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

“啓稟大帥,輪臺大捷,疏勒聯軍被哈姆德和拓拔將軍一舉擊破,斬殺巴兒思汗在內五萬餘人,俘虜無數。”天啓四年六月初一早晨,萬毅帶着指揮部指數人員進抵焉耆城下大營,也幾乎在同一時間收到了來自輪臺草原的最新戰報。哈姆德和拓拔思繼聯手打掉了來自疏勒的西北各部族聯軍,將焉耆戰役最難打的一戰成功拿下。

“傳訊兩位將軍,收拾好一切之後立即回軍焉耆城。參謀長通知副帥,讓他不要等了,回軍吧,疏勒那邊只怕是暫時沒有膽子繼續打了。”萬毅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點了點頭讓劉璇火速傳訊各部回軍焉耆城。焉耆戰役雖然在最後沒有收到全功,讓自己一戰解決掉安西回鶻所有的有生力量,但實際上保持安西回鶻手中還留有一支精銳還能夠在短時間內震懾住西部的兩個遊牧民族政權,爲自己爭取時間。

“啓稟大帥,石堅將軍已經結束戰役回軍大營,俘虜七千餘衆,擊殺四萬餘。”劉璇剛剛走到大帳門口,外面親衛再次傳來最新消息。陌刀營在第十一兵團柴嘉的親自支援之下順利消滅被回鶻人蠱惑的大部分焉耆各部落人馬,並且爲了立威和戰後的順利接管,石堅所部在此次戰役中殺戮甚重,幾乎將此次參戰的大小部落的武裝力量一掃而空,在失去了主要戰力之後相信焉耆這邊會很快被平復下去的。

“大帥現在就看城內這一波了,如果燕赤霞速度快的話,最遲今天下午我們就能夠去城內看看了。”劉璇交代親衛速速帶着自己的手令去傳訊各部之後走回來笑道。

“你抽閒暇去看看焉耆城附近有沒有當年安西留下的遺蹟。”萬毅一邊拿着身邊參謀遞上來的此戰的詳細資料準備撰寫戰報一邊吩咐劉璇道:“咱們收復安西只怕到時候皇上也會過來,找點遺蹟說不定可以在焉耆這邊豎立一塊紀念碑什麼的,就像靈州那邊一樣。”

劉璇點點頭轉身離去,萬毅自己則開始動手給總參彙報焉耆的戰情,焉耆大捷對於西北戰事的意義非常深遠,幾乎不遜色於交河城之戰,此戰之後安西大敵回鶻勢力勢必極具衰弱,隨着自己進軍的步伐步步逼近疏勒城,回鶻退出西北歷史舞臺已成定局。但是在回鶻被自己拿下之後安西只怕未必就能夠從此轉入安定,西北各族彪悍無比,無論是南部于闐此時已經展開的戰事,還是那個在安西軍時代就背叛大唐的葛邏祿都將是自己將來的大敵。胃帥之道,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萬毅此時與其說是在彙報焉耆的戰果還不如是向總參和李玄清彙報西征軍戰略任務結束之後西北所需要面臨的局勢,並且附上自己對於破局的理解和部署。而這正是萬毅作爲一位軍事統帥區別於其他將領的優勢所在,能夠時刻站在帝國的高度去思考戰略全局,這也是在明知西北各族關係複雜,天策軍本身名將曾不出窮的情況下選擇他做爲一方統帥的原因所在。

不過萬毅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撰寫焉耆戰報的同一時間,遠在長安的李玄清此時對着地圖也在思考西北這邊的整體態勢,依靠着手中有限的情報和滯後的西北戰情彙報,李玄清還是勾勒出了在焉耆被天策軍佔領之後西北整體態勢發生的巨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只怕是自己在收復安西之後需要面臨的在西北長期駐軍或者說西北戰事會隨着自己的進駐而出現不斷加大的問題。

原本給萬毅的西征軍的戰略任務就是收復安西,至拿下疏勒爲止。至於更遠的怛羅斯和碎葉等地連帶着齋桑泊等故地等到穩定住原本的安西四鎮之後再行出兵,或者等到西北鐵路線延伸過去,從中原內地能夠快速支援西北的情況之下再行考慮。但是目前的情況卻是西北那邊的戰事有可能已經聯成一體從而使他的設想變得越來越有難度,這纔是李玄清此刻真正頭疼的原因所在。西北鐵路修建速度比起內地難度更大,從甘州到宿州才幾百裡的路程但是在好幾萬戰俘的支援下平均每修建一里的路程花費的時間和成本比起內地要多出好幾倍,而且鐵路線附近還需要種植防風林或者建造水利環保部最新研製出來的防風固沙措施,這些已經嚴重拖累自己的五年計劃。如果不是之前高昌一戰拿下了回鶻百年的積蓄只怕財政上面真的難以爲繼,更別提出了沙洲之後就真正進入西北大漠戈壁地帶,修建鐵路的難度更大,大軍遠征耗時持久,後勤供給只怕會讓帝國真正背上沉重的包袱。這也是當年玄宗年間大唐站在世界的巔峰在西北卻只能維持住幾萬精銳的原因所在。而如今時過境遷,如果自己學習當年的安西保留基本的精銳那麼也只能夠坐到震懾周邊的大小部落而無法在西北推行大唐的國策,從而無法將西北真正納入到帝國的版圖之中。

