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坎兒井和井渠

“啓稟將軍,甲木兵團已經進入警戒範圍。”交河城西北部的一座山丘地帶,原本應該是一片剛剛融化了堅冰雪花流水潺潺,萬物復甦的山谷此時卻密密麻麻的潛伏者一支三萬人的騎兵軍團,這支騎兵軍團此時從戰士到戰馬都靜靜的呆在原地等待着前方一個年過五旬的將軍的命令,爲了戰場隱蔽,真正做到了人含草馬銜枚,靜靜等待。

拓跋思繼看着遠處的地平線彷彿對於前線傳來的彙報充耳不聞,但是這位天策軍一線作戰部隊年齡最大主將卻一刻都沒有放鬆,在天策軍從上到下幾乎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相比,自己確實老了,而且拓跋思繼還是党項族,在天策軍軍政系統當中,党項族最高級別的將領就是自己這位總制將軍了,所以對於建功立業他比年輕人更加迫切,因爲豐田等党項年輕一代將領戰術天賦並不好,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晉升全靠自己爭取的系統之中,豐田他們始終難以改變昔日騎兵作戰的戰術特點,所以拓跋思繼纔會這麼拼命,他需要等待党項族新的血液成長起來他才能安心的從前線主戰將領中脫離出來。

“命令全軍準備,半個時辰以後立即上馬衝鋒。同時通報大帥,我軍按計劃出擊。”拓跋思繼揮手讓傳令兵立即出發前往大營聯絡萬毅。

拓跋思繼的命令一下,騎兵軍團所有將士開始從原本坐立在戰馬旁邊開始立即起身整裝,檢查武器裝備,清點子彈,隨軍的迫擊炮分隊也開始招呼跟隨自己行動的後勤部彈藥手清點迫擊炮的炮彈數量。在迫擊炮被李玄清“發明”出來之後,騎炮兵也因爲這種能夠一個人扛着走而應運而生。雖然此時的迫擊炮和後世相比非常原始,不光炮管是鑄造的然後依靠人工打磨得來的,就連最重要的彈性反衝擊和瞄準和調整裝置也纔在最近才解決,拓跋思繼兵團裝備的依然是之前秦耀自行研製的齒輪咬合調整炮管角度,射距的調整所需要的時間比起後世不可同日而語。而且最重要的是炮彈的問題,因爲迫擊炮的炮彈採用的是擊發觸碰引信,這對於剛剛建立起軍事工業的天策軍裝備處而言難度太大,即使李玄清手把手的傳輸後世關於這一方面的知識,天策軍本身裝備的迫擊炮炮彈依然有不少比例是屬於炸不響的。不過在最近秦耀已經找到了新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拓跋思繼這邊準備好按計劃行事,而萬毅那邊也做好了準備,不過柴嘉在從前軍調到後軍的時候直接將五萬人的第十一兵團佈置出了一個品字形的陣地,利用之前後軍後勤隊早就挖好的三個相互連通的陣地構築了一道穩固的防線。讓柴嘉稍微遺憾的是因爲要隱蔽自己的戰術意圖,所以無法在前方佈置防騎兵突擊兵器和地雷,這讓柴嘉稍稍遺憾,不過很快就調整了自己的心態,自己的後方赫然出現了一個完整的炮兵都,整整五十門大炮已經調整好了射距,彈藥手也將一車車炮彈從大營之內推出來放在了炮位上,這些炮火足夠讓這些西北騎兵明白,單靠騎兵衝鋒和冷兵器征戰世界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自己纔是代表了當前戰爭的最頂級存在。

“大帥,玄影衛送來一份情報,是哈穆德帶來的。他已經掌握了自己的舊部,希望我們能夠對他的部下和甲木區別對待,他會在合適的時候從甲木的後方發起攻擊,和我們配合。另外他說他有辦法解決我軍目前的難題。”萬毅原本沒有去往後軍的,因爲柴嘉本來就是步兵將領出身,打這種防守反擊作戰幾乎沒有任何的難度,只要不是死抱着三段式戰法,五萬支中正式步槍足夠保證即使在李玄清所屬的終極槍械出現之前,步兵陣地也能夠擋住騎兵的衝擊,何況還調集了五十門大炮過去。所以他在柴嘉走後開始和炮兵待在一起準備看看剩餘的炮兵營是否能夠取代第十一兵團繼續保持對於交河城內的壓力。老實說其實炮兵這邊也在實施自己最新式的戰法,飽和的炮擊加上從炮兵最高指揮部傳來的彈幕攻擊。只不過萬毅對於彈幕攻擊沒有太大興趣,交河城是城池,彈幕攻擊根本沒有實施的空間,只怕這也是炮兵這邊想展示自己能力的一個藉口。

