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

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

交十月,孟嘗君抵達咸陽,張儀親自出城郊迎,禮節隆重極了。

孟嘗君對張儀有一種奇特的感受,既有大是相投,又有虛與委蛇,以至每每不知何種滋味兒。與蘇秦相處長了,孟嘗君對名滿天下的張儀自然也有一番推測想象,大體上總是不脫蘇秦那種名士器局的影子罷了。可當初在臨淄第一次見張儀,孟嘗君便覺張儀與蘇秦迥然不同。張儀的談吐是詼諧犀利的,不像蘇秦那般凝重睿智;張儀不修邊幅,一領丞相錦袍在身上穿得皺巴巴的,加上一支鐵杖與微瘸搖擺的腿腳,與蘇秦那種整肅華貴的氣象相比,張儀更像是個市井布衣;張儀不拘小節,痛飲烈酒,高談闊論,但有評點,便是一番嬉笑怒罵,鞭辟入裡,令人如醍醐灌頂般過勁兒。聽多了也習慣了蘇秦的那種侃侃雅論,乍然一聽張儀論事,往往教人不敢相信面對者是蘇秦的同窗師弟……所有這些在蘇秦身上看不到的東西,都令豪俠本色的孟嘗君心醉。比較起來,孟嘗君覺得自己更喜歡張儀。孟嘗君恨秦國,卻真心地喜歡張儀。

郊迎聚酒,遇到如此一個不世出的灑脫人物,孟嘗君當真是前所未有的一腔快意。本來是禮節性的郊迎接風,兩人竟相對痛飲了兩個時辰。談笑間從品酒說開去,名酒佳釀、名車駿馬、兵戈劍器、《詩》風情歌、各人喜好,無事不論,偏偏國事一句也沒有說,秋日已枕在了山頭。看看天已暮色,嬴華走過來在張儀耳邊悄悄說了兩句。

“罪過罪過。”張儀恍然大笑着站了起來,“孟嘗君啊,秦王還等着給你洗塵。走!接着喝!”

“好!接着喝!”孟嘗君也是一陣大笑。

兩人上車進了咸陽東門,城中已經華燈初上。車行十里長街,但見道中車水馬龍,萬家燈火中夜市煌煌,一片燦爛錦繡。孟嘗君目不暇接,一路連聲驚歎,到得宮前,見廣場中車馬如梭官吏來往匆匆,竟比臨淄的早朝還要繁忙。孟嘗君不禁戲謔笑道:“一個孟嘗君,秦國忙成了這般模樣?”張儀哈哈大笑道:“秦國無閒官,當日事當日畢,能不忙麼?”素來豁達的孟嘗君驀然愣怔,長長地嘆息了一聲,半日無話。

進得一座小殿,四個黑衣人正在悠閒地笑談,幾張長案上都擺着顯然已經變涼了的酒菜。孟嘗君在門口瞄得一眼,座中幾人都是黑色的無冠常服,座案又擺成了環形,竟沒有立即看出哪個人是秦王。孟嘗君不禁鬆了一口氣:一定是幾個大臣等候在這裡,秦王還沒有來。正在此時,一個鬚髮灰白敦厚穩健的黑衣人迎了過來:“孟嘗君,嬴駟等候多時了。”嬴駟?孟嘗君大出意料,連忙深深一躬:“田文唐突,多酒失禮,望秦王恕罪。”

“哪裡話來?”秦惠王爽朗笑道,“至情至性,大禮不虛,孟嘗君正對秦人脾胃。”說着拉起孟嘗君的手,“來,先認認我這幾個老臣子:右丞相樗裡疾,你的老友了。”

樗裡疾拱手嘿嘿笑道:“孟嘗君,黑肥子想你想得緊也。”

“上將軍司馬錯,沒見過面的老冤家了。”

司馬錯拱手作禮:“久仰孟嘗君大名,日後多承指教。”

孟嘗君笑了:“上將軍,你可是替我這個敗將說話了。”

一片大笑聲中,秦惠王又介紹了長史甘茂,君臣便落座入席。間隙中,張儀早已經命內侍換上了熱騰騰的新菜。秦惠王舉爵開席,君臣同飲,爲孟嘗君行了接風洗塵之禮。酒過三巡,秦惠王笑道:“孟嘗君,我等君臣爲你洗塵接風,嬴駟只有一句話:邀君入秦,非有他意,只是想請你到秦國走走看看,看完了,你可隨時回齊。”

孟嘗君內心很是驚訝,卻悠然笑道:“多謝秦王,許田文自由之身。”

“嘿嘿。”樗裡疾笑着指點,“你個孟嘗君,秦國稀罕你小子做人質麼?”

