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

公元889年十月下旬,李玄清指揮親衛營偷襲宣武軍前鋒,戰鬥持續整整一夜,長驅宣武軍十幾裡,王彥章的前鋒部隊被徹底打散,燒燬糧草無數,瓦解了對宣武軍對滄州的圍困。

本來負責接應的高思繼在得知親衛營大勝的消息之後領兵前出,截斷了王彥章的退路,逼得本來就被打散的宣武軍再次潰散,無數的士兵開始猶如無頭蒼蠅一般亂轉。這種場景讓隨後趕來的李飛雪乾脆直接下令所有親衛營下馬抓俘虜。

清晨時分兩部人馬纔開始守軍,此役也徹底打亂了朱珍的計劃,大漲了滄州軍民的士氣,大隊的俘虜被押送回滄州城之後被迅速投入到整修城牆、生產軍需物資等戰備中。

後勤部抽調過來的人手接管了俘虜之後,也讓王厚純騰出手來整編起義軍,按照李玄清的規劃,起義軍整編成七個營,以從軍事學院抽調的基層軍官爲核心將所有的起義軍打散編入各個編制之內。

只是這場整編卻讓王厚純哭笑不得的是一開始以杜英豪爲首的五六個人公然違抗命令,拒絕交出手中的兵權,甚至在校場和王厚純唱反調。

原本在李玄清得勝歸來之前整編已經開始了,但是李玄清大軍一進城,看到戰果這麼豐厚,這些人瞬間閉上了嘴巴,開始了冷對抗,暗中指使自己的心腹拒絕執行王厚純的命令。

不得不說這一招在王厚純看來技術實在太差,這些作亂的心腹幾乎就在瞬間就被一旁虎視眈眈的飛鷹旅抓了起來直接當着這些人的面斬殺殆盡,爲此王厚純冷冷的宣佈,凡是以任何形式對抗整編,下場只有一個,殺。

陸陸續續幾百顆人頭被同時掛在了校場上,濃濃的殺氣讓飛鷹旅成了地獄的使者。剛剛有些人試圖抵抗,但是任你武藝有多高,手段有多好,在這羣兵王面前卻沒有絲毫的作用,這些人的手段和武藝震懾住了所有人。

在武力鎮壓之後,王厚純也不再過問這些頭領的意見,直接讓天策軍的軍官開始挑人,一天時間就將七個營的編制填齊,然後開到城外進行訓練,剩餘的幾萬名不合格的人手全部以建設兵團的名義編組起來到城外去幫忙修鹽場,或者協助幾大豪商派來的人在滄州進行工業建設。甚至連工業集團的人都選了一處海灘準備興致勃勃的開設造船廠。

軍隊訓練王厚純親自去抓,一絲一毫都沒有放鬆,其他的事情全部扔給了後勤部派來的譚浩民的人,並且囑咐蘇小虎讓飛鷹旅協助。而杜英豪這些不願意合作的頭領全部按了一個高級參謀的頭銜養在了城守府給安休休當起了門神。

“安將軍,看你這樣子處理政務還是很有心得的嘛?”李玄清走進城守府的時候安休休剛好安排完滄州下轄的三個縣的恢復重建工作,譚浩民也派副手帶着一隊建設兵團開赴最近的一個縣。

“末將以前參贊過一段時間政務,所以現在也算是重操舊業了。”安休休搖了搖頭,朝李玄清一拱手道:“末將還未向將軍道喜,昨晚夜襲,大勝王彥章,戰果斐然。”

“我來就是想和你說這件事的。”李玄清擺擺手示意他坐下道:“王彥章此戰雖然失禮,前鋒部隊也損失不小,但是根基並未動搖,加上朱珍大軍也已經到了滄州邊界,兩人匯合之後必然會全軍壓上,攻打滄州,大戰馬上就要開始了。我打算讓你們沙陀騎兵和親衛營出城一百里,在滄州城以西駐紮,和城內步兵形成掎角之勢。”

