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海權論

早在坤元年間,大周因爲長年對外征戰,盤踞倭國、琉球的倭人便伺機侵入大周的粵州、海州等地,致使海邊百姓損失慘重,先皇大爲惱怒,可惜無暇顧及,只能下旨駐軍全力剿滅,同時實行海禁。這招很見效,那時的駐軍還是很有戰鬥力的,時常殺得倭人丟盔棄甲,時日長了,倭人也不敢再犯了。

倭人侵犯大周,罪魁禍首其實在前朝,前朝末年,朝中有些官員爲了一己私利,建議實行海禁,禁止百姓出海謀生,而後,各地擁兵的諸侯勾結朝中大臣,武裝押運貨物,飄洋過海,獲取大量的利益,只是苦了沿海的百姓和普通商人,琉球、倭國本來就資源缺乏,長久依靠前朝的海運貿易,徒遭海禁,開始也是極不適應,後來聰明的商人勾結沿海官吏、諸侯,照樣運輸,故沿海地方暫時安寧。前朝分崩瓦解後,大周控制了大量的沿海地帶,先皇忙於征戰,無暇顧及海上貿易的管理,加之不便多改變前朝的政策,故沿襲了海禁政策。倭國商人再次失去了貿易途徑。這時,先皇對官吏管理頗爲嚴格,世家亦支持先皇之決定,故無人敢與海外商人勾結,如此一來,距離大周最近的琉球、倭國日子愈發難過,便出現了倭人搶掠大周沿海州縣百姓之事。

其後,大周征戰順利,統一中原,海外之人更是不敢騷擾,先皇爲保大周自身安寧,重視沿海的管理,沿海各州、縣都設有駐軍,許多年太平無事,只是沿海百姓活不下去,紛紛逃亡。後來,大周連續獲取糧食豐收,糧食交易遍佈中原甚至西域,海外商人眼紅不已,懾於大周龍武軍的威名,不敢大張旗鼓,開始偷偷摸摸與沿海百姓交易,不少商人爲了獲取利益,也冒險與海外商人交易。各地駐軍上報朝廷,未得明確旨意,也就沒有過多幹預。

周世平早已經知曉這一切,穿越的他深深明白閉關鎖國的害處,故壓下了各地駐軍的奏章,如今大周漸漸國富民強,早應該廢除海禁政策了。

周世平在政事堂集議上提出了廢除海禁政策、強水師的建議,一致獲得通過,當然還有不爲外宣稱的事宜:琉球便是如今的臺灣,自古便是中國領土,當仁不讓要收歸己有,倭國是後來的日本,當時還不起眼,收復不現實,但一定要控制,至於高麗,早就是前朝的屬國,待水師強大後,大周海上、陸地都有優勢了,征戰天下不是更順利。 好看在線

開平5年1月,皇上頒發聖旨:廢除海禁政策,允許海外商人進入大周實行交易,同時沿海百姓可下海捕魚。

另一道聖旨頒發:龍武軍中軍副統領譚振以及手下軍士直接轉爲大周水師,譚振出任水師統領,駐地爲瓊州。

大周朝廷頒發了廢除海禁政策,海外的商人欣喜若狂,兩相比較,琉球、倭國、高麗的糧食近5兩銀子一擔,大周只要1兩5錢銀子,這中間的利潤足可令人發狂。

大周的商埠尚在建設的過程中,數不清的海外商船、商人蜂擁至粵州、海州、瓊州等地,在商埠外排隊等候,獲取大周的經商海運許可證,同時,不少商人派人與大周士紳、百姓聯繫,收購糧食。大周不少官吏、百姓第一次見到金髮碧眼的海外人,大爲驚奇,應允了這些商人的交易要求,也使得這些海外商人捷足先登,首先獲取了好處。

海外商人帶來了大量的本地商品,除了一部分孝敬官吏、士紳,大部分用來交易,以獲取收購糧食的資金。

大周海禁已經有30餘年,前朝海禁亦有10餘年,大周沿海普通百姓多年未與海外商人接觸,對他們帶來的商品很是稀奇,其中的地毯、香木更是受到了士紳的青睞,此外,商人還帶來了一批黑人奴隸,價格便宜,士紳、官吏爲圖新鮮,紛紛購買。

