個醉心兵事的新秦王,甘茂的上將軍權力也只有大打折扣,實際上也就是個處置軍務城防糧草輜重的國尉而已。說是國尉,也只是對上將軍權力而言,而不是自己能真正地行使國尉權力。國尉府的那些大小司馬及其管轄的府庫要塞將領,個個都是浴血殺出來的高爵悍將,人人都有一身疤痕晶亮的紅傷,都有赫赫軍功爵位,都能歷數秦國名將的用兵戰例,你沒有大才奇功,休想教他們如臂使指般服從,事事都會碰到無數磕絆……所有這一切,甘茂都看得一清二楚,不打幾場大勝仗,他在秦國必是長久的尷尬。

三月中旬春暖花開,甘茂統領十萬大軍直逼宜陽。

可就在大軍開出函谷關的那天晚上,前軍主將白山帶着一干將領來到中軍大帳,竟勸甘茂停止發兵宜陽。甘茂沒有發作,只是黑着臉冷笑道:“白山,你身爲大將,不知王命不可違麼?”白山不卑不亢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日宜陽已經有備,我軍縱然浴血攻下,究竟所得何益?望上將軍陳明君上,莫使秦國銳士血流無謂。”甘茂壓着怒火正色道:“白山,秦王對本上將軍說過一句話:兵車通三川,秦軍入周室,死無恨矣!下宜陽、通三川、入周室,此乃秦王雄圖大略也,你等敢以些許傷亡計較?”

帳中一時肅然無聲,一個年輕將軍從後排走出拱手道:“上將軍此言差矣。兵者,國之大事也。何能以秦王率性一言,而決大軍所向?”

“你是何人?竟敢如此犯上!”甘茂終於忍不住了,拍案霍然起身。

“末將千夫長白起。有言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這個白起平靜冷峻,全然不像一個小小的千夫長。

“白起?”甘茂心中一動。目下秦軍中誰不知曉這個白起大名?秦王嬴蕩在白起卒伍中做過力士卒,對白起讚歎得無以復加,甘茂如何不知?但在大軍之中身爲最高統帥,如何能教一個千夫長如此侃侃論兵?厲聲呵斥:“一個千夫長也妄言軍國大計,成何體統?!”

白起那張棱角分明的臉似乎從來不會笑,正色莊重道:“白起以爲:商君變法以來,我秦國兵鋒所向無敵,皆因上下同心。將士盡抒己見,廟堂方能算無遺策。今張儀丞相離朝,六國正欲恢復合縱。我大軍輕率東出,必催六國合縱死灰復燃。宜陽之外,已有魏楚趙兵馬十萬之衆,若久攻不下,大軍陷入泥沼,楚國再從背後復仇,秦國豈非險境?望上將軍三思上達,慎之慎之。”

甘茂一時無言以對。從內心深處說,他承認這個白起確實有見識,然大軍已經發動,若不戰而回,非但軍功無望,還得落個輕率失策的口實,身爲丞相上將軍顏面何存?略一思忖,甘茂沉聲道:“列位將軍:此戰乃新王立威之戰,意在震懾六國!諸將見仁見智,戰後儘可上書秦王。然目下斷無改弦更張之可能。唯有打好這一仗,使六國知難而退,秦王或可重定方略。否則,只有自亂陣腳。白山將軍以爲如何?”

白山是前軍大將,秦軍的絕對主力,來者又大都是他的部將,白起還是他的族侄,甘茂自然首先盯住他說話。也是白山沉穩持重,在軍中極是顧全大局,甘茂也想教他體察自己的一番苦心,否則這仗是沒法打的。白山一直在默默思忖,此刻看了白起一眼,大手一揮:“走!回帳準備,好好打仗。牛曳馬不曳,軍法從事!”衆將鏘然一拱:“遵命!”一齊出帳去了。白山向甘茂一拱手道:“上將軍,末將告退。”也徑自走了。