“皇上,三韓那邊最新戰報。”李玄清坐在長慶殿苦苦思索西北那邊的戰略計劃,殿外徐天翔卻步履輕快走了進來笑道:“陳凡已經順利從安東平壤出發沿途度過鴨綠江進入高麗境內在鴨綠江南岸和高麗軍隊打了一仗,殲滅一萬多人之後兵分兩路,一路沿半島西部海岸線急進協助海軍擇機攻佔長口,準備開闢海上登陸線,主力沿北部山區間舊道開進準備在在掃蕩北部山區之後進軍樂浪郡,將安東都護府拿下之後再分兵進攻其他各地。”徐天翔說到這裡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道:“在平壤那邊陳凡逮到了不少高麗貴族,這些人手裡面可是有着不少錢財,現在只怕奉天那邊的錢莊負責人都趕過去了。”

三韓地區本來就不缺金銀,事實上在三韓和日本金銀礦比起中原都不遑多讓,而且他們地域範圍小加上人口比起中原也只是一個零頭,加上和中原聯繫廣泛,所以在他們內部通行中原的銅錢都比這些金銀要多。對於徐天翔說的錢財李玄清點了點頭拿起三韓地區的地圖看了看陳凡的部署有點無奈道:“這個陳凡還是改不了他的本性,就這麼巴掌大的地方還想着先掃蕩後方然後再進軍。這還好是六月份,如果冬天讓他進軍只怕他要在山區過冬了。”三韓半島的地形基本上是北部山區南邊爲少數平原,而在北方茂山幾乎就佔據着整個半島西北部地區和如今東北的長白山等山脈連在一起,只有沿海地區還稍微平緩一點,所以對於陳凡準備在長口開闢海軍登陸場倒是沒有意見,但是他揮軍掃蕩山區這是典型的先算負再算勝的,不過陳凡比起其他將領的優點也就在這,他只要敢打那麼幾乎就不會存在失敗的風險。顯然陳凡研究過隋唐兩代皇帝攻打三韓的經驗打算步步緊逼徹底將半島地區收入囊中。三韓半島距離中原之地太近加上現在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中原王朝最強勢的時期,收復三韓然後納入到自己的版圖之中倒也沒什麼,再說北部的那個亞洲第一大鐵礦李玄清可不想留給別人。

“你回頭通知一下工商部讓他們派人和後勤部一起前往茂山,看看那邊應該有鐵礦,勘探到之後看看能不能修鐵路連接到奉天境內。”李玄清的話讓徐天翔微微一愣,因爲後勤部那邊有不少直屬的鐵礦場,所以他是知道目前國內鐵礦石開採的部分數據的,可以說在鐵路通到大連之後東北地區的鐵礦場是一個接着一個被發現然後開採,三韓那邊區區一個鐵礦有必要大興土木修條鐵路過去嗎?

對於徐天翔的疑問李玄清沒有解釋,國內的鐵礦石按照後世的標準來說很少屬於富礦,而這股茂山鐵礦可是露天礦場,而且礦石含鐵量非常高,加上儲藏量豐富,這一切都值得修條路過去。而且隨着帝國的工業化水平越來越高,李玄清對於本土的礦藏資源也不想大規模開採,轉而想利用境外的礦藏資源來發展自己的工業,如果不是大型貨輪的技術此時發展不起來李玄清都想開發南洋了,那邊的資源才叫一個豐富。

不過陳凡此舉倒也和萬毅那邊的想法差不多,在掃蕩了北部之後其實也等於給了高麗人一個反應的時間,到時候如果陳凡舉兵攻打安東都護府舊地的時候對方必然集中主力人馬前來,到時候一場大戰消滅對方的大部分有生力量之後就能夠快速平定高麗,滅掉三韓當中北部的高麗,騰出手來對付百濟和

