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收復大涼

當初,唐高祖李淵爲了進攻薛舉,派遣使者前往涼州,與大涼王李軌結成同盟,並且稱呼李軌爲從弟。李軌聞之大喜,就派遣了他的弟弟李懋入朝。李淵拜李懋爲大將軍,送還涼州,下詔鴻臚少卿張俟德持節冊拜李軌爲涼王、涼州總管,給予羽葆鼓吹一部。大涼王李軌得知李淵如此優待涼州,就聽命李淵的調令,主動派遣萬人大軍前往攻打薛舉,側面的支援秦王李世民,使得李世民大勝而歸。

鴻臚少卿張俟德持節冊抵達涼州後,大涼王李軌召集部下商議,問道:“李唐佔據着長安,號令天下,實力雄厚,是歷運所屬。國不可有二君,不能與他競相爭鋒,形成對立面。如今,朕決定除去帝號,東向接受冊封,諸將以爲如何?”

李軌麾下大將曹珍躬身回道:“隋朝已經覆滅,天下大亂,英雄競起,稱王稱帝,瓜分鼎峙。大唐自保關中、雍州,大涼自處河右,何況已經成爲天子,怎能接受別人的官爵呢?如非要以小事大,可依照蕭察舊例,自稱樑帝而稱臣於周。”

李軌沉思片刻,贊同道:“曹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交予汝!”

“皇上聖明!”曹珍恭敬地低下身子,聞之回道:“臣恐難以勝任,願舉薦一人定可完成此事!”

李軌好奇地回道:“不知愛卿舉薦何人,能擔此任?”

曹珍鄭重地說道:“尚書左丞鄧曉,他機智果敢且能言善辯,由他前去,定不負皇上所託!”

李軌想了想,覺得曹珍說的有些道理,便採納他的意見,派遣尚書左丞鄧曉跟隨着鴻臚少卿張俟德,一同回到長安城,並且奉上文書自稱“從弟大涼皇帝”。唐高祖李淵聞之大怒道:“李軌稱朕爲兄,卻自稱大涼皇帝,這是不願臣服啊!”

於是,李淵直接命人將鄧曉囚禁起來,不願意將他遣返回去,並且派遣秦王李世民、齊王李元吉率領大軍前去征討涼州,逼迫李軌就範。事實上,李淵拉攏李軌也是爲了更好的謀攻薛舉,並非真心的將他是爲兄弟。如果李軌願意撤去帝號,真心歸順大唐,李淵絕不會派兵前去征討。大涼王李軌接受曹珍的建議,不撤去帝號,逼得李淵使用武力將他征服,他相信李唐大軍的戰力輕而易舉的將大涼軍剿滅,收復涼州。

鄧曉毫無任何準備之下,被李淵囚禁起來,消息直接被封鎖,還未傳達到涼州城。大涼王李軌大刀闊斧的重用樑碩,他認爲樑碩足智多謀,便授職吏部尚書。李軌猜想的不錯,樑碩確實有謀略,更多的是陰謀詭計,他依仗着李軌對他的信任,在朝堂上耀武揚威,衆人都怕他。

恰逢其會,涼州城內之前有一批從西域遷來的胡人,他們在涼州城繁衍生息,落地生根,種族繁盛,並且擁有極其龐大的兵力。吏部尚書樑碩曾經向李軌建議要加以提防,胡人落地生根,種族繁盛是戶部管轄的範圍,樑碩插足使得他與戶部尚書安修仁交惡,朝堂之中樹敵甚多,衆人都心生怨憤。

大涼王李軌之子李仲琰是被封爲太子,他見吏部尚書樑碩深得李軌的信任,想要拉攏樑碩就親自前去問候樑碩。樑碩官威十足,根本就不給李仲琰面子,知道太子前來,也不願意起身前去迎接,讓他自己前來,使得李仲琰顏面盡失,對樑碩很是反感。

於是,太子李仲琰與衆多大臣一起誣陷樑碩,說他以權謀私,作威作福。大涼王李軌見李仲琰繪聲繪色的描述,而且又有大臣爲證。聞之大怒,李軌根本就沒有查明事情,就命令身邊的侍衛持毒前往樑碩的家中,直接將他殺害了。

吏部尚書樑碩陰謀詭計甚多,確實有些真才實學,而且對李軌是忠心不二,卻慘遭太子李仲琰等人的誣陷,李軌不察實情就直接將他毒殺,寒了朝中重臣以及跟隨李軌一起打天下的將領的心,衆人漸漸心懷疑懼,擔心自己哪一天也被李軌所殺,明面上仍然聽候李軌的命令,暗地裡卻是想要離開涼州城,在當時又有胡巫妄言:“天帝將派遣玉女從天而降!”

