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

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

輕舟揚帆,三五日之間,張儀從琅邪南下入泗水、江水,進入了雲夢澤。

在遙遠的洪水時期,長江中游瀰漫出了一片遼闊汪洋的水域,東起江漢平原,西至漳水下游,北接溳水下游,南抵湘水、資水、汨羅水,縱橫千里,佔了當時楚國的三分之一。從長江西上,一入江漢交匯處,煙波浩渺雲遮霧障莽蒼蒼水天一色,水勢汪洋充盈,島嶼星羅棋佈,氣象宏大極了,揚帆其中,直如煙雲大夢,當世呼之爲雲夢澤。

張儀僱用的小帆船,是越國有名的出海輕舟。船家水手對雲夢澤的水路極是熟悉,根本不用張儀操心。郢都在雲夢澤西岸,從東向西橫渡雲夢澤,要整整漂流四五個晝夜。所幸雲淡風輕,倒是一帆風順。張儀雖不是水鄉弟子,更沒有在茫茫水上連續漂泊的經歷,但由於經常出山遊學,遇水乘舟也是常事,總算還能支撐。只是緋雲大大的辛苦,在泗水平靜的水面時,尚能在船頭走動。一入長江,大覺發暈,只得躺在艙中昏睡,進入雲夢澤,波濤洶涌舟行如浪,小船免不得多有顛簸,緋雲覺得天旋地轉,不停地嘔吐起來,一日之間吐無可吐,只有乾嘔了。

張儀着急,請教船家。船家說,初涉大水都是一樣,慢慢會好的,一定要吃水物,只要吃得下,日後沒事。張儀親自洗乾淨了一盤雲夢小白魚,連同一小碗紅醋端到艙中。緋雲兀自昏睡,面色蒼白。張儀笑着輕輕拍了拍緋雲的臉蛋兒:“咳,小哥兒,醒醒。”緋雲睜開眼睛,見張儀俯身咫尺之間,滿面通紅霍然坐了起來:“我,我又睡着了麼?”張儀不禁笑了:“我又睡着了麼?都睡兩天了。快來,雲夢白魚。船家說了,多吃白魚,水神護佑。”緋雲大是困窘道:“張兄,我,我倒成了你的累贅了……”說着竟是要哭的模樣。張儀哈哈大笑道:“跟主母讀了兩天書,成小木頭了?來,吃了雲夢白魚,明日就好。到了郢都,吳鉤殺豬給你吃。”一說吳鉤殺豬,緋雲也忍不住“噗”地笑了出來:“好,我吃。不能習水,緋雲如何跟張兄漂泊四海?”說着精神大振,拿過盤子用手抓起白魚吃了起來。張儀驚訝笑道:“哎哎哎,苦酒!蘸苦酒!白吃有腥味兒。”“不怕。”緋雲邊吃邊說,“就要這樣吃,將這水腥魚腥全吃熟了,誰怕誰吔?”片刻之間將一盤雲夢生白魚淡吃了下去。張儀高興得拊掌大笑:“好!世有小子,其犟若牛,夠氣魄!”緋雲卻驚愕地笑了:“不對吔!白魚有這麼香?”張儀驚訝:“你覺得淡吃香了?”緋雲困惑地點點頭:“對,怎麼回事吔?”張儀恍然大笑:“站起來,走走,還暈不暈?”緋雲小心翼翼地站了起來,走得幾步,沒有絲毫的搖晃:“不,不暈了?吔——不暈了!”幾步跑過來猛然抱住了張儀,兩人一起大笑起來。

漂得幾日,船到雲夢澤西岸。張儀付了佣金,船家去兜迴路客了。張儀主僕安步當車,向郢都城而來。不消兩個時辰,已經進了郢都西門。張儀不去接待官員國使的驛館,卻找了一家上等客棧住了下來。他要先摸摸楚國情勢,再相機行事。