甘茂雖然鬆了一口氣,心中卻老大不快。這十萬旌旗究竟誰說了算?一個前軍主將,竟然比他甘茂更有威懾力,哪個上將軍受得如此窩火?可甘茂沒有辦法,秦王要立威,自己要軍功,這仗肯定要打。可這些老軍頭個個都在商鞅、車英、司馬錯、樗裡疾主軍的時期磨鍊出一副謀略頭腦,連是否師出有名他們都要想,如何能教他們不分青紅皁白地只管打仗了事?甘茂之所以不敢大動肝火,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心病:他雖然喜好談兵,但畢竟沒有真正打過大仗,領兵十萬攻城略地更是頭一遭。打仗還得靠這些戰將猛士,此時他若拿出鎮秦劍行使軍法,無異於引火燒身,甘茂豈能掂量不出此中輕重?雖說是自己忍下了,但看白山臉一沉將領們便慨然領命,甘茂還真有些不是滋味了。

次日黎明,甘茂升帳發令:大軍壓向宜陽,午後立即發動猛烈攻殺。

十多年前,宜陽本來已經被秦軍佔領。但在秦國大破合縱聯軍後,張儀爲了徹底拆散合縱,又將宜陽歸還韓國,與韓國締結了歇兵盟約。但韓國從此大爲警覺,對宜陽鐵山重兵防守,駐守了五萬新軍。如果僅僅是這五萬韓國新軍,也不在秦軍話下。可秦惠王一死,張儀司馬錯同時離秦,緊盯秦國的山東六國情勢驟然大變:魏趙楚三國立即呼籲恢復合縱聯軍,抗擊秦國東出。韓國呼應最力,率先出兵五萬。齊國雖想置身事外,但也不想開罪山東戰國,只出了八千鐵騎。唯有燕國內事吃緊,破例沒有出兵。在甘茂大軍集結東出的同時,山東五國也同時向韓國邊境集結了十萬大軍,連同駐守宜陽的五萬韓軍,十五萬大軍決意大戰秦軍。

聯軍主將是魏國老將晉鄙,宜陽守將是韓國上將軍韓朋。這兩人都是第一次合縱聯軍的參戰大將,對秦軍戰力與神出鬼沒的打法依然餘悸在心,這次分外謹慎。兩人反覆計議,沒有像第一次合縱那樣擺開正面決戰的架勢,而是以“固守宜陽,耗秦銳氣”爲宗旨,紮成了遙相呼應的三角陣勢:韓朋的五萬韓軍分爲裡外兩大營駐紮,宜陽城堡內兩萬精銳步軍全力固守,三萬精騎駐紮城外鐵山西麓,深溝高壘,在外圍阻擊秦軍;晉鄙的十萬大軍則駐紮在宜陽東北位置的洛水北岸,背靠熊耳山,前臨洛水河谷,可從側後隨時向西向南馳奔救援;三方相互距離不過十里,大軍瞬息即至,策應極是快捷。

對於這種大勢變化,秦武王知道,甘茂也知道。但君臣二人卻絲毫沒有在意,一拍即合,義無反顧地揮師東出了。在秦武王而言,自從以卒伍之身征戰巴蜀兩年,對秦軍銳士的戰力自信已極,根本沒有將六國聯軍放在眼裡,反而認爲這恰恰是徹底摧毀六國戰力的絕好時機。在甘茂而言,除了強烈的功名之心,也與秦武王完全一樣,對秦軍戰力充滿自信,對合縱聯軍視若無物。辭行之時,甘茂對秦武王慨然道:“秦國根基已固,東出函谷摧毀六國,此其時也!臣先行一步,三日攻下宜陽,恭迎我王駕臨周室。”秦武王聲震屋宇地哈哈大笑道:“好!本王處置好鎮國事宜,與上將軍會師孟津。”

大軍兵臨洛水,前軍卻停止了推進。自領五萬中軍的甘茂正在疑惑,前軍斥候飛馬來報:“宜陽陣勢異常,前軍不能攻城,前將軍請令緩攻!”甘茂頓時愣怔,催馬來到前軍白山大旗下,卻見大軍在山下已經展開陣形,白山卻帶着十幾員大將在山頭瞭望。

甘茂飛馬上山,身形與聲音一齊落下:“白山將軍,有何異常?”