不過劉璇這邊遞過來的情報倒是讓他微微一愣,哈穆德決定在關鍵時刻突擊甲木的後方說實在話在他的意料之內,而且柴嘉五萬人加上隱蔽出擊的拓跋思繼足夠讓哈穆德即使欺騙自己也沒有任何效果。真正讓萬毅意外的是哈穆德所說的能夠解決目前的難題。天策軍目前的難題就是水源問題,目前是因爲城內回鶻人被自己打的損失慘重所以纔沒有辦法派出大規模的兵力破壞水源,如果高思繼的第七兵團無法組攔住來自西面的援軍主力,能夠讓交河城得到支援的話只怕對方肯定要將這一戰術利用到底。而且事實上萬毅也從來沒有指望第七兵團能夠擋住全部的援軍,只要高思繼能夠依靠隱蔽突襲的方式吃掉援軍主力那麼自己的高昌攻略就能夠順利實施了。

“他有說是什麼辦法嗎?”萬毅擡起頭來走到劉璇身邊接着身邊火炮發射的間歇大聲問道。

“坎兒井。”劉璇簡潔的兩個字卻讓萬毅一時之間沒明白是什麼東西,不過劉璇雖然不明白,但是他很快就從營內找到了一名之前安西營的傷兵問出了所以然,這名安西營的老兵本來是在之前的戰役中受傷所以纔沒有跟隨張勝進入于闐的,安西營之前的老兵可都是張勝從西北千幸萬苦拉扯出來的本地人,所以一聽說劉璇問起坎兒井頓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所以劉璇在回到萬毅身邊的時候苦笑道:“我們這算是燈下黑了,井渠本來還是我們西北的漢民在駐守西北屯田的時候發明出來的一項水利措施,但是沒想到的是我們這些高層將領在失落百年之後居然將老祖宗這項發明給忘得一乾二淨,最後居然還要一個外族人來提醒才反應過來。我想咱們還真是對不起老祖宗的在天之靈了。”

“原來就是史記當中的井渠。”萬毅也是一臉感慨,不過隨即吩咐劉璇立即帶着那名老兵開始尋找之前被自己遣散的離水河那幾個村落裡的百姓。這些百姓除了部分是回鶻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其他部族,甚至還有部分就是當年的漢民後裔和昭武九姓後裔。所以在劉璇的努力之下很快就找到了願意和天策軍合作的部分百姓,不過劉璇還是留了一個心眼,在對外宣佈是打算招募百姓打掃戰場,清理河道內的屍體和污穢,儘快疏通河道讓百姓們迴歸正常的生活,這一點讓劉璇很快就得到了百姓的信任,畢竟離水河和熙兒河一天無法完成清理他們這些沿河而生的百姓就無法安心的生活。

坎兒井是西北各族灌溉農業的一種水平集水建築物系統,在荒漠地帶和山麓地帶有着獨特的作用。而且事實上坎兒井在中原史料中本有記載,最早在史記中司馬遷就描述過這種被他命名爲“井渠”的灌溉體系。

其實交河城附近就有坎兒井,而且事實上高昌地區也就是交河城爲中心的地區是坎兒井最多的區域,除去北邊的大澤附近以外其他地方几乎全部的輸水系統都靠坎兒井,這種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風沙影響,蒸發量少而且流量穩定,在修築坎兒井的時候當地百姓也充分考慮到地勢海拔的影響,幾乎所有的坎兒井都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所以萬毅和劉璇反應過來之後幾乎將當前的戰事拋諸腦後,開始調集後勤部隊和劉璇招募來的百姓一起找到交河城東南荒原上最近的一處坎兒井出水口,然後開始沿途察看地形,準備看看能不能將原本的坎兒井的渠道連接到大營附近,這樣就可以拋開離水河和熙兒河的限制,依靠坎兒井帶來的水源補給所需。

“大帥,我已經安排後勤隊開始按照當地百姓建造坎兒井的辦法施工了,據此最近的坎兒井出水口約在五里之外,後勤隊查看了一下地形,施工難度不大,如果沒有意外的我們明天就可以擺脫直接飲用離水河和熙兒河水的困境。”劉璇見到萬毅連前線戰事都不顧了,急忙抹了抹腦門上的汗水笑道:“而且坎兒井的水流來源複雜,沿途都有各個支流匯入,同時也由無數個出水口在荒漠上將水流帶出,這是一個龐大的地下水流系統,回鶻人根本無法去破壞。”

“帶上部隊一面警戒防止有人破壞,一面協助施工,速度越快越好。”萬毅點了點頭,算是放下了心。他們這些來自中原內地的人如果不是哈穆德的提醒根本不會想到這種西北特色。而當初將安西營全員調出也致使西征軍內部幾乎無人發現利用這種坎兒井比起打井速度要更快,而且難度也要小得多。西征軍大營內後勤部已經打了十幾口水井,但是隻有三兩口出水,這麼點的水量根本無法供給十萬大軍所需。回鶻人常年生活在此自然明白一旦天策軍水源斷絕,那麼會直接導致失去戰鬥力。

