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結拜

“羅兄,這一套棍法你可記住了?”李逍遙握着鐵棍,神采奕奕的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羅士信全神貫注地看着,眼睛都不願意眨一下,激動地回道:“我記住了!”

李逍遙把手中的鐵棍直接扔給了羅士信,道:“你來耍一遍吧!”

羅士信接過鐵棍,按照李逍遙演示的棍法開始舞動手中的鐵棍,棍棍生風,李逍遙微微一笑點點頭,喃喃道:“羅士信不愧是‘四猛’之首,悟性極高!相信有此棍法,他不會死於非命吧!”

李逍遙又轉過頭看向了在另一側練習槍法的三人,伍雲召、伍天賜、秦瓊三人練習的是同一種槍法,彼此互相切磋,進步最大的乃是秦瓊,看其身手完全不像是初學者,每一槍每一式使出來都有着開山裂石之力。

伍氏兄弟見秦瓊從初學者不懂使槍要訣,到後面居然越來越熟練,就連使槍的伍雲召都暗暗心驚,道:“他怎麼會學習起來如此的快呢?難道他之前就練習過嗎?”

“秦兄,你之前是否練習過槍法?”伍雲召開門見山的問道,兩人均是練武出身,說話也不拐彎抹角,都是直來直去的。

“不曾練習過,爲何伍兄有此一問?”秦瓊放下手中的馬槊,恭敬地說道。兩人之前雖然有些誤會,可是誤會也已經解除,彼此也放下了心中的那點疙瘩,而且三人互相切磋,武藝不斷地精進。

“伍大哥,秦兄擅使馬槊。馬槊雖與槍法有所區別,可是殊途同歸,一通百通。只要秦兄掌握槍法要訣,便可以用馬槊使出槍法來。這也是爲何你有此一問,只是我比較奇怪秦兄的武藝是何人所授?秦兄是出自將門吧!”李逍遙微笑地解釋道,然後疑惑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回答。

馬槊是馬上所用的長矛,又比矛的威力更大,造價也更高。取上等韌木的主幹,剝成粗細均勻的篾,膠合而成。拿韌木以做弓用的柘木爲最,次以桑、柞、藤,最差也得用竹子。把細蔑用油反覆浸泡。泡得不再變形了,不再開裂,方纔完成了第一步。

而這個過程耗時將近一年,一年之後,將蔑條取出,蔭涼處風乾數月。然後用上等的膠漆膠合爲一把粗,丈八長,外層再纏繞麻繩。待麻繩乾透,塗以生漆,裹以葛布。幹一層裹一層,直到用刀砍上去,槊杆發出金屬之聲,卻不斷不裂,如此纔算合格。

然後去其首尾,截短到丈六左右。前裝精鋼槊首,後安紅銅槊纂。不斷調整,合格的標準是用一根麻繩吊在槊尾二尺處,整個丈八馬槊可以在半空中如秤桿般兩端不落不墜。這樣,武將騎在馬上,才能保持槊尖向前而不費絲毫力氣。

如此製造出來的槊,輕、韌、結實。武將可直握了借馬力衝鋒,也可揮舞起來近戰格鬥。只是整支槊要耗時三年,並且成功率僅僅有四成,因此造價高得驚人。所以馬槊一直是世家出身將領的標誌。

李逍遙見秦瓊使用的是馬槊,而且回憶起自己看過的電視,他記得秦瓊的父親乃是北齊的大將,兩者結合便猜測他是將門出身。不然一般普通家庭根本就沒有資格使用馬槊,畢竟這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伍雲召、伍天賜再笨他們也知道眼前的秦瓊還有羅士信便是李逍遙此次來到歷城縣的原因,而且他們兩兄弟與之交手非常的佩服兩人的武功,難怪當初李逍遙有此一說,現在他們才真的懂得他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於是,他們兩兄弟也好奇秦瓊以及羅士信兩人的來歷。可是,秦瓊接下來說的話使得他們幾人都目瞪口呆,最驚訝地乃是李逍遙,因爲親耳聽見的與他了解的完全不是一樣的,一時難以接受得了。