於是,大涼王李軌篤信胡人巫師所言,便招集兵士修築樓臺以候玉女降臨,靡費錢財甚多。如果是在昌盛時期,修建築臺沒有絲毫的影響。時逢年飢,涼州城百姓顆粒無收,以致發生人吃人之事,李軌卻大肆揮霍錢財,致使大涼國庫空虛。雖然,李軌將所有的財產以及物資全部拿出來,用以賑濟,仍然不足供給,就商議開倉發糧,大臣曹珍也勸他這樣做。

李軌不察實情將樑碩毒殺,失去了人心,衆人無不心生猜疑,尤其是謝統師等人,他們是從前的隋官,內心更加的不附李軌,經常引進羣胡,更是與胡人結爲同盟,同舟共濟,他們想盡一切辦法,排擠其用事舊臣,想因此事離散其衆,便在朝堂上直言不諱的詰難曹珍,道:“百姓餓死者盡是老弱病殘,都是一些不做任何事,毫無作用的人,壯勇之士終不爲此困頓。況且倉儲糧食要備意外之需,豈能胡亂施惠於弱小之人呢?僕射如想附合下情,就不是爲國考慮了。”

大涼王李軌聞之,熱淚盈眶地看着謝統師,覺得他爲國爲民,拍手稱讚道:“愛卿所言甚是!”

於是,李軌採納謝統師的意見,決定關倉而不發糧,使得百姓對他的爲君不仁更是反感,他的部下大將更加怨恨,聽信讒言,不爲國家以及將領考慮,都想叛逃而去。那時候,安修仁之兄安興貴任職在長安城,效忠於李淵,他毛遂自薦上表請去涼州招慰李軌。

唐高祖李淵皺着眉頭,疑惑不解道:“李軌據有河西,連結吐谷渾、突厥,如今起兵討伐已經在路上了,李軌必定得知朕將鄧曉囚禁的消息了,單使去說能臣服他嗎?”

安興貴自信滿滿地回道:“李軌的確盛強,如果用逆順禍福的道理開導他,應該聽從;假如憑藉險固而不服從的話,臣世代是涼州望族,瞭解其士民,而且修仁受到李軌信任,職掌樞密者有數十人,如等候嫌隙以謀圖取事,沒有不成功的。”

李淵沉思片刻,微微點頭道:“就依愛卿之言!”

於是,唐高祖李淵快馬加鞭的送安興貴與秦王李世民的大軍匯合,並且給秦王李世民口諭,決定先去說服於他。若是李軌不聽從,再派兵討伐,雙管齊下確保萬無一失。安興貴跟隨着秦王李世民抵達涼州城,他自發奮勇地單槍匹馬的一人進入涼州城,李世民的大軍駐紮在百里之外,隱藏起來。李軌聽聞安興貴前來投奔自己,親自出城迎接,並且授以左右衛大將軍之職,閒暇之日李軌便詢問安興貴如何面對李唐大軍的辦法。

安興貴自知前來是爲了說服李軌歸降大唐,他隱晦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根本就沒有給李軌任何建議,反而宣揚大唐的強大,興致勃勃地說道:“涼州僻遠,財力不足,雖有雄兵十萬,而土地不過千里,又無險固可守。還與戎狄接壤,戎狄心如豺狼,不與我們同族同類。如今唐家天子據有京師,略定中原,每攻必下,每戰必勝,有天命護佑。如果舉河西版圖東歸朝廷,雖是漢代竇融也不足與我們相比。”

李軌聞之默然不答,安興貴的話中意思,李軌心知肚明,他知道安興貴並非真心投奔自己,而是大唐王朝派來的說客,過了好一會兒,李軌旁敲側擊的說道:“從前吳王劉濞統率江左之兵時還稱自己爲東帝,我今據有河右,不能稱爲西帝嗎?唐雖強大,能把我怎麼樣?你不要爲唐引誘我了!”

安興貴聽出李軌想要謀害自己的心,他非常的害怕,佯裝從容不迫地回道:“我私下聽說富貴不居故鄉,如穿綿繡衣服走夜路。如今全族子弟蒙受信任,怎敢懷有他心!”

“沒有最好!”李軌深深地看了一眼安興貴,緩緩地站起身來,淡然地說道:“時辰不早了,愛卿早些休息吧!”

安興貴急忙躬身道:“臣告退!”

大涼王李軌微微點頭,沉默不語,安興貴抽身告退,從李軌的行宮出來後,李軌面無表情地看着安興貴的背影,冷笑一聲:“大唐想要朕將涼州城拱手相讓,除非朕死了,否則絕無可能。李淵的確有些謀略,居然派遣安興貴前來想要說服朕改變心意,李唐大軍卻又百里外駐紮,想要雙管齊下,又囚禁朕的尚書,你真的當朕是傻子嗎?想要將朕玩弄於鼓掌之間,就憑你三寸不爛之舌,也想讓朕改變主意,簡直是妄想!既然你無情,休怪朕無義!”

