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

天啓十二年的整個泰西都瀰漫在戰火之中,因爲戰事不斷,從大唐輸入兩地的軍工武器和輜重物資是源源不斷,常年商隊往來不輟。這甚至比起之前修造運河的時候力度更大,讓大唐全國的經濟全年都因此而陷入繁忙之中,大量的財富伴隨着這源源不斷的商隊進出國境線被帶到大唐,換回數以千計的槍支彈藥還有火炮等新式武器,更多的還是那源源不斷輸送到西北然後分路運送兩國的物資。因爲大戰犧牲太大,消耗也比起平時大了許多,所以兩國在經歷了大半年的消耗之後開始逐漸內部物資枯竭。不論是佔據着泰西大片平原的大秦還是大部分國土都是大漠荒原的大食,對於糧食等輜重物資的消耗和渴求甚至比起武器彈藥更加迫切。而得益於之前大規模開發東北平原和海參崴等地以及引進佔城稻進行農作物改良,大唐的糧食等農作物產量是一年比一年多,就算是國內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帶來了糧食消耗量的增大,也積累起了龐大的庫存,甚至一度威脅到國內糧食價格穩定,逼得張建忠這兩年不斷讓民政部和農業部聯手建立大量的倉儲倉庫,甚至還和軍方合作,大規模收購市場上多餘的餘糧進行囤積,以免價格下跌傷害農民的利益。但是在這一場曠世大戰中,這些陳糧卻在天啓十二年的後半年中成了最緊俏的外貿商品,大量的倉庫庫存被直接打包然後送上火車一路往西,被兩國負責採購的官員直接買走。這一幕讓此前一直髮愁的張建忠樂得大半個月睡不着覺,一直吵吵着要親自去西北看看那現場交易的火爆場景。

“皇上,咱們這邊貿易大火也算是給小四減輕了點負擔啊。大量的金銀入境之後我們的儲備倒是好上不少。尤其是糧食交易基本上都是前幾年內閣出資收購的,所以這一部分收入全部進入國庫,可以彌補部分今年的財政赤字了。”長安的長慶殿內,李玄清看着眼前掰着手指頭替內閣算賬的徐天翔有些無語,由於現如今大唐基本上都在看着大秦和大食酣戰,所以天策軍的這些高級將領都有些閒得無聊,王厚純甚至忍不住直接代替張建忠去了西北打算去實地查看西北貿易發展狀況。一個總參的作戰部部長去查看工商貿易,也虧得他的腦袋能夠想得出來。

不過徐天翔倒是有一點沒說錯,隨着大食和大秦對於大唐的依賴隨着大戰變得更加明顯,兩國都快將自己的國庫都搬空了,就爲了從大唐換回更多的物資更多的武器,從而在戰場上徹底打倒對方。這麼大規模的貿易讓大唐通貨緊縮的狀況逐漸好了不少,而且正如他所言,大規模的糧食出口其實都是內閣主導的,之前內閣補貼經濟發展從而超發的大量的唐幣由此收回來不少,這一幕讓習慣於年年有餘的內閣底氣也壯了不少。

“乾脆你去內閣做個財政部長算了。”李玄清白了這傢伙一眼,要不是總參需要他這個參謀總長時時坐鎮,只怕他也跟着王厚純前往西北前線了。

“皇上你還是饒了我吧,我聽說最近齊部長正在四處抓人去幫忙進行年終覈算呢,可不能讓他知道,不然的話我一個參謀總長被抓過去財政部,天策軍的臉都要被我丟盡了。”徐天翔急忙擺手道:“皇上今天我來可不是來蹭飯吧,剛剛接到師兄那邊的急報,腓尼基海戰的經過還有中亞細亞大戰的經過都被整理之後已經送回來了。”

“看了感想如何?”李玄清也沒看,直接開口問道。

“枉費了這兩個國家準備了這數十萬大軍舉行了這麼大規模的會戰,還有我們提供的那麼多的武器,就打成這樣,真是暴殄天物。”徐天翔有些無語的搖了搖頭道:“說到底他們還是沒能適應新式武器帶來的戰術革新。依然在用着以前的就是戰術戰法來打一場新時代的大戰,自然是根本無法發揮新式武器的威力。別的不說那個大食帝國的本陣有火炮和火槍守護,兩翼還有騎兵掩護,居然能夠被一羣拿着斧子的野蠻人衝散,我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徐天翔的不屑一顧李玄清自然明白,大唐在戰術戰法研究上面已經成體系成規模了,有軍事學院不斷研究新式武器帶來的戰法革新,還有新式武器投入軍隊之後的不算試驗,足夠讓天策軍永遠都保持着技術和戰術的雙重領先。指揮慣了這樣的軍隊反過來再去看依舊遵循老式戰術和戰法的大秦和大食的戰鬥他自然是看不慣。

