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硝煙(上)

湖水滔滔,煙波浩渺。

八百里洞庭。廣若淵海。舉目遠望,只覺天高水闊,茫茫無垠。視野內盡是湖光水色,唯不見舟楫點點。

湖水開闊,風浪不遜海中,漁船少有駛入湖心,重載的商船更不敢貿貿然深入湖內。不過常年保持着寂靜的洞庭深處,這幾日卻吵鬧了起來。

幾十只輪槳高速擊打着湖面,十二艘車船在湖面上如風馳電掣,在身後留下一條條扇形的尾跡。逆風時用輪槳,順風時用船帆,從君山出發不過一日,靖安軍的主力就已經深入到洞庭中央。

此時雖已是夏末,但酷暑仍未消退,就算是在湖上,仍能感受到炎炎暑熱。甲板上的通風口已經開到最大,六七個奴工奮力搖着四片扇葉的鼓風機向裡面吹着風,但船艙中依然如蒸籠一般酷熱。船底踩着踏板的奴工已經改成了三班倒,隔着一個時辰就要換上一班,而被運送的士兵們,也是輪着班的上甲板望風。

只要沒有他事。軍官都會選擇在甲板上休息,在飲食和居住條件與士兵們完全相當的情況下,能隨時上甲板享受一下清涼,便就是軍官們所能享有的僅有的特權。

岳飛也並不覺得這算是特權,就算他沒有暈船的毛病,但在又悶又熱同時還不斷搖晃的船艙裡,腦袋裡的東西都會變成漿糊。這種情況下做出的決斷,後果肯定是很糟糕。

所以他除了夜裡回艙中睡覺,白天多數都會待在船頭。船隊在大江中是逆流而上,而在洞庭湖中又逢着西風,幾乎都用不到帆,船上的水手們自然也沒什麼要忙的,船頭上一片清靜。除了有事要報告,不然就沒有人會來打擾岳飛。

聽到身後腳步響,岳飛將目光從景色單調得沒有任何變化的水天之間收了回來,回頭一看,卻是林禹。靖安一營的副都指揮使剛從底艙上來,未着軍袍,只是一身短打,學着水手們的樣子光着腳。衣襟仍盡數溼透,頭髮也是溼漉漉,如同在水中泡過一般。只是臉頰上有幾滴血跡沒有擦去,襯着冰寒的雙眼,竟有幾分猙獰。

“問出來什麼沒有?”岳飛問着。

昨日啓航向西,那個楊太和他的兩個從人也被拘上了船,一起出發。自己送上門來的情報,當然要充分利用。

“那楊太嘴夠硬的。問他的話一句話不答。上刀子前還喊着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什麼兩國交兵,不過是一羣賊寇而已!——等用了刑後,就喊着天大聖了。”林禹冷笑着,歪了歪嘴,眯起的眼睛像是在回想囚犯受刑後的嘶嚎,“不過他帶來的兩個人卻是軟骨頭,割了兩刀,就全招了。”

岳飛眉頭向中間皺起,他想聽的可不是這個,誰招的無關緊要,關鍵還是內容;而且一個大宋軍官,愛好戰場殺敵到沒什麼,但享受折磨施刑卻不是什麼好興趣,“楊太究竟是何來歷?”問話的聲音冷了起來。

林禹一見,心中便是一驚。經過一個月的磨合,不知不覺中,他已經逐漸被岳飛所懾服,看到岳飛似有怒意,也不敢再多說題外話:“楊太是與鐘相結義的十幾路水寨首領中的一路,在賊頭中年紀最小,人稱楊幺的便是他。”

“他就是楊幺啊……”

洞庭諸賊。不僅是自稱天大聖和種老爺的鐘相爲人熟知,下面的賊人首領,如夏誠、劉衡、黃佐、楊欽、楊幺輩,還有雷德進、雷德通兩兄弟等人的名號,岳飛也是打聽得一清二楚,如雷貫耳。

“這楊幺甚有膽色,也並不是什麼求招安的使者。他本是往巴陵去採辦軍械,見到我軍船隊過了城陵關、進入洞庭湖,心知不妙。便一邊遣人回鼎州報急,自己卻打着求招安的名號,打算拖延幾日。楊幺派回去的報信人,也不過剛走兩三天的時間。想必到今日,鐘相也不一定收到我們來清剿的消息。”

岳飛聞言,籲聲一嘆:“果然是弦高之流。”

林禹點頭贊同:“不論膽略、見識,楊幺確不弦高之下!”

