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

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

重組合縱,是兩位草廬布衣鼓盪起來的。

自河西不辭而別呂不韋,毛公薛公回到了邯鄲,將一切與呂不韋嬴異人相關的餘事處置妥當,欣然來見信陵君。正在與門客斗酒的信陵君出迎,立即將薛公毛公裹進了酣熱的酒陣。毛公與薛公一對眼神,放量痛飲起來。及至月上林梢,幾個門客醺醺大醉相繼被人擡走,林間亭下只剩下了毛公薛公信陵君三人。一番醒酒湯後,侍女在茅亭外草地上鋪排好茶具座案,三人酒意兀自未盡,大碗牛飲着香醇的釅茶,林間月下海闊天空。

“老夫三千門客,此六人號爲酒中六雄,六雄!”信陵君臉膛亮紅白髮飛揚,腳下落葉婆娑,手中大碗飄忽,“老夫不以爲然,約好今日與六雄林下鏖酒!結局如何?老夫大勝也!兩公便說,老夫該當何等名號?啊!”

“該當王號!”毛公猝然一喊,響亮非常。

“毛公多戲言也!”信陵君呵呵酒笑不無諧謔,“薛公莊穩,請賜老夫名號。”

“王號正當其人。”薛公也是清清楚楚一句。

“酒仙也亂矣!”信陵君搖頭大笑,“老夫無得名號,今日酒戰終無正果也。”

“嘿嘿,差矣!”毛公一笑,“非爲無號,乃君無規矩也。”

“老夫無甚規矩?”信陵君頓時板起臉,雖是佯怒,卻也逼人。

毛公不管不顧道:“世間名號,自來有規矩。譬如我等兩人,論名號,薛公是酒神,老夫纔是酒仙。信陵君以薛公爲酒仙,又拒酒王之號,談何規矩矣!”

“噫!酒仙酒神還有規矩?你且說說。”

“此中規矩在於二。”毛公嘿嘿一笑,“其一,神、仙之別。自來神聖相連,大德大能謂之聖,聖而滅身謂之神。神者,天官也。但有神號,必有職司。譬如后稷昇天爲周人農神,神農氏昇天爲荊楚農神,公輸般昇天爲天下工神。其餘如風雲雷電如名山大川,皆爲神號。何也?天界職司之謂也。一言以蔽之,無職司不是神。仙者何?天界散人也。奇才異能謂之名士,名士身死謂之仙也。譬如伯夷叔齊不食周粟、俞伯牙獨琴、莊子夢蝶、扁鵲不爲醫官而只矢志救人,等等等等,方得爲仙,此其謂也。一言以蔽之,凡仙,有奇才異能而無權責職司。此乃神、仙之別矣!”

“算得一家之言。其二?”

“其二,飲者酒風之別也。”毛公分外來神,“秉性豪俠,不苟酒令,每每海飲不醉,且能談政論事者,謂之酒神也!此等人若薛公,若當年之張儀、孟嘗君者皆是。散漫不羈,酒量無常,初飲有飄飄然酒意,然卻愈醉愈能飲,愈醉愈清醒者,謂之酒仙也!此等人若本老兒,若當年之樗裡疾、春申君者皆是。”

“如此說來,老夫算得酒神一個!”信陵君慨然拍案。

“張冠李戴,非也非也。”毛公嘿嘿直笑。

“這卻奇也!老夫再飲三鬥無妨,如何當不得個酒神之號?”

“經神、仙共議:信陵君非神非仙,當受王號也。”毛公一本正經。

“老夫自來飲酒,唯聞酒神酒仙之號。酒王之號,未嘗聞也!”

“非也。酒徒、酒鬼、酒癡、酒雄、酒傑諸般名號,信陵君不聞麼?”

“那卻與老夫何干?”