“戰術雖然不行,但是這兩個國家在戰略上還是有些說道的。”李玄清笑道:“不管是東西對進還是中間突破都是很好的戰略構想,你就不要奢求他們能夠和我們相比了。”

“其實按照玄影衛送過來的情報,我倒是對大秦的這種中間突破更感興趣。”徐天翔笑道:“事實上大食的遠征軍團雖然在高盧地區進展飛快,但是他所佔據的地方基本上都不是大秦帝國的核心區域,而伴隨着他們每前進一步,所遇到的抵抗也就越強一分。甚至大食帝國的宗教也讓民間對於他們的反抗達到極致,只要大秦帝國能夠稍微煽動一下那麼大食帝國的這一支偏師必然在高盧地區寸步難行,我估計他們能不能突破得了亞眠等地都未可知。只是目前聲勢浩大讓部分大秦人心驚膽戰而已。”徐天翔說完大食的戰略之後繼續道:“反觀大秦的應對措施整體而言還算不錯,至少在對付大食的遠征軍團的時候做得很好,節節抵抗給後方軍隊的調動贏得時機,而且一旦戰局陷入曠日持久,大食必然需要抽調他們佈置在埃及地區的機動部隊前出支援,那麼那時候也正是大秦海軍出擊的時刻。只要他們能夠登陸成功,必然一招打在大食帝國最薄弱的地方。”徐天翔雙手作勢一斬,“整個大食帝國的東西交通必然就此陷入絕地,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失去了支援的遠征軍團必然會因此陷入孤立無援而迅速喪失軍心。這一路一旦發生大敗,整個大食帝國的戰略就必然會走到徹底崩潰的邊緣。”

對於徐天翔的分析李玄清沒有多說什麼,大秦和大食的戰略優劣其實光從佈局上來看倒也沒什麼紕漏,不管是東西並進還是中間突破都是從己方優勢的方面下手,從而達到揚長避短的目的。但是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隨時可能會發生意外,自己和徐天翔處在萬里之外的長安根本不可能掌握最新的情況,自然是無法真正的把握最新的戰局變化。

李玄清沒辦法把握泰西戰局的變化,但是此時作爲交戰雙方的大秦和大食兩國卻不約而同的將注意力放到了新組建起來的宗教軍隊上面。十字軍在拜占庭的支持之下迅速渡海前往地中海東岸,只不過這一次剛剛登陸就和天方教教徒發生激烈衝突,連天大戰在耶路撒冷城外展開。不過這畢竟是民間的大戰,所以打起來和之前剛剛結束的中亞細亞大戰方式是截然不同。十字軍雖然遠道而來,但是這一次是有備而來,大秦甚至爲此專門抽調了不少新式武器和軍隊士兵混入其中,而大食這邊則基本上都是天方教徒而且還是其他部落的教衆,雙方在質量上的差距在一開始的時候差點讓戰局發生一邊倒的情況發生。混在人羣中的火槍隊在最關鍵的時刻忽然出手,強橫的戰力迅速將天方教徒組成的龐大的正面本陣打開一個缺口,然後諸多的十字軍戰士一擁而入,將原本就鬆散臃腫的天方教徒大陣徹底擊潰,這最初的戰果讓十字軍士氣大振,並在隨後的兩次大戰之後持續打垮天方教集結起來的戰力,將耶路撒冷城徹底收入自己的囊中。

耶路撒冷附近的大戰的戰果讓大食方面目瞪口呆,不過還沒等巴格達做出反應,附近的天方教徒卻再次集結,並且祭起了自己的拿手絕招,以無盡的人海戰術在隨後的半個月的時間內硬生生的逼得十字軍從城中退了出來,並且天方教徒不計傷亡發動攻擊,以巨大的傷亡逼迫十字軍退到海邊,如果不是附近的大秦海軍戰艦趕到,以艦炮不斷轟擊天方教徒的衝鋒陣型,只怕數萬十字軍真的要被天方教徒個逼得進退無路。

天方教的人海戰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其那幾乎成正比的傷亡也讓大食帝國面臨更加嚴峻的人力短缺。爲了補充前線兵員的不足,大食帝國甚至不得不放開從其他少數族羣當中徵兆士兵的限制,並且強行規定,本族內部徵兵的下限改到了十五歲,這樣一來必然會造成大食本部在戰後持久的衰落,但是爲了贏得大戰的勝利,不論是阿拔斯還是阿也比都已經顧不得了。