“公子您說錯了,秦某並非出自將門世家!至於這根馬槊乃是我兒時救下一名將軍他留下給我的,並且還傳授我武藝,因此我纔有此馬槊。無論何時何地我都會帶在身上,因爲這是師傅唯一的遺物。”

秦瓊撫摸着馬槊,回憶起當初與自己授業恩師相遇的場景,久久不語,好不容易緩過神來,歉意地望着衆人,又繼續說道:“秦某祖上從未有人從軍,秦氏一族中也沒有出過一位將軍,但是祖上均是士族出身,文人墨客。只有家父乃是北齊的參軍,可是沒有絲毫的武藝,因此我這一身所學,以及馬槊都是師傅傳授給我的,若是沒有他的話,我想現在我也會踏上士族,師傅傳授完自己所學,便離世了,給我留下了這一根馬槊,還有一套戰甲,以及這匹馬。”

李逍遙驚愕地看着秦瓊,聽見秦瓊本人自己說的,他心裡七上八下得,暗暗地道:“怎麼秦瓊與自己所看的電視劇,還有所想的怎麼不一樣呢?電視劇都說秦瓊的父親乃是北齊的大將,秦氏乃是將門世家,可是現在看來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他祖上只有父親做了一名參軍,其他人都是士族出身,這簡直天差地遠。並且在電視劇都說秦瓊與羅成乃是表兄弟,可是大隋王朝根本就沒有羅成這個人,只有羅士信,日後的‘四猛’之首。”

“羅兄,剛剛秦兄道出了他的出身,那你的出身是將門嗎?”李逍遙驚詫片刻,又疑惑的看着羅士信。如果真如電視劇上所言,沒有羅成,這個羅士信應該也是將門出身吧。

“公子,您也說錯了!我原本乃是平民百姓,父母早逝,不像秦大哥是士族出身,有很好的教養,我只是一位替人放牛的放牛娃。有一次在放牛的時候與兩頭牛比拼力氣被路過的秦大哥見到,他稱歎我天生神力,兩人性情相投,於是秦大哥便收我爲義弟。從此我便住進了秦府中,至於這根鐵棍便是我放牛時用的,只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那麼重而已,再說這個比較稱手,用得也習慣了。”

羅士信憨笑道,說完便繼續舞弄着手中的鐵棍,現在他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棍法上面,根本就無心顧及其他了。

衆人無奈地苦笑一聲,秦瓊尷尬地道:“公子,二弟就是這樣,一旦沉浸進去了就很難顧及其他的事情。請公子諒解!”

“無妨,秦兄不用客氣!羅兄此乃真性情,真好漢!我非常喜歡,呵呵!秦兄不必介懷!”

李逍遙被羅士信憨憨的那個傻樣子逗樂了,讓他鬱悶的心情多少有點好轉。畢竟連續兩次打擊,這使得他真的很難電視劇所說的歷史演義什麼之類的,要想了解歷史還是從正史瞭解比較好,不然丟臉丟大了。

秦瓊上下打量着李逍遙一眼,恭敬道:“不知公子今年幾歲?”

“我今年已經十五歲了,怎麼?難道秦兄不相信我這麼大嗎?”李逍遙疑惑地看了一眼秦瓊,還是告訴他解釋道。

“什麼?公子只有十五歲,與二弟一樣大!”秦瓊用驚訝地目光看着李逍遙,滿臉的不可思議,口中喃喃自語道。他以爲眼前的這位公子絕對比自己要大很多,沒想到一問才知道只有二弟那麼大,這讓他非常的震驚。

李逍遙驚疑的看着低估喃喃自語的秦瓊,道:“不知秦兄說些什麼?”

“公子,不知能否告知我等你的名字?”

“秦兄,你可以喊我逍遙!”李逍遙笑道,“秦兄不知現在在何處任職?”

“秦某如今在來護兒帳下先鋒營任職!”秦瓊恭手道,“逍遙公子有何貴幹?”

李逍遙見他還是喊自己‘公子’,沒有說什麼,隨意地笑了一下道:“既然秦兄在軍中任職,我相信此次回家定是家中發生大事,否則絕對不會給予休息!”