孟嘗君與樗裡疾笑罵慣了,聞言哈哈大笑:“有黑肥子這句話,我便放心。”

秦惠王悠然笑道:“山東六國曆來以老眼看秦國,罵秦國是虎狼之國蠻夷之邦。君性公直,能還秦國一個公道,嬴駟也就多謝了。”

“謝過秦王信任。”孟嘗君慨然允諾,還想說話,終於忍住了。

從宮中出來,已經是二更時分。張儀拉着孟嘗君笑道:“給你說,我那裡還有幾壇百年趙酒,明日去滅了它如何?”張儀慨然做請,鐵杖頓得篤篤響。

“明日做甚?便是今夜!”孟嘗君興致勃勃,“我最不喜歡住驛館,到你府上盤桓它幾日,看看秦國丞相如何過活了?”

張儀哈哈大笑:“人許三分,自索十分,孟嘗君當真稀奇也!”

“養門客久了犯賤,也想教別人養養,有甚個稀奇?”孟嘗君一本正經。

張儀更是笑不可遏:“哎呀了得!如此一個門客,折煞張儀了。”

一路笑談指點,回到府中已經過了三更。張儀冒着醺醺酒氣,一進正廳高聲叫道:“緋雲,酒神來也!上百年趙酒!”緋雲扶住張儀笑道:“吔,還酒神呢,酒桶吧,還能裝多少?”孟嘗君莞爾笑道:“小妹說得好,原是兩隻酒桶。”張儀篤篤頓着鐵杖:“我的小妹,是你叫的麼?”孟嘗君忍俊不禁哈哈大笑:“你的便是我的,又有何妨?”張儀跌坐案旁地氈上,口中兀自喃喃:“我的便是我的,又有何妨?”

緋雲一邊忙着將張儀扶着靠到大背墊上坐好,一邊紅着臉咯咯笑道:“吔!又亂說了,有貴客在這裡呢。”說着又利落地給孟嘗君拿過一個大靠墊:“大人稍待,趙酒馬上便來。”說完一陣風似的飄了出去。

wωw ☢тт kan ☢¢〇

“張兄。”孟嘗君神秘地笑笑,“不惑之年,依舊獨身,文章在此處了?”

張儀呵呵笑道:“文章啊文章,文章也該結果了……”

“張兄大手筆,定做得好文章!”

“大手筆?大手筆也只能做一篇好文章啊。”

“哦!”孟嘗君搖頭晃腦,“只要值得做,兩篇做得,十篇八篇都做得。張儀是張儀,張儀不是孔夫子,也不是孟夫子。”

“說得好!”張儀拍案笑道,“張儀是張儀,知張儀者,孟嘗君也!”

“知田文者,張儀也!”孟嘗君一拍案,兩人不約而同地大笑起來。

一陣輕微細碎的腳步聲,緋雲帶着兩個侍女飄了進來。一陣擺弄,兩張長案上擺滿了鼎盤碗筷,兩隻貼着紅字的白陶酒罈

赫然蹲在了案旁。孟嘗君聳了聳鼻頭:“啊,好香!這,是百年趙酒?”緋雲笑道:“吔,錯不了,管保飲來痛快。”孟嘗君大笑:“好好好,這便對路了!”猛然睜大眼睛看着面前的土色大陶碗,“噢?老趙酒,要用陶碗喝的麼?”緋雲笑道:“吔!老酒大碗,比銅爵更快意呢。”說着已經端起白色陶壇,飛快地給兩隻大陶碗斟滿了,遞到了兩人面前。

孟嘗君高聲大笑道:“張兄,來,你的百年趙酒!幹!”

“對!你的百年趙酒,幹!”兩碗一照,兩人咕咚咚一氣飲幹了。

“好爽快!百年趙酒!再來再來。”又連連飲幹了三碗,孟嘗君方纔嘖嘖品咂着,一臉困惑道,“不對呀,這,這趙酒?如何是冰涼酸甜?”

