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

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

天街之南的丞相府,門前車馬冷落,府內瀰漫着沉重和憂傷。

白髮如雪的公叔痤躺在臥榻上氣如遊絲,連睜開眼睛的氣力都沒有了。要不是他硬挺着一口氣要見魏王,早已經撒手歸天了。作爲魏國出將入相的柱石人物,他覺得自己這次真的要去了。他已經顧不得計較臥病以來門前車馬漸稀、魏王很少探望以及各種離奇的流言蜚語了。他目下唯一的希望,就是魏王趕快回來,聽他交代一生中最後一件事,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他的心中非常清楚也還非常自信,無論是論功勞論威望甚至論苦勞,他都是魏國當之無愧的三朝名臣。更別說魏王的父親魏武侯和他的君臣莫逆之情了。目下的魏王即位以來,他的丞相地位並沒有動搖。雖說打了幾次敗仗,還被秦獻公俘虜過一次,沒有給魏王增添武功的光彩,但他依然是丞相,在魏國朝堂的地位依然那樣顯赫,魏王對他的親密和信任也沒有改變。他的忠誠和德行是有口皆碑的。在魏國朝野,嘲笑他才能平庸者大有人在,但詆譭他德行操守者卻沒有一句流言。從心底裡講,他的確認爲自己是個中才。但他對許多才華之士卻也看不上眼,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這些人缺乏一種養才成事的大德。他相信自己有大德,但卻沒有將大德化爲政事的卓絕才華,立身有餘,卻愧對國家。多少年來,他內心一直深藏着一個願望,就是給魏國尋覓一個足以扭轉乾坤的經天緯地之才,同時此人又必須具有高絕的爲政品德,不至於給國家釀成後患。尋尋覓覓二十年,曾經滄海,卻難覓一瓢之飲。誰想在政事日少的這幾年中,他卻驚喜地發現自己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大才竟然就在自己身邊!國之大運,可遇難求也。

他爲此不知感慨過多少次,奮激過多少次,也不知謀劃過多少次推薦方式。可最後還是一次一次地失敗了。他真不知如何來辦好這件大事,一直陷在深深的彷徨苦悶之中。依魏王說法,上將軍龐涓是當世奇才,似乎有了龐涓就可以一了百了。公叔痤卻不這樣看。論爲政才能,他自認中常。論相人,他卻自認是萬不失一的天眼。龐涓所缺乏的是成大事的器局和大德大謀,如同他公叔痤所缺乏的是成事的才華一樣。同是名將,龐涓與魏國初期的吳起相比,明顯地遜了一籌。這一籌,就是高遠的志向與絕不向衰朽陳腐妥協的堅韌心志,就是老晉國時候祁黃羊那種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大公和開闊。龐涓可以爲將爲帥,但不可以爲相總國。否則,魏國必然要傾覆在他的謀劃中。但對這些道理,魏王總是哈哈一笑。後來公叔痤也就不再說了。國家穩定,在將相之和,他老說龐涓,與心何安?目下,公叔痤已經不想這些了,他只想一件事,就是最後一次向魏王推薦繼承他丞相職位的大才。他相信,魏王無論如何也會在最後時刻來看望他,他還有最後一次機會。寢室中一片沉靜。榻邊侍女環立,面色緊張。坐在榻前的公叔老夫人,束手無策,垂淚無語。

公叔痤突然睜開眼睛,費力問道:“魏王,回大梁了麼?”

“魏王昨夜回宮,說今日正午來府探你病情。”老夫人急忙回答。

“你說,如何?昨夜回宮?”公叔痤驚訝了。

老夫人扶公叔痤坐起:“莫急莫急,魏王會來。”

公叔痤失望地嘆息一聲,想說什麼卻又打住了。停頓許久,猛然問:“衛鞅,在哪裡?”

