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甘州對決

龍家軍後方一陣大亂,張勝的三千人的隊伍雖然和龍家軍的數量比起來太少,但是架不住此時龍毅已經將主力和精銳全部調去衝鋒,後軍基本上除了一些防守的就剩下廂兵,根本不是這些昔日唐寇的對手,被殺的人仰馬翻。張勝攜這股鋒銳無匹之勢迅速擴大戰果,驅趕後軍的敗兵朝着前方衝擊龍家軍的中軍。這些人對於這種戰術早就不需要演練,十幾年的戰鬥早就將戰鬥本能刻在了骨子裡,如何在戰場之上擴大戰果他們根本想都沒想就能做到。

話說龍家軍只有三萬人,後軍大亂龍毅是第一時間就發現了,但是還沒等他調整部署,自己的左翼就已經出現敵情,不知何時間自己的左翼冒出了大批的天策軍部隊,這些端着步槍邊衝鋒邊射擊的人潮幾乎瞬間就將自己安置在左翼的騎兵打倒在地。這些人的突然出現差點讓龍毅亡魂皆冒,他此時已經沒有辦法抽調兵力去圍堵,自己已經被對方三方包圍在此地,只剩下西面大漠一條路暫時還沒有出現敵情。

“撤,給我往西部大漠撤退。”龍毅着急之下也顧不得對方是不是採用的圍三闕一的戰術,硬着頭皮直接待人就往西部那邊唯一沒有出現敵人的方向撤退,準備先期撤到歸義軍的轄地之內然後先辦法返回肅州。歸義軍雖然和龍家這些年關係也沒有以前那麼好,但是至少不會貿然打自己的主意。

龍毅的動作自然是落在了石堅的眼中,不過對此他也沒有任何阻攔的意思,反倒是直接讓陌刀營全線投入反擊,準備放過對方的先頭部隊,將後續的大隊人馬全部留下。

事實上石堅的這種做法很正確,在兵力不夠無法做到四面合圍的時候,讓其逃脫少部分,而專心圍剿已經被自己包圍的主力纔是最佳的方式。由此這一仗龍毅的部隊也喪失了絕大部分兵力。在這場混戰被龍毅甩到腦後之後他才恍然發現跟隨自己逃出來的已經不足三千人,這一下差點讓這位龍家後起之秀一頭栽倒在地。自己到現在都還沒有發現對方的真正身份就被打的全軍崩潰,回去如何向家主交代?難道是天策軍嗎?該死的回鶻人,爲什麼不通報天策軍已經抵達我肅州境內的消息?

事實上龍毅這一次是真的誤會回鶻人了。在虎丘關外被打得大敗之後,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險,回鶻首領龐特勤一面儘可能的召集更多的本族青壯年參軍,另一方面就是拉攏他們龍家和草原的達韃三部落南下支援,根本無法做到偵探天策軍的具體動向。而且就算他有這份能力其實也已經做不到了,萬毅的大軍主力開到甘州城下的時候,石堅的蹤跡實際上就已經被主力部隊掩蓋了。如果回鶻人知道龍家軍還沒出肅州就被人家伏擊估計也會鄙視這羣土包子的,打仗都不知道做好戰前偵查。

其實這倒也不能全怪龍毅,作爲年輕一代的翹楚人物,龍毅也是經歷過戰場狼煙的,只不過這一次卻是在自己的控制範圍之內,他根本沒有想到天策軍居然在甘州前線與回鶻人對峙的同時還能夠分兵襲擊自己,所以雖然龍毅冷靜下來之後已經猜到自己是被天策軍伏擊了,但是卻對對方的部署百思不得其解,難道天策軍的兵力已經富裕到能夠支持兩線作戰?

帶着這些疑惑龍毅前往歸義軍控制的城池,最東部的褐石鎮暫歇,自然龍家軍戰敗的消息也隨之快速被送到瓜洲歸義軍大本營。此時歸義軍的節度使已經被張義潮一支掌控,張朝奉在張義潮諸子孫的協助下擊殺索勳,重新拿回了歸義軍的大權。原本龍家送往瓜洲的回鶻求援信自然也被張朝奉知曉。只是他剛剛掌握大權尚未清理完畢索勳的殘部,所以也未對此有什麼動作。但是龍家軍戰敗的消息還是讓其大吃一驚,一面召集手下心腹大將商議此事,一面派人飛速去褐石鎮去接龍毅,準備親自當面問個清楚。由此歸義軍也在短暫的平靜之後快速被捲入這場統一西北的漩渦當中。

