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三國(上)

bookmark

線前的鹿角柵欄吱吱呀呀地被硬拖開,在凍結的地面T3道黑色的痕跡。與左企弓同來的兩名隨從自打開的縫隙中被用力推了出去。他們的臉部和雙腕都用細麻布裹得嚴嚴實實,但不斷滲出的血水,仍把白色的包紮物染得鮮紅。

被割下來的鼻子、耳朵和雙手就用細繩綁在他們的脖子上,一晃一晃,而他們兩人也同樣用麻繩牢牢的綁在兩頭瘦驢上——金人使節來時所騎乘的駿馬已被郭立和盧克忠笑納,只還了兩頭瘦骨伶仃的病驢作爲回禮——雖然騎手沒了雙手無法馭驢,但用竹竿吊在兩頭蠢驢前的兩捆草料,仍引得它們一步步向前跑去。

飢餓的驢子追逐着噴香的草料,在一道道冰坎之間跳躍。隨着驢身上下顛簸,黝黑的驢**上面的幾塊白斑也在不停的晃動,十分的引人注目。如果湊近瞧去,那是根本不是什麼白斑,而用白堊塗上幾行小字,皆是用女真、契丹和漢字三種文字一起書就,其中一頭寫着大金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名諱,另一頭則是大金皇儲、諳班勃極烈完顏吳乞買的名字。

“郭督,完顏斜也今次真的會再來攻城嗎?”指揮台上,盧克忠舉着望遠鏡,看着兩頭驢子奔向十里外金人的營地,一邊問着郭立。

“如果他還想帶兵的話!”郭立平靜的答道。正使給斬了,從人也都割鼻剁手,就算完顏斜也能忍,他下面的兵將卻不能忍。何況面的那兩個名字,讓完顏斜也也不敢忍,自己的兄長、主君遭到羞辱,他如何能若無其事?

郭立在東海軍中向以沉穩著稱,趙瑜啓用他擔任天津總督也是因爲他做事穩妥。這幾日他辱使斬使,又羞辱金國君臣,自不會是他的脾氣性格突生異變,而是另有圖謀。

當得知誤收了僞帝耶律淳留下的那對孤兒寡母之後,郭立便下定決心不擇手段來挑起金人的憤怒,以引得他們喪失理智,全力來攻。他打算用最短的時間,給金人以最大的打擊。既然金人和宋人都會把手伸向天津,與其等他們聯手,不如先逐個擊破。

在宋人插手進來之前,用女真人的屍山血海把他們給嚇阻。

女真乃是夷狄,本是禽獸之屬,畏威而不懷德,而宋人,又是欺軟怕硬的角色,拿金人作伐,殺得他們不敢再向天津踏足半步,同時把宋人給嚇住,讓童貫跟大王扯皮去——這就是郭立的算盤。

只要能守住天津,就是大功一件,至於其他,郭立纔沒興趣考慮!

………

啪地一聲。完顏斜也狠狠得捏碎了手上地酒杯。晶瑩剔透地玻璃酒杯在右掌中化爲碎片。杯中地葡萄酒和完顏斜也地血瀝瀝而落。染紅了雪白地羊毛地氈。怵目驚心。

兩名劫後餘生地隨行使節跪伏就在完顏斜也面前哭訴着。沒了鼻腔地共鳴。使他們地聲音變得十分怪異。從他們身上切割下來地紀念品。鋪在中軍大帳地正中央。幹縮着。像幾塊因品相不好而賣不出去地臘肉。

兩頭病驢也被牽進帳中。由於掛在它們身前地竹竿和草料太過礙事。在進帳前已經被取走。兩頭飢餓地驢子正不滿地啊呃啊呃地叫着。在直徑三四丈地大帳中不停地轉着圈。亂嗅着帳內佈置。三番幾次把**對準了完顏斜也地雙眼。

完顏斜也不識漢字。對盧克忠一手漂亮地靈飛經無法作出評價;對他二哥命穀神【即完顏希尹創造出來地本族文字也認不出來;但其中地契丹文。完顏斜也卻是認識地。

……完顏阿骨打……

……完顏吳乞買……

見着自家的兩位兄長的名諱端端正正的寫在驢*顏斜也雙脣一陣陣的顫動,臉色陣紅陣青,如走馬燈一樣不住變幻。不知過了多久,他終於一聲怒喝,嗆的一聲拔出佩刀,用盡全身氣力把兩顆驢頭硬生生砍了下來。

笨重的驢頭落到地上,從腔口中狂噴出來的鮮血,把半間帳幕化成血海。從頭到腳沐浴在血水中,完顏斜也恍若不覺,仍揮刀不止,直把驢身連同那塊塗着白堊的一起剁成了一團肉醬,方纔氣咻咻的罷手。

“郭立、盧克忠!”大金國的忽魯勃極烈把沾滿驢肉驢血的寶刀高高舉起,在自己的營帳中嘶聲叫着:“我要把他兩人的腦袋擰下來做尿壺!”