“上將軍請看。”前軍主將白山一拱手,將甘茂請到最突出的山岩上。

甘茂遙遙望去,但見宜陽城頭旗甲鮮明,城北鐵山的西麓大營也是旌旗獵獵戰馬嘶鳴,東北河谷地帶更是大營連綿不斷。甘茂雖然沒打過大仗,卻也算得通曉兵家,心思敏捷,自然看出了其中奧妙,不禁皺眉道:“莫非我攻任何一處,必遭兩面夾擊?”

白山答道:“正是。我若攻城,山麓韓軍必來襲擊側翼背後;我若先取山麓,必遭城內與河谷大軍夾

擊;我若直取河谷,則兩支韓軍必然同時從背後掩殺。目下不能貿然攻城,需得一個萬全打法。”這位在戰場上威猛絕倫的前軍大將,打仗從來不魯莽從事,這也是張儀喜歡帶他領軍出使震懾六國的因由。

“議出戰法了?”甘茂顯然有些着急。

“正在查勘,尚未計議,敢請上將軍示下。”

白山本是一句職責所在的請示,可甘茂卻驟然滿臉通紅。身爲上將軍,戰法謀略本應在出兵時已瞭然於胸並備細交代給領軍大將。司馬錯是此等做法的極致,跟着他打仗,所有的將領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時間一長,將領們對司馬錯的軍令幾乎是不問所以便立即實施。在秦軍而言,也從來沒有出現過兵臨城下尚無對策的尷尬局面,白山淡淡一問,事情便變得分外敏感,十幾員大將的目光齊刷刷聚到甘茂臉上,甘茂如何不感到難堪?雖然如此,甘茂畢竟聰穎練達,勉力一笑道:“接掌三軍,甘茂實是勉爲其難,若一令出錯而致敗,甘茂領罪事小,大秦顏面何存?我等都是爲國效命,打仗還得諸位將軍切實謀劃纔是。”一席話倒是妥帖坦誠,將領們的目光也頓時溫和了許多。

白山爽朗一笑,大手一揮:“也就三坨十五萬,硬咥也行。都說話,如何打?”

一羣大將都皺着眉頭相互觀望,一時沒人開口。猛然,前軍副將蒙驁伸手一指山岩邊:“白起,你憋着看個甚?來說說看。”

甘茂驀然回首,纔看見山岩邊佇立着那個敦實厚重的年輕千夫長,一尊石雕般獨自凝目遙望,對身後的紛紜之聲置若罔聞。聽見蒙驁聲音,他才轉身大步走了過來向甘茂與白山拱手一禮道:“白起以爲:三營雖成虎勢,但可一鼓下之。”

甘茂眼睛一亮:“噢?快說。”

蒙驁一拍掌:“看,我就知道白起有主意。”

白山淡淡一笑:“你小子膽大,我聽聽。”

“諸位請看,”白起指着遙遙可見的茫茫軍營與城堡,“敵軍三營雖互成照應之勢,然卻有兩道縫隙:宜陽城與鐵山軍營之間有一道流入洛水的小河,叫西渡水,河谷狹窄險峻;洛水東北的熊耳山雙巒競舉,晉鄙大軍救援宜陽的最近通道,便是這雙巒峽谷。末將斗膽直陳:兵分五路,三面開打,一舉攻下宜陽。”

一個千夫長能對地形如此熟悉,本來已經令人咋舌了,待“兵分五路,三面開打”一出,衆將更是一陣愕然沉默。一城兩營加兩道峽谷,正是五處。秦軍十萬人馬分做五路作戰,顯然是一場頭緒繁多的高難大戰。但凡將領,打仗最喜歡軍令簡單明確頭緒少,若遇謀略之戰,則必須有高明的統帥全盤調度,領軍大將也需要用心掌控,否則很容易變成一場自相掣肘的混戰。而今統帥,卻是軍前賴衆謀的甘茂,誰敢指望他能統一掌控戰局?前軍主將白山,也歷來是領軍力戰的勇猛大將,從來沒有運籌過全局大戰。而一個千夫長,更是不可能調度全軍。縱然五路籌劃可行,居中調度不力也是枉然。將領們心念電閃,誰也不敢可否了。

