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

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

秦王政很是煩躁,二十萬大軍如何能卡在一個小小的安陵?

李信緊急稟報說:攻楚大軍以淮北戰事爲軸心,安陵是最好的後援大本營。爲此,蒙武老將軍親赴安陵會商借地事宜,遭安陵君拒絕;姚賈大人再度赴安陵會商,亦遭拒絕;李信特請王命,允准大軍強行將安陵君遷移到河內郡!李信羽書之後,姚賈又從河外匆匆趕回咸陽,專一稟報安陵之事。姚賈說,秦軍將士一片憤憤然呼聲,若不盡快確定處置安陵之方略,只怕李信蒙武也難保急於赴戰的洶洶將士不在小小安陵生事。安陵果真出事,安定中原的大方略便將流於無形。嬴政立召李斯尉繚會商,君臣四人議決:除非萬不得已,仍應對既定方略一以貫之,立即敦請安陵君派特使入秦,一次商定處置之法,否則只有強遷安陵君封地一條路可走。於是,姚賈連夜趕往河外,次日,又偕安陵君特使星夜趕回了咸陽。於是,又立即緊急小朝會,剛剛議定了第二天午後召見安陵君特使,面色蒼白的姚賈便昏厥了過去。太醫趕來救治,東偏殿一片忙亂。嬴政大爲煩躁,一腳踢翻了身邊的銅人立燈,大罵安陵君害秦雞犬不寧,喝令蒙毅立即殺了特使攻佔安陵!旁邊李斯大驚,驟然紅臉高聲喊道:“君上昏也!寧不記怒發逐客令乎!”這一聲喊,嬴政頓時愣怔了,清醒了,否則,很可能當真要再次做出令他自己也後怕的事。

這個安陵君,是當年魏襄王分封的一個族弟。

滅魏之後,中原動盪多生。韓國被滅後,舊韓世族仍能蠱惑人心舉兵作亂。有鑑於此,秦王嬴政接納了丞相王綰提出的方略:效法周公平定管蔡之亂,保留些許有德政之名的小封國,以爲舊王族貴胄之出路楷模,從而化解老世族的亡國仇恨,對復辟變亂釜底抽薪。這則方略得朝會議決,最終被秦王書命概括爲十六字長策:“法王並舉,鎮撫並行,安定中原,以消復辟。”法乃法治,王乃王道。基於這一長策大略,秦國在中原保留並承認了兩個素有王道德政之名的小國,一個是衛國,一個便是這安陵國。衛國,是以周室王族統轄殷商遺民的特異老諸侯。保留衛國,在於衛國能最好地彰顯秦國承襲、弘揚華夏文明傳統的國策。當然,衛國還出了兩個對秦國最具決定性的治國巨匠:商鞅、呂不韋。保留並承認衛國的繼續存在,在秦國廟堂是沒有任何異議的。安陵國,則是中原三晉唯一一個勉強可以稱之爲“國”的一片封地,一座城邑而已。保留安陵的意義,在於彰顯秦國對並非古老的新世族同樣給予尊奉的國策。當然,尊奉的前提是老世族新世族都必須如同衛國、安陵國這樣的忠順臣服,而不是像韓國老世族那般圖謀復辟。如此這般,這個小小的安陵國被保留了下來。

那時,秦國君臣當然明白安陵對於南下滅楚的樞紐地作用。

然則,秦國君臣誰也沒有料到,一個小小的安陵君竟能拒絕秦王。

安陵國地約五十里,其城邑坐落在洧水東岸。秦國滅韓後,秦軍主力的大本營由關中的藍田大營漸次轉移到舊韓南陽郡的宛城郊野。這裡河流縱橫山巒低緩水草豐茂,是難得的耕、漁、獵、牧四業俱佳之地