弦高是春秋時代鄭國的一名行商,往來於各國之間。魯售公三十三年,弦高去周王室轄地經商,途中遇上一支秦軍。當時鄭國是秦晉之間的牆頭草,搖擺不定,剛從秦國倒向晉國沒幾年,惹怒了秦人。秦國本因晉國勢強不敢動手,但新近晉文公重耳去世,晉國內部不靖,鄭國一下沒了後臺。秦軍此時出現,弦高很容易便了解到了他們千里奔襲的目標爲何。

作爲一名行商,弦高的膽略超乎想象。他一面派人急速回國報警,一面則僞裝成鄭國國君的特使,以十二頭牛和四張牛皮作爲禮物,跑去已兵至滑國【與鄭國接近。同在今日河南】的秦軍營地去犒勞。

秦軍的主帥孟明視與兩名副手一見,卻傻了眼:“凡襲人者,以爲弗知,今已知之矣,守備必固,進必無功。”便罷兵回返。不過幾人深悉賊不空手的道理,出師無功也無面目再見秦王,所以回軍前卻順手將倒黴的滑國給滅掉。鄭國卻因此而被保全。

與弦高相比,楊幺的膽略的確絲毫不輸。不過卻是運氣欠佳,時間早過了千年,如今的人們也不再如古人那般淳樸。若是弦高之事發生在今日,恐怕也只能哀嘆着人心不古,而被三名秦將扒下一身人皮,與那四張拿來犒軍的牛皮掛在一起。

“不過他的計策,破綻其實很多!”岳飛看得很清楚,“就算不是因爲第四營已經出發,箭在弦上,不得不動。只要靜下心來一想,任誰都能看破其中的問題。”

雖然靖安軍此來多有休整,其實進兵速度仍遠過於舊朝官軍。從靖安一營抵達鄂州算起,到今天,也不過過去了十一天,且除了主持鄂州防務和荊湖戰事後勤的鄂州防禦使。沒有其他人知道靖安軍團此行的目的。而從鄂州沿江西來,在君山駐紮,也不過兩天。這麼短的時間,遠在洞庭湖西岸的鐘相怎麼可能會及時作出反應,並派出人手?

且就算鐘相在鄂州有諜報,並打探到消息,他也用不起車船,而普通的船隻不會有這麼快的速度。一艘車船少說也要二十名踏板的人手,作爲戰船也許無所謂,戰爭中人力是最爲廉價的,但若是常年放一艘車船在鄂州做諜報用。那就太奢侈了。

“所以楊幺他是自作聰明!”

“不過那也是無可奈何之故。他沒有選擇,只能拼死一搏了!”

岳飛有些可惜楊幺,若他是普通的盜賊倒也罷了。只要他真心悔改,不是不能在軍中尋個出路。但由於方臘之亂,如明教、彌勒教這等巫蠱無異的邪教,在朝堂內外,君臣上下,人人都抱着剿之而後快的想法。一旦跟邪教沾了邊,屬於其中的骨幹人員,除了一死,就只有被流放一途,一如當年的方臘餘黨被流放麻逸的結局。

回頭又望着西面水天交接的地方。按照時間計算,如果沒有發生什麼意外,遠在三百里外,鼎州的戰火應該已經點燃。王介的第四營應該已經圍住了鐘相的小寨,而沿湖的十幾處水寨,還有鄉間被蠱惑的愚民,就應該在聽到消息後趕去救援。

而接下來的三天,岳飛他就會率領主力停留在離岸五十里的地方,等待王介發來的信號。

雖然不是如北地的兩支龍騎營那般是經過千錘百煉的軍隊,但每一位軍官都是歷經戰火的英傑,而士兵們又是經過了九十天的新兵訓練大綱,比起農民、漁夫,強出百倍,在心知援軍就在數十里外等候時機,士氣必定不會因被圍攻而低落。

兵法有云:有必救之軍者,則有必守之城。如今有援軍在外,王介的第四營並不需要過多的擔心。而且除了武器、後勤、訓練之外,土木作業的能力,也是舊日的東海軍、如今的皇宋陸軍,傲視羣雄的法寶。光憑人命來堆,別想打破他們的防線。

剷除妖人,殲滅賊軍,也就在這三天。

………

與此同時,三百里外,王介卻在屍山血海堆積起的營寨中大發雷霆。十幾個披掛整齊的軍官,在他面前被訓得擡不起頭來。

不是因爲失敗。而是因爲勝利!

