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等待(下)

宋宣和三年四月十八,壬午。【西元1121年56】

基隆。

“童貫要回京了。”

東海安排在大宋境內中的密諜系統效率甚高,雖然基隆遠在杭州南面兩千裡之外,但京中的消息只比童貫慢了半月,就傳到了趙瑜手中。當了解到王、樑師成即將出掌復置的應奉局後,他很快就得出了與童貫相同的結論。

“童貫必須要回去了”趙瑜重複強調着,“所謂三人成虎,從來沒有政敵進讒於內,而大將能安坐於外的道理。若是他再留在江南,莫說日後統軍北伐,說不定就連自保都難。”

“會不會遲了點?”趙文有些擔心,“王、樑師成已經撕破了臉,不可能不防着童貫回京翻盤。何況他還下了僞詔,這是做臣子的大忌啊”

趙文自度,就算是以他在趙瑜面前的親貴程度,如果他假作僞詔,趙瑜也絕不可能把他輕輕放過,何況童太師可沒有跟道君皇帝一起玩到大,同患難二十年的情分在。

“沒關係的,童貫是宦官,沒有功高震主的忌諱,私下罪己詔也是爲國無暇惜身,道君皇帝不會懷疑他有什麼私心,最多也只是心中不爽罷了。只要他能及時回去面聖,以他在軍中的威望和往年的功績,保住自己並不難。最怕的就是他被直接貶到外州安置,不得進京,那就完了。

趙瑜雖是這麼說,但他心裡也免不了有些打鼓,他的底氣來自於記憶中的歷史,但是現在天下大勢雖然依然按照他記憶中的流程展,但細節卻變動得太大,今次童貫吃回癟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趙的性格,這些年來趙瑜已經瞭解得不離十。對於身邊親信,道君皇帝還是很顧念舊情的。何況童貫在宮中自有勢力,也有反擊的力量,憑王、樑師成父子二人想一手遮天,根本做不到。而且這幾年,王、樑二人勢大,連蔡京也給逼得致仕,他們得罪的人並不少,以童貫的政治頭腦,不會找不到辦法對付他們。

“童貫自保也許沒問題。但北伐怎麼辦?”趙文皺眉問道。“童貫死活沒人會在乎。怕就怕北伐被耽擱。”

“王和他地恩府先生【注】既然動了手。就不會放過童貫最在意地北伐之事【注2】。不過你也知道地。當年王因何執中而進。得志後爲投靠蔡京又以二十大罪彈劾何執中。再後來與蔡京不合。倒向了蔡京政敵鄭居中。現在又拜在鄭居中死敵樑師成門下……”趙瑜一邊說着。一邊搖着頭。他對於王這棵政治牆頭草實在佩服得緊。每轉換一次門庭就能升一次官。這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地:“金眼王相公這種就是純粹地小人。哪邊勢力大。他就倒向哪一邊。毫無節操可言。他早前還是北伐。現在他這一系與童貫鬧矛盾。所以纔開始反對。不過一旦童貫回京。做出點利益交換。他肯定又會改弦更張……根本不必擔心啊”

趙文從趙瑜桌案上地公文堆中找出一張紙。那是童貫來要求引渡方臘之子方等明教餘孽地公函:“即是如此。那這東西是不是可以丟到一邊了。”

趙瑜瞥了兩眼。扯過來揉成一團。當真丟到一邊:“只要道君皇帝不介意。我也可以把這件事忘掉。”

“難道二郎你打算要把他們送回給童貫?”

“怎麼可能?要是那麼做了。我地臉面還要不要?既然投了我東海。即是我趙瑜治下子民。犯了法。我自當懲處。卻沒有把他們交給外人地道理”

“所以就把他們全都流放麻逸?”放心下來,趙文開起玩笑。

“沒有全部啊……不還有個呂將嘛”趙瑜搖頭笑道。他事前並沒有料到,就算經歷瞭如此悽慘的毀滅性打擊,他們的信仰基礎仍未崩潰,一百多人中卻仍然只有一人願意放棄崇拜摩尼。這種意志堅定的危險分子留在臺灣並不合適,竄之四荒是比較恰當的懲罰,讓他們去土著那裡傳教好了。

“那童貫那裡怎麼辦?”