“對呀,這趙酒如何冰涼酸甜?問邯鄲酒吏!”張儀篤篤頓着鐵杖。

看着兩人醉態,緋雲咯咯笑道:“吔!這是冰鎮的老秦米酒,還酒神呢。”

孟嘗君哈哈大笑:“好!百年冰鎮,正當其時,天下第一!再來!”

“對!百年冰鎮,天下第一!再來!”張儀立即呼喝響應。

片刻之間,兩人連幹六碗,胸腔中那股熱辣辣的火苗終於平息了一些,滿面紅光歪着身子靠在牆上。張儀啪啪地拍着長案道:“孟嘗君啊,你轉悠上個把月,等我手邊事一了,我與你同去臨淄一遊。”孟嘗君呵呵笑着連連搖頭:“蘇秦剛到齊國,你又要去攪和,生生讓蘇兄不得安寧麼?”張儀臉色猛然黑了下來:“孟嘗君,你說說,屈原暗殺張儀,與我這位師兄合謀沒有?”

孟嘗君哈哈大笑,笑着笑着倒在地氈上打起了呼嚕。張儀歪着身子,敲敲長案兀自笑道:“好你個孟嘗君,打呼嚕搪塞我,我追你夢中,也要問個明白……”頭一歪,也呼嚕呼嚕地睡了。

次日午後,孟嘗君方纔醒來,梳洗用飯後來書房找張儀說話。書房外遇見緋雲,方知張儀清早便進宮去了,目下還沒有回府。孟嘗君不禁驚訝張儀的過人精力,更是敬佩秦國官員的勤奮敬事。若在齊國,因邦交周旋而醉酒,大睡三日也是理直氣壯的,任誰也不會來找你公幹。一個丞相都如此勤謹,秦國官員誰敢懈怠國事?舉國如此勤謹,國家豈有不興旺的道理?驀然想到齊國,想到山東戰國,孟嘗君頓時心裡沉甸甸的。

此時的張儀,在宮中與司馬錯發生了激烈的爭論。

丹水大戰後,秦惠王深感國力仍然欠缺,與楚國新軍一次惡戰便有吃緊之感,如何能與山東六國長期抗衡?張儀與司馬錯回到咸陽後,秦惠王下令幾個股肱大臣認真謀劃,如何大大增強國力?如何重新打開僵局?今日朝會,便是聚議這件至關重要的大事。參與者除了張儀、司馬錯、樗裡疾、甘茂,秦惠王還特意派內侍用軍榻擡來了白髮蒼蒼的王伯嬴虔,請他安臥在炭火明亮的大燎爐旁聽一聽。

樗裡疾是實際主持內政的右丞相,先簡約地稟報了秦楚大戰後的國力狀況:秦國雖有六郡四十餘縣,人口三百餘萬,但北地、上郡、隴西三郡,爲抗擊匈奴與諸胡,歷來不徵兵員、不繳賦稅;關中兩郡與商於郡,是秦國抗衡山東六國的實力來源,三郡人口將近兩百萬,可成軍

之壯丁足額爲三十萬;秦國三座糧倉存糧兩百餘萬斛,若無賑災之急,可供三年軍食;咸陽尚坊存鐵料九萬餘斤,僅可鑄造兵器一萬件左右;國庫存鹽三萬餘擔,大體可供兩年國用。

末了樗裡疾道:“據臣測算:要抗衡山東,大出天下,新軍兵力至少當在五十萬。而以秦國目下之土地人口財貨鹽鐵糧草等諸般狀況,縱可成軍三十萬,也無法支撐三年以上。若加重賦稅、擴大兵員,則自壞法制,爲今之計,必須在‘拓展’二字着力。”

生性詼諧的樗裡疾,今日封着黑臉沒有一絲笑容。儘管大臣們也都大體知道這種實情,但被主政大臣板上釘釘地用一連串數字亮出來,依然是人人心驚,殿中一時沉默。

“拓展?”秦惠王在王案前來回轉悠着,“倒是不錯,然則向何方拓展?想過麼?”

“臣尚無定見。”樗裡疾道,“丞相洞悉天下,此事當請丞相定奪。”

張儀是首席大臣,又是對天下了如指掌的縱橫大家,秦惠王與大臣們自然都想聽到他的長策大謀。樗裡疾一說,秦惠王笑了:“那是自然。丞相先說了。”

“臣啓我王。”張儀拱手道,“秦國開拓,須得合乎三則要義:其一,此地與秦國相連,否則難以化入;其二,土地富餘,物產豐饒,否則反成累贅;其三,國弱兵少,可一攻而下,無反覆爭奪之憂。”

“好。”秦惠王微笑拍案,“如此三則要義,丞相瞄到了何處?”