薛公猛然插了一句:“酒號如諡號,酒王唯酒號之最,尋常飲者自然不知也。”

信陵君目光一閃:“你說,老夫如何當得酒王之號。”

“好!”毛公沒了慣常的嘿嘿笑聲,“王號者,德才位望也……”

“休得再說!這是酒號麼?”信陵君拍案打斷。

“老夫直言了。”薛公肅然起身對着信陵君深深一躬,“公子身負天下厚望,當了結客居生涯,回大梁即魏王之位,中興大魏,以爲中原抗秦屏障。”

“你……”信陵君不禁愕然,“兩公蓄意,陷無忌於不義?”

“公子且坐了。”毛公嘿嘿一笑將信陵君扶到案前就座,“蓄意也罷,臨機也罷,一言以蔽之,公子不做魏王,中原文明便將覆滅也。”

“危言聳聽。”

“公子差矣!”薛公大步走了過來,“方今天下,秦國一強獨大。反觀山東六國,趙國已呈衰微之勢,齊國偏安海隅,楚國支離破碎,燕國一團亂麻,韓國自顧不暇,無一國堪爲合縱軸心也!唯有魏國,國土雖大銷,然終存河外腹心,沃野千里人口千萬。更爲根本者,魏國有公子在焉!公子文才武略名動天下,更是王族嫡系,在魏衆望所歸朝野鹹服,若能取當今平庸魏王以代之,何愁魏國不興山東無救?”

“嘿嘿!小也小也!”毛公竹杖噹噹打着石板,“公子若做魏王,先退秦,再變法,而後便當與秦國一爭天下。王天下者,必我大魏也!安山東,何足道哉?”

良久默然,信陵君喟然一嘆:“兩公之論,猶趙括紙上談兵也!”

“何以見得?”薛公神色凝重,顯然是要說個究竟出來。

“兩公坦誠,無忌也照實說了。”信陵君指節敲着案頭,“一則,此舉大違人倫之道,無忌不屑爲也。方今魏王,乃我同胞,秉命即位,我何能取而代之也?二則,方今魏王雖則平庸,卻無大失。當年,我私盜兵符、擅殺大將而不獲罪,足見其宅心仁厚也。當年,魏王欲結秦滅韓,奪回祖先舊地,我力諫,王從之,足見其明斷也。無忌客居趙國,自愧有背於魏王也,無得有他。若能回魏,助王可也,何得奪王自立而引天下側目。”

“公子大謬也!”薛公慨然正色,“但爲國君,國弱民疲便是第一罪責,何謂無大失也?好人未必做得好王。公器之所求,非好人也,乃好王也!”

信陵君正要說話,毛公一陣嘿嘿連笑:“公之迂腐,老夫今日始知也。告辭!”噹噹點着竹杖走了。薛公一怔一笑一拱手,也飄然去了。

此後兩年,毛公薛公竟從世間消失一般,任信陵君派出門客如何在邯鄲市井尋覓,也是不見蹤跡。信陵君沒了直抒胸臆的諍友,頓覺百無聊賴,自是鬱鬱寡歡,沉溺酒棋色樂,一時大見頹廢。

蒙驁大軍攻魏,魏國君臣大是驚慌。安釐王魏圉與一班心腹連夜密謀,終究一無長策。安釐王臉色陰沉下來。良久沉寂,一老臣低聲道:“臣有一策,我王或可斟酌中不中?”“有策便說,何須吞吐。”安釐王自己雖無見識,卻最煩沒擔待的臣子。老臣更見惶恐:“請王恕臣死罪,臣方敢言。”安釐王不禁大是煩躁:“病急亂投醫,況乎社稷危難?縱然錯謀,何來死罪?快說!”老臣終是囁嚅道:“魏有一才,我王記得否?信陵君……”吭哧着打住了。安釐王目光驟然一亮:“你是說,請信陵君回魏抗秦?”老臣不敢應答,只低着頭不看安釐王。另一個將軍促聲接道:“末將愚見,信陵君不會回魏!”

“爲何?”安釐王大惑不解。

“不會!”那個將軍還沒有說話,先前老臣一反惶恐之態斷然插話,“信陵君深明大義,若大王誠意釋嫌,公子必能回魏!”