——不該有的勝利!

“這些天跟你們說過多少次了!不要衝得太猛!不要殺得太狠!悠着一點,放鬆一點!怎麼一打起來全都當了放屁了!?”

十幾名軍官低着頭,用眼角的餘光互相聯絡着,一起叫起撞天屈來:“下官也沒想到啊,只是稍微試了試力,寨子一下就破了!”

王介一腳將踩在右腳下的一顆首級挑起,抓着髮髻,在部下們眼前晃着:“這是什麼東西?鐘相的六陽魁首都給擰下來了,還說是稍微?!是不是要一口氣將洞庭湖邊的寨子全都給破了才叫正常?!”

甩手又將鐘相的首級拋地上,王介的嘴皮依然不停的噴着口水,“……要真能那樣倒好了!不像如今,打得不上不下,下面的仗怎麼繼續?其他三個營轉眼就要到了,你們叫俺怎麼跟他們交代?!”

十幾個軍官,各自都是指揮着幾百人的校尉,有品級、有身份的武臣。但王介一頓罵,他們卻不敢回嘴。誰叫他們把事辦砸了?

而王介也是有苦說不出,他也沒想到,他登岸後,僅僅是讓麾下的士兵對着鐘相的寨子衝了一下,試探一二。卻沒想到,連着水陸,看似堅固的軍寨,竟然一鼓而破。鐘相領着兵慌慌張張的逃出寨子。爲了攔住鐘相的退路,將他趕回寨中,王介急派了手下最精銳的營部都去阻擋,但更意外的是,鐘相領出來的一千人會被不到一百支火槍的一輪齊射打得全軍潰散,轉眼之間,勢力幾百裡,教衆數十萬的‘天大聖’就這麼莫名其妙的死於亂軍之中,連究竟是誰立的頭功也沒人知道。

岳飛不曾料到,王介也不曾料到,聲勢浩大、甚至直追當年方臘的鼎州鐘相,竟然如此的不堪一擊。近萬人的大寨,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被攻破了。鐘相一死,自然就不會有誰敢來救援了。或據寨自守,或逃竄遠方——洞庭湖西、勢力第一的鐘老爺都一戰斃命,誰還敢再與靖安軍來放對?

相對於被王介訓得灰頭土臉的指揮官們,靖安四營的士兵則很開心的打掃着戰場。一枚首級就是一分功勞,一個俘虜也是一分功勞。在靖安四營兩千官兵的包圍下,鐘相寨中的近萬部衆,逃出去的寥寥無幾。現在的寨子中,首級加上俘虜好歹有個七八千,平均分給給營中士兵,一個四等功應該跑不掉了。

四營的士兵,其中有許多還是出自江南舊時的州郡兵。當年江南軍隊的糜爛**和虛弱,他們都是記憶猶新。吃空餉吃到七成,連充門面的三成老弱病殘都拿來當僕役,這樣的隊伍,在浩浩蕩蕩的二十萬方臘軍面前,自是被踩得粉碎。

但如今,他們遇上了與方臘出自同源的鐘相,竟然能以一敵五,只一頓飯的功夫就將盤踞在硬寨中的賊人給打得灰飛煙滅。雖然心知已經早不是當年的廢物,自家所在的軍隊更是當世無雙,但今天發揮出來的水平仍遠遠超乎他們的想象。

這叫什麼兵?這叫什麼寨?一個衝鋒,寨子竟然就破了!?

許多人不時的看看自己雙手:‘什麼時候,已經強成了這樣!?’

鐘相大寨的主廳中,王介終於罵夠了,嗓子也痛了起來,點起自家的參謀長,“去,去想辦法聯絡嶽都指他們,計劃有變,請早做安排!”