對着有着神兵利器的天津,他本起了退縮之心。只打算聽左企弓的建議,把宋人拉下水,兩家一起把天津解決。依着他二哥阿骨打處理燕京的做法,人口財富歸大金,地皮城市歸大宋。

雖然早前的六千契丹降軍一下子就在天津城外戰歿了四成還多,逃回來的也大半帶傷,但過了三天,從燕京來的援軍已經陸續抵達,他手下的兵力又膨脹到了七萬人,其中有兩萬本部精兵。而且這還是正兵的數量,那些轉運糧草、運送軍資的十幾萬民伕還沒算在內。

不過完顏斜也還是決定稍微拖些時間,用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利益。

但現在,他實在等不下去了!

“擊鼓!聚將!”

……

黑壓壓的人影,難以計數,就算透過望遠鏡,也只能看見在五里之外,有一片模糊攪動的人海。不過,女真人的中軍大,郭立卻不會錯過。在人海之中,離着天津防線六裡的地方,一面素白大旗高高挑起,不斷有騎手以大旗爲中心來來往往,看起來金軍主帥完顏斜也的確就在那面大旗之下。

“比前次靠前了一里多!”郭立喃喃自語。

由於在遼南口耳相傳的謠言中,東海的火炮威力強大堪比九天神雷,一炮爛數十里,所以金人的前營紮在十里之外,至於完顏斜也的主營則離得更遠。而前次完顏斜也出戰,他帥旗的位置,是放在八里外——當然,當時完顏斜也本人很可能潛藏在更前面,不過天津守軍卻沒能把他給找出來。

正因金人的營地離得太遠,從北來的風中聽到他們的出兵號角開始,郭立已經在指揮台上整整等了近兩個時辰,纔等到了金人大軍的到來。

回身對着身後的參謀們比了一個手勢,東海軍的號角也隨之響起,進入陣地的腳步聲,與前日並無二致。

守軍從陣地後的一排屋舍中跑出,跑進自己的位置。

“郭督!”一個參謀出聲道。

“說!”

“火炮還是裝填霰彈嗎?”參謀問道。

非完顏斜也走到兩裡之內。”

郭立一直有着用火炮把女真主將一擊斬的打算,不過完顏斜也始終遠遠避在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並不給他開炮的機會。不過金人對火炮畢竟還不瞭解,就算天津和遼南的炮手平時演練,也都是在夜間對着河中、海中射,對於火炮真正射程,諒金人也不會有底。

雖然現在完顏斜也仍然小心謹慎,但他的位置的確提前了一里多,只要持續下去,讓他看着火炮霰彈的幾次射之後,把一百五十步的霰彈有效射程誤認爲火炮的真正射程,完顏斜也應該會忍不住向前走的。帥旗越接近前線,對士兵的鼓舞就越大,這一點,無論金遼宋夏,還是東海,都是一樣。

兩裡!這是天津鎮中所有四寸火炮的最佳攻擊範圍,同時也在三寸炮的射程之內,只要完顏斜也出現,離他最近的兩座炮壘中十幾門火炮將同時射,至少能有一半的機率,把下下任的大金皇帝成他郭立的胸口上的一枚金星。

又是一陣悠長的號角傳來,金人的陣列開始由集中轉爲分散,如同山顛的積雪突然間崩解下來騎兵步卒各自轉向不同的方向,無數腳步與蹄音,連綿不絕化爲一聲。

郭立從望遠鏡中,已經很方便地計點出他們的人數。金人應是以萬人爲一部,現在他看到的有五部之多,分散開來應是各負責其面對的那一段防線,同時開始進攻。

而金軍主帥的素白大仍停留在原地,穩立不動,在其周圍,大約留有三千名騎兵護持。

郭立看了一陣女真人分兵佈置戰線的動作,便轉過身子,又往南方的大河上看去。滔滔大河此時早已是一片冰原,河面上的冰層足足有五六尺厚,從天津這裡下河道,向南可以一直走到對岸大宋的滄州。而且由於河水不斷流動,凍結起的冰面並不向湖面上的冰層那般光滑如鏡,而是粗糙不平,易於行走。

