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鼓動康熙

送走鄭世昌,胤禎便命人備轎,進宮去見康熙,已經是正月十七,該回上海了,京城的一應事務都已處理完畢,沒必要留在這事非窩,老十三這幾日雖然沒催,卻也是隔三岔五便譴人過來打探消息,早已等不急了。

到景運門遞了牌子,胤禎才知康熙在壽寧宮陪仁憲皇太后說話,這仁憲皇太后便是順治爺的孝惠章皇后,康熙的養母,今年已是七十高齡,想來康熙陪她也聊不了多長時間。

不過,這一等,卻也等了半個時辰,纔有小太監出來傳話,着胤禎在養心殿覲見。

隨着小太監進了養心殿,胤禎見禮畢,康熙才微笑着道:“可是準備下江南了?”

胤禎躬身回道:“回皇瑪,是的。”因是跪着,胤禎回答的很簡單。

康熙微微笑了笑,“李德全,賜座,賞茶。”

謝恩之後,胤禎起身坐下,才欠身道:“皇阿瑪,那艘二級戰列艦預計在三月就要下水,兒臣心裡甚爲牽掛,京中一應差事已全部料理完畢,兒臣身上還兼着江南的差事,再賴在京城,又要引起閒話了。”

“差事辦完了?”康熙笑道,“這是朕方纔自皇太后那裡討來的懿旨。”說着遞過一道黃綢卷軸。

一聽是皇太后懿旨,胤禎忙又跪下雙手接過,康熙才接着道:“這是皇太后赦免戴名世幾人的恩旨,朕料想你也該動身了,專程爲你討了這道懿旨,《南山集》案就在你手中結了吧。”

這可是大人情,有了皇太后這份懿旨,《南山集》案就可以漂漂亮亮的收尾了,如此一來,自己在士林中的名聲可真就是如日中天,胤禎忙磕頭謝道:“謝皇阿瑪體恤。”

康熙微微頜首道:“京報籌備完善了?”

“回皇阿瑪,已經完善了。”胤禎恭敬的回道:“十五弟聰穎好學,勤謹穩重,兒臣欲着他監督京報發行,還望皇阿瑪允准。”

讓老十五主管京報,康熙並不意外,京報是胤禎一手創辦,而且又是個賠錢貨,他讓老十五主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略微沉吟,他才道:“恩,允你所請,只是京報的發行量有些偏少,你作何處理?”

一聽康熙要增大京報的發行量,胤禎不覺稍稍猶豫,略微思忖,纔回道:“皇阿瑪,京報是五日一刊,日印刷兩萬份,有些吃緊,可否將偏遠省份的京報投遞推遲一日,如此便可緩過來。”

早一日,遲一日,問題倒不大,真有大事,各省駐京的塘官都是快馬傳遞的,只是偏遠省份本就路途遙遠,再遲一日,豈不更慢,時日一長,那些地方官員難免會有看法,認爲朝廷不重視偏遠省份,想到這裡,康熙便道:“此乃權宜之計,時日一長,對偏遠省份的投遞必生懈怠。”

“皇阿瑪聖慮深遠,兒臣儘快督促將印刷速度提上來。”見康熙不同意,胤禎忙一口應承下來,免的康熙又生出其它想法來。

見胤禎應承下來,康熙也就轉移了話題,“對於查嗣庭出任上海知縣,你是何看法?”

查嗣庭出任上海知縣,完全是康熙聖心默定,胤禎原本以爲康熙會解釋一下,沒料想,他竟如此反問過來,他心中不由暗忖,當皇帝就是好,即便是解釋,也是如此的強勢,以後倒要好好學學。

對於康熙任命查嗣庭爲上海知縣的意圖,他與方苞兩人曾經探討過,微微沉吟,胤禎便從容回道:“回皇阿瑪,江南乃國家根本之地,上海乃江南對外之窗口,當地士紳子民歷來民風淳樸,然開埠之後,西洋、南洋往來商賈日增,更有傳教士駐地傳教。

雖然繁庶日盛一日,但受外來文化侵蝕亦是不容輕忽,查嗣庭書香世家出身,自幼飽受禮儀薰陶,出任上海知縣,必然重教化,尊禮儀。皇阿瑪高瞻遠矚,防微杜漸,兒臣身處上海,卻渾然不察,着實慚愧。”