“明面回童貫說絕無此事,私下裡派密使傳個口信,把我的難處說一說。打了這麼些年交道,我也幫了他不少忙,讓他擔待一些,應該不成問題。沒有我,杭州和福建都要完蛋,童貫不會不知”

“當是如此”趙文並不覺得童貫會體諒人,不過以東海的實力也不須懼怕童貫,乃至他背後的道君皇帝。日後要北伐,童貫還有許多地方要借重東海,趙瑜的面子他是駁不起的。

“對了”趙瑜覺得沒必要再提童貫了,從身邊拿出一份幅面巨大的印刷物:“你看看這份新出的報紙”

“報紙?……是邸報啊”趙文伸手接過了那份還散着油墨香的紙張,有些奇怪趙瑜的用詞。

“不是邸報”趙瑜搖頭

東海新聞一旬一期,用來在國內賣的,這是第樣。照着邸報的式樣分爲四版,不過不會刊登機密。頭版是新頒佈法令條文,人事升黜,重要案例,此外還有對官吏褒獎和懲處;二版是國內在一旬內生的大事小事,當然……是能公佈的;三版刊載話本、故事、詩詞,以及海外遊記。至於第四版……則是沿海各地的商情物價。”

“二郎,你這是把東海的家底向外宣揚啊”

趙瑜渾不在意:“只要軍機不泄露就沒關係。”

趙文皺眉想着,忽然恍然大悟:“……啊我明白了二郎你是故意留個口子讓細作來蒐集情報,省得他們向蟲子一樣四處亂鑽等到他們都信以爲真後,再摻進些假的情報進去……”

說着他嘿嘿笑了起來,覺得趙瑜這計策實在太妙了。這段時間,臺灣和各外島如蒼蠅一般到處飛着各方的細作,負責內衛的飛魚衛殺不勝殺,泄露不少情報,方家餘孽來投東海的消息也是這麼被探察出去的。但如果給這些細作一個蒐集情報的渠道,恐怕就不會有幾人會冒着生命危險在東海國內四處遊蕩了。

但趙瑜右手一錘左手,也是一臉恍然模樣:“啊原來還有這一手啊”看着趙文笑容一滯,趙瑜搖頭道:“這是報紙,不是揭貼培養信用,至少要五年,要毀掉信用,就只要一刻鐘。東海新聞是我的喉舌,我可不會讓它變成流佈謊言的出口。”

所謂的揭貼就是古代的傳單,許多時候成了不法之徒散播謠言之用。趙瑜一向最在意名聲,他怎麼會去做那種事。真相,趙瑜可以選擇說和不說,但謊話他卻絕對不會亂說的。

“……那二郎你爲何要印報紙?國中的內情會泄露就不說了,爲何還要公佈商情物價?家裡的商號可都是靠這個來賺錢雖說是在國內行,但肯定會傳揚出去我們費了大力氣蒐集的各地物價,最後錢卻讓別人賺。二郎,你到底有什麼打算?”

“就是要傳出去雖說這些商業情報都是各地分號、暗樁收集起來的機密,是我們得以大橫財的法寶。不過,現在我們已經不缺錢了,缺的是在對岸人心中的份量只要有人能通過東海新聞賺到了錢,傳揚出去,東海新聞的可信度就會大增。三五年後,東海新聞的權威形象就會在東南沿海的人們心中豎立起來,日後我在報紙上刊登一些宣言,他們都會被深信不疑。商鞅立木、不韋懸金,都是爲了立信,我這也是啊不過是換了個手法罷了”

當然,趙瑜的目的不僅是對外,對治理國中報紙的作用更大。

新聞媒體的作用,他比誰都清楚。控制了輿論,就是掌握了人心。輿論這個陣地,你不去佔領,別人就會佔領,與其留在士大夫的手裡,還不如先掌握住,他可不想看到有人拿着話語權來討價還價。爲何士大夫階層能喊出‘與天子共治天下’,就是因爲他們掌握着話語權。

但報紙這大殺器一出,就是在挖他們的根基。士大夫靠壟斷信息,上蒙天子、下愚百姓的遊戲可就玩到頭了。上令能傳於下,下情能呈於上,中間階層能渾水摸魚的機會就不會太多。雖然遠比不上後世,但只要比現在好上一點,對於作爲統治者的趙瑜和被統治者的百姓來說,都是莫大的進步。

不過報紙和刊的推廣,必須建立在一定水平的識字人口上。十萬東海軍號稱無人不識字,所以各色籍、詩詞在軍中都有很大的市場。半年前,東海印局的一套二十卷唐代名家詩集,在國內賣出了三萬套,其中有三分之一是被軍人買去的。

現在東海三十歲以下人口的識字率已經過了三成,而兒童入學率更是有九成以上,在蒙學中學習三年,一千常用字不在話下,有了足夠的人口基數,也正到了行報刊的時候了。

趙文慢慢揣摩着趙瑜的話語,漸漸的也有了點體悟,趙瑜最終目標他很清楚,從那裡倒推回來,他真正的用心也很明瞭了。嘴角露出笑意:“原來如此,我明白了。”

“明白就好”趙瑜點頭笑道:“道君皇帝既復應奉局,就說明他根本沒有自新之心,童貫剛剛給他的挽回的人心,就又給他敗了出去。現在我乘虛而入,威信很快就會在東南樹立起來。大局已定,剩下的也只是等待了”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本卷完。

