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心戰術

“大哥哥,咱們這是要去哪?回長安嗎?”天啓二年七月二十三,李玄清帶着巧兮等人從天津出發乘坐復興號南下。不過很奇怪的是李玄清並沒有告訴巧兮去哪,這倒是讓巧兮很好奇。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玄清笑道:“咱們這是七月份下江南,所以目的地也得改改,咱們去杭州看看,如果還不錯的話順便考察一下蘇州和上海。”

“大哥哥是打算興建長江三角洲了?有點太早了吧?上海現在估計連個漁村的規模都不如吧?”兩人在復興號的艦橋上搭了個涼棚,看着來來往往的上船,巧兮蹙着眉頭道:“此時再次打開建設恐怕財政也吃不消啊。”

李玄清拿過一把仕女扇一邊給巧兮扇着風一邊搖頭道:“暫時不會提興建長江三角洲的事情的,咱們只是去看看。不過杭州作爲大運河南線的終點,倒是可以提前發展起來的,在海運還沒有興起的時候杭州可以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彙集整個南方的資源,提前一步進行城市發展。等到海運興旺之後也可以利用自己靠海的優勢發展海運,到時候杭州說不定會成爲三角洲的領頭城市呢。”李玄清笑了笑,這個時代的杭州實在是有着更大的優勢和地理位置,如果自己指點一番說不定還真的成爲現實。

“不過這些要等到統一了南方,整合了南方的資源才能夠實現。”李玄清倒是沒有那麼急躁,如今的大唐帝國不僅僅在版圖上一點一點接近自己心中的構想,就連經濟發展、工商業佈局也在一點一點填充着自己心中的構想。自己當初對岑天時等人所說的十年生計,十年修養基本上可以說在一邊統一中一邊實現。

李玄清夫婦沿着運河南下的時候嶺南泉州的戰事也開始進入倒計時。胡小四指揮的玄影衛和飛鷹旅在夜幕降臨之後決定立即行動。他們挑了一個特別好的時機,範暉要和王潮商議如何面對天策軍的攻擊,按照之前城外援軍和自己約定的時間,今夜兩路援軍都會擇機偷襲城外的天策軍,泉州守軍到時候也會出城支援。可是如今王潮和範暉的心思,卻將重點放到了提防對方身上,所以無論如何都不會放心將對方獨自放到城中的。所以想來想去兩人決定好好商議這件事。

而胡小四卻篤定這兩人肯定又會不歡而散,在援軍即將到來的時候如何保存自己打擊對手是最大的問題。實際上胡小四猜得不錯,範暉和王潮兩人明知對方想的和自己一樣,但是對於對手的提防還是沒有辦法達成一致,在他們看來城外的天策軍在聯軍的偷襲之下失敗是註定的,但是夜襲從來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如何讓對方去送死,自己坐收漁翁之利纔是王道。

範暉從王潮的駐地出來之後帶着一肚子氣,心頭也是殺機四伏。他本來就是一個殺伐決斷沒有絲毫猶豫的人,所以在走出對方的駐地之後立即在心裡籌劃如何除掉王潮。

不過範暉這個想法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實現了。蘇小虎躲在一側的角落裡手中的連環弩上一支閃亮的利箭泛着寒光已經對準了這個陳巖死後閩軍的主心骨。只不過蘇小虎用的箭矢卻不是天策軍制式,甚至這一次飛鷹旅行動所有的武器都一樣,全部使用的都是王潮軍隊的武器。胡小四要做的就是嫁禍給王潮。在估算了一下時間和距離之後,蘇小虎悄然扣動扳機,只聽得空中忽然響起一聲輕微之極的聲響,那個端坐在馬上重重護衛之下的範暉悄然倒下。