康熙點了點頭,含笑道:“能有這番見識,也不枉你在外歷練兩年,不過,在上海廣施教化,不僅是防微杜漸,還有示恩於海外的意思。南洋之地,自西漢始,便有大量漢人遷移前往,及自本朝,已有千餘年曆史,可謂淵源流長,現寄居南洋之漢民,總數不下百萬之衆。

而今天下太平,民心穩定,若能將江南富庶與教化禮儀通過往來南洋商賈之口傳之南洋各地,引的海外之民迴流,亦是一大盛事。”

胤禎聽的暗笑,康熙果然是打的這個主意,只不過,沒想到他如此保守,只是期望海外之民迴流,爲他的盛世錦上添花,看來,他是對自己的遠洋艦隊沒有信心,如是見識了遠洋艦隊的威力,只怕立時就會改變主意。

想到這裡,胤禎欠身回道:“皇阿瑪聖慮深遠,用心良苦,不過,兒臣以爲,南洋既是有如此多的漢人遷移,定然亦是富庶之地,何不一勞永逸,徑而取之?

眼下天下太平,民心安定,正是大肆征伐好時機,兒臣不才,願意親征南洋,爲我大清開疆拓土,再添南洋行省。”

徵南洋?康熙不由一怔,這是他想都不敢的事,一個臺灣,他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更何況南洋,不僅遠,而且島嶼衆多,可不是一個小小的臺灣所能比的,這楞小子竟然口出狂言,添南洋行省。

康熙瞅了胤禎一眼,見他一臉的淡定,心裡也是頗爲疑惑,這老十四在上海兩年多,又經常跟海貿的商人往來,不可能不知道南洋的情況,年前纔要徵日本,年後又要徵南洋,想到老十三才去了海軍,他不僅暗自嘀咕,老十四不是想兩面開戰吧?

轉而,他又想到了臺灣的鳳山,那裡的港口跟南洋可是一海之隔,老十四又把上海知縣徐世楨弄去鳳山當知縣,這傢伙不會是早有徵南洋的想法了吧?他那個遠洋艦隊究竟有多強,才能讓他有此等雄心壯志?

沉吟半晌,康熙才淡淡的道:“徵日本,倒也罷了,怎得又冒出徵南洋了?軍國大事,豈容你如此兒戲?”

“回皇阿瑪。”胤禎從容回道:“日本不過是探囊取物,南洋纔是主戰場,日後跟西洋各國爭的也是南洋。南洋平靜,兒臣不介意拿日本練練手,南洋若有變,兒臣則屬意先下南洋,回頭再取日本,日本,彈丸之地,且又閉關鎖國,沒有外力的影響,數十年內不會有大的變化,隨時可取。西洋各國則不同,隨時都在進步,而且野心勃勃,四處搶奪地盤。”

南洋纔是主戰場康熙沉吟了半晌,才盯着胤禎道:“你說的海外之地,難道就是南洋?”

既然是圖窮匕現,胤禎也就不再藏着掖着,乾脆全盤托出,以爭取康熙的支持,他躬身回道:“回皇阿瑪,尋覓海外陸地,南洋是必經之地,不取南洋,根本無法及遠,即便海外尋到了大片陸地,不取南洋亦無法從容運送物質、遷移百姓。”

一聽這話,康熙不由暗忖,老十四看來是早就有徵南洋的打算,他當初提議建遠洋艦隊,其目的可能就是爲了徵南洋。

能把南洋納入大清版圖,康熙自然是千願萬願,不僅可以爲盛世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可以爲大清消除後患,不過,如是因此而把大清拖入戰爭的泥潭,這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局面,就有可能毀之一旦,頗有畫蛇添足之嫌。

思忖了半晌,康熙才說道:“既是有心徵南洋,你且說說南洋的情形,以及你徵南洋的初步構想。”

一聽這話,胤禎就知道康熙動心了,登時就精神一振,侃侃而道:“南洋大陸上的安南、蘇祿、緬甸、南掌和暹羅這幾個國家都是咱大清藩屬,暫且不說,目前遠洋艦隊主要針對的是南洋的各大島嶼。