一侍女上前:“丞相,中庶子在書房整理丞相的竹簡。”

公叔痤氣喘吁吁道:“請,請他,來見我。”

“是。”侍女應命,急忙去了。

丞相府書房在前院第二進,在國事廳的跨院內。國事廳是公叔痤處理政務的正廳,也是丞相府的軸心。國事廳向西有一個月門,進得月門是一座精緻的小院。院內一片水池,綠樹亭臺,分外幽靜。過了水池,有一排六開間的磚石大屋,這便是丞相府的書房。戰國時代丞相的權力非常大。這種“大”不是代替君主決策,而是獨立開府,行使日常的國家行政權力。所謂開府,是指丞相的府邸就是獨立的國府官署,丞相有權不入王宮而在府邸召集官員議事併發布指令。而其他官員,除了國君特許外,都必須在自己所屬或執掌的官署處理公務,府邸只是單純意義上的住所。公叔痤是魏國老丞相,而魏國又是最強大富庶風華文明的大國,丞相府更是非同一般。就說這丞相府書房,非但藏有天下有名的上古典籍和春秋戰國以來各學派名家的文章抄簡,而且藏有洛陽王室、各大戰國、諸侯國的政令抄簡,至於魏國變法以來的政令典籍更是應有盡有。所謂學在官府,說的便是官府擁有民間所無法比擬的藏書和出色的知識人物。公叔痤的丞相府書房設有六名少庶子和一名中庶子管理。少庶子多是年輕的文墨吏員,實際上是做日常大量的整理、修繕和書簡事務。中庶子是成年的文職吏員,通常是開府重臣的屬官,可掌開府大臣指定的任何具體事務。在公叔痤的丞相府,中庶子歷來專門掌管書房。

侍女來到書房時,長大的書案前坐着一位白衣人,低着頭神色專注地翻動竹簡。侍女走進來他根本沒有察覺。

“中庶子,丞相請你即刻前去。”

伏案白衣人聞聲擡頭,恍然點點頭霍然站起。他身材修長,一領長長的白布袍幾乎要蓋住那雙輕軟的白布鞋,連頭髮也是用白色絲帶扎束,一支白玉簪橫插在髮束中。他雖很年輕,但卻有一雙銳利深邃的眼睛,臉龐棱角分明,與中原人常見的渾圓臉龐大是不同,沉穩的舉止中透出一種冷峻高貴,與丞相府小吏的身份相去甚遠。他便是公叔痤所請的衛鞅,執掌書房的中庶子。站起來時他低聲問了一句:“魏王來過了麼?”

侍女道:“回中庶子,魏王尚未來過,說午時駕臨的。”他沒有再說什麼,默默走出了書房。

從第二進書房到丞相的寢室小院,要穿過三進院落。年輕的中庶子走在冷冷清清的院落裡,不時輕輕地發出一聲嘆息。曾幾何時,這裡還是官吏如梭熱氣騰騰,老丞相一病經年,偌大的丞相府竟變成門可羅雀的冷清所在,連尋常時日最熱鬧繁忙的出令堂大院也生出了青苔。難道這就是人世滄桑宦海沉浮麼?

匆匆來到丞相寢室,衛鞅拱手作禮:“衛鞅參見丞相。”便不再說話。

公叔痤揮揮手,侍女們退了下去。“夫人,你也迴避。”公叔痤向來不願夫人預聞政事,凡有大事,必囑夫人迴避。公叔夫人也知道老夫君的講究,起身離座,幽幽一嘆出門去了。

公叔痤看着面前的年輕人,語調遲緩但卻非常清晰地道:“鞅啊,你來我這裡五年了,名爲求學,其實老夫並沒有教給你學問,反倒是你給我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也。朝聞道,夕死可矣。看到魏國擁有你這樣的英才,老夫死也瞑目了。”

“公叔丞相,衛鞅在府中五年,讀遍天下名典,且跟從丞相精研政務,受益匪淺。衛鞅銘記丞相大恩大德。”衛鞅神色有一種淡淡的憂鬱。

公叔痤微微搖頭:“鞅啊,不說這些。我要叮囑你,希望你能留在魏國,成就魏國霸業。魏國之勢,當一統天下也。”每說到魏國霸業,老公叔就激動喘息。

“公叔丞相,魏國氣象不佳,魏王不會用我。”衛鞅顯得很淡漠。

“何以見得?”公叔痤蒼老渾濁的聲音中透着驚訝。

“一則,魏王即位以來好大喜功,不務國本,醉心炫耀國力。如此國君,對魏國衰退並無洞察,對治國人才,也不會有渴求之心。二則,魏國官場腐敗過甚,實力競爭之正氣消弭,趨勢逢迎之邪氣上漲。魏王被腐敗奢靡浸淫,如何能超拔起用一個小小中庶子?三則,上將軍龐涓已經成爲魏王的股肱重臣,他的戰功,使魏國朝野已經被表面強盛所迷醉。連同魏王,沒有人會想到魏國的實力正在日漸萎縮,更沒有人想到魏國需要第二次變法,第二次登攀。時勢如此,魏國如何能急迫求賢?”說到這裡,衛鞅沉重地嘆息一聲,“公叔丞相,魏國不會強大很久了。衛鞅留下,也是無用。”

公叔痤緊緊盯着衛鞅,老眼中閃着一種奇特的光芒:“鞅啊,你總是有特異見識。這也正是老夫要鼎力薦舉之理由。然則,請你實言相告,魏王若能真心用你,委以重任,你將如何?”