。更爲天下垂涎者,南陽郡是冶鐵坊聚集之地,時諺雲,“宜陽採石,南陽鑄鐵”,此之謂也。故此,南陽郡雖是韓國本土,事實上卻是秦、楚、韓、魏四大國長期反覆爭奪的拉鋸之地。秦昭王時期,秦國一度攻佔南陽,曾將其治所城池宛設置爲宛縣。其後楚國亦曾攻佔南陽,宛縣遂成楚國的冶鐵重鎮。滅韓之後,熟悉韓魏楚地理大勢的李斯上書秦王,提出了秦軍大本營東出關外以南陽爲根基的方略。除了上述優勢,李斯着意強調的理由是:“南陽經許地,抵安陵,沿洧水鴻溝之間直下陳城、平輿,此乃南下攻楚之上佳進軍路徑也。由安陵東出,直抵大梁之魏齊官道,又是攻齊之上佳路徑也。唯其如此,南陽爲大軍根基,安陵爲大軍樞紐,山東定矣!”沒有任何異議,秦國廟堂立即做出了決斷:國尉府總司運籌,一年之內,秦軍大本營完成東遷南陽。其後,南陽大本營如期建成,藍田大營又順利東遷,秦軍主力從此在中原立定了根基。此後的王賁軍南下滅魏、王翦大軍班師南來,都是以南陽大營爲立足之地。

南陽成爲秦軍根基,安陵後援樞紐的建造自然提上了日程。

嬴政的胸襟是博大的。謀劃之初,嬴政派姚賈出使,向安陵君提出以河內五百里之地,換取安陵君北遷。也就是說,在大河北岸許以十倍的封地,使安陵君讓出安陵。可是,那個木訥淡泊的安陵君卻回答說:“秦王加惠,使我以小易大,甚善也。然則,本君受地於先王,寧願終身守定安陵,不敢交易。”姚賈向以精悍機敏著稱,連番周旋,這個寡言少語的安陵君竟是無動於衷,始終只咬定“受地先王,不敢交易”一句老話,以致跌宕至今,安陵倉儲樞紐也沒有建成。以嬴政原本預料,縱然軟說不成,李信大軍隆隆進逼城下之時,諒這個安陵君也會順勢轉向。當真迂闊到底的人物,世間畢竟太罕見了。然則,李信大軍開到了,這個安陵君依然故我,嬴政不禁大感難堪。

清晨卯時,嬴政準時走進了東偏殿正廳。

安陵特使被趙高領進來時,嬴政沉着臉肅然端坐在碩大的王案之後,目光冰冷一句話不說。一個五十里地的封君,竟然派出一個“特使”,竟然與他這個行將一統天下的秦王討價還價,當真不知天高地厚。嬴政一想起來便怒火上衝,勉力定心,偏要看看這個“特使”如何開口對他這個秦王說話。然則嬴政沒有想到,這個紅衣竹冠的使者進入廳堂之後,僅僅是淡淡一躬行了參見之禮,自報一句名號道:“安陵君特使唐且,見過秦王。”之後面色肅然地佇立着不說話了。嬴政雄傑秉性,素來讚賞那些風骨錚錚的人物。當年那個齊國老士茅焦能在他殺死諸多說客之後依然從容進諫,反而被嬴政拜爲太傅,其間根本,便是嬴政讚賞茅焦的勇氣。今日一樣,嬴政見這個唐且鎮靜自若,炯炯目光中全無懼色,心下本能地有了幾分讚許:“好!此人頗有名士氣象。”

“足下既爲特使,何故不言?”嬴政冷冰冰開口了。

“秦王敦請我邦使秦,自當秦王申明事由。”唐且淡淡一句。

“且算一說。本王問你,區區安陵,何敢蔑視秦國?”

“安陵君愛民守土,蔑視秦

國無從談起。”

“唐且,秦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五十里之地,秦國不義麼?”

“義之根本,不強所難。秦以大國之威強求易地,談何義理?”

“安陵君五百里不居,而寧居五十里,豈非迂闊甚矣!”

“安陵君所持,非秦王所言也。”唐且嘴角流露出一絲輕蔑的笑意,“封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之地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足下既爲特使,嘗聞天子之怒乎?”嬴政面色陰沉了。

“唐且未嘗聞也。”

“天子之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偌大廳堂驟然盪出一種肅殺之氣。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唐且平靜從容。

“布衣之怒,丟冠赤腳,以頭搶地爾。”嬴政揶揄地笑着。

“大王所言,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士之怒,又能如何?”