“皇上你在看什麼呢?西北那邊有什麼問題嗎?”徐天翔見到李玄清不停地盯着西北的地圖皺着眉頭忍不住問道。

“你沒發現西北那邊的最終態勢嗎?”李玄清搖了搖頭道:“師兄那邊西征軍只怕最後的戰略目標要修改了。”李玄清的這句沒頭沒腦的話倒是讓徐天翔明白過來了,所以走過來之後點頭道:“皇上是在考慮西北那邊我軍的長久駐防的問題嗎?還是覺得拿下疏勒之後是否需要一鼓作氣拿下薩曼和葛邏祿嗎?”徐天翔作爲總參謀長在李玄清點出問題所在之後自然是瞬間明白過來,西北那邊收復疏勒將安西回鶻掃平之後未必就會和自己所想一樣,會隨着西征軍腳步的暫時停留而逐步穩定下來,想法在大唐強勢登臨西北之後,西北各族肯定會對這股龐然大物感到一種來自靈魂的恐懼,如果有人串聯的話那麼西北持續大戰恐怕是不可避免。但是問題就是李玄清碰到的是千百年來經略西北最大的一個難題,道路運輸問題。從中原內地抵達西北光是路途消耗就是天文數字,尤其是如今天策軍所需要保持足夠的攻勢的情況下,西征軍的數量就不能夠消減,而維持二十萬大軍持續征戰長年累月進行的話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能夠吃的消。所以徐天翔在明白李玄清所想之後也知道了問題所在。

“你有讓後勤部計算過,如果不算糧秣的話,光是運輸武器彈藥的話我們目前的後勤運力能夠減輕多少?”李玄清沉默半晌之後問道。不算糧秣的話那麼就需要在沿途各地大唐的政權能夠站穩腳跟,而且將目前中原地區實行的新式的耕作辦法和高產的作物全部帶到西北去,在西北各個耕作區大力發展國營農場,利用國營大規模農業產業化的優勢儘可能的多生產糧食,依靠西北地區的土地產出來養活西征軍。這樣才能夠騰出足夠的運力支援其他戰場。尤其是目前藏區那邊已經開始啓動,第三兵團目前已經深入隴右吐蕃境內,和州之後只怕立即大戰連天,必須考慮好這個問題了。

“皇上只怕光靠本地產出的話難以養活咱們二十萬大軍所需。”徐天翔搖了搖頭苦笑道:“目前西征軍前線所需的糧食有五成需要從中原運輸過去,而我們從中原運出的糧食量其實是大軍所需的兩倍有餘,這麼多的糧食除了部分是給沿線戰俘或者工程隊消耗掉的之外,剩下的還是運輸隊日常的消耗量。”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也只有一個辦法了。”李玄清嘆了口氣,苦笑不已,他算是知道了歷史上西北漢人軍隊爲何總是隻能維持在極少數的原因所在了。這還是自己連戰連勝繳獲無數的情況下,如果長期維持駐軍而沒有戰場繳獲的話只怕所需更多。看樣子是需要鐵了心將鐵路一路修到安西去,依靠鐵路運輸巨大的運輸量來彌補西北的損失。

“皇上,這是農業部制定的西北農牧產業的分佈圖。”李玄清和徐天翔兩人看着西北地圖盤算着是不是通知萬毅那邊提前採取措施的時候岑天時從殿外走了進來,剛剛說了一句之後忽然疑惑道:“皇上,你這地圖倒是和我手中的有點類似啊,皇上打算研究西北農牧業發展嗎?”

“內閣做好了西北農牧業發展規劃了嗎?王靖宇那邊有什麼好辦法?”李玄清心頭一動忽然問道,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容。

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
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二百六十二章 錢鏐渡海(上)第三十章 長安之戰(下)第三百二十章 燕然勒功第五百二十九章 傾銷商品第七十六章 連下三城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一十三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第三百五十六章 西漢金山國第五百九十六章 絕境求生(上)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三百一十八章 羣狼戰術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五百四十九章 絲綢鐵路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三百七十六章 最後的葬禮(下)第五百七十六章 鐵血手腕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五百三十五章 俘虜比勝仗更重要第八十章 重騎營首秀第一百六十二章 幷州事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重建廣州第四百四十章 三路出擊第四百五十二章 護密會戰(下)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三百五十九章 清水河之戰(二)第四百四十一章 瀚海難幹(一)第四百五十九章 各方入局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七十章 南守北攻(中)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二百九十章 編修唐史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六百零七章 泰西大戰第二百四十六章 青岡坡伏擊戰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五百零三章 疑兵孤軍第五百零五章 崩開的多米諾骨牌第一百八十四章 突生變故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五百五十九章 販賣人口第二百八十五章 牂牁消亡(中)第五百一十四章 真假大食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守北攻(上)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西北戰起(中)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京杭大運河(一)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一百五十三章 滄州之戰(二)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四百二十三章 兵出鳳凰城(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第二百二十五章 暗潮洶涌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五章 純陽心法第二百六十一章 南追北搶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中)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五百一十六章 俱蘭城之戰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二百六十七章 渤海灣開發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一百二十一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