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文化阻擊

善陽勞教所的事情,不過是漠北之行的一個插曲,不過這個插曲,卻是讓李世民有了很多新的感悟。【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比如,對於刑法的全面改革,他認爲,繼承前隋的那些刑法手段已經不適用。囚,杖,流,斬等,都不及孫正明想到的這種勞教制度有效。它就應該是一個以教育爲主,以懲罰爲輔的手段。

一個人傷害了另一個人,你打他幾十杖來懲罰他,往往起不到積極作用,傷人者和背傷者,都首損失,而且,傷人者很可能會好了傷疤忘了疼,繼續作惡報復。

但是讓勞教所來勞教他就不一樣了,接受思想教育之後,他們出去之後應該不會再打擊報復傷人,同時,在改造期間,還能創造一些經濟利益,賠償那個被傷害的人,這纔是兩面受益的好事情。

對於孫享福的一些新穎的想法見的多了,李世民越發的看不上前隋的那一套了,而且,對於這種有利無害的改革,他巴不得馬上執行。

於是,他跟孫享福和房玄齡連夜商議了一番之後,決定行文天下州縣,廢除原先的刑法判罰制度,除必死之罪以外,全部改爲勞教,根據罪行嚴重性,來判定勞改時間長短。

另外,即便是死刑犯,也不再是秋後砍頭了事,而是先監押在勞教所,再三審覈其罪行,差不多會給這些人一年的緩刑期,確認他是必死之罪後,纔會行刑,對於很多情有可原的死罪,還可以根據其在勞教期間的表現,從死刑,改判爲終身勞教,縮短刑期等,這樣,差不多能榨乾一個人的經濟價值了。

然之後,善陽勞教所這個走在大唐勞教事業最前端的地方,註定會變的更加熱鬧了,因爲現在大唐的其它地方並沒有建立勞教所,也不像這邊有這麼多荒蕪的土地需要開發種植,所以,李世民的新規裡面,全國所有被定罪的犯人,都要按季度交由州府,一起押送到善陽勞教所來接受勞動改造,同時,他還打算派幾個老學究過來幫助半吊子的虞方,共同研究這個思想教育的法門。

次日下午,大隊人馬來到了定襄新城的腳下,這裡經過半年多的時間,差不多完成了城牆和主幹道的建設,大小規格與善陽相差無幾,只是由於地勢的原因,沒有將格林河囊括其中,不過,做了人工引水道,在城內挖了幾個蓄水的湖泊,還挖了排水溝渠,這也算讓城內有了較大面積的活水流動。

周純手下的熟手建築工有兩萬人都在定襄城忙活,不過定襄沒有那麼多會燒磚建房的漢民百姓,期間還經歷過了一兩個月的農忙時間,從去年冬天開始建城,到現在,真正全民建城的時間,也就三四個月,城內的民居,現在纔剛剛開始建設,大多數地方都是工地,而定襄城的百姓們,多是住在老城區和自己的氈房裡。

“衝兒,你這定襄城,可是完全照着善陽的模樣建造的啊!”

李世民打馬在城中看了看四處都在勞作的百姓們,笑着向長孫衝道。

“那是自然,不過,有可能比善陽建設的更好一些,因爲善陽只是孫都督倉促之間建立起來的,爲了求快,他放棄了很多東西。

而定襄城,卻是在善陽的基礎上改進設計,合理規劃之後,才從頭開建的,您看這街道,比善陽城的寬闊些吧!還專門分了車馬行道和人行道。

這路基面下,可都是有排水溝的,到時候百姓們的一些日常污穢物,不用那些臭烘烘的夜香車來收,可以直接通過這些隱藏在地下深處的水泥排水道直接排到城外的糞場,用以瀝肥。

而且,咱們城內的民居,也會有更多樓宇的建築,房屋不會那麼佔地,這樣,省下來的土地,就可以在城內建造很多類似於善陽那些可以散步遊玩的廣場,或則花園······”

一個人,把自己弄出來的東西當成事業來做了,那麼,跟別人講起這個東西的時候,就會滔滔不絕,長孫衝充分的吸收了在孫享福嘴裡聽來的一些知識,他連當官就應該爲人民服務,做人民的公僕這樣的話都聽進去了,何況是其它呢!

