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七

後記(七)

貞武一邊在殿內緩緩的踱着,一邊擰着眉頭思忖着,這世界早已變的面目全非了,歐洲如今又陷入了戰爭的泥潭,英國雖然爆發了‘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但眼下卻是大肆徵兵,疲於平衡歐洲大陸局勢,工業革命未必會先從英國開始,大清如今雖然系學的基礎薄弱,但是國內安穩富足,且跟法國關係良好,大可吸引歐洲人才到大清來研究,這對促進大清的西學發展亦大有益處。

這世界的軌跡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何必老是想遵循之前的軌跡?大清如今纔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亦是政治和經濟最穩定的國家,是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國家,軍隊和人口的數量可以媲美整個歐洲,應該由大清來主導整個世界!

停住腳步,貞武便吩咐道:“來人。”

候在門外的包福全忙躬身進來,道:“皇上......。”

“宣誠親王胤祉,廉親王胤禩、怡郡王胤祥,慶貝勒胤禑、一應上書房大臣覲見,另着張廷玉也進來擬旨。”貞武輕聲吩咐道。

“喳。”包福全忙躬身道。

貞武略微休息了片刻,又批閱了一陣奏摺,包福全便進來躬身稟報道:“皇上,誠親王胤祉,廉親王胤禩、怡郡王胤祥,慶貝勒胤禑、一應上書房大臣在外候見。”

“讓他們進來。”貞武說着便擱了筆,合上奏摺,俟衆人進來請安見禮之後,他便含笑道:“都免禮,賜坐。”說着瞥了一眼排在最後的張廷玉,道:“張廷玉準備擬旨。”

張廷玉因爲密旨一事已被擢拔爲從二品的內閣學士並在上書房行走,今年不過才四十四歲,在上書房中最爲年輕不說,更是文采敏捷。貞武這二年來頗爲喜歡着他擬旨,聽的貞武吩咐,他忙行禮在一旁的案几後盤腿坐下。

微微沉吟,貞武便接着道:“朕新近聽聞英國研製出一種蒸汽機,令歐洲使節團想法子探聽具體情況,並設法購買幾臺蒸汽機送回來,對於研製蒸汽機之人才,若能聘請回大清則更好。

另外。令他們在歐洲廣邀各種科技人才,大清皇家學院熱忱歡迎天文地理、物理化學、冶金機械等各類人才,不僅待遇優厚,並且提供一應研究經費。有重大貢獻者,給予大清爵位獎勵!除此之外,各類技術人才,諸如紡織、造船、鑄造、冶煉等,大清皆熱烈歡迎,並給予優厚的待遇。”

張廷玉一邊擬旨,一邊暗自感慨,這是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了,皇上竟然求賢如渴到如此地步。跑到歐洲去招攬人才,只是如此一來,大清的爵位怕是不值錢了。

一衆上書房大臣亦是大爲震驚,這主子提高大清的工匠地位亦就罷了,如今居然還要從歐洲招攬工匠,而且不惜許以封爵,這豈不是要亂了套了?大清的士子怕是又要大爲不平了。

胤祉心裡卻是大喜。貞武如此重視西學,大清各地興辦的西學必然會大受追捧,大清士子能夠有幾人能夠封爵?連歐洲的西學人才都能封爵,何況是大清的西學人才?

見張廷玉停了筆,貞武才接着道:“這道諭旨不僅要在京報寧報上刊載,亦要天津、上海、廣州、噶羅巴等沿海港口的地方官員廣爲宣傳,原件送去噶羅巴,轉往歐洲。”

“微臣遵旨。”張廷玉忙躬身道。

遲疑了片刻,張鵬翮才躬身道:“皇上,歷來國家名器,例不輕授,給歐洲人授予大清爵位,微臣擔憂會引發爭議。”

貞武掃了衆人一眼。微微笑了笑,才道:“不過是招攬人才的手段罷了,再說,大清如今海外領土遼闊無比,即便封幾個爵位亦無妨,朕準備革新爵位制度,凡是在海外有封地的王公勳貴,日後不僅不發俸祿,還要給朝廷進貢,無須擔憂爵位分封的太多,當然,大清的爵位也不是大白菜,不是那麼輕易能夠獲得的。”

