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臺灣島(1)

琉球島,盤踞着大大小小30餘股海盜,琉球原來的百姓生活困苦,加之樑朝末年,官吏橫徵暴斂,百姓更加貧苦。樑朝滅亡,琉球本來應該歸屬大遼,可是,大遼官吏視琉球爲恐懼之地,都不願意赴琉球爲官,後來,勉強派出的官吏,很短時間便想方設法回到大陸,琉球的百姓對朝廷越來越失望。

琉球島上的官府依舊存在,不過,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官府,官吏依舊是大遼的官吏,大周統一中原,鑑於琉球孤懸海外,所以,直接承認琉球爲大周的地盤。

實際情況不是如此,琉球的官府,已經和海盜共存亡,他們勾搭成奸,欺壓百姓,趁着大周統一中原、無暇顧及琉球的時間,依託海洋,聚集起一股勢力,隱隱和大周抗衡,琉球已經成爲一個獨立王國。

大周朝廷中,曾經有大臣建議,往琉球派遣官吏,因爲琉球本來就是大周的國土,這個建議被周世平否決了,周世平很不理解提出建議的官員是怎麼想的,明明琉球已經被海盜佔據,爲什麼還要派出官吏去送死,大統一中原之後,琉球的官府從來沒有上繳過賦稅,雖然口頭上承認大周朝廷,但是,琉球官府從來沒有實際行動,這樣的態勢,就是再笨的人,亦應該明白其中的意思。

琉球島上的百姓,不少人趁着出海的機會,逃亡到青州,紛紛到青州府衙哭泣,請求朝廷營救琉球的百姓,因爲實力的緣故,大周朝廷一直沒有對琉球動武。如今,時機成熟了,收回琉球勢在必行。

開平6年10月,整裝待發的大周水師,在青州集結。

朝廷一致贊成討伐琉球,不過,有不少大臣建議,還是先派出使者,促使琉球的海盜歸附,這樣,可以省去將士的征伐之苦。這條建議,直接被皇上否決。

姬仁皝在對待琉球的問題上,和周世平的看法完全一致,都認爲要征服琉球盤踞的海盜,必要的時候,剿滅一些罪大惡極的海盜,便於今後對琉球的管理。

秦雨田隨同大軍出征。秦雨田做夢都沒有想到,周世平竟然提議他做琉球的第一任知府。關於琉球官府的設置問題,周世平力排衆議,建議在琉球設立府衙,原來,琉球被稱爲瀛洲,轄6縣,設立的是州衙,知州爲從5品,周世平提出了異議,認爲琉球應該設立府衙,稱呼直接變爲臺灣府,知府爲正4品官員。同時,周世平建議在臺灣要駐軍,軍士的規模在5000人左右,鑑於臺灣地理位置特殊,所以,駐軍已水師爲主。周世平的建議得到了皇上的採納。

開平6年10月25日,漲潮的日子,2萬餘大周水師離開青州,乘坐戰船,開赴臺灣島。

周世平非常激動,前世,他打出生起,就聽到了一定要解放臺灣的話語,後來,學習歷史,知曉了臺灣的來龍去脈,可是,知道周世平穿越,臺灣依舊是獨立的。現在的臺灣,和前世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個地方,百姓貧窮,無時無刻不想着朝廷,可以說,大周水師征伐臺灣島上的海盜,是人心所歸。

秦雨田的想法一直還沒有轉過來,起先,他想着,跟隨周大人,前程無限美好,做夢都沒有想過,會被派到臺灣府擔任知府,雖然是朝廷4品官員,可是,臺灣島生活艱苦,條件不好,誰不知曉,一段時間,秦雨田甚至以爲,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得罪了周大人。直到周大人和他單獨交談之後,秦雨田的心裡纔好受了一些,不過,離開大陸,趕赴臺灣,秦雨田還是流下了眼淚

周世平其實是在重點培養秦雨田。經過幾年的相處,周世平發覺,秦雨田很不錯,悟性高,處理政事有條不紊,知曉輕重緩急,這樣的人才,埋沒在尚書省可惜了。可是,秦雨田的資歷不夠,如今,大周已經進入了發展的時期,官吏越來越看重資歷,創業和統一中原時候那種年輕官吏衆多的景象,已經慢慢消失了。