白山目光一閃:“上將軍,我看還是另謀戰法。”

“且慢!”甘茂大步跨前,逼到白起身前,“白起,你且說完。”

白起沒有絲毫慌張,一拱手道:“第一路:三萬鐵甲步軍開出雙巒峽谷,列陣阻截晉鄙聯軍;第二路:步兵一萬,夜晚從洛水上溯,潛入西渡水河谷,切斷宜陽內外兩營;第三路:五千精兵從雙巒峽谷繞道鐵山之後,夜襲鐵山韓軍;第四路:三萬精銳鐵騎在鐵山前原野上嚴陣以待,當韓軍混亂擁出大營,便在曠野展開截殺;第五路:兩萬重甲步兵全力攻城。此戰並無繁複關節,要害在同時發起,攻殺猛烈,不給敵手喘息之機。”

“你是說,只要我軍準時到位,同時發起,剩下便是全力攻殺?”甘茂目光炯炯。

“上將軍所言極是,除此無他。”白起脆捷利落。

甘茂轉過身來道:“白山將軍以爲如何?”

白山沉吟一陣,掃了將領們一眼,慨然拱手道:“以我軍戰力,只要居中調度不出差錯,此法可行!”一句話意味深長。

甘茂畢竟也算通得兵家,有大將們認可的戰力,自知其餘關鍵在中軍統帥,一時雄心陡長,慷慨高聲道:“甘茂身爲上將軍,若在謀略議定之後尚不能調度全軍,當真尸位素餐也!爲使諸位將軍放膽赴戰,本上將軍特簡:千夫長白起晉升中軍司馬,訾議中軍號令。”

一言落點,衆將齊向甘茂投來敬佩的目光,異口同聲一嗓子:“上將軍明斷!”

這就是軍中將士:只要你實打實說話,不泛酸,有公心,便認你是個人物。當然,更重要的還是甘茂晉升了白起,將領們覺得高興。若是憑斬首軍功,白起早該做將軍了,就是做前軍大將,也是無人不服。曾在他卒伍下的大力士孟賁、烏獲都做了秦王的殿前將軍,爵位比白起高了六級;與白起同時做卒長的蒙驁,也已經是前軍副將了。白起卻是屢辭超拔擢升,硬是要一戰一級地做,年輕的將軍們便有了一種隱隱約約的愧疚,總盼白起早日做將軍,他們才心安理得地做將軍。今日甘茂將白起擢升爲中軍司馬,這可是職同各軍主將而又比主將更爲要害的職位,白起當之無愧。

誰知白起卻向甘茂深深一躬,慨然挺胸道:“白起請命上將軍:自率本部千人,夜襲鐵山韓軍。”

“白起,你不做中軍司馬?”甘茂大爲驚訝。

“回上將軍:中軍司馬王齕才堪勝任,不須增添白起。”

“奇襲既要五千人馬,何以自請一千?”

“回上將軍:白起熟悉地形,部屬有八百鐵鷹銳士,騎步皆精。”

甘茂對秦軍狀況雖不是瞭如指掌,可也知道鐵鷹銳士的威名,聽說白起一個千人隊中竟有八百名鐵鷹銳士,不禁哈哈大笑道:“好,天意也!”轉身對中軍司馬王齕一揮手,“傳令三軍紮營造飯,開掘壕溝設置鹿砦,聚將幕府大帳!”連珠發令,顯然是成竹在胸了。

一陣悠揚的牛角號聲,秦軍在宜陽以西十里之外紮下了連綿大營,一片緊張忙碌中炊煙裊裊升起,向宜陽三大營瀰漫了過去。幕府大帳中,甘茂與二十多個將軍秘密商討了一個多時辰,終於將各種細節一一穩妥落實,暮色時分大軍開始了隱秘的移動。