又要革新?一衆上書房大臣心裡都是一驚,這幫皇族宗親,王公勳貴可是大清的根本所在,不發放俸祿,反而要進貢,這一進一出,可有的賬算,這會不會引起他們的嚴重不滿?事關重大,衆人又毫無準備,自然皆不敢貿然出言反對。

胤禩、胤祥,胤禑都在海外有封地,不過西非的封國實在是有錢,那點子俸祿,他們根本就沒放在眼裡,倒是聽聞進貢,他們有點上心,胤祥反應最快,忙躬身道:“皇上,封國進貢,臣等願意以身作則,帶頭進貢,還請皇上定下進貢數額。”

老十三這一開口,胤禩、胤禑自然不敢落後,紛紛跟着表態附和,西非的封國除了黃金象牙,更賺錢的是奴隸貿易,僅是去年一年,他們五兄弟每人就分了十多萬兩,如今西非已經完全控制住了沿海港口,正向內地推進,以後每年少說也有二三十萬兩進賬,拋點出來,他們更安心。

胤祉卻是大爲羨慕幾人,南美的封國,眼下還未分封呢,他和老五、老七、老十二都眼巴巴的等着呢。

貞武呷了口茶,微微笑了笑,才緩緩說道:“如今海外封國尚處於起步階段,朕豈會做殺雞取卵如此短視之事,此事不過是順口提提,待的海外封國發展起來,朕纔會考慮逐步推行。”

聽的不過是順口提提,衆人都放下心來,待封國發展起來,一衆王公勳貴倒也用不着在乎這點子俸祿,即便是親王,一年亦不過才一萬兩,倒是進貢,會是什麼比例?

僅僅是想了一下衆人便都擱開了手,這事情還早着呢,不是他們現在該操心的,一個個都在心裡暗暗琢磨貞武今日召見,是爲了何事。

微微一頓,貞武又將話題繞了回來,“方纔說到引進歐洲人才之事,朕認爲此事意義重大,引進歐洲的科技人才和各行各業的技術人才,不僅能夠極大的促進大清西學的蓬勃發展,亦能極大的促進大清的軍工作坊和民間作坊的發展。

火器改良帶來的威力你們皆清楚,改良的重要性,朕就不再贅言,朕可以肯定的說,引進歐洲人才其影響不亞於海外分封,當歐洲的優秀人才盡爲大清所用,這意味着什麼?”

衆人一下就反應過來,此消彼長之下,自然是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此舉若是奏效,大清將把歐洲遠遠的甩在後面。

胤禩忙躬身道:“皇上聖慮深遠,志吞天下,眼界宏大,胸襟如海,臣等實是敬服之至。”

見廉親王開了口,衆人自然亦跟着紛紛頌聖。

貞武微微擺了擺手,才接着道:“朕有包容天下之心,大清亦需有海納百川之精神,凡入我大清爲我大清效力者,皆應視爲我大清之子民,不能妄分彼此,盲目自大排外,唯有天下人皆爲我大清所用,大清才能更爲強盛富足,才能真正成爲天朝上國!

隨着海外貿易的興盛,海外分封的推廣,大清官員、士子、商賈、縉紳的眼界應該更爲廣闊,心胸應更爲博大開闊,朕欲藉此引進歐洲人才的機會,着京報發起‘華夷之辨’,並且解除‘剃髮易服令’,全面放開對髮式服飾的禁令,充分尊重大清治下各族子民的語言服飾風俗習慣。”

衆人心裡毫無準備,聽的這話,皆是一陣默然,解除剃髮易服令,貞武曾多次私下提及,一衆人對此多有耳聞,而且南洋行省就根本沒有推行剃髮易服令,眼下貞武再次藉着引進歐洲人才提出這條,衆人雖然有些擔憂,卻是不知該如何反駁,畢竟南洋的例子活生生的擺在那裡,沒實行剃髮易服令,南洋也從沒出什麼亂子,大清內陸各省難道還不如南洋?