“二十年之內,魏國一統天下。”衛鞅的語氣陡然變得堅定而自信。

公叔痤長長地噓了一口氣,滿臉泛着興奮的紅光:“鞅啊,老夫將不久於人世了。你能告訴我,你真正的授業恩師是何人麼?我真想見這位高人一面也。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人生一大樂事也。我渴慕這位高人,有你這樣的弟子。”

衛鞅似有爲難,神色卻依舊坦然:“公叔丞相,先生與我有約,永遠不說出他的名字。我應憑自己的真才實學立足於天地之間,而不能以先生名望立身。我之善惡功過,均應由自己一身擔承。我當信守約定。”

公叔痤默然良久,慨然嘆息:“世間有你等師生這般特立獨行,人世纔有五色當空,豐沛多彩矣!”

侍女走進來低聲稟報:“丞相,魏王駕到。”

公叔痤眼中顯出興奮的光芒,低聲道:“鞅啊,你先下去。”衛鞅點點頭,從側門從容地走了出去。

“魏王駕到——”寢室外護衛一聲長長的報號。

魏惠王來了。輕車簡從,樸實無華,與往常大相迥異。他很是知道,老公叔不事奢華且很厭惡珠光寶氣高車駟馬那一套,有幾個王室子弟都曾因這個原因被老公叔罷職。魏惠王自己雖說是一國之王,老公叔也不能拿他如何,但對這個資深望重的三朝老臣,魏惠王總是有點兒莫名其妙的顧忌。這與對龐涓的隱隱約約的不喜歡不同。龐涓是布衣名士,並無盤根錯節的根基與淵源,魏惠王無須在龐涓面前掩飾心跡。但老公叔不同,且不說公叔一族是三家分晉前的魏氏世族,族中子弟遍及魏國官署,僅僅老公叔這個德操口碑滿天下的老權臣就夠你消受。他要總是嘮叨你的短處,你就肯定安生不了,因爲那很快就會被國人當做權威評判,你也自然就名聲大跌。對這樣一個老古董式的名臣,縱是國王,也得收斂收斂。每見老公叔,魏惠王都要刻意樸實一次,弄得很不自在。這也是魏惠王很少到丞相府的原因。公叔痤一病經年,他只來探望了一次。他寧可不斷派內侍送來名貴藥材和種種禮物,也不願和老公叔直面敘談。昨日在逢澤獵場聽到老公叔病危的急報,他甚至有點兒隱隱約約的高興和輕鬆。這種不合時宜的老臣子,罷官會招來國人非議,聽任他掌權又確實礙手礙腳,最好的結果是他不要像長青果一樣結在世上。看來老公叔終於是要讓道了,魏國君臣新銳放開手腳的日子也就要到了。今日,魏惠王是特意換了一套半舊的冠服,坐了一輛普通的軺車來的。唯一的特殊是車中帶了五千金,準備賜給公叔夫人後半生安度晚年。同時,魏惠王已經決斷,要隆重舉行老公叔的葬禮,讓天下都知道魏王敬老尊賢的美德。

魏惠王走進寢室時,臉上溢滿了沉重和哀傷。

公叔痤在榻上欠身拱手:“魏王恕老臣重病在身,不能起身相迎。”

魏惠王疾步走到榻前扶住公叔痤,關切又親和:“老丞相不必多禮,病體要緊也。本王昨晚急急趕回,本當即刻前來,奈何國務繁冗一時難了,來得遲了。”這時,侍女捧來一個繡墩置於榻側,魏王落座道,“老丞相一病經年,安心靜養爲是,魏

國不能沒有老丞相支撐也。”

公叔痤老眼中閃着淚光哽咽道:“老臣……這次,只怕凶多吉少。”

“吉人自有天相。老丞相但放寬心,本王派太醫日夜守護老丞相。”

