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

“王爺,您怎麼會來此?”

那人看見李逍遙率領李靖、秦瓊等人前來,他急忙恭敬地出府迎接他們。如今,李逍遙再次成爲兵馬大元帥,朝中大臣皆是惶恐不已,他們不敢向之前那樣敢當面責備李逍遙。那人看見李逍遙率領麾下大將前來,還以爲什麼事,誠惶誠恐地說道:“王爺,您怎麼來武器監?”

武器監乃是軍器監的前身,也是唐朝建立之初,唐高祖設立的,是用來製造兵器、旗幟、戎帳、什物,而鐵錫、羽箭、油漆等物也由武器監一併收存。一般設置監官一名,授予正四品以上的官職;丞一人,授予正七品的官職,掌繕甲弩,以時輸武庫,此處幾乎沒有任何的官員前來,今日李逍遙出現在此地,作爲武器監的監官受寵若驚。

李逍遙見到武器監的監官,微微一愣,道:“王大人,你現在怎麼是武器監的監官,爲何不是鐵大人?”

他看着眼前的監官,覺得非常眼熟,仔細看過後,李逍遙終於確定眼前的這人就是自己擔任戶部尚書時的王侍郎,他非常的好奇,王侍郎明明是戶部中人,怎麼就調任到武器監來了,而且官職也晉升了,最重要的是武器監原來的監官是鐵玄,鐵玄能夠做到監官的位置也是李逍遙一手提拔上來的,明明鐵玄是監官,怎麼現在看來不是他,因此李逍遙非常的詫異。

王監官苦澀地笑道:“王爺,臣只不過是暫代監官之職,鐵大人正在府中研究武器呢!”

李逍遙微微一笑,拍着他的肩膀,他知道王監官擔心自己秋後算賬。畢竟,鐵玄也是逍遙王府的人,只不過在任何時候,鐵玄都未曾露面。早在李逍遙入朝爲官之前,他就已經安排鐵玄進入兵部,成爲武器監的監官,目的就是爲了讓鐵玄專心致志地製造武器,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現在正是李逍遙用到鐵玄的時候,而且李逍遙知道麾下大將人人有武器,他不擔心麾下大將,此次前來就是鐵玄告知李逍遙他研究出了一種新式武器,專門用於戰場廝殺。

李逍遙身爲天下兵馬大元帥,不僅僅考慮戰場的情況,還要爲戰場上廝殺的士兵們的安全着想。於是,李逍遙親自聯繫了鐵玄,沒想到了無音訊,鐵玄根本就沒有回覆李逍遙。無奈之下,李逍遙只能來到武器監,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經過王監官的訴說,他敢肯定的是鐵玄一心撲在研究武器上,無暇管理政務,兵部尚書只能向戶部尚書請求調來一人暫代監官之職,李逍遙知道鐵玄安然無恙,心裡才踏實起來。

王監官小心翼翼的帶領着李逍遙等人來到了內庫中專門研究製造武器的地方,衆人踏進內庫被眼前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武器吸引住,全部都是最新研製的武器,有些是用過的老式長矛,戰旗等,全部都經過翻新鍛造成爲新的武器,不過,李逍遙卻看向了衆人,發現沒有鐵玄的樣子,他詫異地瞥了一眼王監官,只見他苦笑道:“王爺,鐵大人一直都在此地,未曾出門半步,不知爲何今日不在!”

王監官的聲音很大,主要是裡面鐵器敲擊的聲音,使得他不得不大聲喊道。李逍遙沒有在意他說話的聲音,而是奇怪鐵玄回京有些時日,居然寸步不離此地。他可以聞到空氣中污濁,腐蝕的鐵鏽等金屬味道,他皺着眉頭,李玄霸猛地大喝一聲:“住手!”

李玄霸大聲制止了衆人繼續研究,噪雜不堪的聲音頃刻間耳根子清淨了許多,衆人看見李逍遙、李玄霸兩人,急忙躬身道:“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逍遙和顏悅色道:“諸位大人辛苦了,請起!”衆人站起身,李逍遙掃視一眼,發現衆人裡沒有鐵玄的影子,他驚奇地問道:“諸位大人,你們可知鐵大人在哪裡?”

衆人面面相覷,一人站出身來,道:“回稟王爺,鐵大人拿着新式的武器出去了,我等也不知大人具體去往何處。不過,小人看見大人望後院走去,應該是去試刀了!”

“試刀?”李逍遙詫異地問道,目不轉睛地看着那人開門見山地問道:“是什麼樣的刀?”