“韓國!”

“韓——國?——”樗裡疾、甘茂與軍榻上的嬴虔幾乎同時驚訝地瞪起了眼睛,只有司馬錯不動聲色地坐着。秦惠王只是望着張儀,顯然是要他繼續說下去。

“韓國與秦國相鄰,非但有宜陽鐵山、大河鹽場,且是平原糧倉,更有兩百餘萬人口。此爲滅韓之實利。韓國力弱,可戰精兵不過五七萬。目下合縱破裂,山東戰國自顧不暇,韓國無救援之兵,定可一鼓而下。此爲滅韓之可能。”張儀說得激動,順勢站了起來,“再說滅韓之遠圖:一旦滅韓,秦國在關外有了殷實的根基,將對山東戰國以巨大震懾,促成統一大業早日成就。張儀以爲,目下攻韓,正當其時!”

殿中一時肅然沉默。白髮蒼蒼的嬴虔激動得喘息起來,噹噹地敲着燎爐嘶啞着道:“說得好!有魄力!滅一韓國,天下震恐,不定山東就呼啦啦崩了!”

此時秦惠王表現出了難得的定力,看着其他幾個沒有說話的大臣,緩慢地踱着步子道:“此時生死攸關,不能踏錯一步,都說話。”

樗裡疾又嘿嘿笑了:“要攻城略地,黑肥子還是先聽聽上將軍說法。”

“臣初謀大政,也想先聞上將軍高見。”甘茂立即追隨了樗裡疾。

“也是,打仗要靠上將軍了。”秦惠王笑道,“司馬錯寡言多謀,說說。”

一直沉默的司馬錯,謙恭地對張儀拱手作了一禮:“丞相鞭辟入裡,所說拓地三要義,司馬錯至爲敬佩。然則,司馬錯以爲:目下不宜滅韓,而應滅巴蜀兩國。”

“巴——蜀——”一言落點,又是波瀾陡起。樗裡疾比方纔張儀提出滅韓還要

驚訝困惑,本來想笑,卻莫名其妙地變成了兩聲長長的驚呼。

在當時的秦國朝野,清楚巴蜀兩國者寥寥無幾,到過巴蜀兩地的大臣更是鳳毛麟角。縱然知曉者,也莫不將巴蜀看做楚國嶺南般遙遠荒僻的山地小邦。而今,上將軍司馬錯竟要去攻佔這茫茫大山中的化外之邦,當真是匪夷所思。難怪樗裡疾驚訝莫名,想笑都笑不出來。

“上將軍,巴蜀……好,你且說下去。”秦惠王驀然想起司馬錯奇襲房陵之前的話“無八分勝算,臣不敢謀國”,終究是穩住了神,決意聽司馬錯說完。

“君上,列位大人。”司馬錯沒有絲毫的窘迫,拱手侃侃道,“古諺有云,欲富其國,務廣其地;欲強其兵,務富其民;欲王天下,務張其力。目下秦國地小民少,國無殷實財貨,倉無三年積糧,急圖大出,必耗盡國力而無所成。滅韓固能大增實力,然則事實上極難成功。六國合縱雖然破裂,但陡起滅國之禍,山東六國必生脣亡齒寒之心,必將拼死救援。大戰但起,秦國兵員財貨何能支撐三年以上?此爲韓國不可滅也。”

“近在咫尺不可滅,遠在千里倒可取了?”張儀揶揄地笑了。

司馬錯道:“丞相明察:巴蜀雖遠隔崇山峻嶺,但兩邦人口衆多,又多有河谷平川;其山地鹽鐵豐饒,其平原雨量豐沛,水患一旦根治,便是天然糧倉。秦國若取巴蜀之地,當增民衆百餘萬,地擴一千里,抵得上半個楚國。”

話音落點,殿中君臣不禁爲之一動,張儀冷冷追了一句:“願聞如何取法?”