公叔痤搖搖頭喘息掙扎着坐起身子:“臣以餘息,等候我王歸來,是想向我王推薦一個治國鉅子,繼我相位。此人乃扭轉乾坤之大才,足以掃滅諸侯,一統天下,成就魏國大業。”

魏惠王認真地點頭,急迫問道:“他是何人?可是大將之才?龐涓是該換換了。”

“衛鞅……目下,就在我府。”

“衛鞅?”魏惠王恍然,頓時顯得輕鬆了許多,“是否老丞相幾次提起的那個衛鞅?老丞相也,他才二十餘歲,你不覺得太稚嫩了麼?再說,他是何人學生?如何堪稱扭轉乾坤的大才?”

“我王和他一論便知。看人何須一定看師?”

“名師出高徒也。他能無師自通?”魏惠王大度地笑了笑。

公叔痤艱難地拱手,老臉肅然:“魏王,且聽老臣最後一言。老臣深知衛鞅。此人殷周血統,父周母商,天賦極高,跟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高人,修成經天緯地之才。衛鞅輔臣處理國政五年,諸多見解,使臣深爲震驚。此人若不能爲我王重用,將是魏國千古遺恨。”

魏惠王很能體察這個年邁老臣的殷切絮叨,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哉。但這種病話他卻不能當真。沉吟片刻,他站起身來扶住公叔痤,以關切的口吻道:“老丞相啊,你重病在身,安心歇息爲上了。”

公叔痤閉上眼睛,蒼老而痛苦的臉上涌出兩行熱淚。

魏惠王心中有些不耐,不想再繼續絮叨一個無名年輕人,拍拍公叔痤,依然是倍加關切的口吻:“老丞相,你以爲龐涓和公子卬,誰更適合做丞相?”

公叔痤卻沒有接這個話題,眼神冰冷地說:“請我王實言相告,魏國真的不用衛鞅麼?”

魏惠王無可奈何地笑笑:“老丞相,將一個大國命運,交給一個不明底細的年輕人,你就放心麼?”

公叔痤沉默了,長長地嘆息一聲,陡然兩眼放光:“我王不用此人,就必須殺了此人!爲魏國長遠大計,絕不能讓他到別國去。”

魏惠王驚訝地看着公叔痤,覺得一個堂堂大魏國丞相,竟如此固執地糾纏在一個無名小輩的身上,一定是得了失心病。剎那之間,他有些可憐起這個發如霜雪枯瘦如柴的老功臣來,覺得不能讓他再失望了,於是釋然笑道:“好了,好了,明天就殺他,啊。”

公叔痤無力地倚在榻墊上,老淚縱橫,一句話也不願意再說了。

魏惠王默默地走出寢室,吩咐內侍擡來大銅箱,將五千金賜給公叔夫人,又說了一番關切的話,坐着輕便的軺車走了。

公叔痤艱難地搖搖手:“衛鞅,請他來,快。”侍女聞言,飛快地去了。

衛鞅來到寢室,明顯感到了公叔丞相的失望和傷心。但他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站立着。公叔痤長長地嘆息一聲:“鞅啊,你快逃走,晚了,就來不及了。”衛鞅卻是淡淡地一笑:“爲何逃走?逃到哪裡去?”公叔痤臉泛紅潮,一陣喘息:“鞅啊,爲了國家大義,老夫盡最後力量推薦你擔當大任。然則,魏王不用你。老夫就勸了魏王殺掉你。殺你用你,都是爲國家盡責。勸你逃走,是了卻師友情分。你快走,走吧——”

“丞相,若爲此因,不用逃。”衛鞅沒有絲毫的驚訝,更沒有立即要走的樣子。

“你?甘心死在魏國?”老公叔大是驚詫。

“公叔丞相,魏王既不聽你用我之言,又何能聽你殺我之言?他不會將我放在心上的。老師莫憂心。”衛鞅淡淡地微笑着。

公叔痤昏花的老眼死死盯住衛鞅。他顯然感到出乎意料,卻又頓時覺得明白了其中道理。同是事理,自己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如何竟沒有面前這個年輕士子見地透徹?大智天賦,豈有他哉!老公叔不禁長長地出了一口粗氣:“鞅啊,你的見識總是高人一籌……看不到,看不到你建功立業了……你會到哪國去?……你,你會讓魏國滅亡的,是麼……”