所以,李世民走在街道上的時候,那些在工地上忙碌的百姓看到他,只是感覺陌生,敬畏。而看到長孫衝的時候,卻是尊敬,崇拜,很自然的,會露出微笑。

定襄新城現在還不能住人,所以,李世民大致的在城內各處轉了一下之後,就出城來到了不遠處的舊城區用飯休息,這裡曾經是頡利的汗城牙帳所在,其實已經不比中原的一些州城小,只是因爲頡利保留了太多遊牧民族的習慣,城裡除了主要用來擋風的城牆,牢固的磚石建築不多,一旦幾年不修整,就破敗的不像樣子。

長孫衝同樣沒有放棄這座舊城的打算,土城牆已經被他修繕過了,以後,這裡將會是一個比善陽舊城那個牛羊交易市場更大的養殖,交易市場。

孫享福讓長孫衝大量重複善陽的產業,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爲,逐漸的,善陽的畜牧業就將會向北,草原的更深處轉移,逐漸以農耕爲主的善陽,也會成爲大唐北方的中心城市,將城市發展往草原深處發展的同時,它會逐漸轉型。

其實早在孫享福讓長孫衝發展定襄城的時候,他就已經給善陽做了新的定位,北地的宜居城市,教育中心。

未來,這裡可不會只有一座醫學院,農學院肯定也是要建立的,甚至,孫享福還有建立工學院,商學院,由幾所大型的學院,不斷的爲北地的發展輸出人才,只保留小部分特色產業,加上這些學院聚攏的人氣,就足以支撐善陽的經濟了。

定襄舊城區的百姓非常密集,因爲即便是頡利鼎盛時期,也沒有在這座城裡聚集超過三十多萬人的習慣,這些牧民百姓身上大多穿着李世民在閱兵儀式上送出的夏衣,見長孫衝帶着人從街道上走過,很多人都舉起了自己製作的奶酒,或者烤好的羊肉供他食用。

此前,長孫衝可是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在自家用過飯,他,以及他從家裡帶過來的那些侍衛和僕人,都習慣了這種吃百家飯的滋味,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加深他們跟牧民百姓之間的交流,還可以讓他們將一些漢人的烹調技術,高效的生活技能傳播給牧民百姓。

現在,這些牧民煮羊頭吃,都已經能夠準確的放適量的鹹魚豆醬了,而且,還會用陶鍋,或者鐵鍋,蒸煮很多美味的素食來食用,像面片湯這樣漢人才會鼓搗的東西,現在也成爲了他們餐桌上的日常飲食。

再有像奶茶,奶酒,奶皮子,他們也都會做,今後,等奶製品產業在北地註定會更加發達,定襄城的工坊,就會向所有奶農收奶,製作奶粉,奶糖,這也是定襄的特色產業之一。

來到了當地,就要吃當地的食物,感受當地的文化,在善陽,漢人,和半胡人的風俗習氣佔主流,到了定襄,就是全胡人了,李世民在衙署和大臣們坐下來之後,就讓長孫衝給諸多有資格與他一起吃飯的大臣們上了馬奶酒,烤牛羊肉等。

“陛下,北地發展有序,未來必將成爲我大唐的財稅重地,臣建議,擴大今年關中的取士規模,爲北地治理,提供更多的人才。”

房玄齡的眼光很犀利,看的也很長遠,在善陽,他就看出了一些問題,定襄的問題,則是更爲嚴重。

孫享福爲了推行文化宣傳,不得不啓用大批量的王氏子弟爲官,有他親自在善陽狠抓錢糧軍,倒不會出現什麼問題,可一旦他離開了,後繼者,卻未必能做到像他這樣。

比如褚遂良,他的智慧倒是有,但卻沒有跟王氏扳手腕的實力,事實上,整個大唐,除了皇帝以外,也就孫享福敢跟這些龐大的世家扳手腕對着幹,而且,通常使用的還是巧力,計謀。

那麼,一旦孫享福卸任,善陽就很可能會變成一個王家說了算的城池,這對朝廷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而長孫衝在定襄,則更像是一個光桿司令一般,完全是依靠他不斷努力樹立起來的個人形象,以民心自覺的方式在治理這座城池,這可不是什麼長治久安之法,一旦長孫衝被調離,這座城池,很快就會亂起來。

“房相言之有理,臣附議。

陛下,長治久安,必須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之上,定襄的發展,現在全靠着百姓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長孫衝的信任,而產生的一股衝勁。