而此時身處玉門關外的石堅自然是不知道自己放走的龍毅會引起這麼大的動靜。在絞殺完龍家軍剩餘的反抗勢力之後,石堅和張勝兵分兩路,一路由張勝自行負責,主要是繼續監視肅州的動向,必要的時候騷擾龍家軍後續部隊,不能讓其馳援甘州。而他自己這率部星夜兼程朝甘州激進,支援萬毅的主力部隊。至於抓捕的俘虜石堅和張勝合計了一下之後直接放了,這些人回去之後說不定能夠起到亂敵軍心的作用。甘州前線的萬毅自然是不知道石堅在玉門關附近已經打贏了戰役,也更加不知道歸義軍已經緩了過來而且還開始關注自己了。不過就算是知道了萬毅也不會在意,因爲此時達怛三部落的騎兵已經抵達甘州,就連回鶻人在得知援兵到來之後也開出大部與其匯合,共同商議如何拿下萬毅的西征集團軍。

不過回鶻人原本是不願意出城的,甚至按照龐特勤的計劃,由自己率領回鶻軍主力守城吸引天策軍分兵攻城,由達韃人負責攻擊天策軍主陣地,從而讓萬毅顧此失彼,一戰達到目的。自古以來中央王朝征戰西北其兵力因爲後勤條件的限制從來都不會有多少,可以說萬毅此次能夠率領十幾萬大軍出征已經開了大規模進軍西域的先河了。這些回鶻人自然也知曉,所以在他看來只要打掉萬毅所部主力,那麼大唐對於西域暫時也就沒有干涉的力量了。

只不過的是達韃三部落本來就不會和平共處的主,三部落爲了領導權爭的是不亦樂乎,都想拿到領導權從而在戰鬥中驅使對方去啃骨頭,然後自己坐享漁翁之利。這樣一來回鶻人的如意算盤算是徹底落空。不過不得不說這一代的甘州回鶻龐特勤的確是有才,花了幾天時間陸續說服這些達韃首領,以自己的部隊主力爲中軍,由他負責指揮整個聯軍攻擊天策軍。甘州古城留下了部分人馬留守準備配合即將到來的龍家軍,這樣一來他的計劃還是實現了。因爲龍家在決定出兵不久就加急送信給他讓他負責接應。

可以說在聯軍充足的兵力基礎之下,龐特勤的安排可謂是面面俱到,在無法將聯軍主導權合理的安排給達韃三部落之後索性將自己的主要兵力開出城外,這樣一來在野戰之時就能夠依靠自己的主場優勢和兵力優勢壓服其他三部落,從而組成打擊天策軍的主要兵團。而自己的老巢則交給龍家負責。

按照龐特勤的安排回鶻和達韃聯軍很快就調整好隊形,而且對在天策軍的陣地面前形成了一個半月形的包圍圈,並且按照龐特勤的安排,在兩翼配有強有力的騎兵集團,可以隨時做到徹底合圍天策軍。

面對龐特勤的安排,萬毅只是將鐵良的重騎營隱藏在大軍的左翼,將炮兵營的九十多門火炮全部配置在正面兵團的位置,這樣一來在前線正面兵團品字形的三個主陣地之前將會彙集此次西征集團軍最強的火力。對於達韃人的心思萬毅看得很清楚,只要回鶻人的戰陣崩潰他們是不會拿自己部衆的姓名開玩笑的。所以對於萬毅來說不管對手有多少人馬,只要盯住回鶻人的人馬就可以了。

只不過雙方的主帥在安排好這一切之後雙方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盯着甘州古城。龐特勤擔憂的是龍家軍爲何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內抵達甘州,因爲按照之前對方送來的信件日期,龍家軍應該就在今明兩日抵達甘州,但是爲何此時沒有一點消息?難不成龍家人反悔了不成?對於龍家是否會投誠天策軍,龐特勤倒是沒有一點擔憂,自己的這個鄰居可是連歸義軍都不願意歸順,更何況東面的大唐?做土皇帝誰不願意?

不過此時萬毅卻在擔憂城內的飛鷹旅能不能按時打開城門,如果這一關出了意外那麼依照攻城部隊此時的火力是不可能突破城防的,一萬多人的天策軍要想打開至少兩倍之敵的守城軍,幾乎沒有任何取勝的希望。

參謀長劉璇還在陣地調整部署,萬毅身邊的趙四走過來道:“大帥請放心,飛鷹旅既然能夠提出這個計劃那麼就肯定能夠打開城門,而且我已經將標記對方城內守軍的佈防圖送給了攻城部隊第七十五營,相信不會有問題的,而且他那邊也有備用計劃。”

“算了,不管他了,至少今日要打敗回鶻聯軍。”萬毅也知道任何的戰前謀劃都會有變故,所以也不強求,所以站起身來來到炮兵營陣地,這裡是天策軍自己壘起來的一個土山,足以保證射擊角度和視距。只見此時對面的回鶻聯軍已經開始列陣了。趙四有點奇怪道:“大帥,按理說龐特勤能夠短時間內勾連出這麼多盟友,爲什麼不等到龍家軍到來之後再一起呢?難不成出了什麼問題?”