就張儀的使命而言,將越國這場“伐齊”麻煩引開,他便算南下圓滿成功了。北返齊國,張儀便是可一展宏圖的齊國丞相了。可張儀想得深遠,深知齊國權臣世族之間傾軋甚烈,要在齊國站穩腳跟,甚至在齊威王身後也安如磐石,就必須將根基扎得更深一些。張儀的秘密盤算是:藉機進入楚國,將逃隱的上將軍田忌與軍師孫臏找出來,說動他們重返齊國,與他形成“張田孫鐵三足”,穩固長久地鼎立齊國。根據他的觀察揣摩,齊威王對田忌、孫臏的出走已經大爲後悔,丞相騶忌的權勢已經大爲暗淡。只要他與田忌、孫臏同時回到齊國,騶忌一定會被貶黜,齊國的大振興一定會在他們三人手裡完成。三人之中,張儀肯定是丞相,田忌、孫臏兩人實際上合成了一個天下無敵的上將軍。更重要的是,這兩個人都屬於專精軍事而疏淡權力的那種貴胄名士,既不會擁兵自重威脅權力中樞,又能爲開創大業建立汗馬功勞,確實是天下難覓的大業伴當。騶忌與這兩個人傾軋爭鬥,實在是缺乏大器局,小聰明過了頭。兩人一走,騶忌捉襟見肘,丞相地位搖搖欲墜,何其愚蠢也。

這一番謀劃要想實現,必須藉助楚國。春秋戰國數百年,已經形成了一個才士流動傳統:大凡在位名臣出走他國,只要他國接受,本國不得干預;但出走名臣在他國無論隱居還是做官,要想重新返回祖國,都必須他國贊同放行;否則,出走者被殺被害,他國沒有任何顧忌。中原名臣每每在遭受陷害時,多是逃隱楚國。當年的吳起,連同目下的田忌、孫臏,以及後來的趙國上將軍廉頗等,都曾經逃隱楚國。其中原因,一則是楚國縱橫遼闊山重水複,利於隱居藏匿,常有隱居多年而楚國朝堂尚不知情的名臣才士;二是楚國長期疲軟,用人見識褊狹封閉,吳起之禍後,楚國對中原的人才名臣一向淡漠,逃隱名臣大多不受糾纏。儘管如此,像田忌這樣的當世名將,要離開楚國,還是以穩妥爲上,求得楚王的放行方算上策。難處是,張儀還不知道田忌孫臏隱居在何處,楚王會不會放行便無從談起了。一路思忖,張儀已經拿定主意,先見楚王,再訪田忌。

這時的楚國已經改朝換代,執政三十年的楚宣王羋良夫死了。年輕的太子羋商即位已經三五年了。中原各國對楚宣王頗爲熟悉,也深諳如何與其打交道,但這個新楚王稟性究竟如何?張儀還拿不準。策士遊說,最根底的功夫,就是對遊說對象的基本瞭解,此謂“非其人,不與語”的準則,盲人瞎馬是策士最忌諱的。但如何對國君的志向做派進行判定,策士之間便大有不同了。

次日,張儀帶着緋雲,在郢都城外的村野田疇轉悠了整整一天,日落西山纔回到客棧。第二日,又在城內閒逛,走商市,進酒肆,看作坊,僻靜街巷遇見老嫗老翁討碗水喝着,天上地下地閒扯一通。天黑時分,張儀見滿城燈火,街市依舊熱鬧,饒有興致地拉着緋雲進了一家酒肆,飲了一罈蘭陵酒,與鄰座幾個楚國文吏熱熱鬧鬧地說了一個多時辰,回到客棧,已經是午夜子時了。緋雲侍奉張儀沐浴完畢,卻站在房中不走。張儀笑問:“還不睏乏麼?休憩去,明日還有許多事。”

“整日閒逛,不務正經。”緋雲突然紅着臉,氣沖沖冒出了一句。

張儀恍然大笑:“你個小子,吃飯不多,管事不少。那叫閒逛?”

“吔,不是閒逛?走東串西,閒話飲酒,還能叫甚?”緋雲兀自嘟噥着。

張儀正在心情舒暢,呵呵笑道:“你個小子坐好了,聽先生一課。那叫‘入國四問’,明白麼?是說,到了一個陌生國度,要知道國君品性,就問四種人:一農、二工、三商、四老。這是我師秘傳,明白?”