宜陽上將軍韓朋終於鬆了一口氣。

本來,三大營繃緊了心神,準備與秦軍馬到即戰。這也是秦軍歷來戰法:大軍不顯則已,顯則立即接戰,從不延誤,幾乎每次都是以雷霆萬鈞之力壓倒對方。然則,這次卻很奇怪,秦軍推進到十里之遙停了下來,兩三個時辰沒有動靜,紮營之後,又是一片忙亂地構築壕溝鹿砦,緊接着又是炊煙四起,依舊沒有攻城動靜。韓朋在城頭瞭望,不斷接到斥候快報,對情勢自然清楚,只是急切間弄不清其中奧妙,一時困惑莫名。看看秦軍毫無攻城跡象,韓朋對宜陽守將叮囑幾句,飛馬出城,從西渡水河谷的秘密小道來到晉鄙大營。

“老夫也一直在踏勘秦軍動靜。”

晉鄙雖然只有五十餘歲,正在盛年,卻總是自稱老夫,厚重穩健中也不乏幾分矜持。看韓朋情急模樣,他捋着灰白的長鬚悠然笑道,“以老夫之見,秦軍雖是虎狼,卻是一時無處下口,要與我軍對峙相持,找到破綻相機開戰。上將軍以爲如何?”

“相持對峙?這在秦軍可是聞所未聞。”韓朋突然有些興奮,能與秦軍相持,那在山東六國可是大大的風光了。

“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甘茂領軍,一隻老鼠率一羣老虎,徒然鼠竄而已。”

“老將軍是說,今日秦軍已非昨日秦軍?”

“正是。”

“我軍當如何開戰?”韓朋精神大振。

“開戰倒是無須着急。”晉鄙是慣有的穩妥,“秦軍遠來,又急於求戰,我等正當深溝高壘,待其疲憊鬆懈之時一鼓擊之,方有勝算。”

“以老將軍之見,秦軍要久耗?”

“至少三日之內不會攻城。”

韓朋鬆了一口氣道:“既然如此,我與老將軍夜謀一宿,議出一個決勝打法。”

晉鄙黝黑的臉膛罕見地笑了:“來人,上酒!”

明亮的軍燈下,兩人痛飲笑談,胸中快意尚未化作謀略,已經到了中夜時分。突然,隨着軍營刁斗之聲,陣陣喊殺聲隨風隱隱傳來。晉鄙一怔,勃然變色,一摔酒爵,尚未起身,斥候踉蹌進帳:“稟報上將軍:秦軍夜戰,宜陽城外一片火光!”韓朋臉色頓時鐵青,爬起來跌跌撞撞出帳,邊走邊喊道:“老將軍,我得立即趕回宜陽。”

晉鄙臉紅得已經看不出黑,咬牙切齒道:“好!老夫親率大軍夾擊秦軍!”

甘茂在幕府大帳調遣妥當後,暮靄沉沉時秦軍開始秘密移動。五路大軍中,白起一路最小,卻最爲關鍵——奇襲鐵山韓軍,既是發動宜陽夜戰的實際號令,又是攪亂敵軍全局的要害一擊。夜襲成功,整個宜陽之戰就成功了一半。甘茂心知要害所在,便將幕府大帳的具體調遣留給了中軍司馬王齕,自己飛馬來到前軍,要親自看着白起一路隱秘出發。

白起這個千人隊堪稱三萬前軍的一把尖刀,實際上也是整個秦國新軍的一把尖刀。其特異之處,是這一千人中有八百人是威震全軍的鐵鷹銳士。在老秦軍時期,鐵鷹劍士名聞天下,全軍也只有堪堪百餘人。司馬錯做上將軍後,在保留鐵鷹劍士簡

