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風波(3)

6月25日,商會照常開門,不過,商會裡的人多些了,好多的生面孔。

包圍商會的人都散去了,商會遭遇衝擊,他們以爲暫時不會開門了,誰知道,商會照常開門,很快,有人開始傳遞消息,辰時,商會門前圍攏了許多人,和前一日一樣,有人口出狂言:商會不要我們吃飯,我們亦不要商會吃飯,眼看着形勢開始微妙起來。

周世平此刻已經到了皇宮,今日,他要就京兆府衙整頓商鋪的事宜作出解釋,同時,還要堅持這一行動,周世平知道很艱難,朝廷大臣裡面,和商鋪有關係的人太多了,不是小數目,這些人會想盡辦法阻止京兆府衙的行動。

周世平不敢將皇上牽扯進來,他明白,將皇上牽扯進來,這件事情就算是失敗了,皇上如今不會公開和世家反目,時機不到,這件事情必須是自己單獨頂着,不過,只要自己說的有理,皇上鐵定支持。

周世平已經到了宣政殿外,他目不斜視,等候皇上的召見,到了這一時刻,周世平已經非常冷靜了。

“宣輝州府尹周世平覲見。”

周世平進入宣政殿,感覺到了氣氛的凝重,整個大殿裡鴉雀無聲,所有的大臣都注視着慢慢走進來的周世平,幸災樂禍的、沉默無表情的、咬牙切齒的等等,各種目光匯聚到了周世平的身上。

“臣輝州府尹周世平叩見皇上。”

“周愛卿平身。”

周世平看不見高高在上的皇上的目光,不過,他可以肯定,皇上此刻的心情肯定是複雜的,有對世家的無奈,有對自己的期盼。

“周愛卿,今日宣你來,是爲了輝州府衙監管商鋪的事宜,朝廷中有許多大臣提出了異議,朕想聽聽你的理由。”

朝堂上頓時起了波動,不是說好了由左丞相司馬雲、右丞相魏鑫代爲詢問嗎,怎麼皇上親自問了。

“皇上,輝州府整頓轄區內的商鋪,如今正在進行中,皇上詢問關注,臣便詳細稟報。輝州府衙整頓商貿,乃是出自3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京城和京畿11縣之商人,世受皇恩,卻不思報效,臣查詢了京城和京畿11縣近5年的商貿稅賦,除去鹽鐵專營賦稅外,1.9萬商鋪,每年上繳的賦稅不足20萬兩白銀,臣計算了,每間商鋪平均一年上繳賦稅10兩銀子,京城和京畿11縣人口過百萬,如此多的百姓購買商品,朝廷從中獲利微乎其微,這是不可想象的,臣既然身爲京兆府尹,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若是臣放任不管,便是失職;二是臣自覺有整頓商貿之經驗,臣在淮揚州時,成立商會,整頓商貿,有了立竿見影之效果,淮揚州和京畿之地是無法相比的,一年下來,淮揚州商貿賦稅超過百萬兩銀子,臣想,京城和京畿11縣整頓好商貿,將會令朝廷賦稅大增;三是從京城和京畿11縣的特殊地位出發的,京城和京畿11縣,天子腳下,理應爲各省之楷模,實際情況遠非如此,京兆每年上繳戶部賦稅爲15萬兩白銀,可是,因爲地位特殊,從戶部撥付的銀兩超過20萬兩,用於京城和京畿11縣的防務等事宜,也就是說,京兆之地,實際上是靠着朝廷和其餘15省養着,臣爲此羞愧不已,京城和京畿11縣,土地不多,糧食賦稅很少,這方面,臣無可奈何,可是,放着如此多的商鋪、如此巨大的財源於不顧,臣感覺不妥,臣蒙皇上信賴,自當有所作爲,臣已經下定決心,一年內將京城和京畿之地的賦稅額大幅度提升,爲大周其他各省做楷模。以上便是臣整頓京城和京畿11縣商貿之目的,懇請皇上明鑑。”