安興貴離開後,李軌立即派遣侍衛傳令給奚道宜,命他加強防範,且封閉城門,只允許進不允許出。可是,李軌錯算奚道宜的忠誠度。當初,薛舉被秦王李世民率領大軍以及李軌的大軍兩面夾擊,使得薛舉兵敗如山倒,原本是薛舉麾下的柱國奚道宜見薛舉大勢已去,便率領麾下羌兵投奔於李軌,李軌又曾經許諾過,任命奚道宜爲刺史,事後沒有兌現,奚道宜心生怨恨,接到李軌的命令後,他不僅沒有遵循,反而大開城門,任由進進出出的,直接點兵親自找到秦王李世民,願意獻城投降。

安興貴知道李軌不可說服,只能採取武力解決,便與安修仁等人暗中商議決定將李唐大軍引進城圍攻,逼迫李軌投降。安興貴秘密派人與秦王李世民取得聯繫,奚道宜又獻城投降主動歸降於秦王李世民,雙管齊下,李世民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準備,在奚道宜的帶領下率領大軍直接殺進城,裡應外合一路上沒有任何的阻攔,直搗黃龍,抵達涼州城下。

李唐大軍已經兵臨城下,迫於無奈之下,李軌率步騎兵一千人出戰,還未出戰就被李唐大軍嚇得屁滾尿流,甚至一些士兵直接棄械投降。大涼王李軌自知不能與李唐大軍相抗衡,急忙撥馬回頭,退守涼州城,帶領着士兵站在城牆上,防守着李唐大軍,拖延時間等待着外援。

秦王李世民不屑一顧地譏笑道:“堂堂一國之君,居然如此怯弱,實在是愧對百姓的愛戴,該死!”他直接轉身離去,不屑與李軌交戰,李世民根本就提不起任何興趣來,就連齊王等人也跟隨着李世民的腳步離開了,臨行前,李世民囑咐道:“安大人,涼州城就交予爾等了!”

安興貴鄭重地點點頭,目送着秦王李世民等人離開,然後轉身望着站在城牆上的李軌,大喝一聲道:“李軌,李唐大軍已經抵達,若是你束手就擒,就饒你一命,交由大唐天子處置,若是冥頑不靈,殺無赦!”他又慷慨激昂地高聲道,“大唐天子派我來取李軌,不服從者罪及三族。”

因此,各城將士都不敢輕舉妄動,數萬李唐大軍整齊劃一的站列一排,士氣高昂的舉起長矛,鬥志昂揚的高吼聲震耳欲聾,將士心生畏懼,之前李軌所作所爲使得民心盡失,他們沒有誰願意主動請戰,全部都顫顫驚驚的看着。

大涼王李軌見將士喪失鬥志,又望着前方黑壓壓的李唐大軍,他知道大勢已去,涼州城已經不再是他的了,感嘆地說:“人心已失,天亡我也!”於是,李軌攜同妻子兒女登上玉女臺,置酒告別故國。守城將士見李軌離開,將城門打開,引李唐大軍進城,安修仁抓獲李軌後送往李世民處,然後跟隨着秦王李世民的大軍班師回朝。

大涼王李軌被押送回京師,他的結局註定了,那就是被斬首。至於歷史上的評價,在《舊唐書》中記載道:“李軌竊據鷹揚,僣號河西,安隋朝官屬,不奪其財;破李贇甲兵,放還其衆,是其興也。及殺害謀主,崇信妖巫,衆叛親離,其亡也,宜哉!”

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35章 瘋魔棍法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63章 袁天罡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88章 逍遙扇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54章 未雨綢繆第91章 邂詬(二)第95章 透露身份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4章 指點明津第128章 亂鬥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07章 紅拂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6章 鬼谷傳人第63章 逍遙之怒第70章 霸王槍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90章 邂逅(一)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263章 袁天罡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95章 透露身份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32章 團圓第15章 蒞臨太原第112章 相見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章 取名李曉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65章 甦醒第208章 離別第61章 鐵匠借錢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07章 紅拂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40章 一戰成名(三)
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233章 班師回朝第35章 瘋魔棍法第300章 皇后駕崩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66章 泰山比武(一)第263章 袁天罡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303章 玄武門之變(二)第41章 單氏雙雄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88章 逍遙扇第273章 兵敗如山倒第39章 一戰成名(二)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54章 未雨綢繆第91章 邂詬(二)第95章 透露身份第25章 平定叛亂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4章 指點明津第128章 亂鬥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14章 商議對策第18章 大隋第一勇士第159章 東和李密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72章 瓦崗內亂(四)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191章 獨戰羣雄(二)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220章 困獸猶鬥(九)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107章 紅拂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6章 鬼谷傳人第63章 逍遙之怒第70章 霸王槍第77章 衆人齊聚(七)第240章 一戰決生死(二)第34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87章 遊說屈突蓋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90章 邂逅(一)第103章 透露身份第217章 困獸猶鬥(六)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214章 困獸猶鬥(三)第76章 衆人齊聚(六)第63章 逍遙之怒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242章 一統中原(二)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263章 袁天罡第274章 以死謝罪第95章 透露身份第182章 夜襲瓦崗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157章 北結突厥第132章 團圓第15章 蒞臨太原第112章 相見第20章 玄感反隋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292章 步步爲營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27章 傳國玉璽(三)第187章 交戰前夕第280章 秦王李世民第224章 兄弟齊心(二)第299章 師傅再現第2章 取名李曉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47章 技驚四座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65章 甦醒第208章 離別第61章 鐵匠借錢第80章 衆人齊聚(十)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07章 紅拂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40章 一戰成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