“小人也不知,只知此刀是鐵大人無意間打造出來的,鋒利無比,經過鐵大人的改良更是鋒利異常,無論是質量還是刀鋒都比之前的刀要實用許多。若是王爺還有疑惑的話,小人這就去尋找大人回來,到時候讓大人去說,比小人要清楚多了。”

那人皺着眉頭沉思片刻,仍然想不清楚此刀到底是怎麼製造出來的。他擡起頭看見李逍遙等人皆是疑惑不解,他自己又不能回答,只不過是製造的官員,職位非常的低,享受着俸祿。若是李逍遙再繼續詢問的話,他可是真的不知道。於是,他只能將鐵玄搬出來。

“你們去忙吧,本王自己前去!”李逍遙看着那人臉上的難言之色,他微微一笑道:“你們一定要用心的製造出最精良的武器,只有利器在手,大唐才能真正的面對任何敵人,大唐的未來,將領的性命就寄託在諸位的手中,切不可以次充好,中飽私囊,我們李家絕不會虧待諸位。”

衆人異口同聲地謝道:“多謝王爺,小人定當竭盡全力,爲大唐效忠,爲皇上分憂。”

李逍遙等人離開內庫房間,沿着之前的工匠所指的道路,一路尋來。終於,沒過多久,他們便看見了鐵玄,只見鐵玄手中握着一柄長約七十釐米,筆直狹窄的兵刃,他揮舞着手中刀對着前方的一顆樹樁猛地劈了過去,衆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粗壯的樹樁直接被切斷,鋒利的刀刃沒有絲毫的痕跡,衆人一陣驚訝。

鐵玄撫摸着刀身,滿意的點點頭,轉身拿起了地上的其它三種大刀,擡起頭便看見李逍遙等人,他驚喜的說道:“王爺,您何時前來的?爲何沒有人通知我,臣也好去迎接你!”

“本王來得時機剛剛好,見證了奇蹟!”李逍遙微微一笑,他移步到鐵玄面前,伸手接過鐵玄手中的大刀,仔細地看了之後,李逍遙終於確定眼前的大刀就是唐朝時期出現的唐刀,鋒利無比,殺傷力更加的強盛,他沒有想到會是鐵玄研究出來的,他皺着沒有輕聲問道:“鐵大哥,不知此刀有何特別之處,爲何它如此的鋒利?”

鐵玄聽聞李逍遙詢問自己手中大刀,激動地解釋道:“王爺,這些時日以來,臣日以繼夜的研究,終於研究出對抗突厥鐵騎的大刀,也就是現在的四種大刀。臣將漢環首刀加以改進,再汲取了摺疊鋼和局部淬火的技術,以及百鍊鋼的技術,終於鍛造出這四種大刀。”

局部淬火是在刀淬火時只淬刀刃,達到刃硬背韌的效果;摺疊鋼是打製兵器時摺疊鍛造的一種傳統制法,鋼塊需要人手打打燒燒、燒燒打打循環反覆多達上百次,才能達到百鍊鋼。由於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的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質量有很大的提高。

經過了前人經驗吸取了百鍊鋼和局部淬火的技術後,鐵玄再加上覆土燒刃和包鋼夾鋼的技術,形成了新式的戰刀。覆土燒刃也是一種局部淬火法,只不過是加以改進了。它的基本方法是以調配的泥土覆蓋刀身不同所需硬度的位置,然後將刀劍加熱至特定溫度。

當紅熱的刀身進入水中後,溫度保護較弱的部分迅速冷卻,而有溫度保護較強部位的溫度變化不會非常明顯,導致硬度各部位不同。這樣可以精確控制刀條不同部位淬火時的不同冷卻速度,冷卻速度與硬度成正比,與韌度成反比。

包鋼夾鋼是指在兩層低碳鋼的中間夾上一塊高碳鋼,經過上百次的打擊後形成新的刃口與刀背,使得大刀不僅僅質地更加的堅韌且鋒利無比,它也是冷兵器文化中最燦爛輝煌的的傑出技術。鐵玄又將自己其它三把大刀拿出來,並且還將這四種大刀分門別類:儀刀、障刀、橫刀、陌刀。

儀刀有環首,雙手柄,長約一百二十釐米至一百七十釐米,多爲直刀無法佩戴,多數作爲帝王依仗所持有的刀,有木製或金銀製成的,雕琢精細且造型華美威嚴,多雕刻龍鳳。既是帝王依仗所持有,也可以禁衛軍所用;橫刀主要用於軍隊的制式裝備,大多數都是由皇宮士兵、衙役、捕快、守城站崗的士兵等人使用,多爲六十至八十釐米,刀身筆直,中正不阿,其狹直刀身,小鐔,擁有雙手握持的長柄的形制,而李逍遙等人之前見到的就是橫刀。

陌刀形制多樣,長兵主戰刀,形制有斬馬劍升級版,也有橫刀加長版,有刀柄可拆卸式,有柄特長而刀身特短的三尖兩刃刀式。由於大唐地域廣闊,各大都護府軍備自制,也因此風格不同,總的說來陌刀就是刀類長兵器的統稱,也是最具殺傷力,專爲用來抵禦敵軍所用的大刀。

陌刀刀身大多較窄,彎曲弧度,它的殺傷力極大,一刀劈下,人馬俱碎,唐陌刀大約11公斤,算是非常沉重的實戰兵器。它自西漢斬馬劍發展而來,又吸收了漢露陌刀及六朝長刀的形制與冶煉技術,有具體的部門鑄造、貯藏,只因他殺傷力太大,主要用於砍殺敵人的騎兵,也是爲了抵禦突厥鐵騎的最重要的殺傷武器。

