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兩縣和(上)

“荊公新法,不合人情。”

——趙秉文評價王安石

寒風呼嘯,幾十名穿着冬衣的漢子正在齊聲喊着號子,趁着冬天河水低緩,高俊開始組織疏浚河道,開墾灌溉用的溝渠了。具體的水路設計是由玄空法師完成的,不但要有灌溉的作用,還要能夠驅動碾磑、水碓,儘可能節省人力。

在整個十一月,何志也踏遍了壽張、陽谷兩縣60多個村莊,組織押剌百戶退地的事,與此同時,玄空法師和何志也也開始籌劃修建整體的水利設施。

“何先生,我們信得過你。”路哲這樣說。

像文太公這樣的鄉村土豪,心裡面是腹誹不止的,但高俊是正九品保義校尉,何志也是從九品進義校尉,手下還有一百多全副披掛的軍兵,這些鄉下地主誰也不敢把自己的不滿表現出來,放債撈地雖好,活着豈不是更好?

至於陽谷,壽張兩縣的縣官,高俊是理都不想理,估計現在這兩位爺正在公堂上瑟瑟發抖,擔心紅襖軍去而復來呢。

就這樣,儘管山東路像是一口煮沸了的大鍋,押剌百戶卻安然置身於沸水之外,依舊按照自己的軌道行進着。

這天早上,三個人騎着駿馬,輕快的向陽谷縣方向前進着,最前面的人身穿赭黃色毛領圓領服,腰裡掛着一把金直刀;稍靠後的那個人穿着高俊軍兵的軍服,是李銘;最後面那個人是段鍾,三個人是爲了統計適齡兒童的數目而來回奔波的。

人才是百年大計,現在高俊控制區的人口已經達到了近萬人,幹部、軍兵都非常缺少,但是青壯和適齡兒童還是很多的。現在的情況是原料不缺(願意受教育、打仗的人很多),但是機器的產能太小(學校太小,老師太少),成品太少(缺少合格的農村幹部和軍兵)。

沒有農村幹部,就無法在這近萬人中建立有效的統治,而沒有軍兵,就會在之後的戰爭中被摧毀,眼下,何志也主抓水利建設和土地梳理,高俊把教育和募軍兩件事當做重點。

“軍使,前面就是十字坡了。”

“十字坡?”高俊覺得這名字有點熟悉,猛然想起來,這不就是上次吃饅頭的地方嗎?當下來了興致,趕緊招呼段鍾:“走,咱們再去吃一次包子——我是說饅頭。”

三個人牽着馬上了十字坡,當初那面小小的酒氣還在,定睛一看,不是孫玉娘是誰?

“玉娘姐!來幾斤饅頭!”還沒有進門,高俊就高興的叫了起來。

孫玉娘正在竈前忙活着,聽到有人叫她,趕緊跑了出來,一看是高俊,不由得驚得呆了,回過神來後納頭便拜。

“奴見過恩公。”

“姐,姐,你這是幹什麼?”高俊趕緊把孫玉娘扶住,後者還在一個勁兒的道謝。

“上次是奴有眼不識泰山,給了恩公冷眼色,恩公退了各家的田地,對我們恩同再造……”

片刻之後,幾斤色香味俱全的饅頭就端上了桌,高俊早就食指大動,盤子還沒放穩就先伸手抓了一個,一口咬下去肉香四溢,高俊真想就地打兩個滾兒,來表達這種美味。

“李銘,吃,這饅頭特好吃。”高俊嘴裡塞得滿滿當當。

一連吃了三五個包子,高俊才擦了擦手,和玉娘聊起天來。

“玉娘姐,既然你們也分了地,你怎麼沒回去啊,還在這裡開店?”

“奴一個女子,又沒成家,哪裡種得了這些地?乾脆求里正換了點錢,那些地奴都不要了,專心在這裡開店就好。”

“玉娘姐,別總是奴啊奴啊的,我聽着不開心。”高俊又忍不住拿起一個饅頭。

“哎,我聽高百戶的。”孫玉娘也很高興,又到竈臺邊切了一盤子肉,拿了十幾個饅頭。“這些送給高百戶吃。”

“玉娘姐你這是幹什麼?不行得付錢,付錢。”高俊掏出一串銅錢,放在桌子上。

“不用啊,拿了錢還擔心,自從用地換了點錢之後,我總是睡不着覺,生怕有人要偷錢。”

此時段鍾也吃完了,和高俊兩個人對視了一下,高俊笑了笑,故意閉緊了嘴,看着段鍾。

“玉,玉娘姐,要不然你和我們走吧。”看見高俊沒有說話的意思,思量再三,段鍾還是自己說了。

“走?”孫玉娘奇怪的問。

“沒錯,一個年輕婦人在這裡開店太危險,我看你不如把店兌出去,然後跟我回押剌百戶,我那裡有職位安排你。”高俊接過話頭。“玉娘姐,我這麼叫你,就是真的把你當做姐姐,玉娘姐信我否?”