劉坤明被任命爲商貿監少監,正7品,專門署理海運事宜

。這個部門,是周世平建議設置的。上任伊始,劉坤明來不及高興,便忙得不可開交,叩謝皇恩後,人還在京城,上門的商人幾乎擠破了府門,劉坤明事情太多了,完善海運賦稅徵收事宜、配備足夠的官吏、管理大周欲出海經營的商人、審查海外商人等等。劉坤明專門去拜訪了周世平,周世平只是吩咐領其職、負其責,好生經營,不辜負皇恩,至於具體事宜,要有決斷,要敢於做主。劉坤明深感責任重大,也體會到在瑜親王手下爲官的好處,有充足的權力辦事。劉坤明向居住京城的父親稟報了皇上的重託、周大人的信任、自身的責任,劉文相囑託兒子定要全力以赴,不負皇恩。

拜訪的商人帶來大量的禮品,劉坤明不敢接受,實在推脫不了的,也吩咐家人記下來訪者的姓名、住址,方便的時候退回去。這些海外商人沒有送出去禮物,都有些驚慌,害怕日後遭遇不公,都有些惶惶不安。周世平知曉後,專門召見了劉坤明,言下之意在商言商,儘早融入商貿隊伍中,掌握商人的心態,便於日後的管理。劉坤明有些不大明白瑜親王的話,但也不敢多問,回府後求教父親,才明白瑜親王要自己收下禮物,安定商人的心。衆多海外商人消息靈通,紛紛再次攜帶禮物登門拜訪,這次禮物都送出去了,這些商人完成了在京城的任務,留下了少量的隨員,然後趕赴大周各地,開始全力收購糧食和其他商品。劉坤明亦完成了在京城的使命,要趕赴粵州開始管理粵州、海州、瓊州設立的商埠了,海運商貿的賦稅依舊由各地商貿曹負責收取,只是各州、縣要從商貿曹抽調官吏,專門收取海運賦稅。

臨行前,劉坤明從海外商人送來的禮品中挑選了一些,專程拜訪了周世平。

關於開商埠、強水師的決定,周世平頗費了一番心思,皇上剛剛親政,周世平便迅速將這件能夠得到明顯政績的條陳上奏,並且詳細說明了海權之重要,令皇上甚爲贊同。

周世平的奏摺中,對海權之作用大爲渲染,他認爲海軍的目的在於會戰,而最終的目的則爲取得制海權以控制海洋,因此水師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強力的攻擊火力,擁有優勢的水師,才能控制海洋,控制了海洋,便可以藉機控制大量的海外土地,到時候,可以大量移民,也就是將大周的百姓搬到海外去,控制這些地方,獲取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朝廷可以從中大量收取賦稅。

在朝廷的辯論中,有部分大臣認爲,大周乃是天朝,應該有天朝之風度,善待外來商賈,令外來之人頂禮膜拜就可以了,因爲前朝亦有這樣的光輝。

周世平很不客氣予以駁斥,所謂的威嚴,是建立在強盛的基礎上,沒有誰會無緣無故來朝拜,而且,大周需要的,是實際利益,不是口頭上的臣服。

還有大臣提出,強水師,需要大量的銀兩,不知道今後能否獲取到這麼大的利益。周世平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面對一羣對海權重要性一無所知的人,周世平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了。

朝廷辯論並沒有引發什麼波瀾,開海禁的旨意很快下發。

周世平選擇這個時候,是有所考慮的,畢竟有近半個世紀禁止海運,要有一定的時間適應,如今不是大規模交易的時間,所有的官吏、百姓包括商賈都有一個緩衝期,慢慢適應。到了下半年,糧食收購的時候,纔是大規模海運開始的時間。

大周的商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探路,首先要明確到倭國、高麗、琉球的路徑,熟悉這些路徑,製成海圖,提供給大周水師。

春節剛過,2月12日,劉坤明離開京城,到達粵州,商埠早已經建好,只是在原來碼頭的基礎上,加以裝修。

劉坤明上任管理商埠後,才知曉具體事宜的複雜,每天都有海外商人請求辦理經商海運許可證,晚間不是商人、便是士紳前來拜訪,都想從商埠中獲利,商埠的人手奇缺,除了收取賦稅的商貿曹官吏,劉坤明幾乎是光桿一個,此外,海州、瓊州的奏章早就呈來了,也就是一個問題:缺人