萬毅搖搖頭,由於石堅那邊的信使還沒有抵達,所以他雖然有猜測但是沒有準確情報,不過按照萬毅的理解只怕未必是龐特勤發現了西面的情況,所以唯一沉吟道:“只怕是達韃人威逼所致。回鶻和達韃人本來就不和,此次能夠協同作戰龐特勤只怕付出的代價不小,但是戰場之上沒有絕對的實力和威望壓服,只怕達韃人也未必會全心全意去買他的帳。”

事實上萬毅猜得不錯,達韃人見到天策軍嚴陣以待,就想着派軍試試天策軍的實力,雖然回鶻人和天策軍打了一戰,但是由於西部達韃人在之前陳凡北征黠戛斯的時候沒有參戰,所以他們對於天策軍的戰力並沒有多少了解。此時想試試水其實也很正常,但是龐特勤卻不願意此時就消耗掉自己手中的兵力,尤其是試探這種東西雖然能夠試出對方的實力,但是和天策軍打過一仗的回鶻人卻很明白,基本上沒什麼用,萬毅十幾萬大軍足夠在第一時間滅掉自己派出去的少量兵馬,所以與其說試探還不如說是去送死。如果是在平時他倒是很樂意達韃人去送死,但是此時是聯軍作戰,尤其是己方已經沒有多少掙扎的餘地,此戰必須勝否則的話回鶻人這一支只怕全體都要被天策軍剿滅,所以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達韃人的要求。

問題是他這一拒絕達韃人不幹了,都快決戰了,自己還沒搞清楚對方的戰力如何,那下面的戰役該怎麼開始?所以面對三大部落首領質問的話語龐特勤也沒辦法解釋,總不能說自己輸不起這一戰吧?這樣等於給回鶻人再次招來一個強大的對手,所以無奈之下龐特勤只能準備開戰,將正式大戰提前來壓制住三大部落的疑問。

不過很顯然此時龐特勤選擇開戰卻讓萬毅再也無心去管攻城部隊那邊的情況了,在鐵良帶着重騎營的兩萬重甲騎兵隱藏準備衝鋒之後整個大軍只有他來指揮了,劉璇此時已經身在前線協調三大主力陣地了。所以萬毅在見到對方列隊之後幾乎是不假思索的開始命令部隊全體戒備,隨時準備開戰,炮兵營的火炮也已經全部調試完畢,除了分了二十門火炮兼顧兩翼之外,主力全部集中在正面。萬毅料定回鶻人不主動進攻的話達韃人是絕對不會動的,因爲他們聯軍之中只有回鶻人和天策軍正面對陣過,這一點龐特勤不主動的話是絕對交代不過去的。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在重重壓力之下,龐特勤指揮自己的回鶻軍主力列陣中央和達怛不多的部隊組成一個十三萬大軍的陣型,在沒辦法讓達韃人出馬之後索性拿出了所有的實力。果不其然在回鶻人十萬人馬全部集中之後整個聯軍的指揮也開始協調起來,沒辦法拳頭大意味着權力也就大。達韃人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

大漠之上兩軍對壘,大戰一觸即發。就在石堅率部全力以赴朝着甘州快馬奔馳的時候,天啓三年五月中,甘州城外的戰火終於被點燃。

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十七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
第四百零八章 特種作戰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八十六章 草原故事第二十八章 長安之戰(上)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四百七十五章 勃達嶺大捷(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世紀颱風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四百一十五章 歸義軍的落幕第一百零八章 洞房花燭第二百零九章 釣餌戰術(上)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八十七章 關中劇變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二百一十六章 上京之戰(一)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六十一章 南北對峙的雛形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一十八章 捨近求遠第六百章 工業擴張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十二章 豐州新政(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約而同第四十七章第四百三十五章 一戰定高昌(中)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三百八十七章 佛國之殤(上)第三十五章 將不過李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五百一十九章 馬穆魯克的無奈第八十四章 轉不過來的彎第五百三十二章 西北經濟發展計劃第一百九十八章 綿州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九章 衡州反擊戰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百八十章 發戰爭財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一百九十五章 川中戰局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零六章 成親大典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三十章 是非成敗第三百七十九章 反唐聯盟(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九十七章 城郊之戰(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五百三十七章 邊境堡壘和貿易第一百三十四章 收復河西(五)第四百章 突襲護密(上)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三十四章 河東來客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五百六十五章 硬碰硬第二百零六章 風起洛陽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祭司的心思第一百四十五章 釜底抽薪(下)第二百八十六章 牂牁消亡(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一百一十九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二)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州戰役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一百九十二章 山南落幕(上)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五百五十五章 思召城之戰(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二百四十八章 隴海線肇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