周世平身爲尚書令,亦不能過分違背這樣的潮流,所以,他想着讓秦雨田到臺灣去擔任知府,這個4品知府,朝廷中不會有人眼紅。周世平完全相信,秦雨田有能力治理好臺灣。只要秦雨田能夠在短時間裡治理好臺灣,那麼,大周最年輕的巡撫很快會出現。

周世平還有一個想法,秦雨田要做好準備,接他的班,周世平準備在10年之內離開大周,可是,離開之前,他必須爲大周留下一批俊傑之才,這批俊傑之才,要懂得變通,不能夠是死腦筋。

臺灣島的海盜已經亂成一團,他們中間,有的主張對抗,有的主張投降,兩派之間爭來吵去,無法統一意見。大小30餘股海盜,各懷心思,他們早就知曉大周水師征伐倭國的事情,很多人將自身的實力和倭國比較,認爲和大周水師對抗,無異於自取滅亡。

臺灣的海盜,多年來就沒有統一過意見,各自在島上劃分勢力範圍,實力強一些的,地盤多一些,實力弱些的,地盤少些。大周開海禁之後,部分的海盜開始做起了生意,居然也賺了一些銀子,於是,更多的海盜開始做生意。所以說,臺灣島上的海盜,已經沒有很強的戰鬥力了。

大周的水師已經近了,島上的海盜必須要有態度了,經過激烈的爭論,投降派佔據上風,大部分的海盜都認爲,他們無法和大周的水師抗衡。

氣勢洶洶的譚振,領着2萬多水師,準備大打一番,沒有想到,一拳打在了棉花上,臺灣的大小30餘股海盜悉數投降了。

譚振實在想不明白,周世平大人的預計爲什麼這麼準確,當初,譚振不相信,認爲在臺灣,水師會遇見激烈的戰鬥,周大人卻說水師不會遇見大規模的征戰,不過,在進入臺灣島之後,必須要慎重,哪些人該殺,哪些人不該殺,一定要聽從秦雨田的意見。

秦雨田同樣感覺到驚訝,周大人曾經告訴他,臺灣不會有大規模的征戰,不過,臺灣長期被海盜佔據,當地百姓生活貧困,所以,秦雨田主要有3件事情,一是公開處決一批罪大惡極、長期欺壓百姓的海盜和作奸犯科的小人,爭取臺灣百姓的支持,二是撫卹當地百姓,第一年,免除臺灣百姓的賦稅,官府爲百姓提供種子和農作物,必要的時候,爲百姓提供耕牛和農具,三是認真組建府衙,府衙的官吏,一定要有臺灣本地人,對於海盜中間,有見識、民憤不大的聰明人,可以考慮吸收到官吏隊伍中。做完這三件事情,然後考慮和臺灣駐軍搞好關係。

秦雨田的權力是很大的,府衙裡面,除了了同治和通判,其餘的官吏,悉數由秦雨田自行任命,上報吏部就可以了,而且,秦雨田這次到臺灣,戶部撥付200萬兩白銀、50萬擔糧食、2萬頭耕牛已經種子、農具等,這些東西,都由商船運送,跟在戰船的後面,同時抵達臺灣島。

秦雨田明白,若不是周世平大人,這些銀子和物資是萬萬不要奢望的。所以,路途中間,秦雨田便憋足了氣,一定要做出名堂。駐守臺灣島的水師將領,秦雨田已經知曉,是鄧大彤將軍,這是周世平大人點名的。

臺灣府和駐軍的人選,朝廷中,沒有人主動爭取,所以,周世平提出來之後,一致通過,沒有任何異議。周世平相信,今後臺灣發展了,說不定會有很多人想着到那裡去。現在,臺灣在大周朝廷,還是偏僻、落後、貧窮、野蠻的代名詞