“你問國君品性了麼?淨東拉西扯說閒話。”緋雲依舊低着頭嘟噥。

“你個小木頭。”張儀又氣又笑,打了一下緋雲的頭,“那叫‘勘民生,度民心,大問於天’。逢人打問宮廷秘聞,那是三流痞士。明白?”

“那如何不早說?”緋雲嘟噥一句,“噗”地笑了。

“誰能想到,老孃派了個小家老也。”張儀哈哈大笑着拍了拍緋雲的頭。

“主母叮囑:‘不守正,戒之。’緋雲不敢造次吔。”

“好了好了,收拾歇息,明日可要務正了。”

緋雲高興地去了。張儀卻在燈下踱步良久。雖說自己對這位年輕楚王的大作爲已經有所瞭解,但他在“人”上究竟胸懷如何?還很難揣摩。畢竟,這個新楚王即位幾年,真實面目還是雲遮霧障,沒有什麼大舉動令人足以判定其志向品性。楚國曆來是個頗難捉摸的國家,國王似乎歷來有神秘做派的遺風,即位初期總有一段模糊時期,使人很難對他的趨向作明確評判。最甚者,大概就是楚莊王的“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其後,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頭兩年也是不知所云。後來大殺貴族爲吳起復仇的楚肅王,開始很長時間也是隱匿極深,殺了貴族,卻又莫名其妙地復辟了舊制。再後來的楚宣王,篤信星相莫衷一是。現下這新楚王,已經是五年無大舉,模糊得就像雲夢澤的茫茫水霧。

楚威王接到了快馬急報,越國十五萬大軍從琅邪南下,向楚國東北壓來!

楚國上層對吳越兩國已經淡漠了很長時間,數十年間,幾乎沒有任何邦交來往。從根上說,也是楚國與吳越兩國恩怨糾葛太多,最終導致了楚國與越國的疏離斷交。春秋時期,吳國地處震澤荒島,越國更是“文身斷髮,被草萊而居”的弱小愚昧部族的時候,楚國就是聲威赫赫的大國了。那時候,吳越兩國都以楚國馬首是瞻,兩國間的摩擦也依賴楚國調停。這一時期,楚國吞併了大小數十個小諸侯邦國,可是沒有吞併很弱小的吳越兩國。從根本上說,一則是兩國都是水域蠻荒部族——吳國以震澤(今日太湖)島嶼爲中心區域,越國以東海之濱爲中心區域——楚國要消滅這些流動在水域山林的部族,確實力有不逮;即便千難萬險地滅了兩國,也是無力治理,反倒成爲累贅。對於志在中原的楚國來說,向北面淮水流域的良田沃野推進,自然要比與吳越糾纏有利得多。其二,吳越兩國素來臣服楚國,定期納貢,滅不滅一個樣,又何須大動干戈?那時候,諸侯分封制是天經地義的王國樣式,就是做了天子,也是求得個“諸侯臣服,四夷來貢”,吳越已經是臣服之邦了,再要吞滅就是有違天道的乖戾了。

楚國與吳越兩國的連環恩怨,是從兩百年前的楚平王時期開始的。

其時,楚平王昏暗失政,竟奪自己親生長子(太子)建的新婚之妻。太子傅伍奢據禮力諫,被處滅族酷刑。伍奢在外領兵的兩個兒子伍尚、伍員逃奔到了吳國。按照吳國對楚國的臣服關係,伍尚、伍員自然不能在吳國藏匿,須得將“叛臣”獻給楚國。可這一回,事情卻偏偏出了差錯。吳王僚看準了機會,非但不交出伍員,還委伍員以秘密練兵的重任。後來,好歹交出了伍尚,對伍員則謊稱逃竄無着。從這時候開始,楚國的大災難便接踵而至了。三年後,吳國將軍伍子胥,也就是那個懷着血海深仇的伍員,率領三千死囚練成的敢死孤旅做先鋒,吳王僚親率五萬大軍隨後,大敗楚軍,攻入淮水以北的楚國腹地,俘虜了楚平王的王后。楚平王惱羞成怒,封大將囊瓦爲令尹,修築郢城,與越國聯手建立舟師(水軍),南下攻吳。不想伍子胥率領的吳軍卻抄了楚軍後路,一舉佔領了楚國的腹地重鎮鍾離、居巢