“何謂誠意釋嫌?”

“公子離國,由兵事生嫌。欲以解之,自當仍以兵事。老臣之見,以舉國之兵並上將軍之印委公子,可見我王之誠也!”

安釐王一番思忖終於拍案,立即命老臣爲秘密特使兼程奔赴邯鄲。

老特使沒有想到的是,信陵君一聽是魏使,竟嚴詞拒絕且不許門吏再報。如是三日,老特使竟連信陵君的面也不能見,焦灼得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這日正在百思無計兀自後悔自己說下了大話,卻有驛館吏來報,說一個竹杖老酒徒在門口大嚷要見魏使。老特使正在連說不見,已經有蒼老的嚷叫聲響徹庭院:“蕞爾魏使,不見我仙,你卻能見得何人,啊?”老特使心下一動,連忙快步迎出肅然一躬:“敢問足下,可是老魏高士毛公?”老酒徒嘿嘿一笑:“你說是便是,老夫只要瞅瞅魏王王書,餘無他事。”老特使驚喜過望,當即將邋遢骯髒的老酒徒請進正廳。老酒徒看罷王書,只說聲你老等着,點着竹杖晃晃悠悠去了。

自對信陵君建言無果,毛公薛公憤憤然出遊趙北燕南。在老卓原的天卓莊盤桓了半年有餘,其間恰逢趙國大禮護送秦國王后歸秦,毛公薛公順便送走了趙姬母子。此後欲去齊國,卻在濟水東岸正遇蒙驁大軍連綿駐紮,大野澤兩岸所有的官道都被秦軍封鎖。薛公說:“不妨見見蒙驁,一則可探聽秦軍意圖,二則或可收弦高犒師之功效。”毛公嘿嘿冷笑:“春秋秦軍是偷襲之師,今日秦軍明火執仗,還怕你知道?只怕去了便回不來也。”薛公問:“爲何?”毛公連連點着竹杖說:“不聞蒙驁呂不韋交誼麼?若那蒙驁硬要將你我送到咸陽去見呂不韋,你還指望回來麼?”薛公恍然大笑:“呀!懵懂也!老兄弟說的是,不去了。”一番商議,兩人終於還是趕回了邯鄲,一路見山東庶民落荒遍野南逃避戰,心下大爲不寧,反覆思慮,還是決意再見信陵君。正在此時,忽聞魏王特使入邯鄲而信陵君不見,毛公機警,便有了驛館酒徒的故事。

毛公見過魏王王書,回去一學說,薛公二話不說擡腳便走。

這時,平原君正在胡楊林下與信陵君艱難地周旋着。魏王特使入邯鄲,趙國君臣大喜過望,以爲信陵君必定是應聲回魏重組合縱。誰知幾日過去,事情竟眼睜睜僵住了。趙孝成王急得火燒火燎,本欲親自去說信陵君,卻又愧於當年對信陵君食言,自覺功效不大,便召平原君密議。自信陵君客居邯鄲,平原君也自覺與信陵君之間有了一種微妙的隔膜,政見之爭,門客之爭,後來直是信望之爭,原本篤厚的交誼與親情在不知不覺間淡漠了。雖說也時不時有酒宴酬酢,可連門客們都是心知肚

明,兩公子再也不是從前的兩公子了。然秦軍壓境,趙國腹地已經大受威脅,此時只有根基尚存的昔日強國魏國與趙國合力,纔有望重立合縱扭轉危局,形勢使然,一己恩怨也只有丟開了。

時當盛夏正午,信陵君散發布衣正在茅亭下自弈打棋,左手拈一枚黑子啪地打下,右手又拈一枚白子啪地打下,搖搖頭又點點頭,似凝神沉思又似漫不經心。平原君在亭廊外的草地落葉上沙沙走動,時不時說得幾句,亭中信陵君也時不時應得幾句,有一搭沒一搭總是不入轍。良久,平原君終於入亭坐定在信陵君對面的大石案前,突然拍案高聲:“無忌兄,山東存亡危在旦夕,兄當真作壁上觀乎!”