。海州、瓊州的商埠均由刺史管理、長史具體署理。

劉坤明正覺得無計可施之時,聖旨和周大人的書信到了,商埠的官吏暫定350人,其中粵州150人,其餘兩地各100人,這些人員中,按照商埠的性質,每地配備從9品官員10名,其餘皆爲吏員。周大人的書信很簡單,30名官員的名字赫然在目,至於吏員的配備,尚需時日,不過劉坤明可酌情從士紳家族中挑選部分人員,多少瑜親王未說。

劉坤明心裡有底了,不過兩日,10名官員便到了粵州崇安縣碼頭。此時,商埠早開始運作,已經有不少船隻裝滿了糧食。

劉坤明一面梳理大周士紳名錄,一面忙於署理商埠事務,有些手忙腳亂,上任的官員來不及喘氣,紛紛到碼頭上檢查船隻、允許繳納了賦稅的商人離開。

劉坤明吩咐海州、瓊州商埠,先從州、縣衙門暫時抽調人員,待朝廷配備齊全人員後,在讓這些官吏回去。在人員的配備上,劉坤明很小心,周大人信件中未說明要自己招收的數目,那麼就一個都不招。久歷官場的劉坤明可沒有蠢到家。

劉坤明偶爾對船隻進行檢查,他吩咐手下官吏一定要弄清楚這些海外商人帶什麼商品進來、帶什麼商品出去,籍此掌握海外實情。另外,要特別注意那些琉球、倭國、高麗的商船,這可是周大人吩咐的。

劉坤明已經掌握了一些情況,那些金髮碧眼的海外商人,只是購買少部分的糧食,然後大量購進絲綢、布匹、瓷器等,而倭國、高麗的商人則是整船的糧食。琉球商船不多,購買力顯然不強,僅僅幾艘船,還沒有裝滿。

3月10日,船隻開始離開碼頭,同時,不斷有船隻進入碼頭。從這一天開始,大周的海運真正開始運作了。

望着繁忙的碼頭,劉坤明感慨萬千,廢除海禁政策,商埠每日收進大量的白銀,最高峰時一日收銀超過了5萬兩。可以預見,這開海禁後,稅賦的收入會非常可觀。

周世平對水師的關心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因爲水稻種植時日的來臨以及夏季的近,工部2月便結束了溝渠、道路的維修,朝廷強水師的聖旨頒發後,周世平專門召見了工部尚書瞿成彪,令工部10月之前,造出20艘戰船,修好3個軍用碼頭,若是完不成這些任務,工部尚書就要換人了。

瞿成彪大爲吃驚,周大人從未用如此嚴厲過,瞿成彪什麼也沒有說,如今銀兩充足,任務明確,若是不能完成任務,有負聖恩,這工部尚書還真是當到頭了。

周世平的想法很簡單,10月之後,大周水師便要開始征伐了,首先的目標是琉球,琉球歷來是中國之國土,必須要收回來,其次是倭國,周世平沒有收復倭國的想法,異類民族不是那麼容易征服的,可是,一定要狠狠教訓教訓,征服他,最後是高麗,高麗一直是前朝的附屬國,現在,大周統一了中原,亦應該讓這些屬國歸附了。

另外,周世平準備隨着水師出征,暫時離開京城一段時間,皇上親政之後,周世平早想着離開京城了,苦於沒有機會,現在,機會來臨,周世平不會放過的。

周世平的想法沒有對任何人說,這裡面,有着很大的忌諱,稍不注意,引起了皇上的多疑,就屬於得不償失了。

發表書評:

第220章 臺灣島(1)第238章 攤牌第38章 邊城知縣第222章 高麗第42章 徵邊軍第217章 倔強的小林美子(1)第130章 好險第140章 強硬商會第28章 拜訪第148章 風波(5)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8章 牢獄第244章 時機第101章 落定第62章 運糧和剿匪(2)第12章 佈置第231章 內亂第80章 變化(1)第178章 羅州之戰(6)第86章 糧餉(2)第43章 送糧第81章 變化(2)第56章 小試牛刀(1)第148章 風波(5)第67章 規則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227章 針鋒相對(4)第246章 最後一搏(1)第7章 突如其來的官司第96章 祭祖第15章 聖意第67章 規則第44章 帶動第33章 殿試(2)第216章 徵倭(3)第22章 鄉試(1)第185章 統一中原第21章 處世爲人第124章 規矩(3)第85章 糧餉(1)第108章 好事?壞事?第237章 晴怡進宮第99章 強勢(1)第56章 小試牛刀(1)第13章 較量第121章 京城第128章 訓斥第5章 轉世第56章 小試牛刀(1)第147章 風波(4)第80章 變化(1)第229章 蔣鬆華之辦法第214章 徵倭(1)第23章 鄉試(2)第14章 計劃第243章 準備第121章 京城第64章 困境第196章 皇上歸天(2)第58章 小試牛刀(3)第96章 祭祖第231章 內亂第75章 考證(3)第148章 風波(5)第103章 密謀(2)第85章 糧餉(1)第216章 徵倭(3)第93章 形勢第176章 羅州之戰(4)第91章 戶部尚書(2)第246章 最後一搏(1)第149章 預料之外第209章 怡紅院(2)第209章 怡紅院(2)第135章 驚魂(1)第78章 訂親(1)第34章 探花第14章 計劃第88章 商會第175章 羅州之戰(3)第227章 針鋒相對(4)第48章 攜手第113章 辦法第204章 奇怪的聖旨第168章 立足(1)第221章 臺灣島(2)第111章 世家第46章 利益共享第146章 風波(3)第195章 皇上歸天(1)第32章 殿試(1)第210章 穆家的禮物第167章 驚變第16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7章 不忘根本第247章 最後一搏(2)第148章 風波(5)第39章 赴任第122章 規矩(1)第209章 怡紅院(2)
第220章 臺灣島(1)第238章 攤牌第38章 邊城知縣第222章 高麗第42章 徵邊軍第217章 倔強的小林美子(1)第130章 好險第140章 強硬商會第28章 拜訪第148章 風波(5)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8章 牢獄第244章 時機第101章 落定第62章 運糧和剿匪(2)第12章 佈置第231章 內亂第80章 變化(1)第178章 羅州之戰(6)第86章 糧餉(2)第43章 送糧第81章 變化(2)第56章 小試牛刀(1)第148章 風波(5)第67章 規則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227章 針鋒相對(4)第246章 最後一搏(1)第7章 突如其來的官司第96章 祭祖第15章 聖意第67章 規則第44章 帶動第33章 殿試(2)第216章 徵倭(3)第22章 鄉試(1)第185章 統一中原第21章 處世爲人第124章 規矩(3)第85章 糧餉(1)第108章 好事?壞事?第237章 晴怡進宮第99章 強勢(1)第56章 小試牛刀(1)第13章 較量第121章 京城第128章 訓斥第5章 轉世第56章 小試牛刀(1)第147章 風波(4)第80章 變化(1)第229章 蔣鬆華之辦法第214章 徵倭(1)第23章 鄉試(2)第14章 計劃第243章 準備第121章 京城第64章 困境第196章 皇上歸天(2)第58章 小試牛刀(3)第96章 祭祖第231章 內亂第75章 考證(3)第148章 風波(5)第103章 密謀(2)第85章 糧餉(1)第216章 徵倭(3)第93章 形勢第176章 羅州之戰(4)第91章 戶部尚書(2)第246章 最後一搏(1)第149章 預料之外第209章 怡紅院(2)第209章 怡紅院(2)第135章 驚魂(1)第78章 訂親(1)第34章 探花第14章 計劃第88章 商會第175章 羅州之戰(3)第227章 針鋒相對(4)第48章 攜手第113章 辦法第204章 奇怪的聖旨第168章 立足(1)第221章 臺灣島(2)第111章 世家第46章 利益共享第146章 風波(3)第195章 皇上歸天(1)第32章 殿試(1)第210章 穆家的禮物第167章 驚變第165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27章 不忘根本第247章 最後一搏(2)第148章 風波(5)第39章 赴任第122章 規矩(1)第209章 怡紅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