“巴蜀之難,在於路無通途。”司馬錯先一句挑明瞭癥結,又侃侃道,“奇襲房陵之時,司馬錯已經探察清楚,進軍巴蜀有三條路徑:其一,輕舟溯江而上,專運兵器輜重;其二,五千輕兵出陳倉大散嶺,從山道入蜀地;其三,五千輕兵出褒斜古道,沿潛水河道入巴地。以我軍之堅韌,進入巴蜀不是難事。”

“嘿嘿嘿。”樗裡疾笑道,“上將軍啊,若有一軍埋伏,可就顆粒無收嘍。”

司馬錯淡淡一笑:“敢問右丞相,半月之前,可有巴蜀使者入咸陽?”

“嘿!黑肥子如何忘了這茬兒?”樗裡疾一拍大腿,“巴國蜀國打了起來,都來請我出兵,君上還沒給回話。”

“是有此事。”秦惠王點點頭,“慮及路途艱辛,沒打算救援,所以也沒有周知諸位。”

“縱有此事,巴蜀依舊不可取。”張儀斷然道,“巴蜀雖大,卻多是險山惡水,且多有瘴癘之患。得此一千里,非但不增秦國實力,且要下大力氣駐軍治民。張儀以爲:無三十年之功,巴蜀終是累贅。敢問上將軍,若巴蜀之地能大增國力,何以楚國不拓嶺南三千里,卻要拼死爭奪淮水以北尺寸之地?”

“丞相此言差矣。”司馬錯竟一句先否定了張儀,驚訝得燎爐旁的嬴虔都瞪大了老眼,司馬錯卻依舊板着臉道,“其一,巴蜀外險峻而內平緩,既無大國脅迫之憂,又無匈奴騷擾之患,治理之難,更比隴西戎族來得容易,堪爲秦國真正的大後方。其二,嶺南與巴蜀不同:嶺南燠熱,叢林參天,部族散居山洞水邊,純以漁獵爲生,而無農耕習俗;巴蜀兩邦則與中原大同小異,更有仰慕中原文明之心,若有精幹大員十餘人,三年之內必有小成,十年之內便是大成。”

“三年?十年?”張儀冷冷一笑,“耗時勞師,不足以成名。空得其地,不足以爲利。何能與滅韓相比?”

“非也。”司馬錯絲毫不爲張儀氣勢所動,執拗反駁,“當下滅韓,實爲冒天下之大不韙,一獲惡名,二樹強敵,導致天下洶洶,豈非與連橫長策背道而馳?”

張儀陡然一怔,立即反脣相譏:“攻佔殺伐但憑實力較量,何論善惡之名?上將軍何時變成了儒將?”戰國之世,“儒將”是一種譏諷。此言一出,殿中君臣不禁爲之一怔。

“攻城拓地,無須沽名,卻也無須自招天下口誅筆伐。”司馬錯對那個“儒將”似乎渾然無覺,依舊順着自己的想法說了下去,“巴蜀求援,秦以禁暴止亂爲名而取之,順理成章。拔兩國而天下不以爲暴,得實利而天下不以爲貪,一舉而名實相符,何樂而不爲也?韓固當滅,然秦國今日無力。巴蜀固遠,秦卻伸手可及。願丞相三思。”

“諺雲:爭名於朝,爭利於市。中原之地,正是今日天下之朝市!謀利而不上市,謀政而不入朝,豈非南轅北轍?”張儀對中原的地位說得再清楚不過了。

“臣言盡於此,唯願君上定奪。”司馬錯終於退讓了。

“臣與上將軍,同心不同謀,君上明察獨斷。”張儀也笑了。

“同心不同謀,丞相說得好。”秦惠王此刻擔心的正是將相失和,尤其對於號稱天下第一利口的張儀,秦惠王更擔心他拉不下臉。此刻張儀一句話便撂開了他這塊心病,自然大是激賞,“將相同心,國之大福也!丞相這句話胸襟似海,國之良相!”

樗裡疾笑道:“嘿嘿嘿,以守爲攻罷了,君上不要上當嘍。”

張儀哈哈大笑:“知我者,黑肥子也!”