“逍遙公子所料不錯!秦某此次能夠回來,只因家母病逝,將軍才准許我回家守孝!”秦瓊說到自己的母親時,英俊的臉龐上流露出淡淡地傷感,“二弟與我乃是結義兄弟,也被將軍准許回家!只是家母病逝,理應守孝三年,奈何身不由己,天下紛爭四起,只得准許守孝三個月,如今已過大半!”

李逍遙之前就看過秦瓊母親的牌位,知道秦瓊的母親乃是篤信佛教,因此交代他身後事便是死後骨灰放在寺廟中。其實也是爲了讓兒子一心一意的在外闖蕩,不用顧忌其它。

秦瓊乃是一位孝子,父親早逝,獨留下母親一人撫養他長大,因此對待母親格外的孝順。母親的任何要求只要他能做得到的,他都會言聽計從。當初他想從軍,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光宗耀祖乃是任何人都想做的,不僅名留青史,還能在官場上或者軍隊裡出人頭地,在族譜中得到後人的瞻仰。

“母親,我想去從軍!”秦瓊跪在地上渴求的目光看着母親,情真意切地說道。

“叔寶,你想從軍?可是秦家乃是士族出身,大多走的官道,爲何你想從軍,走這一條路呢?”

秦母疑惑不解道地看着秦瓊,神色中滿是擔憂,他其實是害怕兒子在戰場上有什麼三長兩短,畢竟戰場不像官場,隨時都有可能沒命。而且秦氏只有他兒子這一根獨苗,尚未娶妻,若是有什麼事情,讓他這個老婆子如何面對秦家的列祖列宗呢。

雖然嘴上說出的話是疑惑,以及等待秦瓊的回答,其實心裡卻不怎麼想讓自己的兒子從軍。秦瓊也聽出母親的不悅,可他這次一定要去從軍,天下大亂,羣雄四起,正是男兒淚,拋頭顱灑熱血的大好時機。

“母親,秦氏一門大多都是士族出身,孩兒也知道!可是官場比戰場鬥爭更加的黑暗,戰場上死了可以名留青史,官場上死了便是遺臭萬年。再說憑藉孩兒的一身武藝,想要自保決無大礙,還有義弟跟我一起前去投軍。”

“身爲七尺男兒,擁有一身武藝不爲報效國家,保家衛國,那我這一身所學又有何用。文能治國,武能安邦。國之衰弱,邊陲受外敵入侵,多少百姓受到無妄之災,人名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兒有一身武藝定當爲之奮鬥一生!”

秦瓊想到邊關的百姓受到外敵入侵遭受到的困境,頓時怒髮衝冠,理直氣壯地說道,眼睛絲毫的不退讓。

“既然吾兒有此決心,那爲孃的便支持吾兒的遠大志向!你與士信一同前去參軍,你作爲兄長的要多多照顧士信,知道嗎?”秦母看着兒子意氣風發的模樣,唉聲嘆息的同意道,哪怕她心裡多麼的不捨得,可是兒子有如此大的志向,那便隨他吧!

Wωω▲тTk án▲co

秦瓊回憶起當初自己一意孤行從軍,帶領着羅士信兩人騎着馬一起去報名,母親孤身一人站在門口送別,慈祥的臉上滿是不捨,眼眶中打轉的淚水使得他的心揪了一下,沒想到這一別便是天人永隔。

“秦兄,秦兄!你沒事吧!李逍遙見頂天立地的七尺男兒,此刻居然熱淚盈眶,頓時大驚,急忙拍着秦瓊的肩膀。

“逍遙公子見笑了!”秦瓊被李逍遙從回憶中拉了回來,目不轉睛的看着李逍遙,又看了伍氏兄弟以及在旁邊還在練習的羅士信,突然單膝而跪道:“逍遙公子傳我槍法,又傳授二弟棍法,公子的恩情在下無以爲報,只能終身追隨公子!”

羅士信見秦瓊單膝而跪,他立即停止練習急忙趕來也跟在後面單膝而跪,目光之中沒有任何的不悅,真心實意的作爲李逍遙的家將,即使不知道他姓什麼,也願意。畢竟,羅士信得到‘瘋魔棍法’乃是他夢寐以求的。因此,他也是心甘情願的單膝跪地。

“秦兄說得可是真心話?”李逍遙大喜道,他當初來此的目的就是爲了讓秦瓊成爲李家的家將,沒想到一套槍法,一門棍法就收到兩元虎將,這買賣值得。

李逍遙見到秦瓊肯定的點點頭,開懷大笑道:“好好好!日後你們便與伍氏兄弟一樣,均是我的家將!”他扶起秦瓊、羅士信,“都是自家兄弟,兩位起來!”