範暉倒下的身影引起的大亂都已經讓躲在遠處一座高樓上觀看的胡小四興不起半點波瀾,飛鷹旅的實力對於範暉的護衛來說幾乎沒有任何的阻力,所以幾乎是在蘇小虎得手的那一剎那,胡小四那邊玄影衛也開始了行動,冒充閩軍戰士前去北城閩軍大營求援,彙報範暉被王潮偷襲重傷。

“泉州城今夜註定是要大亂了。”胡小四扔下一句話之後開始帶着剩下的飛鷹旅戰士接應蘇小虎撤退,同時在激戰的地方扔下了幾具王潮親衛隊士兵的屍體,這樣一來在隨後趕來增援的閩軍將士看來就是鐵證,而且好死不死的王潮的軍隊在聽到城內的喧囂之後也趕了過來,兩廂一見面,主帥被偷襲的閩軍再也忍不住,當即投入戰鬥和王潮的軍隊廝殺,泉州城徹底大亂,即使王潮親自趕到也攔不住已經雙眼赤紅的閩軍將士,無奈之下開始下令自己的軍隊據營守衛,同時開始通報被自己買通閩軍的幾名將領反正,開始就地兼併閩軍。

不過這樣一來,範暉的死因也被徹底曝光,搶到範暉屍體的閩軍將士隨即在範暉家屬的帶領下猛攻王潮軍大營,雙方在泉州城內展開大戰。這一幕讓搶到部分閩軍指揮權的王潮心急如焚,距離和城外援軍約定的時間越來越近,自己倒是和閩軍打了起來,如果誤了時間豈不是要同歸於盡?這是王潮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在遲疑半晌做出了一個讓他後來死不瞑目的決定,派遣自己的部隊出城參與夜襲,倚靠自己收服的閩軍來對付已經殺紅了眼的範暉的嫡系人馬。

可能王潮自己都沒有想到,當他的部隊開出泉州城的時候城外一直待命的薛萬里是多麼欣喜,原本一直在演戲的天策軍瞬間讓開一個缺口讓不明真相的王潮軍進入大營,然後四面合圍,徹底斷了他們和城內的所有聯繫。

這一幕也讓坐鎮後方的楊天成和王厚純齊聲喝彩,有時候這對手助攻還真比自己謀劃的得來更有成就感,當即命令薛萬里要不惜一切代價圍剿王潮軍主力,同時傳令陳宇的主力兵團立即南下泉州,務必在其他嶺南藩鎮援軍抵達之前掃蕩整個福建。

也就在這時候,前線其他幾路也陸續傳來消息,錢寧在撫州附近打了一仗之後沒有等到盧光稠的後續人馬,已經南下匯合李天一的騎兵軍團一起參與攻擊盧延昌的計劃。而柴嘉的軍隊則準備繼續南進準備打擊盧光睦的第二路人馬。

“小四呢?還沒有回來嗎?”楊天成看了看天色,對於城內的事情他沒有多大興趣。

“剛剛收到消息,範暉的嫡系人馬已經和城內被王潮控制的人馬打的難解難分。小四說他還有計劃,讓我等兩個時辰以後再行攻城。”王厚純笑道:“這傢伙八成是想讓閩軍內部自相殘殺,最好能夠在亂軍之中宰了王潮。”

事實上王厚純推測的不錯,胡小四在得知王潮忙中出錯將自己的軍隊調出城外之後就開始實施這個計劃,派人暗中混入範暉的嫡系人馬之中,鼓動其將領召喚被王潮控制的閩軍下層官兵臨陣倒戈,徹底瓦解這支力量,與此同時給範暉家屬出主意讓他們開城投降。後一條暫時沒有什麼效果,但是前面一招卻讓王潮心驚膽戰,意識到自己的部署出了問題,開始想辦法撤退。

但是此時爲時已晚,王潮反正的那幾名將領在此時根本無法控制下面的官兵,大批的閩軍將士在得知範暉死訊之後將矛頭直接對準王潮,這一下將王潮逼到了死角,身邊兵力屈指可數的王潮迅速被對方攻破大營,身邊軍隊也隨即在激戰之中死傷殆盡,很快就只剩了自己一人隨即被生擒。