………

一天後的深夜中,岳飛終於收到了消息。爲了聯絡他帶領的這支主力,王介派出來的信使將隨身攜帶五十支的信號煙火,幾乎都放空了。

將蠟丸密信丟給參謀長蕭清歸檔,對着幽暗深邃的大湖,岳飛狠狠的罵了一句。

他是在罵自己,自以爲是,思慮不周,光想着漂亮的計劃,卻沒正眼看一看敵人。

計劃永遠都是計劃,僅僅是紙面上的東西。要想計劃在戰場上得以順利實行,首先就要做到知己知彼,那是制定計劃的最基本的環節。

陳伍、郭立之所以能成功,那是因爲他們對完顏部的老對手太瞭解了,無論戰力還是心理。而岳飛的這番謀算,卻全建立在臆測之上,對鐘相的戰力不瞭解,對自家的實力也沒有分寸。盲人騎瞎馬,什麼樣的結果都不出奇。

料敵從寬,可這次實在是太寬了!從時間上看,王介的行動遠遠趕在了楊幺派出來的信使前頭。猝不及防下,一隊猶疑之衆,卻碰上了一支虎狼之師,就算只動了動爪子,那支被嚇破膽的老鼠,轉眼就一命嗚呼,也在清理之中。

‘丟人啊!’岳飛搖着頭,軍學首席根本不算什麼,趙括當年不也是將擊敗了名將白起的父親趙奢給堵得說不出話來,馬謖在街亭之敗前,也不是一樣被武侯視作千里馬一般看待。

真正的能力,只有在實戰中才能顯示出來。

名將不是紙上談兵出來的,更不可能是天生的。在真實的歷史上,岳飛初領兵時也有麾下軍隊只剩小貓兩三隻的情況。他曾歸屬過抗金名將、建立了八字軍【注1】的王彥,但很快就因爲不同意王彥的戰略,而領兵自立。不過他在河北遊蕩數月後,軍力不增反減,最後丟掉了所有的部衆,不得不重歸王彥麾下。

“鵬舉,怎麼辦?!”

二營、三營的都指使此時已齊聚岳飛的座艦之上。原來的計劃已然作廢,新的計劃必須儘快定下。要全殲賊軍,要及時趕上半年後的大戰,他們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定出新的方案。

岳飛嘆了口氣:“沒有別的辦法。兵貴神速,距鐘相兵敗不過一日,收到消息的寨子仍是少數,趁此機會,全力出擊。將幾個主要的大寨搗毀,餘衆則等日後剿撫並用,再行解決。”

計劃失敗,岳飛的威信又開始回落,兩個都指使懷疑的問着:“他們不會跑?”

“有決斷之人畢竟是少數。諒那些賊人不把鐘相寨一戰的情況打聽清楚,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地盤。這點時間的耽擱,對我們來說已經足夠了!”

………

洞庭湖的戰事其實小到無人關心,連趙瑜也把注意力放在了北方,主持遼西潤州防禦的王貴的身上。

不過王貴此時並不在潤州,而是藏身於遼陽城外的一片樹林之中。

數十名騎手牽着眼睛被皮罩罩住的戰馬,屏息靜氣的等候着。他們的身上、馬上有着斑斑血跡,其中幾人還扎着繃帶,不過都是穩當當的站着,看起來傷得並不重。

王貴透過樹陰,舉着望遠鏡,看着兩裡地外架在遼陽城頭上幾根粗長的黑影。

“那就是女真人新鑄的三千斤火炮?!”

“沒錯!那就是完顏宗幹主持鑄造的神武大將軍炮。”

“哪個夯貨誰起的名字?”王貴搖着頭,“不看口徑、倍徑和射程,靠重量來衡量火炮威力,女真人的腦袋看來還停留在鑄鐘匠的水平上!這樣的對手,不足爲慮!”

注1:北宋末,南宋初,王彥在河北河東舉兵抗金,他的部衆因都在臉上刺上‘赤心報國﹐誓殺金賊’或‘誓竭心力﹐不負趙王’而得名爲八字軍。

@!!