“周愛卿,你說得有理,朕甚心慰,不過,朝廷中有大臣表示了異議,朕亦不能偏袒,這樣吧,今日就在大殿上,由周愛卿回覆大臣的疑慮吧

。”

“臣謹遵聖諭。”

“諸位愛卿,周愛卿已經說明理由,如有疑問,可以提出來,不過朕有言在先,若是有無理取鬧、胡攪蠻纏者,朕不會坐視不理。”

大殿裡稍微安靜了一會。

“皇上,臣有疑問。”吏部尚書歐陽健第一個站出來。

“周大人,京城和京畿11縣乃是大周國重地,不容有絲毫差錯,昨日,京城之中的商鋪因爲輝州府衙的強硬舉措,聚衆到商會抗議,由此引發了衝突,本官試問周大人,你能夠保證京城和京畿11縣之穩定嗎?”

“歐陽大人,下官不能完全保證。”

朝堂上頓時傳來嗡嗡聲,衆人顯然沒有料到周世平的回答。

“周大人,既然不能保證京城和京畿11縣之穩定,卻要整頓商鋪,置京城安危於不顧,本官想問問,周大人是何居心?”

“歐陽大人,你不要着急,下官的話還沒有說完,別急着定罪,下官是不能保證絕對之穩定,京城和京畿11縣,商鋪有1.9萬餘家,目前在商會和縣衙登記之商鋪,不過3000餘家,若是這些商鋪拒不到商會和縣衙登記。府衙當然要禁止其營業,如此,會對百姓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皇上是仁愛之君主,體貼關心大周百姓,不忍百姓受到傷害,府衙如此舉動,迫不得已,會令皇上和大周朝廷聲譽受到一定損失,所以下官說不能保持絕對之穩定。”

“周大人,本官說的是京城和京畿之地若是發生騷亂或者是衝突,影響了京兆之安危,周大人不要說到其他方面去了。”

“歐陽大人,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尚未登記的1.6萬商戶敢造反嗎,下官身爲京兆府尹,尚且不敢相信商戶敢騷亂、造反,歐陽大人是哪裡來的預感,不過,話說到這裡了,若是有商戶敢騷亂、造反,下官絕不會手軟,有多少造反的,下官殺多少,就是將1.6萬商戶殺絕了,下官亦不會心軟,京城和京畿11縣的穩定是最大的事情。”

歐陽健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悻悻退回去。

“皇上,臣有疑問。”歐陽健剛剛退下,大理寺卿郝順平站出來了。

“周大人一片忠心,在下佩服,不過,京城和京畿11縣有1.9萬商戶,登記審覈事宜複雜,周大人可否保證平等對待商戶,若是商戶對審覈事宜不滿意,引發波動,周大人該如何處置?據在下所知,商會和縣衙負責登記審覈事宜的,均不是朝廷官吏。”

周世平簡直有些相信郝順平是爲了維護京兆府衙的利益而提出的這個問題了,這是作層面的事情,哪裡需要在這宣政殿裡來回答。

“郝大人,這件事情很好辦,朝廷可以監督輝州府衙的所有舉動,凡有以權謀私、圖謀不軌者,予以嚴懲,府衙絕不護短、絕不姑息,至於人員問題,這些都是府衙經過長期考證之後,僱傭來進行登記審覈事宜的,最後的通過,還是需要府衙、縣衙審覈的。”

郝順平看着周世平笑了笑,退下去了。

“皇上,臣有個建議。”魏鑫終於開口了,周世平明白,這將是最後的提問了,應付了魏鑫,其他人就不會說什麼了

“周大人自出任輝州府尹以來,勤於政事,兢兢業業,所作所爲本官很是欽佩啊,周大人以大周過利益爲重,今日在朝堂上,是不應該受到責問的,朝廷應該讚譽周大人。”

“魏大人言重了,下官不敢當。”