不過這些暫時還看不出來大的問題,至少大食軍隊在前線還是能夠壓着大秦打的,即使對方的盟友基輔俄羅斯的斯拉夫戰士確實讓大食人很頭疼,但是論勇氣,大食人可不會遜色斯拉夫人多少。所以大秦在東西兩面全面受挫,寄予厚望的十字軍又被壓制在耶路撒冷附近動彈不得的時候,大秦開始催促艾利多安了。因爲這柄關鍵的利刃是大秦反敗爲勝的關鍵,而此時大秦的國力也差不多快到極限了。

艾利多安原本可以拒接來自王都的命令的,甚至這幾個月他利用亞平寧半島的幾個富裕城邦的關係已經從他們手中搜羅到不少戰船,自己的海軍恢復的速度大大加快,基本上不用等到年底自己的海軍能夠再度揮師出征了。但是目前大秦在東西兩個戰場的頹勢也讓他明白如果自己不提前出擊那麼這個龐大的帝國真的會因爲持續不斷的失敗而面臨崩潰的。如今的大秦需要的是一場大勝,一場可以恢復士氣民心的大勝。所以再躊躇再三之後,艾利多安還是答應提前出兵。

天啓十二年十一月初九,艾利多安帶着新組建起來的大秦海軍再次朝着塞浦路斯集結,這一次艾利多安顯然要畢其功於一役,不僅僅讓所有艦隊等到自己之後一同前進,而且還讓後勤船隊載着前鋒四萬多人跟隨艦隊一起出發,後續的七萬多人馬也在塞浦路斯等待前線戰果,一旦勝利馬上登船進行第二波支援。

而爲了配合艾利多安的行動,不僅僅西線方面的大秦陸軍爆發出頑強的韌性堵住了大食帝國遠征軍團的持續攻擊,而且東線從王都拜占庭出發的主力兵團也是個數月之後再次主動出擊。當然拜占庭對外的宣傳口號是搭救十字軍,要將這股宗教軍隊接回拜占庭,大戰隨即在中亞細亞再次展開,這片半島高原再次迎來了無盡的炮火。爲了掩護艾利多安,拜占庭是鐵了心要將大食帝國全部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己這邊,不僅僅主動出擊而且還責令十字軍組織兵力再次衝擊耶路撒冷,試圖截斷大食軍隊北上的支援通道。

這一些列的戰術安排讓大食人一時之間摸不着頭腦,但是身處前線掌控着整玄影衛泰西分部的秦空卻眼明如鏡,甚至他的消息傳入疏勒的時候,原本以爲年前應該沒有大戰發生的萬毅等人都是霍然站起身來,高斯繼更是拍案叫好,大秦的這一系列戰術佯動果然起到了作用,至少大食人短時間內根本看不到大秦人的目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伴隨着耶路撒冷被截斷,位於埃及的機動部隊必然要出動幫助天方教徒收復這一重要所在否則的話必然斷絕前線主力和後方的聯繫。

“中間突破的戰術終於實施了。”萬毅點了點頭忽然道:“參謀長立即傳訊安西兵團,抽調一個營的兵力立即在波斯都督府登船然後前往臥龍港和蘇伊士城等地。告誡曲承星讓其全力戒備,一旦埃及出現變故要竭盡全力保障運河開鑿人員的安全,必要的時候可以先行撤回臥龍港。”萬毅的命令之中似乎透露着一種別樣的含義。

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
第三百七十一章 諸教隱沒(中)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二百三十二章 滿月宴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四百八十三章 兩部合一(下)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三百四十五章 二路軍至第二百五十七章 火燒杭州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一百六十八章 鐵路動脈(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二百五十章 千年家族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三十六章 雙雄決鬥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三百八十四章 北方工業帶第二十二章 突擊強化(四)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五百六十章 行進中的機械化第五百零四章 碎葉大戰第四百零二章 千軍萬馬堵沙洲第二百八十八章 潯州之戰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一號計劃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一百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五十二章 工商爆發(下)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四百三十八章 來自絲路的饋贈第四百一十一章 甕中捉鱉(下)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五百五十六章 思召城之戰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里不留行第十五章 點化山賊第六百零九章 中央突破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二百三十四章 登基開元(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三百四十三章 龍家裂變第四百零四章 西北唐民第四百六十章 水落石出 (上)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四十三章 豐州新政(下)第三章 南天門下第三百六十六章 西北冬天第二百六十三章 錢鏐渡海(下)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三十章 西南工業基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四百七十九章 安集延生死(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七十二章 平地驚雷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一十七章 大唐的動作第三百五十章 首鼠兩端第五百八十三章 大唐工商銀行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墾戌邊和人口遷徙計劃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