,楚國又一次戰敗。這次大敗,楚平王聲名狼狽,在只做了十三年國王的盛年之期活活給氣死了。

楚昭王剛剛繼位,吳軍又立即殺到。這次卻是楚軍將士合力,圍困了吳軍。期間恰遇吳軍發生了內亂,公子光遣劍士專諸於宴席間刺殺吳王僚,自立爲吳王。楚軍將領聞吳國內亂,即行退兵,錯過了一舉滅吳的大好機會。這公子光,就是赫赫大名的吳王闔閭。他以伍子胥爲大將,雄心勃勃地修築了闔閭城

,使吳國有了中心根基地,準備全力對楚。兩三年間,伍子胥率軍不斷襲擊楚國,楚國卻抓不住吳軍蹤跡,疲於奔命沒有一次戰勝之功。這時候,楚國感到了吳國真正的威脅。防禦這個昔日的臣服小國,一時變成了楚國最要緊的存亡大計。

但是,真正的大災難卻還剛剛開始。一年之後,兵家名士孫武到了吳國,吳王闔閭立即拜孫武爲上將軍,對楚國發動了長距離的奔襲戰,三次攻入楚國淮北腹地。期間吳國又大敗越國,顯然成了江東江南霸主。吳王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吳國北聯中原晉國,對楚國南北夾擊。晉國聯結魯、宋、衛、陳、蔡等十餘諸侯,從北面壓制楚國。吳國則由孫武、伍子胥親率大軍越過大別山長途奔襲楚國腹地,在柏舉

大敗楚國令尹囊瓦的大軍,並一舉佔領郢都。囊瓦逃亡鄭國,楚昭王逃匿雲夢澤,遭遇匪盜襲擊,又逃亡隨地。

這是楚國數百年來最深重的一次亡國危機。幸虧了那個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才發兵救楚。

楚國雖然沒有滅亡,卻從此在中原丟盡臉面,非但北上爭霸無望,而且不得不與吳越兩國開始了長期周旋。從這時開始,楚國扶植越國與吳國對抗。越國野心由此而引發出來,以楚國爲後盾訓練軍旅,襲擾吳國。期間雖然也幾次打敗吳國,但卻總是無法遏制吳國對楚國的攻勢。吳王闔閭十一年,吳軍大敗楚國水軍,又大敗楚國的

戰車陸師於繁陽

。楚昭王恐懼之極,將都城東遷了數百里,在郡城

暫時避難。至此,吳國成了真正的南部霸主。後來,便是那盡人皆知的故事——吳王夫差滅了越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恢復越國後又滅了吳國。

至此,楚國背後最大的威脅消失了。可是,被楚國扶植起來的越國,絲毫不念楚國之情,雖然沒有大舉進犯,卻也與楚國齟齬不斷。這時天下已經進入戰國,楚國在吳越爭鬥中歷經吳起變法,元氣已經大大恢復,重新將注意力轉向了中原。越國則對吳起變法時的楚軍頗爲忌憚,也龜縮回震澤島嶼與東海之濱,遠避楚國鋒芒。

從此,楚越兩國大大冷淡,幾乎沒有邦交往來了。

今年春日,楚威王得報:越王姒無疆遷都琅邪,要北上攻齊。楚威王哈哈大笑道:“越蠻不知天高地厚,死期到了也!”這才幾個月,如何便要調頭南下來找楚國尋釁生事?正在疑惑間,又接斥候密報:中原策士張儀說動越國放棄攻齊,南下攻楚!