生死一刻的王潮矢口否認自己殺了範暉,但是隨即從範暉屍體上拔出來的箭矢和被擡上來的幾具親衛隊的屍體讓他根本無法申辯,最終被亂刀分屍。而此時城外薛萬里此時也已經將王潮軍團團圍住,搞不清楚狀況的王潮軍在一開始就遭受了重大損失,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死傷太多的王潮軍不斷舉手投降。

“大帥,指揮部讓我們立即將俘虜人員送往福州,隨運輸船隻運往東北。”薛萬里接到命令之後立即採取行動,將一批批被俘的王潮軍士兵綁縛之後派人連夜往福州送了過去。

城外的戰鬥持續的時間比城內還要短,薛萬里在解決了王潮軍主力之後立即準備攻城。而城內的閩軍在殺了王潮之後原本還打算連夜給範暉辦喪禮,但是城外的喊殺聲卻讓部分將領清醒過來,範暉一死也就意味着閩軍最後一根主心骨已經倒下,剩餘的人一時之間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是隨即在天策軍的攻城部隊準備妥當之後,投誠的聲音逐漸佔據上風。範暉的兒子範長龍說服了在場的所有文臣武將,率隊打開了北城的城門,舉白旗投誠。由此也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手舉白旗投降的人,開了一代歷史先河。

範長龍率隊出城之後見到了薛萬里,對於天策軍入城沒有意見,唯一一個要求就是允許他率領閩軍參與圍剿王潮的剩餘人馬,爲他父親報仇。而當此之時的薛萬里對此沒有意見,直接讓閩軍剩餘人員就地整編成三個營,一個營留在泉州協助指揮部安撫城內百姓,剩餘兩個營跟隨隨後而來的大部隊出發前往漳州、汀州等地參與後續的戰鬥。只是薛萬里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這時的一個無心之舉卻成就了後來的一個名將的誕生。範暉的這個兒子範長龍在隨後的戰鬥中一路斬關奪隘,爲嶺南的統一立下了諸多功勞。

不過隨着範長龍的投誠,玄影衛此次參與攻心戰的所有暗衛和飛鷹旅全體士兵卻被下達了一道封口令,這段時間泉州城內發生的一切也隨之被永遠的掩蓋下去,甚至玄影衛總部的密檔之中都根本就沒有記載過這一次行動。

不過此時的指揮部首腦楊天成和王厚純兩人卻在籌劃接下來的任務,泉州城被薛萬里接管之後,軍隊幾乎是立即行動從泉州出發朝漳州而去,而陳宇的大隊人馬也隨即開來,主力兵團開始打擊漳州以北的王潮地盤。嶺南的戰鬥在泉州被攻破之後全面開打,局面逆轉之勢的快速讓周邊的幾大諸侯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盧光稠聯合劉士政的一支偏軍在南下的途中接到了泉州被攻破的消息緊急退了回去。但是身處福建和盧光稠之間的盧延昌卻被錢寧和李天一聯手夾攻,汀州被圍,周邊的人馬也被李天一的騎兵主力迅速擊潰,成爲一座孤城。而盧光睦的軍隊在漳州以北被柴嘉再次伏擊,兩次面對同一對手,柴嘉是越大越有心得,但是盧光睦的軍隊卻再也支撐不住,幾乎是一路潰敗逃回潮州龜縮不出。

而此時誰也沒有料到的是身負天策軍南線中心開花任務的薛洋大隊人馬突然出現在永州和邵州,讓兩地空虛的城防是一日三變,快馬追回劉士政的使者是一波接一波朝着衡州而去。而薛洋在權衡之後決定率先突擊永州,利用炸藥包的蠻橫,一日一夜急攻之後永州被順利拿下,劉士政的大軍在衡州攻城戰打到一半緊急撤退,準備向回老巢邵州。