()

第40章 帝位(中)第13章 包圍(上)第29章 攤牌(下)第35章 經濟(下)第19章 陣線(上)第48章 道阻(二)第11章 宣傳(下)第35章 改變(下)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18章 戰象(上)第30章 回航(上)第44章 決勝(中)第29章 焚城(下)第37章 股票(中)第27章 開春(下)第9章 迎擊(上)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32章 祭靈(上)第7章 未雨(上)第15章 間奏(下)第13章 硝煙(上)第32章 輕取(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20章 勇氣(上)第29章 雄心(下)第43章 交涉(上)第63章 九五(下六)第6章 天津(下)第64章 等待(下)第24章 風雨(下)第54章 九五(上)第31 回航(下)第47章 助守(上)第9章 三國(上)第26章 俘王(中)第44章 蔡攸(上)第40章 後續(上)第15章 翻牌(下)第30章 人心(上)第7章 敵至(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58章 西軍(下)第17章 軒波(下)第6章 戰前(下)第44章 交涉(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34章 移民(上)第7章 未雨(上)第4章 新港(下)第20章 百神第21章 勇氣(中)第30章 連橫(下)第47章 助守(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55章 涌金(下)第28章 星火(中)第48章 道阻(二)第21章 勇氣(中)第33章 祭靈(中)第9章 迎擊(上)第40章 內附(上)第37章 島南(下)第12章 和議(中)第39章 帝位(上)第45章 亂象(二)第37章 湄嶼(上)第44章 餘波(下)第33章 經濟(上)第32章 祭靈(上)第37章 戰線(上)第17章 商戰(中)第61章 門戶(上)第31章 局勢(上)第20章 陣線(中)第16章 軒波(上)第37章 島南(下)第31章 中秋(上)第11章 孤舟(上)第33章 局勢(下)第36章 股票(上)第1章 平安(上)第13章 包圍(上)第38章 土着(上)第39章 帝位(上)第47章 道阻(一)第2章 北行(下)第16章 商戰(上)第6章 戰前(下)第41章 關山海(中)第35章 改變(下)第8章 先鋒(下)第16章 軒波(上)第25章 帝國(上)第54章 九五(上)第22章 萬馬(上)第17章 變奏(下)第18章 商戰(下)第17章 傳承(三)第36章 海上(下)第26章 開春(上)
第40章 帝位(中)第13章 包圍(上)第29章 攤牌(下)第35章 經濟(下)第19章 陣線(上)第48章 道阻(二)第11章 宣傳(下)第35章 改變(下)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18章 戰象(上)第30章 回航(上)第44章 決勝(中)第29章 焚城(下)第37章 股票(中)第27章 開春(下)第9章 迎擊(上)第1章 白山黑水(一)第32章 祭靈(上)第7章 未雨(上)第15章 間奏(下)第13章 硝煙(上)第32章 輕取(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20章 勇氣(上)第29章 雄心(下)第43章 交涉(上)第63章 九五(下六)第6章 天津(下)第64章 等待(下)第24章 風雨(下)第54章 九五(上)第31 回航(下)第47章 助守(上)第9章 三國(上)第26章 俘王(中)第44章 蔡攸(上)第40章 後續(上)第15章 翻牌(下)第30章 人心(上)第7章 敵至(上)第61章 九五(下四)第58章 西軍(下)第17章 軒波(下)第6章 戰前(下)第44章 交涉(下)第2章 白山黑水(二)第34章 移民(上)第7章 未雨(上)第4章 新港(下)第20章 百神第21章 勇氣(中)第30章 連橫(下)第47章 助守(上)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55章 涌金(下)第28章 星火(中)第48章 道阻(二)第21章 勇氣(中)第33章 祭靈(中)第9章 迎擊(上)第40章 內附(上)第37章 島南(下)第12章 和議(中)第39章 帝位(上)第45章 亂象(二)第37章 湄嶼(上)第44章 餘波(下)第33章 經濟(上)第32章 祭靈(上)第37章 戰線(上)第17章 商戰(中)第61章 門戶(上)第31章 局勢(上)第20章 陣線(中)第16章 軒波(上)第37章 島南(下)第31章 中秋(上)第11章 孤舟(上)第33章 局勢(下)第36章 股票(上)第1章 平安(上)第13章 包圍(上)第38章 土着(上)第39章 帝位(上)第47章 道阻(一)第2章 北行(下)第16章 商戰(上)第6章 戰前(下)第41章 關山海(中)第35章 改變(下)第8章 先鋒(下)第16章 軒波(上)第25章 帝國(上)第54章 九五(上)第22章 萬馬(上)第17章 變奏(下)第18章 商戰(下)第17章 傳承(三)第36章 海上(下)第26章 開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