“末將明白。”安休休接令之後猶豫了一下還是開口道:“將軍,思繼沒有別的意思,他只是有心結,所以纔會這樣的。”

“我明白,所以我也沒多問。”李玄清也知道他們兩人心裡的想法,不過也沒什麼好辦法能解開這個心結,這件事除非抓到李克用,所以只是點點頭道:“你去通知他,傍晚時分率軍出城,目標城西一百里地小倉山。”說完自顧自的走了出去。

在李玄清這邊佈置針對王彥章和朱珍下一步行動的時候,身處東都洛陽的胡小四卻猛然間打了個噴嚏,嘴裡面喃喃自語道:“誰在想我,看樣子有事情要發生啊。”話還未說完,他旁邊一個人道:“老大,最近宣武軍那邊動作不小,四處查探咱們安插在汴梁等地暗衛的行蹤,有幾處暗衛不小心已經被抓了。老大咱們是不是出手一下?”

“主公在滄州那邊有消息嗎?”胡小四點點頭,稍微一沉吟道。

“前天傳來的消息,主公率親衛營已經打退了王彥章的前鋒部隊。但是朱珍的主力也已經到了滄州城,所以情況還是沒有轉變。”李玄清和滄州的消息也讓胡小四放棄了猶豫道:“既然如此,咱們也不能閒着,是時候給朱全忠添添堵,否則他還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呢。通知下去,馬上執行計劃吧。咱們去皇宮裡轉轉,看看小皇帝最近過得怎麼樣。”

而此時胡小四的老對手,也是和他打的同樣的主意,想要趁機將宣武軍境內的玄影衛勢力清除乾淨。在鄭璠看來天策軍最厲害的不是其軍隊的戰鬥力,而是情報工作的預先性和高效性,迄今爲止,鄭璠都沒有辦法弄明白李玄清和胡小四到底是如何在短時間內佈置出這麼完善的情報網,各層次分明卻互不干擾,即使一環出了問題也不會牽連其他暗子,這種辦法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在玄影衛出動破壞鄭璠的情報的同時,玄影衛再次祭出經濟戰這個武器,利用戰爭期間,操縱汴梁等地的黑市市場,哄擡物價,人爲的開始削弱宣武軍的戰爭潛力。

如果只是破壞情報網,鄭璠的手段其實並不比胡小四遜色多少,而且利用本土優勢甚至還能佔到上風,但是隨着龍組的出動,這支隱藏在玄影衛當中的龍牙開始在對決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隨即胡小四也將打擊面擴大到破壞對方的物資儲備上,接連幾個隱蔽的軍需倉庫被莫名其妙焚燬更加加劇了汴梁地區物資的短缺程度,給了剛剛安撫好的民衆造成一種莫名其妙的恐慌,上半年的經濟危機的陰影再次籠罩在百姓心頭,帶動這些百姓開始瘋搶市面上的生活物資。

這一招很快鄭璠就招架不住,面對對手新式的打擊武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雖然胡小四對於經濟戰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架不住對手是一竅不通,所以這場另類的戰爭倒是讓他打的有聲有色,在前線戰火紛飛的時候,汴梁等地的經濟形勢也開始慢慢糜爛。

而就在此時,北線楊天成在晉州境內佈置的埋伏戰也正式打響,鄧天王率領的三萬精銳在剛剛鑽出太行山餘脈就一頭扎進了薛洋和吳歡聯手佈置的圈套之中,在步兵截住去路的同時,騎兵衝鋒的馬蹄讓鄧天王差點亡魂皆冒,三萬騎兵猶如篩子一般曬過己方的部隊,宣武軍的人馬被徹底打散。儘管鄧天王竭盡全力收攏部隊且戰且退,但是架不住薛洋猶如瘋子一般不管不顧率領第三營直衝對手,幾乎是鄧天王剛剛聚攏一部分人馬,薛洋就出現在他的面前,兩人猶如走馬燈一般在太行山裡打起了追擊戰。第三營在此役中展現出來的恐怖的行軍速度讓所有人心驚膽戰,山區作戰跑出了平原行軍的速度,一萬多人的隊伍硬是打的對手節節後退,根本就不給旁邊吳歡騎兵發揮的空間。