女真人不是蠢貨,更不會拿着下面的士兵白白來填炮口。上次吃過虧之後,這次來攻,肯定會換個攻城的策略,在郭立和他手下的參謀們的預計中,河上冰面纔是今次女真人真正主攻的方向。

東海國的所有港邊城鎮,除了都城基隆,對着港口的一面都是沒有城牆,而天津也不會例外。這主要是東海天下無雙的水軍實力而造成的結果。在天津鎮面對大河的一方,除了一座軍堡,並沒有其他防禦。如果金人從河面上踏冰而來,突入城中難度不會太大。

當然,這也是郭立所希望女真人這麼想的。自開埠之日起,南京道中來過天津的人數以十萬計,完顏斜也手下肯定有爲數衆多、瞭解天津內情之人,同時這兩日,天津堡中的守軍沒少在河道上現金人哨探的身影,雖然他們個個都披着白色的披風,但在望遠鏡中,布料的白色和冰面的白色實在差別太大,輕而易舉的就能分辨的出來。

只要金軍真的從冰面上殺來,郭立他安排下去的佈置,會給他們送上一場完美的接風宴。

“郭督!”這時,在指揮台下守衛的親兵跑了上來。

“說!”

“大石林牙求見!”

‘他來做什麼?’郭立微一沉吟,如果是來示好求戰,他可不會答應。那些契丹人都是金人手下的殘兵敗將,一個個是驚弓之鳥,見了女真旗號便拉稀的慫包,貿然讓他們上陣,反而會添亂。至少要等到打退了金人的新一波攻擊,再見識幾次東海的軍威之後,他纔會讓契丹人上陣助守。

心念如電閃,郭立口裡卻說道:“……請他上來!”

……

耶律大石等在指揮台下。作爲一名將領,尤其是一名與女真人打過多次交道的契丹將領,在女真人來進攻的時候,他是無法在後方安安穩穩的坐着等結果的。

在三天前,金人來進攻時,耶律大石是被盧克忠強留在鎮中,讓他安定手下八百戰士的軍心。不過前日見識過了東海人的戰力,他的手下不再會因爲女真來攻而騷動,他也可以放下心事,來到指揮台下。

實在話,他很佩服郭立的膽量,隨着女真鐵騎席捲遼土,敢把完顏斜也不放在眼裡的將領,他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了。而今天,當他聽說郭立擡手一刀,把左企弓那個叛賊砍死,更是讓他心中大快。若是能與這樣的將領並肩作戰,耶律大石覺得,他這些年積累下來的鬱氣,應該很快就能一掃而光。

不愧是東海王的手下,有血氣,有膽氣,有骨氣,而毫無暮氣!這樣的將軍在契丹軍中,耶律大石已經很久沒有得見,但在東海軍中,卻比比皆是。

而郭立這樣的東海將領,也不僅僅只有匹夫之勇。只看郭立的外表,任誰也想不到他也能文武雙全。當前日晚間,耶律大石被請到郭立的書房,看到十幾架子的書,攤滿桌面的書冊和筆墨紙硯,着實是嚇了一跳。而當他從盧克忠那裡聽說郭立甚至寫過有關築城修寨的兵書時,更是驚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

據耶律大石所知,就算以文治昌盛自詡的南朝也沒有那個將軍有這種水平。而這樣的將軍,仍然只是一個鎮守飛地的中郎將。

不愧是東海!

只在天津待了三天,耶律大石已經完全確信,只有在東海,他才能實現自己最大的心願。

正想間,剛纔上去通報的親兵跑了下來:“大石林牙,郭督請你上去!”

“多謝小哥傳話!”耶律大石略一欠身,舉步上臺。

注1:女真的繼承習俗是兄終弟及。如阿骨打的位置就是從其兄烏束雅那裡繼承過來,而其弟吳乞買被任命爲相當於皇儲的諳班勃極烈,也是因爲如此。等到阿骨打死去,吳乞買即位,完顏斜也便接下了諳班勃極烈的位置。不過他死的早,沒那個福氣。