楚威王大是惱火,對這個張儀恨得咬牙切齒。原來,楚威王大有雄心,幾年來正在秘密物色人才,準備第二次變法,剛剛有得頭緒,卻又越國大兵壓境,一旦陷入戰事糾纏,誰知道要耽擱多長時日?楚威王如何不感到氣惱?

這天風和日麗,楚威王正在王宮湖畔練習吳鉤劈刺。說是練劍,卻有一搭沒一搭地想着心事。越國既然來犯,不想打也得奉陪,可目下楚國連個像樣的將軍都沒有,誰來操持這件軍國大事?楚威王第一次感到了窩囊:一個幾次做過天下霸主的堂堂楚國,竟被一個昔日附庸欺侮,當真是豈有此理!然則天下就是這樣,你不強大,就要受氣,就要受辱,就要捱打。看來,楚國不振作不訓練新軍是不行了。可是,遠水不解近渴,關鍵是眼前這場兵災如何消弭。想着想着,楚威王手中的吳鉤偏了方向,一劍沒有劈到木樁,卻劈到湖畔石案上,“當”的一聲大響,火星飛濺,震得楚威王一個趔趄,手中吳鉤飛出老遠,“噗”地插進了粼粼波光的湖水中。楚威王怔怔地望着湖面,甩着生疼的胳膊,沮喪到了極點。

正在此時,內侍急急走來:“稟報我王,中原張儀求見。”

“誰?張儀?他在何處?”楚威王牙齒磨得咯咯響,卻沒有轉身。

“在宮門外候見。”

“教他進來。”

“遵命。”內侍一溜碎步跑了出去。

片刻之間,布衣大袖的張儀飄飄而來。楚威王遠遠打量,見這個黑衣士子與自己年齡相差無幾,不由得冷笑幾聲,紋絲不動地站着。張儀自然將這位年輕國王的臉色看得分外清楚,一副渾然不覺的樣子深深一躬:“中原張儀,參見楚王。”

“張儀,爾在列國翻雲覆雨,不覺有損陰騭麼?”劈頭冷冷一句斥責。

張儀不禁恍然笑道:“原來楚王爲此不悅,幸甚如之。張儀周遊天下,彰天道而顯人事,使該亡者早亡,當興者早興,正當延年益壽,何能有損陰騭?”

“無須狡辯。”楚威王冷冷一笑,“引兵禍入楚,還敢張揚郢都,不怕絞首麼?”

“張儀給楚國帶來千里魚米水鄉,何由絞首?”張儀平靜地微笑着。

楚威王何其機敏,微微一怔:“你是說,越國是送上門的魚腩?”

“正是。難道楚王不以爲然麼?”

“越爲江南大國,善鑄利器,悍勇好鬥,十五萬大軍壓來,豈是孱弱小邦?”

張儀哈哈大笑道:“楚王何其封閉耳。今日越國,豈能與五十年前之越國相比?越國自勾踐之後,人才凋零,內鬥不休,非但無力北上,連昔日豐饒無比的震澤,也成了人煙稀少的荒涼島嶼。三代以來,越國遠遁東海之濱,國力大大萎縮。目下這姒無疆不自量力,卻要攻打楚國,豈非送給楚王大大一個利市?楚國滅越,其利若何?楚王當比張儀清楚。”

楚威王半信半疑:“如你所說,這姒無疆是個失心瘋?”

張儀揶揄笑道:“楚王爲君,自然以爲君王者皆高貴聰明瞭。然則在張儀看來,天下君王,十之八九皆是白癡木頭。這姒無疆,除了劍道,連頭豬都不如。”

楚威王想笑,卻嘴角只是抽搐了一下:“既然如此,你爲何將越國大軍引開齊國?難道不想在齊國討一份高官重爵麼?”

張儀在草地上踱着步子,侃侃道:“滅國大禮,天有定數。齊國雖強,滅越卻非其長。楚國雖弱,滅越卻是輕車熟路。百年以來,楚國與吳越糾纏不休,對吳越戰法也大是熟悉,水戰陸戰,楚國皆是吳越鼻祖。天道有常,越國向楚國尋釁,豈非楚國的雪恥振興之日?”