“其實這個坎兒井我們內地也有,只不過我們一直都沒有重視,而且此前我們一路行軍基本上都是依靠綠洲河流進行補給,根本不存在大規模缺水的狀況發生,所以對此連個基本的應對之策都沒有。這次還真是多虧了哈穆德,如果不是他的提醒只怕我軍就情況不妙了。”劉璇有點心有餘悸的說道。其實內地也有坎兒井,也就是司馬遷的井渠,只不過內地一般都是雨水地下水充沛,就算是在河西境內飲用水至少還不缺,而且依靠着賀蘭山和祁連山等高原雪山雪水補給,河西省甚至還廣泛發展出了灌溉農業,境內植被依靠着雪水,一年比其一年多。所以所有人都沒有思想準備。

“看樣子以後再往西咱們也應該多注意這些西北特色了。”萬毅也是跟着長吸一口氣,道:“打完交河城大戰,傳訊安西兵團那邊加快速度吧。他們基本上都是西北本地人,有他們在我們進軍西北難度也小不少。”

“好了,這裡你盯着吧,我去看看柴嘉那邊的戰況,就衝哈穆德的這條建議,他就算不是真心投誠我也會給他留下一線生機。”萬毅擺擺手讓劉璇盯着坎兒井這件事,自己帶着親衛隊快速抵近柴嘉的後軍阻擊陣地,至於交河城這邊在陌刀營和炮兵部隊強大的火力面前,城內的守軍現在擔心的城外天策軍什麼時候會衝進來。石堅甚至在這時候還能夠分兵接替之前劉璇部隊的遊弋任務。

不過萬毅抵達後軍陣地的時候也正是戰鬥最激烈的時候,甲木知道自己的機會不多,必須趁着天策軍分兵進攻交河城的機會全力突擊天策軍的防線,如果能夠衝進去的話那麼騎兵對於步兵的殺傷力還是很可觀的,在之前的戰鬥中少部分騎兵運氣好突入對方的陣地之中對對方所造成的傷害甲木在後方可是看得一清二楚,所以此時的甲木不僅僅催動自己麾下的所有兵力全軍上前,還催促身邊的哈穆德也率領高昌回鶻之前所僅剩的最後兩萬騎兵加入戰鬥。

甲木的這個建議哈穆德根本無法拒絕,本來甲木就是客軍,現在客軍都已經全力以赴了,作爲地主如果高昌回鶻自己都不盡力的話那就太說不過去了。不過哈穆德雖然將部隊派上了前線但是顯然他心裡也有自己的打算。究其原因還是那天劉璇給他開出的條件讓他猶豫不已,個人的榮辱和部族的興亡這幾天一直在他腦海裡轉來轉去。雖然在哈穆德的內心裡,自己爲天策軍解決了一個大麻煩也算是回報了對方對自己的不殺之恩,但是隨着天策軍的不斷推進,回鶻人的前途也越來越渺茫。哈穆德自覺自己並不是一個作爲首領一類的人,但是他此時此刻也知道整個高昌回鶻人的命運在等着自己一言而盡。

“去放手一搏。”哈穆德朝着自己身邊的親衛隊長微微點了點頭,後者明白了自家主將的意思,轉身也帶着部隊上前而去。哈穆德看了看身邊甲木冷峻的神色微不可察的嘆了口氣。

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
第三百六十八章 收拾民心(中)第五百五十七章 西極城第四百八十九章 以逸待勞第三百四十一章 軍心大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收復河西(二)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四百一十七章 海軍東征(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二百四十四章 渡江作戰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一百二十五章 連環佈局(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融入這個時代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場屠殺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三百一十九章 達韃大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大祚榮的心思第四百九十三章 時代改變體制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四百五十章 再起戰端第五百七十四章 接任大典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三十八章 篝火舞會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三百五十八章 清水河之戰(一)第一百零三章 關中發展(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拖後腿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七十章 奔襲原州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五十九章 拓跋思恭之死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零四章 東都變故第五百九十七章 絕境求生(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三百三十八章 玉門關之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駕臨安西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二百九十四章 史上第一支火槍隊第三百三十章 火燒虎丘關第四百三十章 反戈一擊第二百一十九章 千里圍追第五百六十九章 首相格局第二百五十四章 世家末世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于闐國滅(四)第一百七十四章 天策軍旗第四十一章 豐州新政(上)第一章 一夢千古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八十五章 安西一統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二百二十六章 洛陽攻堅戰第一百四十一章 河中風雲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三百章 遠航船隊起航第一百二十九章 原州大捷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三百零一章 攻入南詔第五百一十八章 正面交鋒第五百二十五章 鐵路修到疏勒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大食朝貢第四百零五章 請君入甕(上)第九十三章 城郊之戰(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極天際海第四百九十一章 突騎施終結第二百九十一章 奉旨成婚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三百八十三章 合二爲一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五百三十四章 掃蕩鹹海第三百六十四章 清水河之戰(七)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五百零七章 分化瓦解(下)第四百三十六章 一戰定高昌(下)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一百八十八章 刺殺敬翔第六百二十四章 異域戰爭第二百零三章 神策軍的最後(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靺鞨參戰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二百二十八章 汴州政變第四百九十四章 拒絕和親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一樣的京漢線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三百九十三章 唐幣結算圈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九十五章 于闐國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