開平6年11月28日,朝廷接到譚振和秦雨田的奏報,言臺灣海盜悉數投降,大周水師沒有動一刀一槍。

姬仁皝哈哈大笑,暢快之極。

周世平不動聲色,他明白,真正的挑戰纔開始。

譚振帶着2萬水師離開了臺灣島,直接回瓊州駐地去了,鄧大彤帶領5000軍士,駐守在臺灣島。譚振離開臺灣之前,特意挑選出50名身強體壯、功夫頗佳的軍士,緊緊跟隨秦雨田。

在進入府衙的路上,秦雨田總算是徹底明白了周世平大人的苦心和話語。放眼望去,臺灣的百姓和乞丐差不多,能夠看見的,都是面帶菜色,明顯是長期飢餓,沿途看見的石屋木屋屈指可數,大部分是茅草棚子,身上穿的,不能說是衣物,說成是布條都有些奢侈。

秦雨田甚至看見10多歲的男孩,赤身**,沒有衣物。沿途看不見年輕女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只有兩個原因,要麼女孩被人搶走,要麼家裡太窮,女孩不好意思出門。

秦雨田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改變這種狀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摸清原因簡單,秦雨田明白,海盜統治臺灣島這些年,肯定沒有做什麼好事情,百姓生活如此貧窮,就差造反了,若是大周朝廷放任臺灣島,以後臺灣島亂了,征服會更加困難。

進入瀛洲城,秦雨田的心情更沉重,這哪裡算是一個州城,沒有完整的街道,零零星星的房屋,破敗不堪,就是州衙所在地,因爲年久失修,看上去就像是遭遇了亂兵搶劫。在州府旁邊不遠處,有幾棟顯得很突兀的房屋,建造格局、裝飾都很不錯,秦雨田不用問,便知曉這些房屋的主人。

府衙裡面,沒有完整的檔案,前朝存留的檔案,早就被海盜當做廢物處理了,如今的秦雨田,手裡幾乎沒有什麼資料,好在臺灣島的地圖尚在,這也是因爲海盜需要地圖,所以才得以保留。

秦雨田看着這一切,再也止不住怒火,投降的海盜和原來的府衙官吏,悉數被鄧大彤帶領的軍士看管,臺灣島上,還分佈着3000餘海盜,這些海盜,沒有接到頭領的吩咐,依舊在臺灣島各地作威作福。臺灣是可以種植兩季稻穀的,可是,島上不多的百姓依舊無法吃飽,秦雨田想象到那些海盜,貪婪到了什麼程度。

在瀛洲城附近的調查情況很快印證了秦雨田的想法,臺灣島的耕地大約有80萬公頃,全部屬於海盜所有,百姓種植後,上繳8成的糧食,留下兩成歸自己所有,而且,海盜橫行無忌,百姓時刻要小心,惹惱了海盜,隨時會家破人亡。臺灣島上,海盜的勢力多,相互之間不買賬,時時刻刻會發生爭執,吃虧的依舊是百姓。

開平6年12月15日,周世平的信件到了秦雨田的手裡,此刻,秦雨田已經有了治理臺灣島的大概思路。戶部撥付的錢糧、耕牛、農具,不能滿足島上的需要,必須要向海盜開刀。10多日時間,有部分的海盜向府衙和大周水師投降,可是,仍舊有近2000海盜沒有動靜,盤踞在臺灣各地。秦雨田不想大動干戈,可是,不顯示出大周軍士的威力,這些海盜是不會心服口服的。

秦雨田預計到了情況的複雜,可是,處理這些問題有巨大的難題,大周律沒有這些規定,比如說耕地,從海盜手裡收回來,就應該歸府衙所有,要分配給百姓,必須有朝廷的聖旨,還有,對於海盜的處置,雖然有周世平大人的吩咐,具體到人的身上,最好是有朝廷的聖旨,這樣,海盜的財產亦可以處置。

關鍵時刻,周世平大人來信了。

發表書評:

第160章 不得不發第23章 鄉試(2)第109章 無奈第150章 情理之中第161章 戰與和第233章 全面征服第27章 不忘根本第161章 戰與和第213章 水師第99章 強勢(1)第172章 情報戰第196章 皇上歸天(2)第101章 落定第158章 前奏第60章 小震動第35章 詩文會(1)第130章 好險第137章 驚魂(3)第141章 飄香酒樓第222章 高麗第68章 現狀第186章 大遼之世家第200章 血洗京城第66章 故人來第116章 連鎖反應(2)第144章 風波(1)第122章 規矩(1)第235章 姬羋頊的選擇第122章 規矩(1)第172章 情報戰第238章 攤牌第71章 京城第75章 考證(3)第181章 宮中秘辛第27章 不忘根本第216章 徵倭(3)第220章 臺灣島(1)第26章 波瀾第81章 變化(2)第79章 訂親(2)第62章 運糧和剿匪(2)第18章 考題第215章 徵倭(2)第83章 視察第28章 拜訪第71章 京城第182章 惱火事第2章 陰司第146章 風波(3)第192章 打前站(3)第202章 周家有女第97章 決定第161章 戰與和第104章 衝突(1)第245章 手段第60章 小震動第180章 京城變故第150章 情理之中第170章 漸露崢嶸第136章 驚魂(2)第103章 密謀(2)第92章 回京第161章 戰與和第34章 探花第223章 微妙的變化第57章 小試牛刀(2)第12章 佈置第169章 立足(2)第29章 危機第224章 針鋒相對(1)第15章 聖意第144章 風波(1)第185章 統一中原第12章 佈置第132章 京畿官吏第171章 躲無可躲第63章 知州第227章 針鋒相對(4)第132章 京畿官吏第64章 困境第232章 崩潰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207章 窮廟富方丈第37章 妥協第242章 鉅變第71章 京城第92章 回京第172章 情報戰第235章 姬羋頊的選擇第16章 科舉制度第211章 皇上親政第245章 手段第217章 倔強的小林美子(1)第51章 城牆和府兵(2)第80章 變化(1)第189章 小插曲第43章 送糧第44章 帶動第150章 情理之中第183章 時機論
第160章 不得不發第23章 鄉試(2)第109章 無奈第150章 情理之中第161章 戰與和第233章 全面征服第27章 不忘根本第161章 戰與和第213章 水師第99章 強勢(1)第172章 情報戰第196章 皇上歸天(2)第101章 落定第158章 前奏第60章 小震動第35章 詩文會(1)第130章 好險第137章 驚魂(3)第141章 飄香酒樓第222章 高麗第68章 現狀第186章 大遼之世家第200章 血洗京城第66章 故人來第116章 連鎖反應(2)第144章 風波(1)第122章 規矩(1)第235章 姬羋頊的選擇第122章 規矩(1)第172章 情報戰第238章 攤牌第71章 京城第75章 考證(3)第181章 宮中秘辛第27章 不忘根本第216章 徵倭(3)第220章 臺灣島(1)第26章 波瀾第81章 變化(2)第79章 訂親(2)第62章 運糧和剿匪(2)第18章 考題第215章 徵倭(2)第83章 視察第28章 拜訪第71章 京城第182章 惱火事第2章 陰司第146章 風波(3)第192章 打前站(3)第202章 周家有女第97章 決定第161章 戰與和第104章 衝突(1)第245章 手段第60章 小震動第180章 京城變故第150章 情理之中第170章 漸露崢嶸第136章 驚魂(2)第103章 密謀(2)第92章 回京第161章 戰與和第34章 探花第223章 微妙的變化第57章 小試牛刀(2)第12章 佈置第169章 立足(2)第29章 危機第224章 針鋒相對(1)第15章 聖意第144章 風波(1)第185章 統一中原第12章 佈置第132章 京畿官吏第171章 躲無可躲第63章 知州第227章 針鋒相對(4)第132章 京畿官吏第64章 困境第232章 崩潰第230章 穆家的請求第207章 窮廟富方丈第37章 妥協第242章 鉅變第71章 京城第92章 回京第172章 情報戰第235章 姬羋頊的選擇第16章 科舉制度第211章 皇上親政第245章 手段第217章 倔強的小林美子(1)第51章 城牆和府兵(2)第80章 變化(1)第189章 小插曲第43章 送糧第44章 帶動第150章 情理之中第183章 時機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