至於障刀乃是掃清障礙的刀,分爲兩種:一種是長約十五至五十釐米,類似於匕首,輕便靈活,便於近身肉搏;另外一種是寬刃唐刀,長約八十至一百釐米,主要作用是清除身邊的敵人,保護自己的安全,尤其是面對敵人一涌而上的時候,這種寬刃大刀最適用,劈砍起來勇猛,威力比橫刀還要厲害。

鐵玄像李逍遙詳細地分析了這四種刀的用途,李逍遙聞之大喜,他前來找尋鐵玄也是爲了大唐的士兵手中的武器。當初,李逍遙成爲兵馬大元帥時,率領大軍南征北戰,將士手中的武器實在是太差勁了,不僅僅材質厚重,且殺傷力太低,現在有了這四種刀,只要大量的鍛造出來的話,唐軍與突厥大軍交鋒必定穩贏不輸,實在是鐵玄製造的大刀太過於厲害,而且針對突厥的騎兵鑄造而出的陌刀更是他們的剋星,李逍遙笑了,笑得非常的開心。

李逍遙望着手中的唐刀,膛目結舌地大笑道:“鐵大哥,這種大刀鑄造了多少出來?”

鐵玄沉思片刻,道:“回稟少主,技術有限還有材質的問題,臣只鑄造了十萬套,全部都放在庫房之中。”

“好!”李逍遙哈哈大笑,讚揚地說道:“鐵大哥,你真是天才!哈哈,唐軍與突厥鐵騎再相遇時,本王讓他們有來無回,讓他們知道大唐的厲害。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哈哈!……”

於是,李逍遙命令鐵玄將十萬套裝備全部拿出來,然後又從三軍之中挑選出十萬精英,爲他們配備,也告訴他們擁有這套裝備就是要衝鋒陷陣,就像是手中的匕首一樣,凡是阻攔唐軍之路者,一律殺無赦。李逍遙來自於後世,他可是深深地領會到唐刀在冷兵器時代中的地位,無法超越,鍛造技術達到頂峰。

李逍遙再次集結大軍,在大唐國中挑選出最精銳的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北上,正式率領唐軍討伐突厥,麾下大將全部出動,每個人都各安其職,就連李玄霸都不由自主的跟上,他最喜歡的就是廝殺的感覺。無奈之下,李逍遙只能隨着李玄霸,不過他感覺此戰真正較量的並不是兩軍的戰鬥力,而是鬼谷門的弟子之間的較量。雖然有着最新鍛制而成的武器,甚至有破除敵軍鐵騎的兵器,李逍遙心中仍然有些小小的不安,但是又說不清楚,這種不安的感覺來自於哪裡,一切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他也無法預測到底是什麼事情,只能等到那一天才能知道真相。

與此同時,頡利可汗也早早的將大軍集結,他舉全國之力,親自率領大軍南下入侵大唐,在袁天罡的安排之下,頡利可汗率領的大軍勢如破竹的來到了大唐邊關處。頡利可汗望着前方高大的城牆,嚮往的眼神,喃喃道:“朕必定破掉此城,大軍便可長驅直入,就算唐軍援軍抵達都無法阻止朕揮師南下的決心。大唐,我頡利來了!”

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65章 甦醒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43章 斷魂酒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10章 歸家救母第90章 邂逅(一)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62章 伍家滅門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16章 藥王(一)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47章 福禍相依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4章 大殺四方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53章 懋功認主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4章 商議對策第88章 逍遙扇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175章 鴻門宴第116章 藥王(一)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70章 宣戰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35章 瘋魔棍法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60章 約法三章
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65章 甦醒第12章 少年白髮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94章 進退兩難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100章 過三關,得良婿(二)第181章 謀奪瓦崗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43章 斷魂酒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208章 淺水原之戰(二)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29章 傳國玉璽(五)第286章 詔回舊部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45章 出人意料第10章 歸家救母第90章 邂逅(一)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62章 伍家滅門第247章 入朝爲官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153章 太原起兵(三)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116章 藥王(一)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104章 貪狼歸位第219章 困獸猶鬥(八)第288章 三足鼎立第47章 福禍相依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89章 洛陽花會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63章 逍遙之怒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190章 獨戰羣雄(一)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62章 被迫歸降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134章 曉之行動(二)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24章 大殺四方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53章 懋功認主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14章 商議對策第88章 逍遙扇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304章 玄武門之變(三)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175章 鴻門宴第116章 藥王(一)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58章 八卦宣花斧第5章 拜入名門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264章 窮追不捨第67章 泰山比武(二)第270章 宣戰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42章 惺惺相惜第218章 困獸猶鬥(七)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11章 義結金蘭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76章 李密稱帝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15章 師出同門(二)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35章 瘋魔棍法第180章 桀驁不馴第148章 深藏不露第60章 約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