楚威王思忖有頃,拱手歉意笑道:“多有得罪,先生請坐。來人,蘭陵酒!”

片刻酒來,楚威王頻頻與張儀舉爵,飲得一時,楚威王停爵笑問:“先生給楚國魚腩,難道無所求麼?”

“雖無所求,卻想與楚王做一交換。張儀一老友隱居楚國,要請楚王高擡貴手也。”

“噢?先生老友隱居楚國?何人?”

“齊國田忌。”

“如何?”楚威王驚訝間不覺站了起來,“田忌隱居楚國?在何處?”

“請楚王高擡貴手,易人。”張儀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悠然地拱手一笑。

楚威王繞着石案急促地轉着,突然止步:“莫急。放走田忌可以,然也須得有個交換。”

張儀大笑一陣:“楚王但講。”

“田忌爲將,率楚軍滅越。”

張儀頓時愣怔,心中飛快盤算,躊躇笑道:“此事尚須與將軍商議,不敢貿然作答。”

“羋商與先生同見將軍商議,如何?”楚威王顯然很急迫。

“這卻不必。”張儀笑道,“我能說動將軍,自來稟報楚王。楚王突兀出面,有差強人意之嫌,這莊交易便不能做了。”

楚威王思忖一番道:“也是。只是先生萬莫遲延。來人,給先生備輕舟一隻、快馬三匹、駟馬軺車一輛,隨時聽候先生調遣。”老內侍答應一聲,匆匆去了。

張儀笑道:“多謝楚王,張儀還真不知用哪種好也。”

(本章完)

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一 洞香春衆口紛紜說魏國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出版說明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名將_孫臏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名將_孫臏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名將_蒙恬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
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五 蘇秦佩起了六國相印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二 韓衣韓車 韓非終於踏上了西去的路途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五章 情變橫生_四 法度精嚴兮 萬綠家邦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第三章 殺戮風暴_二 蒙恬蒙毅血濺兩獄 蒙氏勳族大離散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章 偏安亡齊_一 南海不定 焉有一統華夏哉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五 血火冠劍日 亂局竟未息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三 壯士捨身兮濰水茫茫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七 欲將子還兮 子不我思第二章 棟樑摧折_一 三頭合謀 李斯筆下流出了始皇帝詔書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着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一 治旱大舉 綱在河渠六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法治狀況之歷史分析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五 一波三折 先機行險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一 長平殺降 震撼天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一 離宮永巷深深深第一章 無妄九鼎_三 九鼎夢魘 幽幽血光第三章 乾坤合同_四 架構廟堂 先謀棟樑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四 大巡狩第一屯 嬴政皇帝召見鄭國密談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苟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三章 安邑風雲_一 洞香春衆口紛紜說魏國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一 亦正亦奇 呂不韋破了秦國百年法統大秦帝國第五部《鐵血文明》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一 天險上黨地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大秦帝國》·史源_第一部 《黑色裂變》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一 左庶長開府震動朝野第一章 鐵腕平亂_四 咸陽老世族的最後時刻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第九章 呂氏新政_二 醇醇本色 殷殷同心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出版說明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九章 孤城血卜_六 兵不血刃 戰在人心名將_孫臏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第五章 衛鞅入秦_五 秦孝公奇策試真才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一章 無妄九鼎_二 秦武王隱隱覺得不妙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三 衛鞅出奇兵 老龍賈酣戰身死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四 呂不韋終於立定了長遠方略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戰國七雄_秦國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二 關西有大都第三章 東方龍蛇_五 兩使入秦皆惶惶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名將_孫臏諸子百家_縱橫家第四章 暴亂潮水_五 陳勝死而張楚亡 農民反秦浪潮迅速潰散了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四 瀕臨危難 理亂除奸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六 相逢無由泯恩仇第八章 風雨如晦_二 咸陽大市爆發了驚心動魄的商戰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名將_蒙恬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第八章 政俠發難_六 陳倉河谷的苦行莊園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三 大謀橫空出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三 殺戮骨肉 根基雄強的嬴氏皇族開始了秘密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