注:宋史載:王以父事樑師成,稱之爲恩府先生。

注2:續通鑑載:‘時帝深悔前舉,意欲罷結約,及樑師成又與童貫更相矛盾,故帝心甚闌,而浮沉其辭如此。’

第24章 喪事(下)第34章 經濟(中)第25章 野心(上)第31 回航(下)第6章 對手(下)第2章 老種(中)第45章 亂象(二)第38章 土着(上)第22章 勇氣(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11章 孤舟(上)第18章 謀算(上)第25章 野心(上)第12章 孤舟(下)第24章 突遇(上)第20章 百神第38章 土着(上)第8章 未雨(下)第25章 天子(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3章 夜話(下)第16章 船場(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28章 星火(中)第12章 靖安(下)第47章 江山(中)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2章 勇氣(下)第56章 九五(中二)第2章 平安(下)第25章 野心(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7章 西路(四)第15章 包圍(下)第25章 突遇(下)第29 傳言(中)第38章 戰線(中)第55章 涌金(下)第11章 靖安(中)第13章 西路(五)第12章 和議(中)第31章 人心(下)第25章 帝國(上)第30章 戰備(上)第27章 旅順(下)第42章 大石(下)第29章 星火(下)第46章 亂象(三)第16章 變奏(上)第17章 遭遇(下)第11章 琉球(上)第2章 夜話(中)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16章 變奏(上)第17章 軒波(下)第38章 湄嶼(中)第9章 三國(上)第48章 江山(下)第1章 老種(上)第22章 球賽第30章 西路(完)第15章 傳承(一)第13章 包圍(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2章 三年(下)第45章 明教(上)第27章 星火(上)第14章 包圍(中)第30章 祭靈(下)第38章 湄嶼(中)第19章 戰象(下)第16章 軒波(上)第28章 星火(中)第37章 異變(中)第14章 意外(上)第17章 商戰(中)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34章 出戰(上)第37章 島南(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9章 綢繆(上)第43章 帝位(下二)第13章 琉球(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41章 後續(下)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32章 故鄉(上)第12章 西行(上)第3章 使團(上)第60章 投奔(下)第42章 改制(上)第44章 交涉(下)第30章 西路(完)第46章 新年(上)第29章 攤牌(下)第52章 道阻(六)第9章 懲戒(下)第5章 戰前(上)第11章 孤舟(上)第37章 異變(中)
第24章 喪事(下)第34章 經濟(中)第25章 野心(上)第31 回航(下)第6章 對手(下)第2章 老種(中)第45章 亂象(二)第38章 土着(上)第22章 勇氣(下)第58章 九五(下一)第11章 孤舟(上)第18章 謀算(上)第25章 野心(上)第12章 孤舟(下)第24章 突遇(上)第20章 百神第38章 土着(上)第8章 未雨(下)第25章 天子(上)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3章 夜話(下)第16章 船場(下)第61章 九五(下四)第28章 星火(中)第12章 靖安(下)第47章 江山(中)第59章 九五(下二)第22章 勇氣(下)第56章 九五(中二)第2章 平安(下)第25章 野心(上)第3章 白山黑水(三)第7章 西路(四)第15章 包圍(下)第25章 突遇(下)第29 傳言(中)第38章 戰線(中)第55章 涌金(下)第11章 靖安(中)第13章 西路(五)第12章 和議(中)第31章 人心(下)第25章 帝國(上)第30章 戰備(上)第27章 旅順(下)第42章 大石(下)第29章 星火(下)第46章 亂象(三)第16章 變奏(上)第17章 遭遇(下)第11章 琉球(上)第2章 夜話(中)第1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完)第16章 變奏(上)第17章 軒波(下)第38章 湄嶼(中)第9章 三國(上)第48章 江山(下)第1章 老種(上)第22章 球賽第30章 西路(完)第15章 傳承(一)第13章 包圍(上)第55章 九五(中一)第2章 三年(下)第45章 明教(上)第27章 星火(上)第14章 包圍(中)第30章 祭靈(下)第38章 湄嶼(中)第19章 戰象(下)第16章 軒波(上)第28章 星火(中)第37章 異變(中)第14章 意外(上)第17章 商戰(中)地十五章 硝煙下第34章 出戰(上)第37章 島南(下)第63章 九五(下六)第9章 綢繆(上)第43章 帝位(下二)第13章 琉球(下)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41章 後續(下)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32章 故鄉(上)第12章 西行(上)第3章 使團(上)第60章 投奔(下)第42章 改制(上)第44章 交涉(下)第30章 西路(完)第46章 新年(上)第29章 攤牌(下)第52章 道阻(六)第9章 懲戒(下)第5章 戰前(上)第11章 孤舟(上)第37章 異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