殿中鬨然大笑,連不會笑的司馬錯也大笑了起來,方纔的緊張氣氛一時煙消雲散了。正在秦惠王要說散朝時,一個書吏匆匆進來交給了甘茂一卷竹簡。甘茂打開瞄得一眼,連忙雙手捧給了秦惠王:“趙之國書,請君上過目。”秦惠王笑道:“你念,一道聽聽。”

甘茂展開竹簡高聲念道:“趙雍拜上秦王:雍雖繼位,然趙國積貧積弱,雍愧對社稷,愧對朝野。今欲變法富民,奈何無從着手。秦國變法深徹,實爲天下之師。雍欲師從秦國變法,祈望秦王派一大臣,爲我變法國師。秦趙同源,懇望秦王允准。趙雍二年秋。”

殿中一時愕然。歷來變法大計,在各國都是最高機密,等閒大臣也不可能參與籌劃,更別說公然求助於他國了。而今這個新趙君匪夷所思,非但明告變法意圖,而且請求秦國派一個“變法國師”,當真是不可思議。

“嘿嘿,趙雍這小子有花花腸子。”樗裡疾拍拍肚皮,“我看要當心,看看再說。”

秦惠王一直在緩慢地轉悠,笑道:“邦交縱橫,丞相全權處置,我等不用費盡心思揣摩了。”說罷一甩大袖,“散朝。”徑自走了。

“上將軍留步。”張儀走到司馬錯身邊低聲說了一陣,司馬錯頻頻點頭。

(本章完)

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一 異數中山狼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五 昭關大戰 老軍滅越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諸子百家_雜家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名將_孫臏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四 點點漁火不同眠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楔子楔子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戰國七雄_楚國諸子百家_儒家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戰國七雄_燕國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
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五章 天地再造_一 異數中山狼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二 趙遷郭開 戰國之世最爲荒誕的君臣組合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七 秋風沙場兮何堪國殤大秦帝國第四部《陽謀春秋》第一章 暮政維艱_一 落拓奇士隱秘出山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諸子百家_兵家第十章 蒹葭蒼蒼_四 風兮雅兮 我心何堪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六 長風鼓滄海 連弩射巨魚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三 秦惠王千古奇症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四章 談兵致禍_五 昭關大戰 老軍滅越第六章 亂政亡趙_五 天方艱難 曰喪厥國諸子百家_雜家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五 東海之濱雷電生名將_孫臏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二章 大決涇水_六 松林蒼蒼 老秦人的血手染紅了一座座刻石第二章 山東雄傑_六 函谷關外蘇秦奇遇第一章 權相變異_二 趙高看見了一絲神異的縫隙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一 大澤鄉驚雷撼動天下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三 河北危局 天下復辟者面臨絕境第一章 六國謀秦_三 接風小宴公開了會盟秘密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大秦帝國第三部《金戈鐵馬》第四章 風雲三才_三 驅年社火中尉繚突然逃秦第十章 張儀風雲_五 張儀蘇秦都祭出了古老的權謀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七章 大成合縱_一 大梁公子出奇策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七章 瓦釜雷鳴_四 七百名罪犯一次斬決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三 光怪陸離的鐵血儒案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二 不畏生死艱途的亙古大巡狩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大秦帝國第一部中卷《大秦帝國》·史源_第三部 《金戈鐵馬》經典大戰_鉅鹿之戰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四 點點漁火不同眠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八章 政俠發難_一 黑色鴿子飛進了神農大山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二 邯鄲遇奇 謹言慎行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五 灑滿陽光的新都工地第八章 連橫奇對_二 第一國王與第一丞相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一 咸陽大朝會起了爭端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一 茫茫大雪裡嬴政皇帝踽踽獨行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一 六百年老諸侯振翼而起第三章 殺戮風暴_一 滅大臣而遠骨肉 亙古未聞的政變方略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五章 冬戰河內_四 大型兵器盡現藍田大營楔子楔子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大秦帝國第五部中卷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五 祭舜又祭禹 帝國新政的大道宣示大秦帝國第一部下卷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五 一錯再錯 雄傑悲歌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五 戰國格局大變 咸陽祝捷封商君第二章 艱危咸陽_三 飄風弗弗 迅雷無聲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二 趙奢豪言 險狹鬥穴勇者勝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三 雍也不雍 胡憯莫懲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三 策士與君王的交換第九章 分治亡楚_二 父子皆良將 歧見何彷徨戰國七雄_楚國諸子百家_儒家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一 秦國朝野發力 謀定對趙新方略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四 等而圍之 兵法破例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經典大戰_桂陵、馬陵之戰第六章 滔滔江漢_一 碧水風雪雲夢澤戰國七雄_燕國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五 相持三年 雪球越滾越大 勝負卻越來越渺茫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三章 東方龍蛇_三 東海起大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