拔制的同時,創立了鐵鷹銳士制。這鐵鷹銳士不單劍術超凡,且馬戰步戰一樣精通,任何兵器到手都是一樣嫺熟。當世的步戰士兵以魏國武卒最爲精銳,天下呼之爲“魏武卒”。騎戰則以趙國的“胡刀騎士”與齊國的“技擊騎士”並稱精銳。秦國變法後的新軍在收復河西的大戰中橫空出世,被天下驚呼爲“銳士”。司馬錯便借這個名號創立了鐵鷹銳士:下馬步戰以超越魏武卒爲準,上馬騎戰以超越趙齊騎士與匈奴胡騎爲準。鐵鷹銳士的簡拔方法極爲苛刻:首先是體魄關。吳起當年訓練魏武卒手執一支長矛,身背二十支長箭與一張鐵胎硬弓,同時攜帶三天軍食,總重約五十餘斤,連續疾行一百里還能立即投入激戰者,方可爲武卒。司馬錯則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冑、一口闊身短劍、一把精鐵匕首與一面牛皮盾牌,總重在八十餘斤。此關通過,方能進入各種校武。步戰校武要在秦國新軍的步軍中名列一流,騎戰校武要在秦軍新軍的騎兵中名列一流。單兵簡拔過關後,還要過以各種陣式結陣而戰的陣戰關,過各種兵器的校武關。如此一一下來,凡能成爲鐵鷹銳士者,幾乎個個都是無敵勇士。秦國新軍二十萬,鐵鷹銳士卻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而其中一半都在白起千人隊,豈非異數?當然,這也是司馬錯的刻意部署。在長達三年的長途奔襲巴蜀中,司馬錯發現了白起這個善於駕馭猛士的罕見兵頭,便萌發了集鐵鷹銳士於一旗爲全軍鍛鑄一把尖刀的想法。巴蜀班師歸來,白起晉升千夫長,可惜司馬錯未來得及親自實施,便離朝去國了。前軍大將白山知道司馬錯的想法,便在這次東出之前,將前軍全部八百名鐵鷹銳士悉數集中到白起千人隊,雖然未經一戰,可誰也不懷疑這個千人隊的威猛戰力。

山風掠過,還帶着早春的寒意。高高的軍燈下,秦國大營一片漆黑。

白起的千人隊正在一條山溪邊整裝。甘茂趕來的時候,白起正發出一聲低沉的命令:“十人一伍,間隔百步,沿河疾行,蛙鳴聯絡,開!”話音落點,第一團黑影倏忽飄出,在浩浩春風中幾乎沒有聲音。甘茂確實感到驚訝,他不能想象一個全副甲冑全副五件兵器的重裝士兵,如何竟能做到開步無聲行如疾風?但此刻他已經顧不上揣摩細究,匆匆來到白起身旁道:“白起,軍食似可減下,少一些累贅。”

“回上將軍,”白起低聲道,“全套重裝慣了,少一件反倒容易鬆垮響動。再者戰場萬變,不能少了軍食。”

“去吧。我等你火號!”

“嗨!”白起一個挺胸拱手,轉身疾步去了。甘茂清楚地看見,白起的身影眨眼間插進了連綿黑影的中段,當真是動若脫兔。

白起的一千勇士先沿着山溪流向隱蔽疾行,進入西渡水河道,再貼着河道兩岸的山根向東北疾行十多裡,便進入了宜陽城與鐵山之間的小峽谷,再沿小峽谷東岸的山麓攀登而上,便到了鐵山軍營背後的北嶺。宜陽城在洛水北岸,鐵山卻在宜陽城外東北角,晉鄙的十萬大軍更在鐵山東南的雙巒之後,三大營向西形成一個扇形,鐵山正在居中位置。白起一千人悄無聲息地登上鐵山北嶺,右手宜陽城、左手晉鄙大營、腳下韓國軍營、正對面秦國軍營的連綿軍燈遙遙在望,戰場大勢一目瞭然。

按事先約定,白起所部提前進入北嶺大約小半個時辰。白起下令立即檢查兵器甲冑,各百夫長齊報無誤。白起立即下了第二道命令:“半支細香,小打尖。”就是在半支細香的時間內迅速填補肚子以長勁力。一個多時辰的重裝疾行,若能有時間咥下一塊幹餅夾一塊醬牛肉,灌下半袋涼開水,對於這些食量驚人的猛士自然是最愜意的事。所謂小打尖,就是這種臨敵接戰前的些許墊補,正在飽與不飽之間,猛士們意猶未盡卻又精神百倍。

剛剛打尖完畢收拾齊整,白起看見對面十多裡之外的山頭上兩盞碩大的軍燈一明一滅,反覆三次。這是甘茂雲車的信號:子時已到,開始攻殺。白起霍然起身,低聲命令:“三路摸進,攻入營寨中央,各人立即舉火。開!”兩手一揮,左右兩路散開隊形向山下無聲逼近。白起自領一個百人隊,跟着從中間地帶插下,瞄着山根閃亮的韓軍大營撲去。