只不過他可能沒有想到的是,這時候身在永州城中的薛洋也已經將目光轉到了他的身上。這個天策軍最擅長突襲和打大迂迴戰法的將領,這一次在黔北地區將再次上演一個奇蹟。

不過這些身在泉州的指揮部是暫時不知道了。王厚純和楊天成在部署完前線的所有部隊之後開始進入城內,先是弔唁了已故的福建按察使陳巖,然後對於範暉的死兩人假惺惺的勸告了一番他的家屬。安撫好城內的基本事宜之後隨即傳訊後方讓李繼鵬緊急前來接管福建境內的一切事務。

“小四,今天的事情告訴下面的所有人嚴格執行保密制度,不準對外透露半個字。”王厚純找到胡小四之後安排完這些之後伸了伸懶腰笑道:“泉州一戰幾乎算是嶺南藩鎮的結束之戰了。剩下的大軍一路平推就好了。”

“傳訊讓海軍處早日南下吧,聽說交趾地區的靜海軍海軍力量不錯,咱們如果打過廣州肯定和他們對上。”楊天成安排參謀緊急起草命令發往後方調集海軍軍艦南下之後笑道:“早些年聽徐興夏說廣州那邊已經恢復了幾分元氣,也不知道昔日的繁華盛景還有幾分。”

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
第七章 坩堝鍊鐵第三百九十章 千里奔襲(上)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秦想要聯盟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一百二十三章 汽笛長鳴第一百六十三章 新年計劃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十一章 橫霜劍鋒第三百二十五章 新年計劃第四百五十七章 宿命對決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五百九十四章 新的抉擇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北戰起(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守北攻(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二百九十九章 逼降曲承美(下)第四百七十六章 遍地楚歌聲第一百五十八章 滄州之戰(七)第二百七十五章 杭州風月楔子 千年的邂逅第一百八十六章 血吸蟲病防治辦法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五百八十八章 虎口奪食(下)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三十二章 收復河西(三)第一百四十二章 偷襲太原府第一百八十一章 京杭大運河(四)第一百零四章 關中發展(五)第十三章 三年學藝(中)第五百零二章 穿越沙漠的巨龍第八十三章 疲敵之計第五百三十六章 以戰止和第五百四十五章 西北缺錢第四百六十八章 分路出擊第七十一章 孤鷹嶺之戰第六百零八章 東西對進和中央突破第一百零七章 變生疑雲第二十六章 突擊強化(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四百七十二章 安西英雄紀念碑第七十九章 烏樑素海遭遇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鐵路動脈(中)第五十六章 鐵血戰魂第四百九十八章 工業擴張(下)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四百九十九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滄州之戰(五)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一百三十三章 收復河西(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力壓東南(下)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五百二十二章 西南經濟刺激計劃第五百九十一章 再論泰西局勢第五百零九章 狂飆突進(上)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五百章 西北工業的春天(下)第五百六十七章 權力交接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五百四十八章 中南半島統一進程第三百八十八章 佛國之殤(中)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首現第二百一十一章 真假薛洋第二百二十二章 主力南歸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六百零五章 海上游擊戰(中)第一百六十六章 鐵路動脈(上)第四百二十二章 兵出鳳凰城(中)第三百七十二章 諸教隱沒(下)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一百八十五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二百九十六章 儋州海戰(下)第二百五十五章 開州之戰第二百三十八章 新式武器第十七章 靈州軍營(中)第一百九十三章 山南落幕(下)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唐錢莊(下)第四百三十七章 兵出焉耆第四十八章 河套大戰(下)第三百七十四章 沙洲政變第四百六十四章 收穫巨大第三百零三章 長金線開工第四百三十二章 分兵作戰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六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爭奪(下)第六百二十五章 八萬戰俘第五百一十章 狂飆突進(下)第二百七十章 決戰嶺南第二百五十二章 力壓東南(上)第二十七章 選拔出徵第一百四十九章 河中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