這股衝勁很難得,但肯定會有過去的時候,咱們應該趁這股勁頭沒有過去之前,給它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確保這裡不會因爲一些原因,再度變的混亂。

所以,大量的派官,把民政,律法,文教,各方面都管起來,很有必要。

另外,臣對朝廷今科取士,也有一些建議。”

房玄齡指出了定襄城的一些問題,卻是與孫享福心中所想相合,他作爲安北大都督,定襄刺史的上級主管,其實更應該考慮這些問題。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就剛纔他在新城工地巡視的那一會,看到勞作的百姓們看長孫衝的眼神,他就有了一些反思,關鍵點卻是被房玄齡點了出來,大唐不能讓一個地方完全靠人治,這樣很危險,因爲人治充滿不確定性,一旦有挑事者刺殺長孫衝,這裡瞬間就亂了。這可是一座未來人口將超過三十五萬的大城池,一旦亂起來,就不是小事情。

“有何建議,正明可以直說。”

得到李世民的首肯,孫享福想了想,才道,“其實很簡單,咱們北地,不需要哪些只會掉書袋子的官員,治理北地的方法,與治理關內漢民城池也不一樣,朝廷應該根據當地需求來取士。

臣以爲,文化好的人,未必就會治國。

會讀書和會施政,會管理民生,其實是兩碼事。

所以臣建議,科考應該不以考試成績論高低,只要他是個品行兼優的人,能夠識文斷字,懂基礎算學,就有被錄取的資格。

而所有被錄取的人,也不能給予官職封賞,只是給他們一個學政實習的機會,通過一年,或則兩到三年的學政,實習,由當地的主官和百姓來共同判定,都認爲他有管理政務和治理地方的能力,才實際授予官職。”

孫享福這個建議對於歷史上可能出現的科舉制度來說,簡直就是顛覆性的。

唐朝是科舉成型的重要時期,一旦這個建議被李世民採納,形成制度,那麼,讀書人只需要通過考試,就能一步登天的歷史,就可能被改寫,那麼,未來的一切,都會出現大變。

因爲,儒家經典要義,已經不再那麼重要了,它並不能夠讓讀書人當人上人,而當做官需要學習的是如何施政,如何管理民生的時候,讀書人學習的重心,自然也就開始往這上面偏移了。

孫享福出了這麼一個大建議,可是狠狠的阻擊了一把那些壟斷了經典要義知識的世家,讓他們學習的知識變的無用,讓更加務實的知識成爲這個國家讀書人專研的東西,縮小他們與平民寒門子弟之間的差距,看他們以後還牛氣的起來不?【本章節首發.愛.有.聲.,請記住網址(.aiyousheng)】

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60章 審問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150章 滿船寶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19章 追擊戰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133章 種稻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193章 殺心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419章 回長安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721章 開工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520章 到定襄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561章 錯失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420章 送別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67章 起塘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357章 起塘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288章 密室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323章 又出招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519章 安排第271章 新作物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469章 自救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176章 風雪路
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185章 去除枷鎖第560章 審問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150章 滿船寶第502章 新的投資計劃第221章 城門激戰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19章 追擊戰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341章 再向前進一步第164章 秀兒探監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595章 和長孫無忌深聊第383章 搶風頭的車子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四章 做魚籠子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568章 李世民要加尊號第133章 種稻第580章 王浩留下的冊子第523章 貞觀六年開局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193章 殺心第486章 醫療體系升級第362章 高原上的謀劃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419章 回長安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514章 大賞羣臣第307章 成果喜人第532章 上政治課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225章 陵前挖坑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403章 恨夫不成聖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721章 開工第633章 孫享福的預言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672章 西邊局勢第520章 到定襄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255章 後續安排第565章 對於惡客的態度第200章 繼續參觀第561章 錯失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430章 農學院的由來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六十七章 繼續戰鬥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589章 初步成功第420章 送別第309章 核心政治第279章 李世民的智慧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367章 起塘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487章 貞觀五年開局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357章 起塘第427章 開始圈錢了第二十一章 皇家農莊第七十九章 存在即合理第512章 時代廣場開業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288章 密室第376章 科舉考題第323章 又出招第408章 經濟制裁第519章 安排第271章 新作物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497章 周務學的想法第145章 倭國使團第469章 自救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168章 情報組織第八十八章 年號貞觀第657章 父子談心第176章 風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