他伸出枯瘦的雙手,緊緊拉住衛鞅,眼中一絲光焰漸漸熄滅,溝壑縱橫的老臉漸漸舒展開來——老公叔走了,心灰意冷地走了。

衛鞅默默站在榻前,冰冷的悲哀涌上心頭,大滴眼淚滾到臉頰。他向公叔痤的遺體深深一躬:“公叔大人,感謝你知我至深。可你沒有回天之力,只能眼睜睜看着魏國滑進深谷。大人,你無愧於魏國,你安息也。”

這天夜裡,公叔府行完葬禮前預禮,掛起了白色燈籠,府中上下人等皆是麻布孝衣大放悲聲。消息傳出,安邑城有人歡喜有人憂,洞香春論戰堂擠得水泄不通,通宵達旦的辯駁詰問卻依舊是衆說紛紜,莫衷一是。魏惠王當夜趕赴公叔府,身穿白布孝衣,在公叔痤的靈位前放聲大哭。魏王的祭奠驚動了安邑的權臣和官場,高車駿馬一時間擠滿丞相府門前的停車拴馬場,高官重臣們一片白衣,一片痛哭。但在洞香春論戰堂卻有一個傳聞:只有上將軍龐涓沒有去公叔府祭奠。消息引得列國客人和安邑士子們又是一番激烈爭辯與諸般猜測。

祭奠禮之後,公叔痤被隆重地安葬在安邑城南的靈山巫真峰下。孤峰爲陵,南眺鹽澤,建造得與魏文侯陵園所差無幾。魏惠王與公叔夫人商議,鑑於老丞相膝下無子,決定選派府中一個得力幹員守陵三年。正在仔細挑選時,不想侍女來報,說有人自請守陵。夫人一問,竟是中庶子衛鞅!

魏惠王釋然一笑:“老丞相好像說到過這個人。教他去,也不枉老丞相賞識他一場。”

(本章完)

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一 異數中山狼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名將_白起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名將_田單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戰國七雄_韓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
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二 秋夜高樓 秦箏忽起第二章 商旅大士_一 名士逢楚頭 慷慨說山東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四 君臣兩茫然 秦風又低徊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七 國殤悲風 嬴政皇帝爲南海軍定下秘密方略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四章 風雲三才_五 清一色的少壯將士使秦國大軍煥然一新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五 信人奮士 爍爍其華第五章 術治亡韓_四 天生大道之才 何無天下之心哉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一 異數中山狼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大秦帝國第五部下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三 齊王夜入軍營 聯軍橫生波瀾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五 莊襄王臨終盟約 破法度兩權當國名將_白起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一 張儀的聲音振聾發聵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四 鑄銷天下兵器 翁仲正當金人之像哉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三 奇策考校 太子府一團亂麻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一章 暮政維艱_四 昭襄王暮定計然策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十章 合縱回光_四 趙國的最後名將與最後邊兵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四 稷下學宮的人性大論戰《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二 蘇秦陷進了爛泥塘第六章 風雲再起_五 大節有堅貞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五章 天地再造_二 荒田結草廬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一 神秘天象逼出了楚宣王的妙策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二 芒碭山逃亡者在劉邦率領下起事了第六章 秦軍悲歌_六 鉅鹿大血戰 秦軍的最後悲歌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五 李斯開始了別出心裁的才具施展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一 鼎沸中游離的浮冰第四章 咸陽初動_四 碧潭廢墟的隱居夫人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二 魏國廟堂的名將與老將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六 鐵血坑殺震懾復辟 兩則預言驚動朝野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七 齊燕皆黯淡 名將兩茫茫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三 布衣水工震撼了咸陽君臣大秦帝國第五部上卷第八章 政俠發難_五 墨家劍士受到了意外襲擊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六 痛定思痛 嬴政王車連夜飛馳頻陽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五 巴蜀寡婦清 咸陽懷清檯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名將_田單第七章 迂政亡燕_三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二 一席說辭 大軍調頭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五 撲朔迷離的大梁才士第六章 風雲再起_一 紅衣巫師的鼎卦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七 衛鞅龐涓 智計周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四 秦步決魏騎 公子卬全軍覆沒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一 陰山草原的黑色風暴第一章 權相變異_四 眩暈的胡亥在甘泉宮山林不知所以戰國七雄_韓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三 匪雞則鳴 蒼蠅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