玉娘楞了一下,看着高俊、段鍾兩個人的臉,確認二人沒有開玩笑的意思,有點兒緊張的說:“我,我怕是不行……”

高俊和段鍾又勸了一會兒,但是孫玉娘始終堅稱自己沒法去,還是捨不得這個店,高俊沒有辦法,留下一筆銀錢之後,三個人又上路了。

在高俊胡吹海塞的時候,押剌百戶的宅院裡面一片寂靜,何志也特意關照了一下白卉:讓織布機暫時停一會,他要會見一些客人。

何志也所說的客人,其實是六十多個村的代表,攏共二十多人。打退時全之後,高俊和何志也算是同時打開了農村工作的鑰匙,輕輕鬆鬆的完成了八白石村的退地工作,他們挾此勝利之威,開始伸手觸及所有退地的農村,修建水利設施就是第一步。

“各位鄉親,退地之後生活還好嗎?”看到人都來齊了,何志也坐在案前,威嚴的發問。

“託高郎君,何先生的洪福,一切都好。”有人垂着頭答道。

“各位,本官和高郎君來到這裡,就很想爲各位鄉親做些事情,這次退地,諸位覺得本官和高郎君公道否?”

“公道,公道。”大家連忙答道。

“我也就直說了,退地還不要緊,我和高郎君打算修建一套灌溉溝渠,爭取讓咱們六十多個村的土地旱澇保收,各位以爲如何?”

下面的人立刻不說話了,早在來之前大家就聽說,押剌百戶的高百戶打算在各村之間修建水渠,修這樣的水利設施當然是好事,不過這些人都是和胥吏多次打過交道的,非常清楚凡是官府打算辦的基本上沒什麼好事。

“不知道這水渠由誰來開?耗時幾何?耗錢幾何?”問這個問題的是路哲,他早就和何志也串通好了,一旦大家陷入沉默的時候,他就主動提問“推進對話”。

“全體男丁均需出動,本官每人每天支一升粟米,共計用工四萬左右。”

“本官修溝渠,是爲百姓生計,修完此渠,各村可以多開水田,可以區種,此舉大利於國計民生。”何志也頓了頓:“修完溝渠之後,一應維護管理均由本官負責,本官已經下定決心開渠,誰要是想不修,不如先問問高郎君答不答應。”

一衆人都閉了嘴,算了算了,有後招就有後招吧,先把眼前的事對付了再說。高俊現在帶兵上百,還是朝廷欽封的正九品親管百戶,恐怕是兩縣公使輕易都惹不起。

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尾聲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尾聲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五章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尾聲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尾聲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三章 伏(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尾聲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前言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五章 貓(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尾聲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尾聲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
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尾聲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八章 願(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十一章 逃避(上)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十章 水火相勝 宋金交兵(下)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十九章 現代戰爭(上)第十九章 決勝胥浦橋(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尾聲第二章 東真的覆滅(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六章 黑暗時刻(下)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五章第二章 殷有禎(下)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南(上)尾聲第十一章 新春樂(上)第三章 步兵(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一章 麥田伏擊戰(上)第九章 食鹽法令(上)第十七章 親軍司(上)尾聲第十九章 掙不脫的鎖鏈(上)第三章 伏(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八章 願(下)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二章 完顏珣遣兵下淮北(下)尾聲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三章 熱血灌開山河花(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章 攻與防(下)前言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章 食鹽法令(下)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五章 柳暗花明(上)第五章 貓(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二十一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上)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第十二章 前營騎兵(下)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四章 青萍之末(下)第十八章 工?農?擇(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尾聲第十九章 水可以絕,不可以奪(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一章 號角起,鐵騎連(上)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五章 行路難(上)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四章 事與願(下)第十六章 輕銳檢山林(下)第十三章 土地工作(上)第八章 商業法令(下)第一章 船隊(上)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第二十一章 戰鬥到底(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尾聲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三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上)