鐵山軍營駐紮着三萬騎兵,領兵大將是韓國世族段氏將領段弗成。其所以將騎兵駐紮城外,一則爲馳援快捷,二則騎兵適宜野戰而不宜改爲守城步兵。韓國富鐵,兵器歷來精良,當年申不害訓練的新軍雖在抗擊魏國中大部犧牲,但六國合縱後補充訓練的新軍也算得中原精銳之一了。尤其是這支騎兵,被韓國朝野呼爲“王師鐵騎”,戰力遠勝韓國步兵。段弗成一心要在抗秦大戰中建立軍功振興段氏家族,白日見秦軍開來,立即做好了出戰準備。誰知一個時辰後傳來韓朋將令:“秦軍畏我不敢出戰,待我與晉鄙老將軍會商之後再行定奪,不得妄動!”段弗成與部將們大大泄氣,各自回營休整歇息等候韓朋將令。及至入夜,還不見韓朋將令,秦軍又是毫無動靜,鐵山騎營大是鬆弛了。段弗成與前來請令的部將們索性飲了一通酒,罵罵咧咧地散去睡大覺了。

正在酣夢之中,段弗成突聞殺聲震天,一個激靈從軍榻上滾了下來,腳步踉蹌地爬起來衝出大帳。只見大片火把從山頂壓來在軍營晃動,中軍幕府外已經殺成了一片,四面山野一片戰馬嘶鳴,幕府的軍吏、司馬與衛士一個個不見了人影。段弗成一身冷汗,頓時驚醒,反身進帳摘下長劍衝了出去,卻見幕府大纛旗下十多個軍吏衛士被三個黑鐵塔般的甲士逼得團團亂轉。

段弗成大喝一聲:“擺脫纏鬥,上馬列陣!”

一個司馬一邊踉蹌閃避一邊銳聲急喊:“戰馬被秦軍放火燒散了!”

一聽戰馬被燒散,段弗成急怒攻心,狂奔上平日發令的土丘高臺,抓起一對大槌猛擂戰鼓。天下金鼓號令大同小異,“聞鼓而進,鳴金而退”更是相同的。此刻這鼓聲,是韓軍的聚將聚兵鼓,要將士聞鼓聚集成陣拼殺,也是段弗成此刻唯一的辦法。鼓聲大作之際,四面韓軍一片呼嘯,掙脫秦軍纏鬥向聚將鼓奔來。正在此時,一片火把如狂飆般從山腰捲來。火把下正是白起親自率領的威風凜凜的百人銳士隊。

白起情知一千人無論如何勇猛,也不能將三萬韓軍騎士盡數殲滅,只有儘可能地擒殺大將,儘可能燒散集中在馬廄的戰馬而使大部韓軍不能上馬作戰,儘可能地使韓軍陷入全局性混亂。圍繞這個目標,白起的軍令簡單明確:燒馬、殺將、攪亂各寨。分兵攻殺也主次分明:一個百人隊襲擊馬廄,一個百人隊襲殺大將,其餘八個百人隊一律以“什”爲單元,分做八十個小隊同時襲擊主要軍帳。白起跟隨司馬錯征戰有年,對這位最擅長奔襲奇襲的上將軍的破襲戰法深諳其道,對部屬卒伍規定的戰法簡單易行:偷襲崗哨,四面滲入軍營,同時舉火,突然發動猛襲。如此一來,韓軍凡有將領的大帳與主要兵帳、馬廄,幾乎在同一時間起火受襲,相互不能爲援,一時大爲混亂。

白起親率的百人隊身負擒殺大將的重任,卻沒有一路尋覓酣殺。潛入鐵山軍營後,百人隊主力一直隱蔽在幕府大帳後的嶙峋山石中,白起只派出了一個十人“什”對幕府大帳舉火襲擊,要誘出幕府所有將士,確認主將段弗成而一舉擊殺。白起打仗極是縝密,深恐主將不在幕府而輕易出擊,軍士最有威力的第一猛攻便做了空耗。及至段弗成奔上土臺擊鼓聚將,白起確認他便是主將,方纔驟然舉火全力殺出。此時恰逢四面亂軍奔來,腳步隆隆勢如潮水。白起大喝一聲:“九什擋外,一什斷後!”飛身直取高大鼓架下的段弗成。