見一衆人等皆是沉吟不語,胤禩緩緩開口道:“皇上,剃髮易服已經執行了七十餘年,如今大清正統已是深入人心,即便全面放開對髮式服飾的禁令,願意更改的也不會有多少人,此舉會否反而擾亂人心?”

貞武微微一笑,道:“人心?什麼是人心?朕在南洋並未頒佈‘剃髮易服令’,卻有不少人主動剃髮易服,這就是人心!朕全面放開對髮式服飾的禁令,是爲了營造一個寬鬆自由的氛圍,言論自由,學術自由,習俗自由,唯有如此,大清才更具有吸引力,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奔大清,爲大清效力。”

見沒人吭聲,胤祥便沉吟着道:“皇上通過推行新政,發行銀元,廢除火耗,低息放貸,賑災無息放貸,推廣高產抗旱的美洲農作物,大規模海外移民等一系列舉措,已經極大的減輕了大清農民的負擔,改善了農民的境況。

縱觀歷朝歷代,從未有朝廷如此善待農民,重視農民,老百姓雖然不讀書不識字,但日子越來越好過,他們心裡都清楚,臣敢誇口,大清眼下絕不會出現內患,即便再放開一點,也不慮有內患之憂,沒有農民附從,大清江山固如磐石。”

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04章 和談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651章 選秀女第508章 出手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558章 傳位第509章 突破點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717 章 女工第344章 扳腕子第99章 立威第499章 徵日(八)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492章 徵日(一)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672章 應對第4章 初露崢嶸第532章 托兒第317章 破城第620章 下血本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0章 票號(下)第489章 出征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4章 初露崢嶸第673章 滿城第7章 分府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16章 小議第730章 皇見皇第277章 僱傭軍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562章 開局第365章 抱火鍋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205章 糾結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560章 考覈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446章 叩關第706章 割辮子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604章 晾幾天第2章 恩威並施第618章 觸底線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584章 出路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584章 出路第18章 發行銀票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60章 分田地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457章 壽禮第532章 托兒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216章 四方天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545章 奪權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97章 站籠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459章 千叟宴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51章 海關制度第673章 滿城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494章 徵日(三)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509章 突破點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616章 江南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13章 敲打老九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701章 反對新政
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04章 和談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122章 二級戰列艦第651章 選秀女第508章 出手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382章 康熙的憂慮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274章 喧鬧的京城第546章 如出一轍第558章 傳位第509章 突破點第176章 勸諫康熙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717 章 女工第344章 扳腕子第99章 立威第499章 徵日(八)第648章 又起波瀾第492章 徵日(一)第175章 老十四太子?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672章 應對第4章 初露崢嶸第532章 托兒第317章 破城第620章 下血本第38章 被人無視了第10章 票號(下)第489章 出征第254章 功高震主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4章 初露崢嶸第673章 滿城第7章 分府第140章 朝堂暗爭第516章 小議第730章 皇見皇第277章 僱傭軍第243章 永不加賦第562章 開局第365章 抱火鍋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248章 澎湖之戰(三)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205章 糾結第358章 封賞爭議第214章 老八孝心第386章 意外之喜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560章 考覈第387章 康熙暗招第446章 叩關第706章 割辮子第424章 御筆福字第594章 輸捐熱潮第604章 晾幾天第2章 恩威並施第618章 觸底線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584章 出路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584章 出路第18章 發行銀票第204章 李衛請客第360章 分田地第16章 提點隆科多第457章 壽禮第532章 托兒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216章 四方天第444章 自找麻煩第545章 奪權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530章 順水人情第97章 站籠第617章 不搶白不搶第459章 千叟宴第227章 四大恆模式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51章 海關制度第673章 滿城第399章 微服私訪(二)第436章 東南亞預案第247章 澎湖之戰(二)第234章 火炮優勢第494章 徵日(三)第411章 觸及皇權?第509章 突破點第614章 分封非洲第616章 江南第602章 三分天下第101章 獎罰分明第13章 敲打老九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371章 老十要散夥第701章 反對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