“周大人不要謙虛了,本官說的可是真心話,京城和京畿11縣商鋪登記審覈之事宜,確實應該辦理,不過,本官有個建議,剛纔郝大人亦說了,1.9萬商鋪,登記審覈事宜哪裡能夠保證完全平衡,再說了,這也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周大人是否考慮實際情況,暫時緩緩,本官不是說不登記審覈,而是定出計劃,用一年甚至兩年,或許更長的時間,完成這件事情,如此豈不是兩全其美,周大人能夠從容應對,商鋪、商戶亦有個緩衝時間,百姓不會受到影響,皇上聲譽更不會受損,周大人看如何啊。”

這是最有水平、最有心機的建議,周世平不禁對魏鑫刮目相看,薑是老的辣,延長時間,會產生無數的變故,也許有人被拉攏,有人被威脅,已經登記的商鋪信心全失,沒有登記的商鋪看到希望,到時候,背後發生的事情無人能夠控制,延長時間,意味着商鋪登記審覈事宜的全面失敗。

“魏大人一心謀國,下官佩服,魏大人之提議,下官以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很是有道理。不過,下官以爲,大凡做事情,包括行軍打仗,都是有講究的,需要一鼓作氣,古語說得好,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輝州府衙和下官如今就是在行軍打仗,自5月20日開始,下官已經給商鋪30日時間,而且,下官印發的傳單中亦明確說了,自6月20日至7月20日,到商會和縣衙登記審覈,一視同仁,下官視他們需要準備,足足60日的時間,商鋪沒有其他不登記之理由了,下官相信,商人本就是講究效益和時間的,否則,他們怎麼賺錢,時間足夠了。”、“哦,周大人說的有道理,就怕事起急促,引發不必要的波折啊,京城和京畿11縣的商鋪,本官以爲,都不是那麼簡單的,過於強硬,恐有不妥啊,如今大遼、大夏虎視眈眈,若是趁着京城動盪之時來襲,怕是因小失大啊。”

“魏大人,您多慮了,大周律規定,官吏一律不準經商,故下官還是有信心的,下官相信商鋪也攀不上朝中大臣,當然,今日下官在這裡,若是有諸位大人的親戚、朋友需要照顧,只管開口,下官一定多方照拂。至於商戶準備和府衙對抗事宜,下官回到歐陽大人之提問時已經明確態度,魏大人,您放心,下官不會手軟,會將京城和京畿11縣的波動壓到最小的範圍的。”

周世平不去看魏鑫的臉色,他相信也看不出什麼,剛纔的一番對話,實際上都表明態度了,魏鑫想着周世平退一步,今後還是同朝爲臣,言下之意還會幫助周世平謀取更大的官職和更好的利益,周世平拒絕了,無論魏鑫提出什麼條件,周世平都不會應承的,周世平有了自己的想法,熟悉歷史的周世平相信,不久的將來,世家會轟然倒地,畢竟,皇上纔是正統,違背歷史潮流的東西總是不會長久的。

宣政殿裡很安靜,沒有人繼續問了,也沒有必要問了,大臣都知道,皇上是支持周世平的,周世平和魏丞相已經徹底對立,下一步就看鹿死誰手了。

“好了,朕以爲周愛卿說的很有道理,如此,周愛卿繼續商鋪登記審覈之事宜,按照輝州府衙之時間安排去做吧。”

姬羋悅太高興了,周世平自始至終承擔着清理京城和京畿11縣商鋪事宜之責任,甚至不惜和魏鑫決裂,這樣的大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

司馬雲、何旭凱等人面無表情,事情的經過,他們都知曉了,沒有什麼好說的,如今皇室拔出刀子,要捅魏家,就看魏家如何應付了。

發表書評:

第142章 風蕭蕭第189章 小插曲第12章 佈置第34章 探花第215章 徵倭(2)第233章 全面征服第88章 商會第95章 成親第80章 變化(1)第78章 訂親(1)第121章 京城第77章 郡主的心思第245章 手段第183章 時機論第225章 針鋒相對(2)第15章 聖意第236章 混淆視線第74章 考證(2)第212章 海權論第157章 初步試探第223章 微妙的變化第45章 小爭端第91章 戶部尚書(2)第13章 較量第108章 好事?壞事?第149章 預料之外第54章 軍官第76章 志氣第194章 家族事物(2)第27章 不忘根本第9章 不能絕望第105章 衝突(2)第26章 波瀾第79章 訂親(2)第35章 詩文會(1)第232章 崩潰第216章 徵倭(3)第155章 步履艱難第195章 皇上歸天(1)第144章 風波(1)第23章 鄉試(2)第110章 禍事上門第30章 會試(1)第33章 殿試(2)第208章 怡紅院(1)第229章 蔣鬆華之辦法第53章 大商人第32章 殿試(1)第92章 回京第112章 末路第29章 危機第172章 情報戰第155章 步履艱難第172章 情報戰第11章 過堂第27章 不忘根本第242章 鉅變第151章 清洗的兆頭第153章 轉折第216章 徵倭(3)第29章 危機第10章 決策第21章 處世爲人第35章 詩文會(1)第124章 規矩(3)第146章 風波(3)第129章 補救第178章 羅州之戰(6)第183章 時機論第75章 考證(3)第26章 波瀾第175章 羅州之戰(3)第52章 城牆和府兵(3)第69章 大手筆 大動作第96章 祭祖第157章 初步試探第31章 會試(2)第31章 會試(2)第208章 怡紅院(1)第67章 規則第136章 驚魂(2)第144章 風波(1)第199章 京城變故(3)第26章 波瀾第80章 變化(1)第13章 較量第21章 處世爲人第2章 陰司第74章 考證(2)第112章 末路第223章 微妙的變化第100章 強勢(2)第177章 羅州之戰(5)第13章 較量第226章 針鋒相對(3)第24章 鄉試(3)第54章 軍官第94章 靠山第7章 突如其來的官司第222章 高麗
第142章 風蕭蕭第189章 小插曲第12章 佈置第34章 探花第215章 徵倭(2)第233章 全面征服第88章 商會第95章 成親第80章 變化(1)第78章 訂親(1)第121章 京城第77章 郡主的心思第245章 手段第183章 時機論第225章 針鋒相對(2)第15章 聖意第236章 混淆視線第74章 考證(2)第212章 海權論第157章 初步試探第223章 微妙的變化第45章 小爭端第91章 戶部尚書(2)第13章 較量第108章 好事?壞事?第149章 預料之外第54章 軍官第76章 志氣第194章 家族事物(2)第27章 不忘根本第9章 不能絕望第105章 衝突(2)第26章 波瀾第79章 訂親(2)第35章 詩文會(1)第232章 崩潰第216章 徵倭(3)第155章 步履艱難第195章 皇上歸天(1)第144章 風波(1)第23章 鄉試(2)第110章 禍事上門第30章 會試(1)第33章 殿試(2)第208章 怡紅院(1)第229章 蔣鬆華之辦法第53章 大商人第32章 殿試(1)第92章 回京第112章 末路第29章 危機第172章 情報戰第155章 步履艱難第172章 情報戰第11章 過堂第27章 不忘根本第242章 鉅變第151章 清洗的兆頭第153章 轉折第216章 徵倭(3)第29章 危機第10章 決策第21章 處世爲人第35章 詩文會(1)第124章 規矩(3)第146章 風波(3)第129章 補救第178章 羅州之戰(6)第183章 時機論第75章 考證(3)第26章 波瀾第175章 羅州之戰(3)第52章 城牆和府兵(3)第69章 大手筆 大動作第96章 祭祖第157章 初步試探第31章 會試(2)第31章 會試(2)第208章 怡紅院(1)第67章 規則第136章 驚魂(2)第144章 風波(1)第199章 京城變故(3)第26章 波瀾第80章 變化(1)第13章 較量第21章 處世爲人第2章 陰司第74章 考證(2)第112章 末路第223章 微妙的變化第100章 強勢(2)第177章 羅州之戰(5)第13章 較量第226章 針鋒相對(3)第24章 鄉試(3)第54章 軍官第94章 靠山第7章 突如其來的官司第222章 高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