南洋諸島,以呂宋島、婆羅洲、爪哇島三大島嶼爲主,除了婆羅洲外,其它兩大島嶼都被西洋勢力佔據,一爲盤踞呂宋的西班牙,又名佛朗機,二爲盤踞爪哇即噶羅巴的荷蘭又名紅毛國,荷蘭曾經也搶佔過我臺灣。

除此外,另外還有一個國家,米字旗的英吉利,即英國,已經將觸角伸入南洋,正在準備介入南洋。

兒臣設想,以臺灣打狗港爲跳板,先拿下呂宋島,消滅盤踞其上的西班牙,此舉有兩個好處,其一,有了呂宋島爲基地,就可以迅速的佔領目前尚無外來勢力的婆羅洲(加裡曼丹島),婆羅洲不僅物產豐富,而且地域遼闊,比臺灣大的多,佔了這兩大島嶼,在南洋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其二,西班牙曾經數次夥同當地土著大規模的殘殺當地數萬漢民,南洋漢民對其是深惡痛絕,剿滅西班牙能夠迅速的獲得南洋漢民支持。

有了呂宋和婆羅洲,在南洋也就站穩了腳根,之後,乘英國未滲入南洋之前,打荷蘭,奪取爪哇島羣島,將荷蘭驅逐出南洋。

而後佔領滿刺加及噶羅巴,一舉封死西洋各國進入南洋的通道,南洋便爲我大清囊中之物。”

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591章 反應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455章 宴請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518章 蹊蹺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446章 叩關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9章 票號(上)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2章 牛B總督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715章 捷報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596章 平衡第57章 戰功封爵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615章 撫卹第628章 困境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143章 手銃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653章 尋開心?第128章 公行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83章 酸第605章 後宮第595章 嚴懲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票號(下)第563章 放縱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362章 什麼香?第36章 督撫之爭第215章 海軍擴招第544 康熙病危第587章 準備第226章 玉佩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91章 工商雜稅第13章 敲打老九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577章 勸輸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396章 插手第533章 過河拆橋第524章 豆汁飯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506章 捷報第451章 **老五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81章 返京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186章 述職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652章 相親的第650章 醞釀第554章 自保第169章 會審第600章 有雨第66章 關係網第365章 抱火鍋第659章 新黨第678章 敲打第560章 考覈第28章 恂貝勒第539章 誤猜第694章 規劃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548章 太子心思
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712章 變法實質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414章 舉重若輕第732章 天意難測第425章 推廣西學第591章 反應第488章 有志不在年高第728章 又見分封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15章 初見隆科多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455章 宴請第380章 利益交換第41章 厲害的康熙第518章 蹊蹺第408章 有持無恐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478章 入主東宮第446章 叩關第467章 各方猜疑第9章 票號(上)第172章 託合齊會飲案(一)第246章 澎湖之戰(一)第32章 牛B總督第531章 防範未然第440章 鴿信密碼第715章 捷報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596章 平衡第57章 戰功封爵第173章 託合齊會飲案(二)第615章 撫卹第628章 困境第285章 有得有失第391章 毫無價值第143章 手銃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548章 太子心思第289章 天津兵演(一)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366章 澤被天下第653章 尋開心?第128章 公行第104章 沙船協會第83章 酸第605章 後宮第595章 嚴懲第30章 釜底抽薪第10章 票號(下)第563章 放縱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362章 什麼香?第36章 督撫之爭第215章 海軍擴招第544 康熙病危第587章 準備第226章 玉佩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91章 工商雜稅第13章 敲打老九第490章 以禮立國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577章 勸輸第171章 江南科考案(六)第396章 插手第533章 過河拆橋第524章 豆汁飯第527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480章 孝心可嘉第506章 捷報第451章 **老五第146章 太子妙計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667章 微服私訪?第535章 海軍威武第581章 返京第388章 宗親心焦第186章 述職第442章 天津移民第652章 相親的第650章 醞釀第554章 自保第169章 會審第600章 有雨第66章 關係網第365章 抱火鍋第659章 新黨第678章 敲打第560章 考覈第28章 恂貝勒第539章 誤猜第694章 規劃第471章 思道猜疑第87章 拿捏年羹堯第323章 中庸之道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548章 太子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