第30章 祭靈(下)第2章 奇襲(下)第56章 西軍(上)第54章 涌金(上)第59章 投奔(上)第34章 出戰(上)第2章 平安(下)第27章 俘王(下)第59章 投奔(上)第37章 決戰(下)第30章 祭靈(下)第37章 湄嶼(上)第48章 助守(下)第9章 三國(上)第29章 攤牌(下)第25章 帝國(上)第10章 綢繆(下)第64章 九五(完)第21章 陣線(下)第25章 俘王(上)第1章 北行(上)第24章 風雨(下)第10章 迎擊(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54章 九五(上)第18章 謀算(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5章 輿論(下)第25章 俘王(上)第14章 父兄(下)第16章 傳承(二)第13章 和議(下)第32章 祭靈(上)第30章 戰備(上)第5章 滿萬(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7章 島南(下)第9章 迎擊(上)第17章 傳承(三)第58章 九五(下一)第12章 和議(中)第21章 陣線(下)第12章 西行(上)第20章 義學(上)第2章 奇襲(下)第25章 輿論(下)第20章 文治(上)第30章 回航(上)第62章 門戶(下)第64章 等待(下)第6章 紛亂(上)第5章 西路(二)第34章 經濟(中)第28章 帝國(下)第17章 神機(中)第11章 琉球(上)第8章 投奔(下)第1章 平安(上)第24章 風雨(下)第25章 俘王(上)第45章 蔡攸(下)第21章 義學(下)第21章 開局(下)第22章 戰船(下)第2章 三年(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7章 旅順(下)第19章 海嘯第14章 間奏(上)第13章 和議(下)第33章 局勢(下)第26章 天子(中)第23章 萬馬(下)第31章 跳牆(上)第26章 失算(下)第30章 回航(上)第17章 變奏(下)第10章 迎擊(下)第50章 聖公(下)第16章 遭遇(上)第39章 土着(下)第33章 祭靈(中)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7章 異變(中)第5章 對手(中)第4章 使團(下)第40章 帝位(中)第12章 孤舟(下)第10章 守城(下)第3章 新港(上)第45章 蔡攸(下)第15章 間奏(下)第4章 東京(上)第11章 琉球(上)第28章 攤牌(上)第22章 烈風(上)第11章 琉球(上)第7章 紛亂(下)第38章 湄嶼(中)
第30章 祭靈(下)第2章 奇襲(下)第56章 西軍(上)第54章 涌金(上)第59章 投奔(上)第34章 出戰(上)第2章 平安(下)第27章 俘王(下)第59章 投奔(上)第37章 決戰(下)第30章 祭靈(下)第37章 湄嶼(上)第48章 助守(下)第9章 三國(上)第29章 攤牌(下)第25章 帝國(上)第10章 綢繆(下)第64章 九五(完)第21章 陣線(下)第25章 俘王(上)第1章 北行(上)第24章 風雨(下)第10章 迎擊(下)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54章 九五(上)第18章 謀算(上)第12章 白山黑水(五)第25章 輿論(下)第25章 俘王(上)第14章 父兄(下)第16章 傳承(二)第13章 和議(下)第32章 祭靈(上)第30章 戰備(上)第5章 滿萬(上)第十二 卷琉球中第37章 島南(下)第9章 迎擊(上)第17章 傳承(三)第58章 九五(下一)第12章 和議(中)第21章 陣線(下)第12章 西行(上)第20章 義學(上)第2章 奇襲(下)第25章 輿論(下)第20章 文治(上)第30章 回航(上)第62章 門戶(下)第64章 等待(下)第6章 紛亂(上)第5章 西路(二)第34章 經濟(中)第28章 帝國(下)第17章 神機(中)第11章 琉球(上)第8章 投奔(下)第1章 平安(上)第24章 風雨(下)第25章 俘王(上)第45章 蔡攸(下)第21章 義學(下)第21章 開局(下)第22章 戰船(下)第2章 三年(下)第42章 帝位(下一)第27章 旅順(下)第19章 海嘯第14章 間奏(上)第13章 和議(下)第33章 局勢(下)第26章 天子(中)第23章 萬馬(下)第31章 跳牆(上)第26章 失算(下)第30章 回航(上)第17章 變奏(下)第10章 迎擊(下)第50章 聖公(下)第16章 遭遇(上)第39章 土着(下)第33章 祭靈(中)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7章 異變(中)第5章 對手(中)第4章 使團(下)第40章 帝位(中)第12章 孤舟(下)第10章 守城(下)第3章 新港(上)第45章 蔡攸(下)第15章 間奏(下)第4章 東京(上)第11章 琉球(上)第28章 攤牌(上)第22章 烈風(上)第11章 琉球(上)第7章 紛亂(下)第38章 湄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