“不作壁上觀又能如何?”信陵君依然漫不經心地打着棋子。

“回魏爲將,合縱抗秦!”

“回魏?老夫做階下囚,你舒心麼?”

“豈有此理!魏王王書搬你,何來階下囚之說?”

“你信得君王之言,老夫信不得也。”

平原君頓時被噎得沒了話。天下皆知,趙國食言於信陵君,始作俑者是自己,終無交代者也是自己。此事非但使趙國在山東六國信譽掃地,連秦國也是嗤之以鼻。至於平原君個人的豪俠聲望,更是一落千丈,否則,自己能在如此急迫之時窩在邯鄲不去奔波合縱麼?每每心念及此,平原君愧疚不已。若是當初趙國遵守諾言,在信陵君不能回魏之時如約封給五城之地,只怕信陵君組成的封地護軍也是一支抗秦銳師了,如何能教秦軍長驅直入連奪三十七城?然則,一切都遲了。一步差池,趙國在喪師失地的危急關頭再也沒有了山東大旗的呼籲力量,景況比長平大戰後的兵臨城下還要難堪尷尬。那時信陵君一呼而列國救趙,根由便是山東戰國以趙國爲抗秦中堅,深信趙國是一個誠信武勇的大國,今日我救趙,明日趙便能救我!曾幾何時,一切都面目全非了……信陵君公然如是譏諷,無異對平原君心頭一劍。一陣愣怔,平原君猛然舉爵大飲,溝壑縱橫的臉上淚水漫涌而下。

“勝兄……”信陵君驀然回頭不禁驚愕萬分,連忙起身過來一個長躬,“無忌無心之言,絕非重提舊事,兄何其介懷也。”

“失信者言輕,何怨於兄?”平原君起身一拱揚長去了。

信陵君望着平原君已顯老態的背影,一時莫名煩躁起來。正在此時,門客總管領來了毛公薛公,信陵君不禁驚喜過望:“泥牛入海竟有歸,無忌有幸也!家老,上酒!”

“今日非聚酒之時。”薛公肅然拱手,“但爲君來進一言也。”

“何來客套,但說無妨。”

“我老兄弟從大野澤僕僕趕回,沿途所見不忍卒睹。凡城皆人心惶惶,凡村皆逃戰嶺南。中原之地已是生民塗炭,各國朝野皆如驚弓之鳥,與此前任何一次秦軍東出均不可同日而語也。老夫直言,中原大險臨頭矣!當此時也,公子身負天下重望,獨能閒散飲酒悠然打棋乎?”

“以公之見,我當自投羅網?”信陵君揶揄地笑了。

“魏無忌大謬也!”毛公一點竹杖直呼其名。

“何以見得?”信陵君微微一笑。

“國家者,國人之國也,非王者一人之國也!救亡圖存,君何計較於一己恩怨?天下重魏,魏有君也!天下重君,君有魏也!魏無君則敗亡,君棄魏則失天下之心也!魏王固非明君,然信陵君拒其救國之請,又豈是大才正道?君雄才大略傲視天下,寧與庸常之君恩怨必較而使魏國滅頂哉?”

“君與魏國,一體相依也!”薛公肅然一躬。

林下一片沉寂。信陵君的心被兩位布衣老士子的話深深震撼了。大才失國,終爲朽木。客居異國原本只說能襄助趙國軍政,一展胸中所學,到頭來卻是處處受制逼得自己沉淪酒色,結局好麼?長此以往,縱保一條活命,何異於行屍走肉也。心念電閃間信陵君拍案而起:“立備快馬,兼程回魏!”