“哈哈!秦兄弟日後便是自家人了!哈哈!”伍雲召哈哈大笑道,他早有此意,只是未曾說出口,現在秦瓊自己開口成爲李逍遙的家將,日後可以好好的切磋了。

伍天賜也是哈哈大笑道:“羅兄弟,日後便是自家人了,對我下手不能使全力,不然我這個身板也不夠你摧殘的!”他走到羅士信身邊,拍打着憨憨的羅士信打趣道,羅士信憨笑的笑了起來。

“既然你們願意追隨我,那我也告訴你們我的身份了!”李逍遙淡然一笑道,“我乃是唐公李淵幼子——李逍遙,你們可以喊我少爺,或者公子皆可!”

“公子是唐公幼子?”秦瓊大驚失色道,他真的沒有想到李逍遙是李淵的幼子。雖然猜測到李逍遙的身份不簡單,沒想到居然是唐公李淵幼子,唐公的威名他也知道,心裡更是驚愕。

或許這就是意外之喜!

“秦兄是不是很震驚呢?呵呵,當初我們兄弟二人得知少爺的身份時,我們也是非常的驚訝,日後你們跟在公子身邊一定會得到你們意想不到的東西!”伍雲召神秘的笑道,秦瓊疑惑地看着伍雲召。

“既然我們四人都是少爺的家將,不如我們結拜成兄弟吧!”伍天賜興高采烈地提議道,衆人一聽愣住了,然後又笑了起來。

“好,既然如此!我們四人結拜吧!”秦瓊拍手叫好道,他也覺得伍天賜這個建議非常的好,於是贊同的點點頭。

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44章 囑託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2章 三軍會師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69章 鑄造師第41章 單氏雙雄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3章 斷魂酒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9章 途中救人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62章 二師兄第45章 雄信惹禍第4章 指點明津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57章 混世魔王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65章 甦醒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7章 錦囊妙計第62章 伍家滅門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36章 結拜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7章 藥王(二)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43章 斷魂酒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
第32章 歷城傳藝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106章 逍遙進府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298章 皇后病危第150章 楊廣之死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305章 玄武門之變(四)第44章 囑託第166章 自立爲帝(一)第53章 懋功認主第22章 三軍會師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03章 瓦崗破,李密亡(七)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223章 兄弟齊心(一)第296章 太子被廢第69章 鑄造師第41章 單氏雙雄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283章 龍鳳呈祥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第200章 瓦崗破,李密亡(四)第99章 千里姻緣一線牽第43章 斷魂酒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302章 玄武門之變(一)第9章 途中救人第118章 說曹操,曹操到第260章 齊聚長安第262章 二師兄第45章 雄信惹禍第4章 指點明津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4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41章 單氏雙雄第101章 過三關,得良婿(三)第167章 自立爲帝(二)第125章 各奔東西(二)第154章 太原起兵(四)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285章 老謀深算第101章 長孫秀敏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105章 逍遙辭行第59章 天罡三十六斧第196章 裡應外合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54章 酒神來訪第114章 師出同門(一)第102章 進退兩難第75章 衆人齊聚(五)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57章 混世魔王第78章 衆人齊聚(八)第1章 重生李府小公子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265章 甦醒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83章 衆人齊聚(十三)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40章 援軍抵達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142章 大勢已去第7章 錦囊妙計第62章 伍家滅門第33章 生死相搏第234章 加官進爵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84章 衆人齊聚(十四)第257章 一怒爲紅顏第106章 與君同行第184章 往事浮現第184章 玄霸秒勝第36章 結拜第301章 暗潮涌動第72章 衆人齊聚(二)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171章 瓦崗內亂(三)第47章 福禍相依第266章 北伐起,唐刀現第131章 各司其職第244章 一統中原(四)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17章 藥王(二)第149章 黃雀在後第43章 斷魂酒第110章 恩怨兩清(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