“專諸刺僚,彗星襲月;聶政刺韓,白虹貫日;要離刺慶,蒼鷹擊殿。此三人者,皆布衣之士也!其懷怒未發,吉凶自有天定。今日加上唐且,恰好四人也!”這個相貌平平的中年士子驟然勃發,語勢強勁目光犀利,頃刻之間瀰漫出一股凜凜之氣。

“啪”的一聲,嬴政突然拍案冷笑:“足下縱爲士之怒,又當如何?”

“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隨着一聲冷峻強音,唐且大步掠向王臺,紅衣大袖中驟然閃現出一口爍爍短劍,風一般橫掃而來……殿角趙高大驚失色,一個飛掠橫插在唐且與王案之間,左手已經同時舉起了王案上的一隻青銅鼎,便要當頭砸下……“先生絕非刺客。小高子下去。”嬴政平靜地搖了搖手。

唐且愣怔了。以山東士子論秦王,嬴政只是一個有虎狼之心而色厲內荏的暴君而已,真有勇士當前,秦王準定是惶惶逃竄,更何況還有荊軻刺秦在先,秦王豈能不杯弓蛇影?今日他挺劍而起,雖非當真要做刺客,而只是要維護名士尊嚴與聲譽,然畢竟是劍光霍霍逼來,秦王卻連身形也沒有移動,如此膽識之君王,當真是未嘗聞也。一時間,唐且有些手足無措了。

瞬間沉寂,王案後的嬴政肅然挺身長跪,又一拱手,帶着笑意又一臉正色道:“先生請坐。區區五十里之地,何至於此也!”見唐且終於帶着尚有幾分猶疑的神色在對面落座,嬴政長吁一聲道:“本王明白也!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且,但知不辱使命。”

“不辱使命!好!真名士也!”嬴政終於毫無顧忌地激賞這個特使了。

那日,秦王嬴政破例在東偏殿設宴,與唐且痛飲暢談到日暮時分。唐且坦言,安陵君若能親識秦王器局,必心悅誠服矣!只要秦國保留安陵君封地不動,秦軍不擾安陵君宗廟社稷,唐且願說服安陵君許秦軍借地建造倉儲。秦王嬴政大是舒暢,勸唐且回覆使命後入秦任官建功。唐且卻說,官身不言私事,入秦不入秦容後再議。秦王連連讚賞,遂不談唐且個人出路,只海闊天空說開去。末了,唐且兩眼淚光瑩瑩,只一爵又一爵地猛灌自己。

(本章完)

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戰國七雄_楚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名將_蒙恬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楔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楔子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名將_樂毅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名將_王翦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楔子戰國七雄_趙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
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戰國七雄_楚國第二章 棟樑摧折_六 天下孜孜以求的二世新政泡沫般飄散了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三 蒙面來客與神秘預言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二章 商旅大士_四 曠古未聞的商戰故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二 逍遙峰的鼓盆隱者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二 臨淄霜霧濃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一 天地莫測 趙高的皇帝夢終作泡影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三 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幹兮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八章 失才亡魏_六 緩賢忘士者 天亡之國也第三章 乾坤合同_六 以戰示形 秦軍偏師兩敗於李牧八 秦帝國驟然滅亡的兩個最重大原因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三 北阪痛殲牛頭兵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二 蘇秦別情下楚國第七章 帝國烽煙_三 軹道亭外的素車白馬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五 冰河解凍 新政抻着勁兒悠悠然推開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名將_蒙恬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二 隱世後墨再出山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三 典則朝儀煥然出新 始皇帝大典即位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五 長公子扶蘇與皇帝父親的政道裂痕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二 老墨子憤怒了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四 認知中國原生文明的基本理念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楔子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三 連番驚雷震撼 洶洶天下之口失語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一 少壯奇才 不意遇合第四章 鏖兵中原_二 左更白起臨危受命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七 方塊字者 華夏文明旗幟也第六章 滔滔江漢_五 白起激楚燒夷陵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楔子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四 天齊淵波瀾詭譎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名將_樂毅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一章 無妄九鼎_四 大雨落幽燕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七章 迂政亡燕_六 易西戰場多生奇變 王翦軍大破燕代第二章 艱危咸陽_四 撲朔迷離起雷霆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名將_王翦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五 合縱陣腳在楚國鬆動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楔子戰國七雄_趙國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二 心不當時連鑄錯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七章 大成合縱_四 烈士暮年的最後決策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