三日後,大梁郊野人山人海。魏安釐王帶領文武大臣出大梁北門三十里,隆重迎接別國幾近二十年的信陵君。大梁國人幾乎是傾城而出,要見識見識這位肩負着魏人圖存重望的邦國干城的氣象。暮色時分,一團黃雲般的煙塵從北方席捲而來。遍野百姓一陣亂紛紛吶喊:“馬隊來也!”“信陵君萬歲!”馬隊漸漸清晰,信陵君的大紅披風像一團火焰在飛動。佇立亭外高臺的安釐王長長地出了一口氣,正要舉步下臺,卻軟得爛泥也似……待一切整順之後,安釐王當即在事先築好的拜將臺舉行了堪稱盛大的拜將大典,當着舉國臣民向信陵君鄭重拜下,授上將軍印,授調遣舉國兵馬的虎符。當信陵君接過印鑑兵符時,長久鬱悶的魏國人終於爆發了,漫山遍野吼聲雷鳴,整個大梁都被這壯闊的聲浪淹沒了。魏國君臣奮激萬分,圍着信陵君異口同聲地高呼了無數遍“振興大魏”……

(本章完)

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戰國七雄_趙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名將_李牧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名將_孫臏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秦風_秦國兵器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諸子百家_名家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
二 歷史實踐與歷史意識的最初分裂第八章 幽燕雷霆_四 我車既攻 我馬既同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五 碧藍的湖畔 搶工決水的烈焰轟然激發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二 輕兵襲北楚 機變平韓亂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二 驚蟄大朝 嬴政皇帝向復辟暗潮宣戰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一 秦孝公的大婚盛典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一 古老鐵籠保全了田氏部族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二 長平換將 趙軍驟然沸騰起來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六 車城大堅壁 白起說陣法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四 長平佈防 廉頗趙括大起爭端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二 戰國之世的最後一頂王冠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二章 山東雄傑_五 張儀第一次遭遇挑釁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三 老秦世族頂風仇殺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一 上將軍龐涓的秘密使命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七 終以身死問蒼天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八 七月流火 大帝隕落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五 金戈鐵馬 浴血搏殺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七 秦孝公夢斷關河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六章 子楚還國_三 佳人歸來兮 春不可以殘第九章 分治亡楚_四 安陵事件 唐且不辱使命第一章 鐵腕平亂_一 義渠大牛首接受了羊皮血契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戰國七雄_趙國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四 遠交近攻展鋒芒第九章 分治亡楚_八 淮北大追殺 王翦一戰滅楚國第七章 流火迷離_二 塞上春寒 心變情異名將_李牧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一 金令箭使者飛馳櫟陽大秦帝國第六部下卷第十章 張儀風雲_三 河外大戰 張儀偏師襲敖倉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三 殘詔斷句 李斯的勃勃雄心燃燒起來了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二 決通川防 疏浚漕渠 天下男女樂其疇矣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五 陰謀陽治 霹靂手段大秦帝國第四部下卷第十章 合縱回光_六 兵家奇謀 大義同心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三 求賢令應時而出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三 飽受蹂躪的李斯終於走完了晦暗的末路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三 墨家論政臺一波三折名將_孫臏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六 壯心酷烈走偏鋒第五章 術治亡韓_五 韓非在雲陽國獄中靜悄悄走了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六 行與子還兮 我士也驕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二 司馬錯講述的軍旅故事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三 商旅孫吳密定策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四 雄心錯斷 陡陷危局大秦帝國第四部中卷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三 秦軍首敗 天下變色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第九章 縱橫初局_二 怪誕說辭竟穩住了楚國第七章 迂政亡燕_五 易水之西 戰雲再度密佈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九章 縱橫初局_四 積羽沉舟新謀略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第六章 櫟陽潮生_六 奇特的故事震動了秦國民衆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六 開元異數 呂不韋疏導倍顯艱難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六 病榻上的秦孝公怦然心動秦風_秦國兵器大秦帝國第二部上卷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三 人性之惡 必待師法而後正大秦帝國第二部中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三 英雄之心 恩怨難曲諸子百家_名家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一 大義末路何茫然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六 兩樣老古董:井田和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