整整三天,薛洋的第三營在山區打了三天,將鄧天王徹底的軍隊徹底打散,再也沒有辦法收拾潰兵,只能帶着自己的親衛退到了龐師古率領的接引人馬趕到纔算是穩住了陣腳。

這場後來讓鄧天王百思不得其解的戰役成了雙方爭鋒的一個謎團。而前線失利的傳到沁州之後葛存周倒是隱隱然猜到了事情的原味,將消息緊急傳到汴州城大本營所在地,要求鄭璠緊急派遣情報人員來前線協助軍隊。

而薛洋打敗了鄧天王回師晉州城下之後,晉州攻堅戰也正式打響,在陳宇和李天一兩支步兵軍團的聯合攻擊下,晉州守將劉知遠雖然勇猛絕倫,依然架不住對手使用炸藥包開路炸開城牆,成千上萬的天策軍將士一窩蜂的衝進城內,將僅僅一萬多人守軍的晉州徹底收入囊中。劉知遠在和陳宇和李天一的車輪戰中力竭身亡。這名晉軍有名的將領被擊殺不僅讓李克用的幷州防線一翼洞開,而且原本就匱乏的領兵將領再次少了一人。

拿下晉州之後,楊天成指示薛萬里繼續朝汾州攻擊前進,自己引天策軍主力南下沁州,和宣武軍直接對壘。一時之間沁州城下風起雲涌,面對十幾萬大軍的天策軍西線主力兵團,葛存周的壓力頓時大增,一面固守沁州,一面迅速讓東向攻擊潞州的部隊回援,同時向朱全忠求援,要求增加兵力。

但是此時的朱全忠卻面臨兩難的境地,兩路大軍均出師不利,東邊的朱珍在王彥章敗退之後雖然率領主力圍住了滄州,但是卻依然向後方求援,現在葛存周也要求增派援軍,自己難不成抽調主力北上和李玄清一決勝負?

這時候朱全忠忽然想起了開戰前夕謝瞳他們的話,當時謝瞳等人堅決反對自己開戰,要求自己等待李玄清將李克用的地盤全部佔領,對方兵力分散在北方龐大的地域上的時候集中主力中軍突破,以太原府爲目標一路北上,必然讓對方兵力無法集中而陷入各個擊破的餘地。現在自己兵力分散成兩部,東西不能呼應,被對手全部打退,而且李玄清明顯還有餘力阻止第三路攻勢,在東西兩線和自己對峙的時候,第三路在源源不斷的從北往南打,佔領晉軍地盤。

一時彷徨無計的朱全忠派人將謝瞳和鄭璠以及敬翔請到自己府上,將自己的顧慮都說了出來,而且也當面向謝瞳等人反思自己的過錯。不得不說此時的朱全忠還是很有人格魅力的,一番推心置腹之後謝瞳幾人也不好多說什麼,事實上這三人早就在思考破局大計了,只是苦於沒辦法和朱全忠多說。

“謝大人,竊以爲不如將葛將軍的人馬撤回來,部分防守澤州等地,主力馳援東部。”敬翔指着葛存周所在的沁州道:“天策軍畢竟沁州其實是向我們表面一種態度,他們要讓我們出局。”

“我同意,兩軍匯合之後我軍就可以集中主力全力攻佔滄州,只要拿下滄州必然可以將勢力延伸到山東半島,到時候就可以形成李玄清佔據西北,我們宣武軍佔據東南的對峙態勢,沿黃河一線佈防,雙方隔河相望。”謝瞳點了點頭,接着道:“如此我等有中原腹地的優勢,南線可以派兵徹底佔領長江以北地區,將李玄清的勢力徹底堵在北方。”