段弗成也算得韓國一流武士,眼光四面一掃,見一排黑色重甲武士在前,十名鐵塔又飛矗在了身後,一個黝黑的影子大鷹般凌空撲來。段弗成不及細思,雙手鼓槌流星砸出,接着長劍在手迎面直刺。誰知對面黑鷹不閃不避,一對大鼓槌砸在鐵甲之上直飛夜空。段弗成長劍堪堪伸直,便聽一聲金鐵大響,長劍脫手飛出,迎面一道雪亮劍光閃電般“噗”地透胸而過。段弗成尚未喊出一聲“好快”,已鮮血噴涌倒地身亡。

白起鏘然落地,一劍割下段弗成頭顱,大喝一聲:“段弗成首級在此——”便將一顆血淋淋的人頭飛擲了出去,連環飛動只在瞬息之間。四面擁來的韓軍尚未與將臺前的鐵鷹銳士交手,便見一顆人頭凌空飛來,火把之下,段弗成的長鬚白麪清晰可辨。有韓軍將領一聲嘶喊:“將軍戰死,殺出山前——”

韓軍一片呼嘯,又潮水般捲了回去,少部分攔住散馬的上馬帶頭,沒有馬匹的便跟在馬後蜂擁而去。白起一聲大喝:“收隊,雙巒峽谷——”千人隊迅速回卷,從山後向阻截晉鄙大軍的熊耳山雙巒峰疾行而來。

天亮時分,鐵山韓軍三萬騎兵全部被殲,宜陽城兩萬沒有主將的守城步兵獻城投降,韓國上將軍韓朋在西渡水河谷被秦軍生擒。晉鄙大軍在雙巒峽谷前遭遇秦軍三萬步兵的強硬抗擊,丟下了兩萬多具屍體,不能越雷池半步。紅日東出,看着遍野屍體,看着宜陽城頭黑色的“秦”字大旗,晉鄙咬牙切齒地一劈令旗:“收兵!”

飛馬趕來的甘茂容光煥發,卻沒有下令追擊。各路兵馬聚集到宜陽城下清點,只有六百餘名秦軍戰死,千餘人負傷,白起的千人隊毫髮無損。此等戰果是甘茂難以想象的,接連命令清點三遍,方纔真正地相信了。興奮之餘,甘茂一面在宜陽城外大宴三軍將士,一面飛馬上書咸陽,請秦武王駕臨宜陽,東進周室。

(本章完)

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一 失望的景監大爲驚喜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楔子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大事年表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名將_王翦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
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六 本色極身唯憂國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大秦帝國第一部上卷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五 求賢令激發了衛鞅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四 嬴虔甘龍的詭秘暴亡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九章 孤城血卜_二 塵封的兵器庫隆隆打開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一 沉沉夜幕 重重宮闈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三 龐涓喬裝 考校中庶子衛鞅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六章 櫟陽潮生_四 世族元老們惶惑不安了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五 將計就計邯鄲策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三 輕銳勁健的燕國新軍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一 歲末大宴羣臣 始皇帝佈政震動朝野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六章 櫟陽潮生_一 失望的景監大爲驚喜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諸子百家_陰陽家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八章 政俠發難_四 荊南突然失蹤 刺客突然出現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一 神秘客棧的布衣少年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一 歧路在前 本志各斷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五 君臣將士咸陽宮秦國官制_中央官制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二 束手無策的燕國釀出了一則奇計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七 惶惶大軍嗟何及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楔子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七 衍水蒼蒼兮 白頭悠悠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秦國官制_武將官制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大事年表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一章 六國謀秦_四 分秦大計在會盟大典上敲定第七章 流火迷離_六 冠禮之夜的兩代儲君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名將_王翦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五 太子嬴駟乍現鋒芒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