“到時候可以暗中聯絡契丹人,南北夾擊李玄清,讓其在戰略上分兵兩線,剿滅這個心腹之患。”鄭璠插了一句之後道:“目前當務之急是合兵一處,另外在下還有一件事必須要稟報主公和兩位軍師。天策軍的胡小四應該已經入境了,而且近日來各州出現的異常情況也都是他所爲。”

“這個胡小四不是胡人嗎?爲何死心塌地的爲李玄清服務?”朱全忠苦笑的嘀咕了一聲道:“這些異狀我已經看到了,只是想不出什麼辦法應對。”

“主公,臣以爲可以做兩手準備,一面授鄭大人全權,在各州絞殺玄影衛潛伏人員,逐步根除對方的勢力。其二約談中原本地商家,安撫他們配合咱們穩定物價,另外主公也要多多在民間走動,給百姓信心,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穩住人心,只要人心不亂,胡小四的那一套蠱惑之計也就沒有了發揮的空間,到時候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謝瞳的話在朱全忠看來還是很有見地的,加上另外兩位心腹也是點頭不已,頓時下定決心,一面緊急傳令葛存周撤兵澤州,以龐師古守城,主力有葛存周率領往東急進,和朱珍匯合,兩股合力圍攻滄州。另一方面給鄭璠最高令牌,授權其全力以赴對付玄影衛暗衛。並且開始按照謝瞳所說的開始努力祛除胡小四發動這場經濟戰的危害。

由此,在前方戰局發生變化的時候,這場發生在中原的暗戰也達到頂峰。

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
第八十八章 形勢急轉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五百一十一章 決死一戰(下)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五百三十八章 拆分藏區第二百一十七章 上京之戰(二)第三百八十章 反唐聯盟(中)第八十五章 李茂貞的算計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第一百一十章 大唐錢莊(上)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五百二十八章 剿滅西洋海盜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二百三十九章 長洛鐵路第三百一十五章 整合國力(下)第六百二十七章 最後的爭奪(中)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六百二十章 拜占庭之戰第四百九十章 致命的烤全羊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一百四十四章 釜底抽薪(中)第六十九章 錯綜複雜第三百五十四章 歸義軍叛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七十五章 關中開始第九十九章 趁亂打劫(下)第三百四十二章 歸義軍東進第二百零七章 天策大義第一百二十章 新時代的工業發展(三)第三百九十一章 千里奔襲(下)第五百零一章 歡迎你們回家第四百三十三章 部族清洗第二百八十一章 光復廣州第八十一章 夏州易幟(上)第三百九十四章 于闐國滅(一)第五百七十一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五十六章 半島諜影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二百一十五章 中原第一戰]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二百六十四章 澎湖海戰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七十八章 河套陰雲第三百七十七章 再戰回鶻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戰定高昌(上)第九十二章 城郊之戰(二)第四百七十四章 勃達嶺大捷(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草原混戰第三百二十八章 唐民唐寇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二百八十四章 牂牁消亡(上)第四百六十二章 摧枯拉朽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五百八十二章 錢莊改革第一百六十五章 地域整合第四百三十一章 援軍齊至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三百三十二章 雷霆雨露第五百四十一章 民族大融合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唐錢莊(中)第五十章 打出來的帶路黨第一百五十九章 李克用落幕第四百九十五章 烈烈唐風第四百四十二章 瀚海難幹(二)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五百六十二章 各自整合第一百五十二章 滄州之戰(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種子和希望第三百零六章 洱海平復第二百二十九章 德州角逐第一百一十六章 整編授銜(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四百七十一章 最後的回鶻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最後的爭奪(上)第六百一十四章 埃及大戰(下)第六十八章 分裂夏州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第三百九十八章 于闐滅國(五)第五百九十五章 運河條約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軍艦隊編制和佈局第二百二十四章 兵臨德州第一百六十四章 百年基石第四百四十四章 瀚海難幹(四)第三十一章 朱玫之死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思召城之戰(上)第三百一十二章 海外貿易協定第三百八十一章 反唐聯盟(下)第六百一十五章 戰術佯動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